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治安條例2017

治安條例2017

發布時間: 2021-12-22 09:48:04

❶ 2017年新消防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消防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每個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消防法規,做好消防工作。

第三條
各級公安機關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和本實施細則,實施消防監督。除人民解放軍各單位、國有森林和礦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門實施消防監督,公安機關予以協助外,其餘所有單位的消防工作都應當接受當地公安機關的監督。

第二章 火災預防

第四條
城市規劃建設部門,在規劃新建、擴建和改建城市的時候,必須依照有關消防法規,會同消防監督機構制定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訊和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設施的規劃和具體建設方案,並將其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市級人民政府審查城市詳細規劃時,應當吸收消防監督機構參加。

第五條 城市總體規劃審定批准後,公共消防設施由城建、公用、郵電等部門分別負責建設和維護,當地消防監督機構負責驗收、使用。

第六條
市區公共消防設施不足或者不適應實際需要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提請地方人民政府責成城建、公用、郵電等有關部門作出技術改造或者改建、增建規劃,加以解決。

第七條
設計人員在工程設計中,必須貫徹有關消防技術規范的要求。設計單位和人員應當對工程的防火設計負責。其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對不符合消防技術規范的工程設計,不予批准。

第八條 建設單位應當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有關防火的設計圖紙和資料負責審核。

第九條
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和外資獨立經營的企業或從國外引進項目的工程設計,其防火要求必須符合我國消防技術規范的規定。依據國外或者港澳地區消防技術規范進行的工程設計,必須將防火設計圖紙並附上消防技術規范等有關資料,送當地設計部門審核。

第十條 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批準的防火設計圖紙施工,不得擅自改動,並負責施工現場的消防工作。

第十一條 工程竣工時,建設單位應當對工程的消防設施進行驗收。對不符合防火設計要求的,待施工單位負責解決後,方可接收使用。

第十二條 在城區不準搭建易燃簡易建築。如果臨時需要搭建的,必須事先報經當地城市建設部門審批,並應當在規定的限期內拆除。

第十三條
鄉鎮人民政府在規劃鄉鎮建設時,應當同時規劃消防水源、消防通訊和消防通道。鄉、村的生產、民用建築的設計和施工,應當符合有關農村消防技術規范的要求。

第十四條
生產建築構件、配件或新型建築材料、防火塗料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標准對產品進行燃燒性能或耐火極限等數據的測定,並將各種測定的性能、數據寫在產品說明書上,否則不準出廠。

第十五條
生產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標准或專業標準的規定,對產品進行閃點、燃點、自燃點、爆炸極限等數據的測定,並將其數據和防火、防爆、滅火、安全儲運等注意事項寫在產品說明書上,否則不準出廠。

第十六條
研製易燃的新材料、新產品和有火災危險的新設備、新工藝的單位,必須對研製的每一項目提出預防火災的具體辦法,經上級主管部門鑒定批准後,方可交付生產。

第十七條 採用有火災危險性的新設備、新工藝和可燃易燃新材料的單位,必須按照研製部門提供的預防火災的具體辦法,採取消防安全措施。

第十八條 具有火災危險的場所禁止動用明火。確需動用明火時,必須事先向主管部門辦理審批手續,並採取嚴密的消防措施,切實保證安全。

第十九條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實行防火責任制度,確定一名行政領導人為防火負責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本實施細則和其他有關消防法規;

(二)組織實施逐級防火責任制和崗位防火責任制;

(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四)把消防工作列入工作、生產、施工、運輸、經營管理的內容;

(五)對職工進行消防知識教育;

(六)組織防火檢查,消除火險隱患,改善消防安全條件,完善消防設施;

(七)領導專職或者義務消防組織;

(八)組織制定滅火方案,帶領職工撲救火災,保護火災現場;

(九)追查處理火警事故,協助調查火災原因。

第二十條 鄉鎮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辦事處負責做好管轄區內的消防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本實施細則和其他有關消防法規;

(二)督促街道、鄉鎮企業和專業戶、個體工商戶、經濟聯合體做好消防工作;指導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開發群眾性的消防工作;

(三)進行消防宣傳,組織群眾制定防火公約;

(四)組織防火檢查,督促消除火險隱患;

(五)管理專職或者義務消防組織;

(六)組織火災撲救,保護火災現場,協助調查火災原因。

第二十一條 禮堂、影劇院、俱樂部、文化宮、游樂場、體育館、圖書館、展覽館等人員集中的公共場所,必須做到:

(一)不準超過額定人數;

(二)安全出口處應當設置明顯的標志,疏散通道必須保持暢通,嚴禁堆放任何物品或者增加座位;

