民事诉讼法对管辖权的
1.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异议的规定
法律主观:
我们知道民事诉讼,起诉的一方选择管辖法院,为了体现平等原则,法律规定被告有权提管辖权异议,也就是如果被告认为该法院没有管辖权,可以在答辩期间向法院提出异议,法院依法作出裁定。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对管辖异议审查后确定有管辖权的,不因当虚毕事人提起反诉、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等改变管辖,但违反级别管辖、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按第一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审查。二、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期限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管辖权异议的提出时间,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即为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至于以什么方式提出,是书面提出还是口头提出,能否在答辩状中直接提出管辖权异议问题,还是需要另外提交管辖权异议申请,并无明确规定。结合实践中的做法,一般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因为此时案件尚未进入实体审理,口头答辩及提出管辖权异议不易操作。而至于是否需要另外提交管辖权异议申请,本人认为不需要,当事人可以在答辩状中一并提出管辖权异议问题。被告超过答辩期限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应当如何处理?依据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首誉升“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未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其放弃了管辖异议,则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有可能存在另外一种情形,当事人未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而在超过该期限后提出管辖异议,并未应诉答辩的,此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呢?人民法院是否还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本人认为,人民法院仍然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进行审查并裁定驳回。当事人以何种者老理由提出管辖异议,在什么时间提出,哪怕该理由根本不能成立,法院都不能拒绝审查和裁定。如果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可以裁定驳回。而当事人超期提出管辖异议,无非是裁定驳回的一个理由而已。三、提出管辖权异议后举证期限如何计算法院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的同时,通常会将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一并发送被告。在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后,法院原本确定的开庭时间肯定要变更,但对于法院原本确定的举证期限是否要变更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第三条的规定:“关于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后的举证期限问题。当事人在一审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驳回当事人管辖权异议的裁定生效后,依照《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重新指定不少于三十日的举证期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于三十日的举证期限。
法律客观:
《 民事诉讼法 》一百二十七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 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当事人未提出 管辖异议 ,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 级别管辖 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2.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一规定确保了案件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审理,便于法院调查取证和执行判决。
特殊地域管辖: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特殊的地域管辖原则,这些原则通常基于案件与特定地点的关联程度来确定管辖法院。
二、级别管辖
我国民事诉讼法根据案件的性质、繁简程度和案件影响的大小来确定级别管辖。性质重大、案情复杂、影响范围大的案件通常由级别较高的法院管辖,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高效的审理。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意味着大多数民事案件首先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
三、其他管辖规定
- 除了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外,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协议管辖、专属管辖等特殊管辖原则。协议管辖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管辖法院;专属管辖则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如不动产纠纷,规定了特定的管辖法院。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的法律规定旨在确保案件得到公正、高效、便捷的审理,同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和法院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管辖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