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東省地方規章的罰款上限

山東省地方規章的罰款上限

發布時間: 2021-12-22 04:17:31

Ⅰ 行政處罰法中較大數額罰款的范圍是多少

在《行政處罰法》頒布之後,各部委、地方各級政府、人大都不同程度地就聽政程序(有的包含在行政處罰程序中)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其中,對數額較大的罰款的確認更是體現了地方和部委的特色。
《北京市行政處罰聽證程序實施辦法》第二條規定的較大的幅度為「對公民處以超過1000的罰款,對法人或者其它組織處以超過30000元的罰款」。中國證監會制定的《行政處罰聽證規則》第二條規定的是:「(五)對個人處以罰款或者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5萬元以上;六)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罰款或者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30萬元以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聽證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是:「對公民處1萬元以上罰款、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10萬元以上罰款」;
安徽省池州市《池州市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第三條規定的是:「較大數額罰款是指對公民處以1000元以上的罰款、對法人或其他組織處以10000元以上的罰款。」
《財政機關行政處罰聽證實施辦法》第六條規定的是:「財政部以及專員辦作出罰款行政處罰的,其「較大數額罰款」的標准為對公民作出5000元以上罰款,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出5萬元以上罰款。地方財政機關作出罰款行政處罰的,其「較大數額罰款」的標准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或者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貴州省專利行政處罰聽證規則(試行)》第五條規定的是:「(一)擬對公民處以2000元(含2000元)以上的罰款;(二)擬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0元(含10000元)以上的罰款;」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行政處罰較大數額罰款標準的規定》內容更為詳細:
一、法律、法規規章對某類違法行為罰款沒有最高限額規定的,對非經營活動中公民的違法行為處1000元(含1000元)以上罰款、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違法行為處5000元(含5000元)以上罰款為「較大數額罰款」;對經營活動中公民的違法行為處3000元(含3000元)以上罰款、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違法行為處1萬元(含1萬元)以上罰款為「較大數額罰款」。
二、法律、法規、規章對某類違法行為罰款有最高限額規定(含具體罰款金額和違法所得百分比、倍數規定)的,罰款數額超過最高限額百分之五十(含百分之五十)的為「較大數額罰款」。但對非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罰款數額不足1000元(不含1000元)、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罰款數額不足3000元(不含3000元)的,不視為「較大數額罰款」。
三、法律、法規、規章、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行政處罰聽證范圍中「較大數額罰款」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行政法規和規章什麼關系規章能否單獨規定罰款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而規章分為兩類,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專,部門規章由國務院屬各部、委員會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

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三條的規定,規章可以單獨規定一定數量的罰款,部門規章規定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地方政府規章規定罰款的限額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Ⅲ 交通違章罰款上限是多少

我今天也被罰了,不小心a2駕照逾期2個半月未年審,本人認錯態度積極,但還是按上限500元處罰了,無處說理。坐標武漢,大橋大隊。

Ⅳ 部門規定罰款可以超過法律規定上限嗎

當然不能,部門規章制度不得與國家法律相抵觸,否則為無效規章。被處罰人完全可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維權。

Ⅳ 規章可以設定一定數量罰款和警告的行政處罰嗎謝謝

可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二條規定如下:

1、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2、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

3、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三條規定如下:

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2、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5)山東省地方規章的罰款上限擴展閱讀:

行政處罰的執行應當遵守下列原則:

1.當事人自覺履行原則;

2、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行政處罰決定不停止執行原則;

3.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但是,依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可以當場收繳罰款的除外。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加處罰款、拍賣查封或扣押的財物、劃撥凍結的存款、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等措施。

行政處罰的適用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行政處罰適用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違法行為客觀存在。

2.行政處罰適用的主體是享有法定的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3.行政處罰適用的對象是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違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責任能力。

4.行政處罰適用的時效,是指對行為人實施行政處罰,還需其違法行為未超過追究時效。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Ⅵ 2020,06,01山東省交通新規違章罰款

202006月一日山東省交通群,你可以對你每一張罰款。

Ⅶ 特區地方法規提高法律規定的罰款上限其法律依據何在

樓上的回答是正確的,我補充一下:
經濟特區立法權是全國人大授予的。也就是說,特區頒布專的法規屬和全國人大頒布的普通法律實際上是平級的,這也是特區法規可以對全國性法律做出變通規定的原因,只不過特區頒布的法規只在特區施行,而且特區法規也不能對任意一部全國性法律做出變通規定,具體哪些方面可以做變通規定是需要全國人大授權的。
再舉例,自治條例中可以對婚姻法的法定婚齡做出變通規定,其實和特區法規是一個原理。
注意!這里還要特別區分一個問題:深圳特區頒布的法規和深圳市頒布的法規是不一樣的,後者只是普通的地級市地方法規,不能對上位法做出變通規定,這個問題一度讓我混淆了很長一陣子。

