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過去是建立規章制度
A. 美國的政黨制度史
5個時期,下面詳細介紹這5個時期:
1、第一政黨體制時期
美國兩黨制的開端起源於華盛頓政府,華盛頓政府中的主要高級官員與華盛頓的密友們,由於政治觀點的對立,逐漸分裂為兩大派別。
這兩大政黨就是由漢密爾頓所領導的,主張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聯邦黨人,麥迪遜和托馬斯傑斐遜所掌控的民主共和黨人兩大政黨,他們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兩黨制。
隨著詹姆士門羅(James Monroe)總統(1816-1824執政)的上台,美國進入了感覺良好時代(Era of Good Feelings),美國第一政黨體制結束。
2、第二政黨體制時期
民主共和黨的分裂標志著第二整的那個時期的到來。在這一時期,兩個主要的政黨從1828年年到1854年之間的政治格局,即由亨利克萊領導從全國共和黨發展而來的輝格黨,以及由安德魯·傑克遜領導的民主黨。
在第二政黨制度時期,聯邦政府兩黨的斗爭主要集中在是否建立美國中央銀行,這一時期也是聯邦政府的政黨分肥 度(Spoils system)正式建立時期。
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隨著輝格黨領導能力的下降和1850年妥協(關於奴隸制)導致的輝格黨內部的分裂,再加上很多在之前歲月的舊的經濟問題的小隊使得將輝格黨聚集在一起的力量的消失,導致了輝格黨最終崩潰。 美國第二政黨制度時期結束。
3、第三政黨體制時期
美國第三政黨制度時期從1854年開始,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一時期兩黨的主要爭斗焦點是奴隸制問題。
這一時期,反奴隸制的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出現,它繼承了很多輝格黨的經濟政策,例如建立中央銀行、鐵路、高關稅等。而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在這一時期雖然經常會控制參議院或者眾議院,甚至控制國會兩院,但是卻基本上處於反對黨的地位。。
1877年妥協是一個非正式的,不成文的協議,通過妥協共和黨人盧瑟福·海斯而不是民主黨人塞繆爾·蒂爾登(Samuel Jones Tilden,前左紅衣者)入主白宮,換取美國聯邦政府將最後一支軍隊撤出南方,並正式結束第三政黨時期。
4、第四政黨制度時期
1896年到1932年的第四政黨制度時期,由與第三政黨制度時期相同利益集團組成的兩大政黨所構成,但是這一時期兩大政黨爭論的核心問題發生了重大轉變。這一時期是美國歷史進步的重要時期,由共和黨主導。
5、第五政黨制度
第五政黨制度開始於1933年出現的新政聯盟。在大蕭條以後,共和黨開始失去了他們的支持力量,此消彼長之下,民主黨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和新政政治家群體開始崛起。
以富蘭克林羅斯福為首的新政政治家群體主張新自由主義,從而將民主黨的支持群體建立在特定的自由派團體的聯盟中,特別是族群宗教選區(天主教、猶太人、非裔美國人)、南方白人、組織良好的公會、大都會地區、進步主義知識精英以及民粹主義農場主群體。
B. 美國在建立之前是什麼制度
美國的歷史比較短,但是在美國建立之前它是屬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13塊殖民地,以下是關於美國獨立前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美國源自於1776年從英國統治下脫離而出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代表們一同發表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協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
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美國國土不斷拓展,37個州陸續加入聯邦旗下,目前有50個州,1個聯邦直轄特區,以及若干海外領地。美國國土超過了370萬平方英里(95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第四大的國家。美國擁有3億居民,人口數量位居世界第三。
自從建國以來200多年的歷史里,美國曾經歷過內戰(1861-65)和經濟大恐慌(1930年代)的兩次嚴酷考驗2,但仍堅守著最初的自由民主制政治制度,成為憲法民主和公民自由的的代表性國家。美國龐大的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影響力遍布了整個20世紀。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皆和同盟國一同獲得勝利,並在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後終於拖垮蘇聯,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當今美國在全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等眾多領域的龐大影響力都是無人能比的。
C. 美國文官制度的美國文官制度的發展演變
美國1787年憲法,對文官的選用並未作出明確的規定。就官員的任用標准而言,喬治·華盛頓總統側重於名望和門第,強調良好的出身與教養。華盛頓之後的約翰·亞當斯和托馬斯·傑斐遜兩人位總統任職期間,則注重「才氣」,即選任官員時主要看其是否受過大學教育。於是,美國建國初期的政府官職就掌握在那些受過良好教育、有高貴的門第、在社會上有地位的人及其親信手中,人稱「紳士政府」時期。這些「紳士」們一旦被委以官職,就相當穩定,一般不被更換。但是,在「紳士政府」時期,也不是完全按上述標准選用官員的,隨著兩黨政治在美國的出現,政黨分臟制已初見端倪。華盛頓逝世後,他便按自己的意志任用了一批官員。傑斐遜時期,在按「紳士」標准選用官員時,已經開始在一定范圍內實行了政黨分臟制。傑斐遜的後繼者們,效法其前任,也「都為他們的朋友留下職位」,以酬謝自己的親朋故舊和政治追隨者。
