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公文條例
A. 公文如何分類
公務文書是法定機關與組織在公務活動中,按照特定的體式、經過一定的處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書面材料,又稱公務文件。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的規定,通用公文種類包括:
1、命令(令)
適用於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
2、決定
適用於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3、公告
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4、通告
適用於公布社會各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5、通知
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
6、通報
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
7、議案
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8、報告
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9、請示
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10、批復
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
11、意見
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12、函
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13、紀要
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
14、決議
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15、公報
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重大事項。
(1)軍用公文條例擴展閱讀:
公文的格式:
公文一般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組成。
1、份號。公文印製份數的順序號。涉密公文應當標注份號。
2、密級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級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應當根據涉密程度分別標注「絕密」「機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3、緊急程度。公文送達和辦理的時限要求。根據緊急程度,緊急公文應當分別標注「特急」「加急」,電報應當分別標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4、發文機關標志。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組成,也可以使用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聯合行文時,發文機關標志可以並用聯合發文機關名稱,也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
5、發文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發文順序號組成。聯合行文時,使用主辦機關的發文字型大小
6、簽發人。上行文應當標注簽發人姓名。
7、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
8、主送機關。公文的主要受理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9、正文。公文的主體,用來表述公文的內容。
10、附件說明。公文附件的順序號和名稱。
11、發文機關署名。署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
12、成文日期。署會議通過或者發文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聯合行文時,署最後簽發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
13、印章。公文中有發文機關署名的,應當加蓋發文機關印章,並與署名機關相符。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和電報可以不加蓋印章。
14、附註。公文印發傳達范圍等需要說明的事項。
15、附件。公文正文的說明、補充或者參考資料。
16、抄送機關。除主送機關外需要執行或者知曉公文內容的其他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17、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公文的送印機關和送印日期。
18、頁碼。公文頁數順序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文
B. 十個軍事法名稱!現行需要修訂的法律法規是什麼
· 反分裂國家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
· 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
·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 軍隊轉業幹部住房保障辦法
·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 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退役金發放管理辦法
· 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
·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條例
· 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