(三)安裝、使用電氣設備必須符合防火規定。臨時增加電氣設備,必須採取相應措施,保證安全;

(四)嚴格控制明火、焰火、鞭炮的使用與燃放。確實需要使用與燃放時,必須採取保證安全的預防措施;

(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化學物品;

(六)制定應急疏散方案;

(七)管理人員應當堅守崗位,加強值班和檢查,確保安全。

第二十二條
使用高層建築的賓館、飯店、醫院以及其他單位,必須建立健全消防組織,制定防火安全管理辦法,指定專人維護、管理消防器材、設備和設施,保證完整好用;對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進行防火知識教育和滅火技術訓練,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

第二十三條
城區人民防空地下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平時不得用於生產、存放和銷售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利用人民防空地下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開設旅館、招待所、商店和其他公共活動場所時,必須符合地下工程的消防規定。

第二十四條
舉辦物資交流、展銷、集市貿易和焰火、燈火晚會的單位,在地點選擇、亭棚搭設、電氣線路架設、明火使用以及消防設施的配置等方面,應當符合消防規定。

第二十五條 對古建築、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以及其他由國家指定保護的紀念建築物,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消防法規,做好消防工作。

第二十六條 在農業收獲期和冬、春季節以及重大節日,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督促有關部門,組織專門力量,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和安全檢查,做好消防工作。

第二十七條
各單位或其主管部門對電工、焊接工、油漆工和從事操作、保管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等有關人員,必須進行消防知識的專業培訓,經有關主管部門考試合格後,方可定崗位從事操作、管理。

第二十八條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業戶應當根據防火、滅火的需要,配置相應種類、數量的消防器材、設備和設施,並指定有關人員負責保養、維修和管理。

第二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維護消防設施。不準損壞和擅自挪用消防設備、器材,不準埋壓和圈佔消防水源,不準佔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公用和城建等部門,在維修道路影響消防車通行以及停電、停水、切斷通訊線路時,必須事先通知當地消防監督機構。

第三章 消防組織

第三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城鎮街道、林區居民點和易燃建築密集的村寨,應當建立義務消防隊(組)。

第三十一條
義務消防隊(組)應當定期進行教育訓練,熟練掌握防火、滅火知識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到能防火檢查和撲救火災。義務消防隊(組)所需的經費和隊員的補貼,分別由各所在單位負責解決。

第三十二條
火災危險性較大、距離當地公安消防隊(站)較遠的中型以上企業事業單位,鄉鎮企業集中、易燃建築密集的鄉或鎮,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的古建築群,以及起降大中型民航飛機的航站,應當根據需要設立專職消防隊。專職消防隊可由一個單位建立,也可以由幾個單位聯合建立。

第三十三條 專職消防隊應當建立教育訓練和執勤備戰制度,負責本單位、本地區的防火和滅火工作。

第三十四條
專職消防隊所需經費由所在單位開支。專職消防人員實行本單位工資和獎金制度,享受本單位生產職工同等保險福利待遇。專職消防隊隊員可實行合同制或輪換制。

第三十五條 專職消防隊的建立或者撤銷,專職消防隊幹部的配備和調離,應當徵求當地消防監督機構的意見。

第三十六條
公安消防隊(站)的布局、建築和技術裝備必須符合有關規定。不符合規定的,由當地公安機關提請人民政府責成城建、財政等有關部門作出規劃,加以解決。

第四章 火災撲救

第三十七條
任何人發現火警都有義務迅速向消防隊報警,講清起火地點、單位。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給報警人員提供方便,不收費用。郵電部門應當優先傳遞火警、火災信息,不得延誤。

第三十八條 起火單位或者地區要迅速組織力量,撲救火災,搶救生命和物資,並派人接應消防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支援滅火。

第三十九條
消防隊接到報警後,必須迅速趕赴火場,組織撲救。趕赴火場的消防隊及其消防車、消防器材和裝備,需要鐵路運輸和輪渡時,鐵路和航運部門應當優先免費搶運。

第四十條
參加撲救火災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服從火場總指揮員的統一指揮。交通、港務監督、航行管制和治安管理人員應當負責維護秩序,疏散車輛、船舶、飛機、行人,必要時可實行交通管制。

第四十一條 當火災蔓延,必須拆除毗鄰建(構)築物才能避免重大損失的時候,火場總指揮員有權決定拆除,並可命令人員轉移到安全地點。

第四十二條
火車站、列車或者沿線的鐵路單位發生火災時,鐵路部門必須組織力量撲救火災,調派機車供水滅火。必要時可向就近的消防隊請求支援,被求援的消防隊應當支援。

第四十三條 船舶、水上設施和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發生火災時,海上安全指揮部必須組織力量撲救火災,必要時迅速調派船、艇或者飛機參加滅火。