Ⅷ 山東省交通違法行為處罰標准

《山東省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罰款處罰標准》(2007年3月7日頒布實施)

第一條 為了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范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的執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標准。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罰款處罰,適用本標准。

第三條 本標准由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實施。

第四條 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及時糾正;對於情節輕微、未影響道路通行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堅持教育為主的原則,指出違法行為,給予口頭警告後放行;對於依法應當並處暫扣或者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拘留等處罰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除依照本標准實施罰款外,應當依法予以並處。

第五條 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實施罰款處罰時,應當根據事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及本標准,在法定的職權內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做到公正、文明、嚴格、高效。

第六條 行為人有下列行為的,交通警察應當指出違法行為並給予口頭警告,然後放行:

(一)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機動車停放、臨時停車規定,經警告後立即駛離的;

(二)外地車輛因對路況不熟悉,駛入禁行區,能夠聽從勸阻的;

(三)搭載危重、急症病人到醫院就診的車輛,發生一般交通違法行為,不危及交通安全的;

(四)執行搶險救災、緊急救護或其它緊急任務的車輛發生一般交通違法行為,不危及交通安全的;

(五)非機動車不按規定載物,對行車安全影響不大的;

(六)非機動車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不靠道路右側行駛,經警告後立即改正的;

(七)行人不按照交通信號指示通行的,經警告後立即改正的;

(八)行人不在人行道內行走或者沒有人行道不靠路邊行走的;

(九)乘坐兩輪摩托車不正向騎坐,經警告後立即改正的;

(十)開關車門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經警告後立即改正的;

(十一)非機動車不按規定停放,未影響非機動車、行人通行的。

第七條 行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二十元罰款:

(一)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的;

(二)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通行的;

(三)在車行道內坐卧、停留、嬉鬧的;

(四)不按規定通過鐵路道口的;

(五)不按規定通過機動車道的。

第八條 行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十元罰款:

(一)進入高速公路的;

(二)有扒車、追車、強行攔車、拋物擊車等妨礙道路交通安全的行為的。

第九條 乘車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二十元罰款:

(一)在機動車道上從機動車左側上下車的;

(二)乘坐摩托車時不按規定戴安全頭盔的;

(三)乘車人不按規定系安全帶的。

第十條 乘車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十元罰款:

(一)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

(二)向道路上拋撒物品的;

(三)機動車行駛中,干擾駕駛、將身體任何部分伸出車外或者跳車的。

第十一條 駕駛非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元罰款:

(一)不按規定停放並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的;

(二)駕駛自行車、三輪車、電動自行車在橫過機動車道時,有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時,不按規定從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的;

(三)在設區的市的市區道路不按規定載物(人)的。

第十二條 駕駛非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二十元罰款:

(一)通過交叉路口,不按規定通行的;

(二)駕駛自行車、三輪車、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時,牽引、攀扶車輛或者被其他車輛牽引的;

(三)駕駛自行車、三輪車、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時,扶身並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競駛的;

(四)非下肢殘疾的人駕駛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的;

(五)駕馭畜力車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

第十三條 駕駛非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十元罰款:

(一)進入高速公路的;

(二)醉酒駕駛的;

(三)自行車、三輪車加裝動力裝置的。

第十四條 機動車駕駛人駕駛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十元罰款:

(一)未隨車攜帶行駛證、駕駛證的;

(二)在實習期內駕駛機動車不按規定粘貼或者懸掛統一式樣的實習標志的;

(三)未放置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的;

(四)在同車道行駛中,不按規定與前車保持足以採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的;

(五)不避讓盲人或者不按規定減速、停車避讓橫過道路行人的;

(六)駕駛摩托車,違反規定載人或者不戴安全頭盔的;

(七)行經渡口、鐵路道口不按規定通過的;

(八)在車門、車廂沒有關好時行車的;

(九)在機動車駕駛室的前後窗范圍內懸掛、放置妨礙駕駛人視線的物品的;

(十)駕駛摩托車手離車把或者在車把上懸掛物品的;

(十一)在禁止鳴喇叭的區域或者路段鳴喇叭的;

(十二)向道路上拋灑物品的。

第十五條 機動車駕駛人駕駛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十元或者一百元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系安全帶上普通公路行駛的,處五十元罰款;未按照規定系安全帶上高速公路行駛的,處一百元罰款;