·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
· 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第二號議定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
·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 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
· 關於處理移交政府管理的軍隊離休幹部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 違犯現役軍官職務任免紀律的處理規定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 革命烈士褒揚條例
· 關於多年無音訊之現役革命軍人家屬待遇及婚姻問題處理辦法
· 革命殘廢軍人優待撫恤暫行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品出口管理條例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對軍人非戰時逃離部隊的行為能否定罪處罰問題的批復
·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 徵兵工作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計劃生育條例 · 國防專利條例
·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機關公文處理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工作規定
· 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暫行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實施辦法
· 關於禁用毒氣或類似毒品及細菌方法作戰議定書
· 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
· 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份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
· 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四公約關於保護非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第二議定書)
· 禁止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產及儲存以及銷毀這類武器的公約
· 民兵武器裝備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房地產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安全工作條例
· 關於軍民合用機場的若干暫行規定
· 中國人民解放軍營產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辦法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生產、買賣武裝部隊車輛號牌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解放軍環境保護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安全工作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生暫行條例
· 中國人民解放軍綠化條例(修訂草案)
· 從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中選拔國防生工作暫行辦法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收普通中學高中畢業生章程
· 軍校學員學籍管理規定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准
· 中國人民解放軍環境保護條例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
·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鐵路、水路沿線交通部門軍事代表條例
· 鐵路軍運暫行條例
· 關於恢復駐廠軍事代表制度的通知
· 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保護機場凈空的規定
· 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頒發保護海底電纜規定的通知
· 關於保護通信線路的規定
· 中國人民解放軍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 國防交通條例
· 軍事法規軍事規章條例
C. 公文是哪種文體 公文處理的基本程序是什麼 用印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請簡答,急!謝謝
公文文體是一種特殊的應用文體。公文處理程序包括機關公文的傳遞、簽收、登記、回分辦、擬辦、承辦、催辦答、辦結、立卷、歸檔和銷毀。
使用印章,應有嚴格的用印製度,不按照用印製度請求用印的應當拒絕。 公文上蓋印的位置無統一的規定,一般應蓋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間。對外文書規定「騎年蓋月,上大下小為佳」。軍用公文規定一般應「蓋在單位名稱正中央,上不壓正文,下壓時間」。
D. 部隊文書是什麼
部隊文書指指軍用公文、書信、契約等,或從事公文工作的崗位。
軍用內文書,通常是指軍容隊內部以及與軍外單位往來所使用的行文的總稱。它是指揮作戰、組織訓練、指導工作、互通情報、積累資料的重要工具。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對文書崗位職責做了這樣規定:
軍械員兼文書職責:
(一)領發和登記全連的武器、彈葯、器材和軍械裝具;
(二)管理連隊集中存放的武器、彈葯、器材和軍械裝具,嚴格執行安全規定;