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考察,政黨分臟制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作用:它是對貴族政治、官職私有的一種否定,它為更多的公民們提供了較多的直接參加政府的機會;它對美國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增強了黨的團結和凝聚力,解決了政黨及候選人的競選經費,促使政府推行有利於本黨的政策,使黨組織保持生命力。當然,指出政黨分臟制的作用,並不意味著我們否認其存在的弊端。無論如何,它畢竟不是一種健全、完善、科學的官員任免制度,它所依據的是任職者對執政黨的「忠誠」,而非能力。
隨著美國領土的不斷擴張,聯邦政府的機構急劇膨脹,行政事務也日益紛繁復雜,傑克遜時代「公職十分簡單」的情況已經成為過眼煙雲。政黨分臟制越發暴露出其嚴重重危害:首先,在分臟制下,總統和部長們把公職作為獎賞政客黨徒和親朋故舊的禮物,結果是每一個新總統上台,就帶來一次官員任免的大動盪,形成「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影響了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其次,在分臟制下,一些有能力的英明黨派官員被撤換,而一些政治上投機鑽營、吹牛拍馬甚至是腐化分子進入政府各級官職。他們目光短淺,道德淪喪,為官伊始便提心幾年之後被撤換,因而便利用職權,貪贓枉法,損公肥私,中飽私囊。嚴重污損了文官的形象,降低了文官的威望和工作效率。第三,在分臟制下,每當新總統任職後,就被眾多的鑽營求職者所包圍。第九任總統威廉·哈里遜就職僅一個月便病故,恐怕與分臟制帶來的分配職位的繁忙不無關系。第十六任總統阿伯拉罕。林肯任職後,在與南方各州脫離聯邦的威脅進行斗爭時,就深為求差謀職者所苦;最受其害的莫過於第二十任總統詹姆斯·葛菲爾德,由於分臟不均,竟被一求職未遂者槍殺,成為分臟制的犧牲品。總之,分臟製造成了官茂不修,用人不當;浪費公努,效率低下;黨派傾亂,政局動盪。 美國完成工業革命後,資產階級需要穩定高效的文官系統。1883年,議員彭德爾頓提出以英國文官制度為藍本,結合美國自身特點的文官制度法案,把工業時代的自由競爭機制引入文官的選拔錄用,打破了政黨分肥原則,逐步形成了以考績制為基礎的文官任用原則,《彭德爾頓法》標志著美國文官制度的正式建立。
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後,美國社會經濟基礎發生了深刻變化,對文官制度提出新要求,1923年《職位類法》加強了對文官的管理,建立了系統的分類考績制度;1939年《哈奇法》確立不準參與政治活動、不準用封官許願拉選票的原則;1950年實行《考績法》,1958年頒布了《培訓法》,1962年通過了《聯邦工資改革法》等法令,美國形成了以考績制為核心的比較完善的文官制度。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文官制度改革法,該法令總結了美國實行了95年的文官制度,著重完善了文官制度的獎勵機制,為美國文官制度注入新活力,此後美國政府又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高效的文官制度。
D. 美國政治制度確立原因及過程。
美國的行政、立司法三權分立源於美國人對權力的極端不信任
1766年獨立宣專言之後 美國屬建國者在費城開了制憲會議 商討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其中很多議案都是對英國、法國政治制度參照得出的) 具體有美國政府應採取共和制還是民主制 以及如何限制其權利美國的總統以及議會的權利 會議中討論了是否設立三個執政官 是否採取直接民主等議題 最終確立了共和制(原因是那個時候的民主制和現在的民主制不是一個概念,他指的是激進民主,也可以說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因此採取共和制) 最終也確立了設立一個總統 通過總統和議會各自的權利設置來達到讓這行政分支、立法分支互相牽制來防止權力濫用的目的。
也就是 總統有部分的議案否決權 而一會也有彈劾總統的權力
E. 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建立過程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擴張,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自覺到英國的迫害,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4年,來自12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點燃戰火;5月,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發表著名的《獨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1781年,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1783年,美英簽定《巴黎條約》,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他們採取一項原則,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同時,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此外,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數以千計的人,越過阿帕拉契山,向西移動。有些開拓者,移居到美國的邊界,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戰爭(1850-1869)
