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黨員條例
㈠ 新《條例》規定,對黨員的紀律處分有哪幾種
《紀律處分條例》第十條規定,對黨員的紀律處分種類有五種:(1)警告;(2)嚴重警告;(3)撤銷黨內職務;(4)留黨察看;(5)開除黨籍。
㈡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員紀律處分條例什麼時候實施
抄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頒布實施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以下簡稱《廉潔自律准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黨紀處分條例》)。
兩項法規的頒布實施是在黨長期執政和依法治國條件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實現依規依紀治黨,切實加強黨內監督的重大舉措。兩項法規一正一反、相互配套,《廉潔自律准則》堅持正面倡導、重在立德,是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能夠看得見、夠得著的高標准;《黨紀處分條例》圍繞黨紀戒尺要求,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
㈢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員紀律處分條例按照什麼修訂原則
從條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條例比起來有三個特點:
一是紀法分開:70多項與法內律重合內容刪除,黨紀容嚴於法律。條例修訂: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修訂刪除了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內容。修訂後,條例從原來的3編、15章、178條、24000餘字縮減為3編、11章、133條、17000餘字。
二是劃定紅線:強調追責,明確6類「負面清單」。條例修訂:強化「負面清單」作用,將原有條例規定的10類違紀行為梳理整合、科學修訂為六類: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把黨章關於紀律的要求具體化,並在分則各章中按照同類相近和從重到輕的原則進行排序。
三是十八大以來成果制度化:方向精準,體現從嚴治黨常態化。條例修訂:將十八大以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落實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制度化、常態化。
㈣ 新《黨紀處分條例》施行後,黨員違反財經紀律怎樣處理
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多屬於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對這類行為,根據新《黨紀處分條例》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黨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違反企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社會組織的規章制度受到其他紀律處分,應當追究黨紀責任的,黨組織在對有關方面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進行核實後,依照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
黨組織作出黨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決定後,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等依法改變原生效判決、裁定、決定等,對原黨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決定產生影響的,黨組織應當根據改變後的生效判決、裁定、決定等重新作出相應處理。
如這類行為情節較輕,則不需要給予黨紀處分的,黨組織可以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組織處理。
(4)新黨員條例擴展閱讀:
黨員犯罪情節輕微,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決並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黨員犯罪,被單處罰金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黨員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1、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處刑法規定的主刑(含宣告緩刑)的;
2、被單處或者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
3、因過失犯罪,被依法判處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過失犯罪被判處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處管制、拘役的,一般應當開除黨籍。對於個別可以不開除黨籍的,應當對照處分黨員批准許可權的規定,報請再上一級黨組織批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㈤ 對新黨員規定一年預備期限的目的是什麼
對新黨員實行預備期,目的在於對新黨員進行嚴格的黨的組織生活和實際工作內鍛煉,對他們容繼續進行教育和考察,使他們端正入黨動機,進一步提高思想覺悟,增強黨性修養,成為合格的共產黨員。實行預備期,有利於保證新黨員的質量;有利於保證黨員隊伍的純潔;有利於增強黨的戰鬥力。預備黨員在預備期里,應經常向黨組織匯報情況,這樣做是為了使黨組織及時了解、掌握預備黨員的思想、學習和工作等方面的情況,便於更好地對其進行考察和教育;同時,為使預備黨員從開始入黨就自覺地接受黨組織的監督管理,培養和樹立黨的組織觀念,不斷解決思想入黨問題,堅持向黨組織匯報是非常必要的。即使轉正之後,仍要堅持匯報制度。書面匯報或口頭匯報都可以。除定期匯報外,如遇特殊情況,應當隨時匯報。匯報時,要如實反映情況。