(三)檢查了解全連武器裝備的使用、保養和保管情況,並給予技術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報告;
(四)及時送修損壞的軍械和器材,按照規定回收、上交舊品(廢品)和繳獲的軍械、物資;
(五)填寫和保管全連軍人登記表、名冊和規定的報表;按時准確統計、上報連隊實力;
(六)領發、登記和保管條令、條例、文件、教材和教具、文具;
(七)在政治指導員直接領導下,負責領發、登記和管理連隊秘密裝備。
E. 軍用公文與黨政公文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一個事軍事公文 一個是政治民生 兩個都是內部傳播
記得採納啊
F. 北宋王朝非常重視軍事法規建設,有代表性的軍事法規有____、____、____。
北宋王朝非常重視軍事法規建設,有代表性的軍事法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07-4-29 21:23:15 發布人:信息網路
ggg
宋朝(960--—1279)是在結束唐末五代割據紛爭基礎上重建的統一王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其軍制奠定於北宋初年,南宋相承,但又有差異。北宋開國後,趙匡胤為矯治前代將帥擁兵自重、割據分裂之弊,即進行軍制改革。採取兵權集中於皇帝,臣僚分攬軍政,中 央萃集精兵,更番戍守邊城要地,抑制將權,以文治武,內外相制,守內虛外等改革措施,對強化中 央集權,開創宋代基業,起了積極作用。但其後繼者奉此為基本國策,遵從不變,又導致了冗兵坐食,戰力積弱,國勢日衰,致使兩宋百萬兵將,在與遼、西夏、金的抗衡中屢遭失敗,最終為起於漠北的蒙元所滅。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較為弱小的王朝,雖然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上取得了較前代更為高的成就,但軍事力量上的積弱,又是極為突出的。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在對外戰爭中的屢戰屢敗。這固然有統治階級內部的原因和統治者自身軟弱的因素,但與軍隊建設無疑也是有著極大的關系的。
兩宋兵制概況
軍事領導體制方面,宋朝軍隊的建立、調動和指揮大權由皇帝直接掌握。其下軍權三分,「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樞密院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直接秉承皇帝旨意,"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以及"侍衛諸班值,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正副長官為樞密使、樞密副使,或稱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一般由文官擔任,與宰相對持文武二柄。南宋中期,規定宰相兼摳密位為定製。三衙,即殿前都指揮使司(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步軍司),為中 央軍事指揮機關,分統全國禁兵和廂兵,各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等武帥,其地位低於樞密院長官。樞密院與三衙分握發兵權和管兵權,互相牽制。率(帥)臣在平時統領同駐一地的各司軍隊,即同駐一地的軍隊平時要受三衙和率(帥)臣雙重統轄。戰時,軍隊受樞密院調發,由皇帝臨時派遣統帥(率臣),給以都部署、招討使等頭銜,率兵出征,事畢則罷。這樣就使兵將分離,將不專兵。軍事行動一般須奉命於皇帝、宰相和樞密院。樞密院、三衙、率臣,職權分割,上下相維,使軍權高度集中於皇帝。此外,尚書省還沒有兵部,掌管儀仗、武舉、兵器、馬政、地圖事宜,兼管廂軍、鄉兵、土軍、蕃兵、邊境少數民族首領的官封與承襲等。
兵役制度方面,宋朝主要實行募兵制。招募對象多為災荒飢民,每遇凶年飢歲,就大量招募破產農民,又往往收編"盜賊"為兵,即所謂"除盜恤飢"。此外,還鼓勵營伍子弟接替父兄當兵,或以罪犯充軍,兵源缺乏時也抓民為軍。一經應募,終身為伍。北宋規定,諸路募兵由長吏或都監施行,初有"兵樣",按身長、體魄劃分若乾等,分送諸道,令如樣選募。以後用木梃代"兵樣",差以呎吋高下。對應召者根據身長、體魄以及技巧等確定等級,再按等級編入不同部隊。凡"亢健者"揀入禁兵,"短弱者"即入廂兵。新兵入伍,即在臉部或手臂刺字,以標明軍號,故招募又稱招刺。家屬可隨住軍營。宋軍實行揀選制度,每年春秋按上、中、下3等標准進行訓練考核,壯健有武技者,可由廂軍升禁軍,武技出眾者,優給賞物,可補闕階官。武技不及下等者,馬軍降為步軍,又不及降為廂軍。老弱者或降低級別,或削除軍籍,或降充「剩員」和供軍中雜役。禁軍、廂軍以及土軍,一般60歲退役,衣糧供給減半。陣亡軍士家眷有撫恤,傷殘也有安置。
宋朝軍事通信,主要由設於全國要道的急腳遞或馬遞鋪擔任。凡有軍令公文,遞鋪兵乘馬接力傳送,規定日行四五百里,晝夜兼程,不得誤期。傳令的憑信有銀牌、銅牌,木契,傳信牌等。通常銀牌為皇帝的憑信,銅牌為樞密院發兵憑倍,木契、傳信牌為諸路主將發兵憑信。憑信須與傳輸的文件相符才能發兵。為保守秘密,還有「字驗」規定,即戰前制定常規事若干條,每條配一字作暗號,置於傳信牌中,即使傳信牌落入敵手,也不致泄密。
宋軍後勤供應,主要是糧食、兵器及戰馬。糧食實行定倉供應制度,統一實施。兵器以冷兵器為主,火葯兵器為輔,由首都及重要州府設置的兵器工廠按照軍器監設計因式、規格、用料標准等統一製作。造好的兵器送交兵部各庫,遵樞密院命令發放。戰馬主要從西北及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購買,其次內監牧飼養。南宋時,因陝西喪失,軍馬缺編較其。後勤運輸主要是水運及陸路車運,戰時則大量征調民夫和畜力運輸。
宋朝武裝力量主要由禁軍、廂軍、鄉兵、蕃兵構成,此外,還有土軍和弓手。禁軍是中 央軍。包括皇帝宿衛軍和征戰戍守部隊,分別隸屬三衙。其任務是"守京師,備征戍。有步軍、印馬軍兩個兵種,水軍和炮軍附屬於步軍。其編制為廂、軍、營(指揮)、都4級。廂轄10軍,軍轄5營,營轄5都。每都100人。各級統兵官分別為: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馬軍稱軍使)、副部頭(馬軍稱副兵馬使)。指揮(營)是禁軍基本的建制單位,調動、屯戍和作戰,常以此計算兵力。為防止武將叛亂,禁軍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戍諸郡,京城與畿輔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內外相制。同時實行「更戍法」,畿輔與諸州禁軍定期更換駐地,以使兵不識將,將無專兵。禁兵的給養按規定較優厚,月俸分等發給,年節有賞,大典有賜,行軍另有行裝錢等。但有的妻室隨營,又軍吏剋扣嚴重,禁兵生活都很困苦,特別是社會地位低下,深受將校欺凌和虐待,以致常常發生兵變。