第四十四條
參加保險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居民住宅發生火災時,應當積極撲救,減少損失。對參加撲救火災的外單位的專職、義務消防隊所損耗的燃料、滅火劑和器材裝備,以及對火災原因進行技術鑒定的費用,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從保險公司償付的施救費中予以補償。未參加保險的,由起火單位負責補償。

第四十五條 執行滅火任務的各種消防車、消防艇免交養路、過橋、過隧道、泊岸等費用。

第四十六條
參加撲救火災或者消防訓練中受傷、致殘或者犧牲的非國家職工,其醫療、撫恤待遇,由起火單位或者所在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如果起火單位對起火沒有責任的,或者確實無力負擔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照規定辦理;在養傷期間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由起火單位或者當地人民政府給予生活保障。對撲救火災中犧牲的人員,根據《革命烈士褒揚條例》的規定,應當追認為烈士的,由有關部門辦理手續。

第五章 消防監督

第四十七條
公安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市、縣公安局和分局設立的消防監督機構,分級負責消防監督工作。鐵路、交通、民航和林業公安機關設立的消防監督機構,分別負責鐵路站區和鐵路線的勘測設計、基建施工單位及列車,在我國沿海、內河水域航行、停泊、作業的一切中外民用船舶和港口碼頭,飛機和機場以及林區的消防監督工作;業務上受當地政府公安消防監督機構的指導。

第四十八條
消防監督機構在組織防火檢查時,有關單位應當派人參加。被檢查單位應當主動提供情況和資料。消防監督員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的改進意見,都應當作出詳細記錄,存檔備查。

第四十九條
消防監督機構檢查中發現的重大火險隱患,應當及時向被檢查單位或者居民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發出《火險隱患整改通知書》,必要時可傳喚有關人員,督促整改。被檢查單位的防火負責人,應當把火險隱患的整改情況,及時告知消防監督機構。《火險隱患整改通知書》的副本可根據需要送當地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部門。被檢查單位或者居民有不同意見時,在接到《火險隱患整改通知書》之日起十日內,可提請上一級消防監督機構復查。

第五十條 消防監督機構發現隨時有可能發生火災危險的,有權責令有關單位和人員立即整改在緊急情況下,有權責令其將危險部位停產、停業整改。

第五十一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督促各部門、各單位制定消防安全辦法和技術標准,並負責審查、監督實行。

第五十二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監督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執行工程設計防火的有關規定,根據需要和可能對建設工程的防火設計進行審核,檢查消防措施的落實情況,並參加工程的竣工驗收。

第五十三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按照確定的城市規劃方案,督促城建、公用等部門建設、改善和維護公共消防設施。

第五十四條
消防監督機構要掌握火災情況,進行火災統計,核定火災損失,按照有關規定逐級上報。人民解放軍各單位、國有森林、礦井地下部分的火災統計,由各主管部門負責,按年度報送公安部。

第五十五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組織所屬隊伍的政治教育和業務訓練;負責對義務消防隊和專職消防隊的業務指導,督促健全規章制度,開展消防業務訓練,組織聯合演練,提高防火、滅火水平。

第五十六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組織查明起火原因,作出技術鑒定。火災原因查明後,應當根據事故的性質、情節和後果,依法對有關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

第五十七條
公安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消防監督機構應當根據防火、滅火的需要,制定科研規劃,具體組織開展消防科學技術研究;鑒定和推廣應用消防科學技術研究成果。

第五十八條
公安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消防監督機構對申請生產、維修消防器材的企業的生產技術條件,應當依照有關規定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具備條件的,應當責令限期改進,必要時責令停產、停業,並提請有關部門不發、吊銷生產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

第五十九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按照有關標准對消防器材、設備等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發現不符合標準的,不準出廠或者銷售。

第六十條 建設單位需要引進國外的消防器材、設備時,必須事先將其品種、規格、性能等有關資料送交當地消防監督機構審核同意。

第六十一條 國家級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負責消防產品質量認證檢驗、爭議仲裁檢驗、重點抽檢和進出口消防產品的驗證檢驗。

第六十二條 各級消防監督機構應當根據需要配備具有專業知識的消防監督員。消防監督員由省、自治區所轄的市以上公安機關任命,並發給消防監督證。

第六十三條 消防監督員的主要職責:

(一)對分管地區的單位,督促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建立健全消防組織;

(二)進行消防宣傳,督促消除火險隱患,及時制止有可能引起火災或爆炸危險的行為;