引起南北戰爭的原因,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對這個國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驗。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南北之間,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18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另組政府,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1861年,內戰爆發了,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打了四年,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1865年,北方戰勝了,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29)
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工業化,而內戰之後則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全國性的鐵道網,增進了貨品流通。應大眾的需要,許多新發明應市了。銀行業提供貸款,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1930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1932年,羅斯福當選總統。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蕭條,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蘇醒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美國和蘇聯成為了超級大國,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加緊准備,一如戰時。這種狀態,被稱為「冷戰」。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了蘇聯,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兩大陣營之間意識形態的壁壘也被打破了。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F. 美國通過哪部法律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制度
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依據三權分立與聯邦制度、二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只不過通過憲法加以明確
G. 美國是什麼制度
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他盟國取得勝利,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在蘇聯解體後,成為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
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7)美國過去是建立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1861年~1865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林肯領導北方的自由州戰勝了南方的蓄奴州。美國從此結束了「半奴隸半自由的狀態」,開始全面實行自由資本主義,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1803-1959年間,通過購買和戰爭的手段,領土不斷擴張。
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
H. 美國建立了什麼制度是通過哪一法律文件確立的
美國建立了聯邦制度,是通過1787年憲法確定的。
美國1787年憲法運用主權共和國組織政府的原則,來設計共同的政治組織,並明確地劃分了共同體與構成單位的權力,賦予共同體足夠的手段追求聯合起來的好處,建立了一個直接對公民行使權力、三權鼎立的完備的共同政府,從而在歷史上第一次將邦聯改造成了聯邦——聯合而成的國家。
聯邦制(英語:federalism)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治實體(共和國、州、邦)結合而成的一種國家結構形式。聯邦制國家由各個聯邦成員組成,各成員單位先於聯邦國家存在。聯邦成員國在聯邦國家成立之前,是單獨的享有主權的政治實體;加入聯邦之後,雖然不再有完全獨立的主權,但在聯邦憲法規定的范圍內,聯邦成員的主權仍受到法律的保護,聯邦成員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在組成聯邦制國家時,聯邦成員單位把各自的部分權力讓給聯邦政府,同時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內部事務的權力。
聯邦制是一種復合制的國家結構。聯邦制實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權,中央政府即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權力劃分,由憲法明文規定,除非通過修憲,不能任意變更。雙方在憲法規定的許可權內,獨立行使權力,不受對方干預。在雙方法律發生沖突時,聯邦憲法及法律高於地方憲法及法律。概而言之,聯邦制是一種多中心的復合共和制。
I. 美國獨立之初實行的是什麼制度有何特點
美國獨立之初建立的是「邦聯制」國家,鬆散各州各自為政地方權力較大,如現在的瑞典 在頒布了1787年憲法,後確立了美國是「聯邦制」「總統制」國家,保證了美國的強大和統一 美國的兩黨制:民主黨與共和黨在總統和國會選舉中相互競爭,總統選舉中勝出的叫執政黨敗北的叫在野黨,國會選舉獲得席位多的叫多數黨,主導國會事務。加入哪個政黨非常容易。 三權分立:總統行政,國會立法,法院司法三權制衡,可調節資產階級內部集團利益 美國的利益集團:簡單說就是,有錢有權才能玩政治,自己不行,必須加入一個有共同利益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