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規章制度22項
A. 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制度
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制度
一、協助政府動員廣大群眾自願實行計劃生育,實現把計劃生育同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群眾生殖健康,水平,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的工作思路。
二、開展國情、國策以及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的教育,利用電台、電視台、敦煌報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教育、生殖健康及科學技術知識教育。
三、建立會員聯系戶,廣泛開展「會員帶農戶」、「手拉手共同富」等群眾性的生產互助活動,經常互通信息、交流思想,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困難。
四、廣大會員要帶頭移風易俗,樹立新風,充分利用鄉、村自發組織的「自樂班」,唱身邊事,演身邊人,使群眾在娛樂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五、理事、會員要做好本部門、單位、街道、村組育齡群眾思想工作,組織群眾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使黨的計劃生育方針、政策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穩定低生育水平。
六、不定期進行總結評比,對涌現出的協會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先進志願者進行表彰獎勵。
B. 國家計劃生育「三項制度」具體內容是什麼
計劃生育「三項制度」具體內容如下:
(一)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含獎扶擴面)
農村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家庭,夫婦年滿60周歲以後,由中央或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給予獎勵扶助的一項基本的計劃生育獎勵制度。
從2011年開始,將一方為農村居民、一方為城鎮居民的夫婦(簡稱「半邊戶」)中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一方,納入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
具體獎勵標准:獨男戶、雙女戶每年每人960元;獨女戶每年每人1200元;子女死亡現無子女每年每人1560元;獨女死亡現無子女每年每人1800元。
獎勵扶助對象從60周歲起領取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為止。已超過60周歲的,從其獎勵扶助資格被確認年度起發放獎勵扶助金。
(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
獨生子女死亡後未再生育或合法收養子女的夫妻每人每月450元,直至亡故為止;獨生子女傷殘(三級以上)後未再生育或合法收養子女的夫妻每人每月350元,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復為止。
扶助金自女方年滿49周歲開始領取,因喪偶或離婚的單親家庭,男方或女方須年滿49周歲。已超過49周歲的,從其扶助資格被確認年度起發放扶助金。
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人員(三級以上)全部納入特別扶助制度范圍。三級並發症人員,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扶助金;二級並發症人員,給予每人每月300元的扶助金;一級並發症人員,給予每人每月400元的扶助金。並發症人員治癒、康復或死亡的,應及時退出特別扶助制度。
(三)長效節育措施獎勵制度
農村夫婦雙方沒有違反我省計劃生育數量政策生育規定並落實絕育措施(制度實施後),納入獎勵范圍。我縣從2013年開始節育獎勵金500元,其中兩個女孩的,省節育獎勵金4000元,我縣在省基礎上,又增加1000元,按5000元標准發放。
以上各項標准隨國家、省政策變動,相應進行調整。
(2)計劃生育規章制度22項擴展閱讀:
」計劃生育「資格確認 :
(一)扶助對象資格條件
1、獎勵扶助對象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本人為農業戶口或界定為農村居民戶口,且戶口在本鄉(鎮),村改居,居民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
(2)1973年以來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生育,包括合法收養;
(3)現存一個子女或現存兩個女孩或子女死亡現無子女;
(4)1933年1月1日以後出生,年滿60周歲。
2、特別扶助對象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1933年1月1日以後出生;
(2)女方年滿49周歲;
(3)只生育一個子女或合法收養一個子女;
(4)現無存活子女或獨生子女被依法鑒定為殘疾(傷病殘達到三級以上)。
3、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人員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施行了計劃生育手術;
(2)按規定鑒定為三級以上的並發症,並持有縣級以上並發症鑒定結論或意見;
(3)並發症尚未治癒或康復。
4、長效節育措施獎勵對象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本人及配偶均為農業戶口或界定為農村戶口;
(2)夫婦雙方沒有違反我省計劃生育數量政策生育規定並自覺落實絕育措施(制度實施後),凡符合上述條件的農村夫婦可納入獎勵范圍,特殊情況須請示省衛生計生委。
C. 國家《計劃生育條例》原文
你說的是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人口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第三章 生育調節 第四章 獎勵與社會保障 第五章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編輯本段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推行計劃生育,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二條 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綜合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國家依靠宣傳教育、科學技術進步、綜合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三條 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應當與增加婦女受教育和就業機會、增進婦女健康、提高婦女地位相結合。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受法律保護。 第五條 國務院領導全國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六條 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七條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及計劃生育協會等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公民應當協助人民政府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八條 國家對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 編輯本段第二章 人口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第九條 國務院編制人口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全國人口發展規劃以及上一級人民政府人口發展規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編制本行政區域的人口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區人口發展規劃論證會 第十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根據人口發展規劃,制定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實施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辦事處負責本管轄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貫徹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 第十一條 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應當規定控制人口數量,加強母嬰保健,提高人口素質的措施。 第十二條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機關、部隊、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應當做好本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 第十三條 計劃生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民政、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 大眾傳媒負有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社會公益性宣傳的義務。 學校應當在學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徵的適當方式,有計劃地開展生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第十四條 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現居住地為主。 第十五條 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必要的經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給予重點扶持。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提供捐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剋扣、挪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費用。 