(三)指導專職消防隊和義務消防隊,開展防火檢查,制定重點部位的滅火方案,並定期演練;

(四)參加火災事故的調查、勘查和鑒定,提出處理意見。

第六章 獎勵與懲罰

第六十四條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先進事跡之一的單位、集體,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一)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普及,消防安全措施落實,消防組織制度健全,火險隱患及時消除,消防器材設備完整好用,無火災事故,工作成績突出的;

(二)及時組織撲滅火災或者積極支援鄰近單位和居民撲救火災,避免重大損失,有顯著貢獻的;

(三)開展消防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革新,成績顯著的;

(四)在改善城鄉消防設施方面有顯著貢獻的;

(五)在消防工作的其他方面做出顯著貢獻的。

第六十五條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先進事跡之一的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一)熱愛消防工作,積極參加消防活動,成績顯著的;

(二)模範遵守消防法規,制止違反消防法規的行為,事跡突出的;

(三)及時發現和消除重大火險隱患,避免火災發生的;

(四)積極撲救火災,搶救公共財產和人民生命財產,表現突出的;

(五)對查明火災原因有突出貢獻的;

(六)對消防科學技術研究或者技術革新有顯著成績的;

(七)在消防工作其他方面做出顯著貢獻的。

第六十六條
在消防工作中有貢獻或者成績顯著的先進單位、集體和個人,由公安機關、上級主管部門或本單位給予表彰、獎勵;成績特別突出的,報請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第六十七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本實施細則,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予以處罰外,有下列行為之一、情節較重的,由本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

(一)設計人員沒有按照防火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或者施工人員不按照防火設計進行施工的;

(二)防火負責人不履行職責的;

(三)值班人員擅離職守或失職的;

(四)不按規定生產、銷售消防器材、設備的。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鐵路、交通、民航、林業公安局,可以根據本實施細則,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特點,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施行。

第六十九條 本實施細則由公安部負責解釋。

第七十條 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❷ 2017治安處罰不服行政訴訟時效是多久

對治安處罰不服的行政訴訟時效,一般是六個月。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就是上述期限;如果是先申請行政復議再提起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是十五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❸ 2017個人賭博治安拘留處罰標准

賭博治安拘留處罰標准:一般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賭博不僅危害了個人的心靈、意志、身體、家庭和前途,還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十條
以營利為目的,為賭博提供條件的,或者參與賭博賭資較大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❹ 有關旅館的治安管理條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九條旅館、飯店、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供社會公眾活動的場所的經營管理人員,違反安全規定,致使該場所有發生安全事故危險,經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日以下拘留。

第五十六條旅館業的工作人員對住宿的旅客不按規定登記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的,或者明知住宿的旅客將危險物質帶入旅館,不予制止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旅館業的工作人員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員或者被公安機關通緝的人員,不向公安機關報告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六條旅館接待旅客住宿必須登記。登記時,應當查驗旅客的身份證件,按規定的項目如實登記。

接待境外旅客住宿,還應當在24小時內向當地公安機關報送住宿登記表。

(4)治安條例2017擴展閱讀:

案例:淮安一酒店未依規登記入住人信息受罰

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其中一人王某喝高了,去酒店休息。半夜,王某發現自己手機找不著了,非要找手機,一直鬧騰到警察過來。結果卻是,警方於8月6日責令酒店限期整改還處以罰款。

7月10日凌晨,王某和幾個朋友一起喝酒,不知不覺喝高了。已經很晚了,朋友們一合計,在附近找家酒店給王某住下。酒店前台要求登記入住人身份證,幾個朋友翻了翻包,都沒帶身份證。

前台便說,報一個人的身份證號碼登記一下也行。王某的一個朋友楊某便用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登記,開了間房讓王某自己進去休息,他則出去送其他人回家了。

王某暈暈乎乎進了房間,發現自己的手機找不著了,便打電話給前台,要求服務員幫忙找手機。可是服務員也找不著他的手機,王某又要求前台報警,服務員覺得這人喝醉了話多,便應付著搭話。

這時候,楊某送完朋友們回來,正好看到王某在前台鬧騰。大家都勸王某等天亮了再找,王某不聽,還非要自己出門找。可能鬧騰的動靜有點大了,有人報警說王某酒後鬧事。

清江浦公安分局白鷺湖派出所民警接警後趕往酒店,查詢王某的身份信息後發現,酒店只是登記了楊某的身份證號碼,而住店的並非楊某本人。這下,找手機的事先別管了,酒店未按規定登記王某的身份信息便讓其入住,是要被處罰的。

