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中市县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中市县的范围

发布时间: 2022-03-25 06:04:01

1. 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异地指的是市还是县

指的县级市范围外。

2. 刑事诉讼法 第69条第一款的"市.县"的含义是地级市吗

我认为这样判断是不对的,”刑诉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取保候审是刑法中的一项强制措施,有避免犯罪嫌疑人逃避审判的功能,根据”刑法第五条[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即只指取保候审人不得离开被所居住的市或者是县,根据被取保候审人居住地而定,不能因为有的被取保候审人居住在地级市他的活动范围就是地级市全部范围,被取保候审人的权利应是平等的。“、”在这里的意思是或者的意思,即被取保候审人居住在地级市或县级市里的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的市区,不包括地级市所管辖的县级市或县,而是仅仅是市区,被取保候审人居住在县里的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县。

不要把政府那套行政规划带进法律,法律及相关解释并未涉及于此,因为法条已经说的很明确了,法律中不存在地级市和县级市

3. 刑诉法中市、县的理解

刑法第六十条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阶段的强制措施。公安阶段采取的强制措施,逮捕之前主要是拘留,但拘留是有时限的,一般是14天,特殊情况下最长37日。如果在此时间段内,尚无法完成侦查,就必须将人释放,或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措施,以便于侦查工作顺利进行。 一旦采取逮捕的措施,即代表着要追究该人的刑事责任。逮捕是一种严厉的羁押措施,可以一直持续到司法程序全部完结,即可以从侦查、起诉、审判。司法程序不终结,逮捕措施就不完结。如果判处不到徒刑以上刑罚,一般不会采取逮捕措施。比如管制、拘役、单独判罚金等。徒刑的刑期是从六个月为起点,如果判决徒刑一下,一般都是犯罪危害性非常小的罪名,基本上都是可以判处缓刑或者免刑的。没有必要采取这么严厉的措施。因为刑法规定判决之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有期徒刑、拘役折抵一日刑期,管制折抵两日刑期,如果是判处缓刑、或免刑,单处罚金,对于被告人来说,对他的羁押就有失公正了。因为判决是事后裁断,但是羁押已经开始了。 如果判不到徒刑以上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这种措施不足以防止社会危害性,可能就要发生其他犯罪行为或严重扰乱司法程序的行为了,比如串供,比如教唆做伪证、比如贿赂司法人员等等,那罪责一重当然可以变更强制措施,选择采取严厉的逮捕措施,刑诉法解释中对此有明确解释。 我的解答有些罗嗦了哈,好像总怕别人不明白,好像自己多明白似的。其实你的问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二条就有答案了。 附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十二条 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应当变更强制措施,决定逮捕: (一)已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被告人,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不逮捕可能发生社会危险的; (二)具有本解释第六十六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形而未予逮捕的被告人,疾病痊愈或者哺乳期已满的。 决定变更强制措施,予以逮捕的,应当通知负责执行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 第五十六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 第五十七条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予以逮捕。

4. 刑事诉讼法总则的范围

所谓刑诉总论就是指1、刑事诉讼法基本概述 2、基本原则 3、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专和诉讼参与人 4、管辖属 5、回避 6、辩护和代理 7、刑事证据 8、强制措施 9、附带民事 10、期间、送达

祝你考出好成绩~^^

5. 刑事诉讼法受案范围是怎样的

(一)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受理的公诉案件,是指刑事案件经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通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由人民法院审判的案件。
(二) 自诉案件所谓自诉案件,是指由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3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具体包括以下4种:
(1)《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滂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
(4)《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案。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所谓轻微刑事案件,是指犯罪事实、情节较为轻微,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等较轻刑罚的案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的故意伤害案(轻伤)
(2)《刑法》第245条规定的非法侵入住宅案。
(3)《刑法》第252条规定的侵犯通信自由案。
(4)《刑法》第258条规定的重婚案。
(5)《刑法》第261条规定的遗弃案。
(6)《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7)《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依据有关司法解释,所谓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了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等书面决定。

6. 刑事诉讼法当事人范围是什么

刑事诉讼中会涉及到很多人,包括当事人、嫌疑人等等,而当事人一般是与案件相关联、与诉讼结果有直接关系的人员,他包括一些种类,也有不同的诉讼权利和承担责任,刑事诉讼法中有详细的规定。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一下刑事诉讼法当事人范围是什么。
一、刑事诉讼当事人
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追诉或被追诉的地位,同案件事实及判决结果具有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刑事诉讼的参与人。
二、刑事诉讼法当事人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1、被害人
是指在公诉案件中,正当权利或合法利益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参加刑事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2、自诉人
是指在刑事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当事人。
3、犯罪嫌疑人
是指在公诉案件立案后,人民检察院提起攻速前,因涉嫌犯有某种罪行而依法接受刑事追究的当事人。
4、被告人
是指因被指控犯有某种罪行而被自诉人或人民检察院起诉到人民法院,接受审判的当事人。
5、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是指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中提出赔偿请求的诉讼参与人。
6、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自己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负有赔偿责任,被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诉讼参与人。
三、当事人共有的诉讼权利
提出控告;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申请回避;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申请法院排除非法证据;针对非法侦查行为提出申诉或控告;参加法庭调查、辩论、提出证据;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出量刑意见;和解的权利;上诉(公诉案件被害人除外)、申诉。
四、当事人不同的诉讼权利
1、被害人
无刑事上诉权,有权请求检察机关对判决提起抗诉。
2、自诉人
有刑事上诉权;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接受调解(公诉转自诉案件除外)。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防御性权利: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辩护权、拒绝回答权、被告人获得起诉状副本、参加法庭调查、辩论、最后陈述权、反诉权(公诉转自诉案件除外)。
救济性权利:申请复议权、控告权、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执行权、申诉权、上诉权。
4、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特殊诉讼权利: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有权申请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特殊诉讼权利:有权就附带民事诉讼进行答辩、进行反诉。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共有的诉讼权利: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有权参加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调查和辩论;进行和解或请求法院进行调解。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刑事诉讼法当事人范围,它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不同的当事人有不同的诉讼权利,例如自诉人有刑事上诉权,而被害人则没有,我们作为社会公民,需要仔细了解,不能混淆。
延伸阅读:
刑事诉讼立案程序是怎样的?
2017年刑事诉讼法解释
刑事诉讼律师费用大概是多少

7. 我国刑事刑事诉讼法鉴定范围有哪些

我国的刑诉法鉴定规定的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刑事诉讼中的鉴定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安司法机关依据职权或者应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申请,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
第一百四十七条
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8. 刑事诉讼法中搜查的范围是怎样的

刑事诉讼法中的搜查为:搜查是指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罪证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一种侦查行为。搜查只能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进行,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公民人身和住宅进行搜查。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
第一百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按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要求,交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

热点内容
律师函公开 发布:2025-07-27 14:54:09 浏览:235
中原地产公司规章 发布:2025-07-27 14:28:22 浏览:456
编写规章制度培训教材 发布:2025-07-27 14:17:10 浏览:437
婚姻法三章 发布:2025-07-27 14:11:54 浏览:383
小学生法治宣传手抄报 发布:2025-07-27 13:59:33 浏览:401
南京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电话 发布:2025-07-27 13:54:02 浏览:995
社工项目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7 13:52:59 浏览:401
注册公司法人监事 发布:2025-07-27 13:47:59 浏览:350
顺风车免责公告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27 13:33:33 浏览:834
合肥律师号码 发布:2025-07-27 13:23:32 浏览: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