廂軍屬地方軍。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 央機構的雜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 央機關統管,「內總於侍衛司」。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衛、迎送等,一般無訓練、作戰任務。有步軍和馬軍兩個兵種,編制分軍、指揮、都3級,統兵官與禁軍同。
鄉兵也稱民兵。是按戶籍丁壯比例抽選或募集土人組成的地方民眾武裝。平時不脫離生產,農閑集結訓練。擔負修城、運糧、捕盜或協同禁軍守邊等任務。各地鄉兵名目很多,編制亦不統一,或按指揮、都,或按甲、隊,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編成,最多之時,陝西、河北、河東諳路總數達42萬餘人。
蕃兵是北宋西北部邊防軍。由陝西、河東與西夏接壤地區的羌人熟戶部族軍組成。諸部族首領被封軍職.率部族軍戍守邊境。其編制因族而異,或按部族、性、族,或按族、標、隊,至神宗時才統一採用指揮、都的編制。南宋時因陝西的陷落,事實上已不存在。
土軍和弓手屬地方治安部隊。由巡檢相縣尉統轄。土軍為神宗時所設,隸屬各地巡檢司;原為吏役,輪差民丁充當,後改為雇募民丁,隸屬於各地縣尉司。土軍和弓手人數不多,通常採用都一級編制。
宋神宗時,為增強國防力量,曾推行王安石改革軍制的新法,主要有省兵法、將兵法、保甲法和保馬法。省兵法,即簡編並營,裁汰老弱、冗兵。將兵法,將兵法,即改變原來的"更戍制",在全國重要軍事地區置將統兵,平時就地訓練,戰時接受調遣,"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士"。保甲法,是對鄉兵制度的改革,"籍鄉村之民,二丁取一"。5戶為1小保,25戶為1大保,定期習學武藝,夜間輪流巡警。其中,凡是經嚴格訓練的鄉兵,成為禁軍的輔助力量,少數還被升為禁軍。保馬法,保馬法,即與保甲法相配合的牧養軍馬之法。"凡五路義保願養馬者",由官府給予馬匹,或按市價發錢自買,每戶養1~2匹,免一定賦役,馬匹如有死病等情須補償。
南宋軍隊變化較大。初期,北方禁軍主力大部潰散,南方各地的系將和不系將禁軍雖保留原番號和建制,但已不是主力,而降為與廂軍相類的雜役兵。重新編組的中 央軍亦即此時的主力為屯駐大兵。後來,朝廷為加強對各屯駐大兵的控制,屯駐大兵的番號幾經更易,初為御營軍、東京留守司軍、陝西軍3支大軍,後統改為行營護軍。分前、後、左、右、中5支大軍。紹興十一年(1141),又剝奪韓世忠、張俊、岳飛等大將的兵權,把他們的部隊改為御前諸軍,"遇出師取旨,兵皆隸樞密院"。至中期,先後在長江和川陝交界設置10支徹前諸軍,其統兵官為都統制和副都統制。三衙長官職權降低,與10都統制大致平級,各統率1支大軍,負責守衛首都臨安(今杭州)和建康府(今南京),事實上也是屯駐大兵。這13支屯駐大兵,均按軍、將、部、隊序列編成,其統兵官分別為統制、統領,正將、剔將、准備將,部將,隊將等。屯駐大兵的軍士一般分效用和軍兵兩級,兩者內又分若乾等級,以示身份和待遇的差別。此外,各屯駐大兵有一定比例的「不入隊人」,包括火頭、輜重兵等非戰斗人員。南宋中、後期,為加強對屯駐大兵的控制,進一步擴大由文臣出任的制置使、宣撫使等官的統兵職能,使之逐漸取代、剝奪各都統制的統兵和指揮權,並在13支大軍外陸續創設各種番號的新軍發展為主力,而原有的屯兵逐漸消弱。
軍隊的兵種及軍事法規方面,兩宋時的兵種主要是步軍,其次是馬軍。弓弩是重要武器,考核兵士較重視其挽弓能力。另外還有水軍。南宋水軍規模比北宋為大,已常用車輪戰船作戰。宋朝重視製造武器,興辦若干廠作,能大量生產弓弩,也能成批生產火葯兵器。還設置專門管理武器的機構。同時,宋朝重視制定軍事法規,曾頒布《賞罰格條》。北宋仁宗、神宗時設立武學(軍事學校),實行"武舉"、"御試"等制度,培養、選任軍將。
G. 企業與政府之間公文應該用什麼格式有規范的嗎
根據內容的要求可以分為:函件、請示、通知。使用場景及格式如下:
函件是回沒有隸屬關系的單位或答平級部門使用的公文形式,單位公函的使用范圍很廣,平行機關或不相隸屬機關間聯系工作時可以使用公函,上下級機關之間聯系、詢問、答復工作時,也可以使用公函。包含:標題、主送機關、函件正文。函件正文包括發函緣由、事件、希望請求。
(7)軍用公文條例擴展閱讀:
我國公文有統一性的特點,它的格式、種類、行文規則、辦理等都是全國統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的國家規范《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執行,此次修訂於2012年7月1日正式生效。
1、內容和程序的合法性:公文的具體內容和制定程序必須, 符合法律和有關規章的規定,否則無效。
2、形式和格式上的規范性。
3、公文語體的簡明性,觀點嚴謹、鮮明,文字朴實、莊重。
4、對機關工作的依賴性。機關工作是公文形成的基礎,公文是機關工作的專用工具。公文除了文字文書之外,又有了電信文書(電報、電話記錄)、聲像文書(錄音、錄像)、圖形文書(以圖表為主,伴以簡要文字說明)。
H. 有誰等道軍事高科技、軍隊條令條例、的試題
你如果不是間諜,,最起碼說你很無知,,,這些東西是可以隨便在網上發布的嗎?、你如果是軍人部隊可以查的到 根本不需要到網上求助,,如果你不是軍人 知道這些又有什麼意義了 。。。
I. 給下列公文標題填寫文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關於在中國東海進行軍事演習的() 北京市教育局關於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關於在中國東海進行軍事演習的(通報)
北京市教育局關於2014年北京市高考語文和英語科目分數調查的(報告)
J. 請問公文寫作的分類有哪些哪些是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公文的種類主要包括:命令、議案、決定、指示、公告、通告、通報、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
在各類企業中,所指的公文一般為商務公文,主要分為介紹報告、請示、會議紀要、工作計劃要點、公司及產品介紹、信函、講話稿、可行性報告、工作總結、市場調查報告、說明等
上行文:報告、請示、議案
平行文:函
下行文:命令、決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報、批復、會議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