㈥ 中國共產黨員紀律處分條例新在哪
新《條例》更加註重「德」的份量。幹部任用工作是組織工作的重中之重,事關國家前途、黨的發展和人民利益。常言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個有能力有智慧有良知有擔當的官員不僅能夠推動經濟發展,政府高效運轉,還能多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從而促進社會和諧,增強人民幸福感。新《條例》堅持「以德為先」,強調了在德才兼備這一標准中,「德」的突出地位和根本前提。選好乾部,關鍵是要選出能夠秉公用權,清正廉潔,不謀私利,能夠為民謀福祉,在推進改革關鍵時期起到積極作用的幹部。
新《條例》對於幹部管理更「嚴」。提出「破格提拔幹部必須從嚴,必須是在關鍵時刻或者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中經受住考驗、表現突出、作出重大貢獻;在條件艱苦、環境復雜、基礎差的地區或者單位工作實績突出;在其他崗位上盡職盡責,工作實績特別顯著。」對於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和因問題被免職的官員,也提出了「一年內不安排職務,兩年內不得擔任高於原任職務層次的職務」的嚴格要求。更為細致完善的操作規章和更加堅定有力的監督制約機制充分體現了中央建立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黨政領導幹部隊伍的決心和信心。
有些群眾對幹部選拔任用帶有復雜情緒,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也是對於「蘿卜招聘、破格提拔、帶病提拔」等問題的不滿意。新修訂的《條例》可以說是對對這些公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作了積極回應。對於選拔什麼樣的幹部、如何選拔幹部、為什麼提拔等問題,制度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讓各級黨組織有法可依,也讓幹部服氣、群眾滿意。當然,關鍵還在執行。
㈦ 新修訂的共產黨員紀律處分條例 與舊版有何不同
從新修訂的條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條例比起來有三個區別:
區別一:紀法分開
70多項與法律重合內容刪除,黨紀嚴於法律。條例修訂: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修訂刪除了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內容。修訂後,條例從原來的3編、15章、178條、24000餘字縮減為3編、11章、133條、17000餘字。
區別二:劃定紅線:強調追責,明確6類「負面清單」
條例修訂:強化「負面清單」作用,將原有條例規定的10類違紀行為梳理整合、科學修訂為六類: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把黨章關於紀律的要求具體化,並在分則各章中按照同類相近和從重到輕的原則進行排序。
區別三:十八大以來成果制度化:方向精準,體現從嚴治黨常態化
條例修訂:將十八大以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落實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制度化、常態化。
(7)新黨員條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簡稱:紀律處分條例,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制定,旨在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條例》共142條,與2015年《條例》相比,新增11條,修改65條,整合了2條,對黨員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條例。201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該條例被不少黨建專家稱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全、最嚴黨紀」。
㈧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關於預備黨員違紀行為是怎樣規定的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 預備黨員違犯黨紀,情節較輕,尚可保留預備黨員資格的,應當對其批評教育或者延長預備期;情節較重的,應當取消其預備黨員資格。」
㈨ 最新黨內的准則,條例,規定有哪些
一是《准則》重申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優良傳統作風,緊扣廉潔自律、堅持正面倡導、面向全體黨員、突出關鍵少數,強調自律,重在立德,為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樹立了一個看得見、夠得著的高標准,展現了共產黨人高尚的道德追求,是向全黨發出的道德宣誓和對人民的庄嚴承諾。《條例》堅持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突出政黨特色、黨紀特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圍繞黨紀戒尺要求,開列負面清單,強調他律,重在立規,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
二是能夠促進黨員幹部廉潔自律工作的深入開展。《規定》提出的八項嚴格禁止性要求,細化了黨員領導幹部在經濟和社會交往方面的政策界限,充實完善了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行為規范。有利於黨員領導幹部提高警惕性和防範意識,未雨綢繆,廉潔自律;有利於增強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監督的針對性,提高巡視、專項檢查、考察考核、信訪舉報、社會監督等監督方式的效果。
三是體現了黨中央和各級黨組織對廣大黨員幹部的關心和愛護。新修訂頒布《規定》,在黨內早打招呼,早提醒,允許《規定》發布後三十日內主動說清問題的可考慮從寬處理,既是對黨員幹部的嚴格要求,更是對黨員幹部的關心、愛護,同時對犯有這些違紀行為的同志也是一種改過自新和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