根據《江蘇省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從事特種行業經營活動,服務對象為個人的,應當嚴格查驗其身份證件,如實登記姓名、住址、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以及服務時間等信息,8月6日,警方對該酒店作出責令限期整改並罰款2000元的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對酒店前台服務員處以罰款200元的處罰。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詳細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詳細內容是:

毆打他人的,或回者故意傷答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8條條例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八條 :管制的期限與執行機關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6)治安條例2017擴展閱讀: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修改後的刑法自2017年11月4日公布之日起施行。 這也是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後通過的第十個刑法修正案。

狹義刑法與廣義刑法:

狹義刑法指刑法典,是專門、全面和系統地規定犯罪、刑事責任的法律。

廣義刑法是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的一切法律,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單行刑法是專門就犯罪和刑罰中的一個或幾個問題做出規定的刑事法律。通常是規定某一個或幾個特定行為為犯罪並規定對其如何處罰罰。 如《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單行刑法是專門規定犯罪和刑事責任的法律,但不全面系統。

附屬刑法是規定於其他法律中關於犯罪和刑事責任的條款。因其內容是關於犯罪和刑事責任的,但附屬(規定)於其他法律里,因而是附屬刑法。它既不專門,也不系統,更不全面。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幾種

從法條看,治安管理處罰法從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5章45條增加到6章119條,共增加了74項條款。特別是對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從14項條款,增加到54項條款,共增加了40項條款。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種類看。治安管理處罰法從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的153種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增加到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的238種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共增了124種違反治安管理行為。
(1)在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方面。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條例規定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全部予以保留,並增加了大量應受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從現行條例的1個條款,增加到7個條款。增加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主要有: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秩序;擾亂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謊報疫情、警情、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違反國家規定,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造成危害;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等。比較突出的是立法打擊足球流氓,將擾亂體育比賽等大型活動秩序的行為納入處罰的范圍,這意味著我國已開始借鑒其他國家打擊「足球流氓」的經驗,通過立法方式確保大型體育比賽的正常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強行進入場內的;違反規定,在場內燃放煙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展示侮辱性標語、條幅等物品的;圍攻裁判員、運動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的;向場內投擲雜物,不聽制止的;擾亂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同時規定,對因擾亂體育比賽秩序被處以拘留處罰的,可以同時責令其12個月內不得進入體育場館觀看同類比賽;違反規定進入體育場館的,強行帶離現場(第24條)等等。(2)在妨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方面。治安管理處罰法從現行條例的2個條款,增加到10個條款。增加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主要有:盜竊、毀損油氣管道設施、電力電信設施、廣播電視、路面井蓋、照明等公共設施的行為;危害航空安全的行為;危害鐵路安全的行為;舉辦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為等等。(3)在侵犯人身權、財產權的行為方面。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現行條例規定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全部予以保留,並從現行條例的2個條款,增加到10個條款。增加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主要有: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強迫他人勞動的行為;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行為;脅迫、誘騙或者利用他人乞討的行為,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者以其他滋擾他人的方式乞討的行為;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行為,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行為;發送淫穢、侮辱、恐嚇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的行為等等。(4)在妨害社會管理的行為方面。治安管理處罰法刪除了現行條例第25條規定的一些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如:在地下、內水、領海及其他場所中發現文物隱匿不報,不上交國家的;故意損毀路燈、郵筒、公用電化或者其他公用設施,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等。同時,增加了許多應受治安管理處罰行為。從現行條例的5個條款,增加到27個條款。增加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主要有:冒充國家工作人員以外的其他虛假身份招搖撞騙的行為;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不聽勸阻的行為;房屋出租人將房屋出租給無身份證件的人居住行為;違反國家規定,非法收購行為;在公共場所拉客招嫖的行為;用計算機信息網路、電話以及其他通訊工具傳播淫穢信息的行為;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等等行為。(5)對嚴禁行為進行具體細化。進一步規范對「黃賭毒」的處罰。

熱點內容
湖北法治建設 發布:2025-07-16 03:09:33 瀏覽:336
總法律顧問是什麼崗位 發布:2025-07-16 03:07:25 瀏覽:236
方誌平2017民法音頻 發布:2025-07-16 03:03:17 瀏覽:399
北京李凱律師 發布:2025-07-16 02:30:40 瀏覽:445
福清市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7-16 02:29:59 瀏覽:370
中國建築注冊人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6 02:29:52 瀏覽:211
清溪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6 02:27:38 瀏覽:742
美國法院判 發布:2025-07-16 02:26:12 瀏覽:440
2018年勞動法計件工資規定 發布:2025-07-16 02:26:10 瀏覽:291
地方性法規之間沖突 發布:2025-07-16 02:18:23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