(二)在普通公路行駛時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行為的,處五十元罰款;在高速公路行駛時撥打接聽行動電話、收看編發行動電話信息或者觀看影視錄像的,處一百元罰款。

第十六條 機動車駕駛人駕駛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一百元罰款:

(一)不按規定車道行駛或者變更車道時影響正常行駛的機動車行駛的;

(二)違反規定使用專用車道的;

(三)拖拉機駛入大中城市中心城區內道路或者省人民政府規定禁止通行道路的;

(四)通過交叉路口不按規定通行的;

(五)機動車載物長度、寬度、高度超過規定的;

(六)違反規定牽引掛車或者故障機動車的;

(七)不按規定超車、會車、掉頭、倒車、轉彎的;

(八)不按規定使用燈光的;

(九)遇有前方交叉路口交通堵塞時,不按規定通行的;

(十)遇有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等候或者緩慢行駛時,不按規定通行的;

(十一)機動車載物行駛時載運貨物散落、飛揚、流漏的;

(十二)機動車噴塗、粘貼標識或者車身廣告,影響安全駕駛的;

(十三)重型、中型載貨汽車及其掛車、拖拉機及其掛車的車身或者車廂後部不按規定噴塗放大的牌號或者放大的牌號不清晰難以辨識的;

(十四)機動車停放、臨時停車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機動車駕駛人不在現場或者雖在現場但拒絕立即駛離,妨礙其他車輛、行人通行的;

(十五)在機動車駕駛證丟失、損毀、超過有效期駕駛機動車的。

第十七條 機動車駕駛人駕駛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二百元罰款:

(一)未懸掛或者不按規定安裝機動車號牌,或者故意遮擋、污損機動車號牌的;

(二)駕駛未經檢驗合格或者超過檢驗期限的機動車上路行駛的;

(三)未按駕駛證載明的准駕車型駕駛車輛的;

(四)駕駛安全設施不全或者機件不符合技術標准等具有安全隱患的機動車的;

(五)逆向行駛的;

(六)不按照交通信號通行,或者遇有交通警察指揮時不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的;

(七)不讓行執行緊急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的;

(八)運載危險物品未懸掛警示標志而且未採取必要安全措施,或者未按照指定的時間、車道、速度行駛的;

(九)運載不可解體超限物品,影響交通安全,未懸掛明顯標志或者未按照指定的時間、車道、速度行駛的;

(十)在道路上機動車發生故障、事故後,不按照規定使用燈光和設置警告標志的;

(十一)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不按規定使用警報器或者標志燈具的;

(十二)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四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於二十分鍾的;

(十三)在實習期內駕駛公共汽車、營運客車或者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駕駛機動車牽引掛車以及載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劇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機動車的;

(十四)在機動車記分達到十二分或者駕駛證被依法扣留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十五)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患有妨礙安全駕駛的疾病駕駛車輛的;

(十六)拖拉機載人的。

第十八條 在道路上學習駕駛,駕駛人不按照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路線、時間進行的,或者在道路上學習駕駛技能不使用教練車,或者使用教練車但教練員不隨車指導,或者與教學無關的人員乘坐教練車的,對教練員處二百元罰款。

Ⅸ 較大市規章設定罰款限額由哪一機關規定

由市人民政府規定。

根據《行政處罰法》

第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專轄屬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第十六條
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9)山東省地方規章的罰款上限擴展閱讀

《行政處罰法》

第十二條
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

Ⅹ 1.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的行政處罰內容。2.規章的行政處罰設定許可權。3.設定行政罰款的限額規定。

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會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七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八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九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條 人民檢議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章 管 轄
第十三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四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第十五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八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二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審判。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
第二十四條 依照本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告,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為共同訴訟。
第二十七條 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第二十八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第三十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依照規定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經人民法院許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可以查閱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第五章 證 據
第三十一條 證據有以下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三十二條 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第三十三條 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此文章共有3頁 [1] [2] [3] [下一頁]

熱點內容
湖北法治建設 發布:2025-07-16 03:09:33 瀏覽:336
總法律顧問是什麼崗位 發布:2025-07-16 03:07:25 瀏覽:236
方誌平2017民法音頻 發布:2025-07-16 03:03:17 瀏覽:399
北京李凱律師 發布:2025-07-16 02:30:40 瀏覽:445
福清市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7-16 02:29:59 瀏覽:370
中國建築注冊人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6 02:29:52 瀏覽:211
清溪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6 02:27:38 瀏覽:742
美國法院判 發布:2025-07-16 02:26:12 瀏覽:440
2018年勞動法計件工資規定 發布:2025-07-16 02:26:10 瀏覽:291
地方性法規之間沖突 發布:2025-07-16 02:18:23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