第十六條 國家鼓勵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對外交流與合作。 編輯本段第三章 生育調節 第十七條 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夫妻雙方在實行計劃生育中負有共同的責任。 第十八條 國家穩定現行生育政策,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第十九條 實行計劃生育,以避孕為主。 國家創造條件,保障公民知情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實施避孕節育手術,應當保證受術者的安全。 第二十條 育齡夫妻應當自覺落實計劃生育避孕節育措施,接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指導。 預防和減少非意願妊娠。 重男輕女的後果 第二十一條 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前款規定所需經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列入財政預算或者由社會保險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條 禁止歧視、虐待生育女嬰的婦女和不育的婦女。禁止歧視、虐待、遺棄女嬰。 編輯本段第四章 獎勵與社會保障 第二十三條 國家對實行計劃生育的夫妻,按照規定給予獎勵。 第二十四條 國家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促進計劃生育。 國家鼓勵保險公司舉辦有利於計劃生育的保險項目。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根據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在農村實行多種形式的養老保障辦法。 第二十五條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獲得延長婚假、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第二十六條 婦女懷孕、生育和哺乳期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特殊勞動保護並可以獲得幫助和補償。 公民實行計劃生育手術,享受國家規定的休假;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給予獎勵。 第二十七條 自願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國家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按照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規定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給予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獎勵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單位落實的,有關單位應當執行。 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 第二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發展經濟,給予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支持、優惠;對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家庭,在扶貧貸款、以工代賑、扶貧項目和社會救濟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 第二十九條 本章規定的獎勵措施,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者人民政府可以依據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編輯本段第五章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第三十條 國家建立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減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嬰兒健康水平。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三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綜合利用衛生資源,建立、健全由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組成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路,改善技術服務設施和條件,提高技術服務水平。 第三十三條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針對育齡人群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宣傳教育,對已婚育齡婦女開展孕情檢查、隨訪服務工作,承擔計劃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詢、指導和技術服務。 嚴禁非法性別鑒定 第三十四條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應當指
D. 計劃生育
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2002年9月3日浙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具有本省戶籍或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居住的公民。 第三條 實行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宣傳教育、技術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等綜合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穩定現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計劃、財政、衛生、民政、公安、工商、勞動和社會保障、教育、葯品監督、統計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五條 各級計劃生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民政、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引導公民樹立科學、文明的生育觀念,自覺實行計劃生育。 第六條 一切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都應當執行本條例,並實行計劃生育工作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負責制. 第二章 綜合管理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人口發展規劃,結合當地人口發展狀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人口發展規劃,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切實措施,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逐級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定期進行考核,並將結果作為考核政府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依據。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建立部門工作責任制,並進行考核獎懲。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必要的經費。 各級財政應當安排必要經費對貧困地區、海島、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給予重點扶持。 第十條 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現居住地為主,納入現居住地的日常管理。 公安、工商、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建設、交通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具體管理辦法,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設立計劃生育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具體負責本管轄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做好本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執行本條例規定的計劃生育獎勵和社會保障措施,並根據需要設立計劃生育管理機構或配備專(兼)職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安排必要經費用於計劃生育工作。 第十二條 省、市、縣(市、區)和鄉(鎮)、街道、社區、村(居)民委員會以及企業、事業單位可以成立計劃生育協會,協助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十三條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制定計劃生育自治章程,實行村(居)民計劃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村(居)民委員會設立計劃生育委員會,配備計劃生育服務員,具體負責計劃生育工作。 第十四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有關單位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可以採用村規民約、合同、協議等方式進行管理。 第十五條 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工作應當實行政務公開,安排再生育前應當公示,接受群眾評議、監督。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計劃生育工作隊伍建設,保障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對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三章 生育調節 第十七條 鼓勵公民晚婚、晚育。男女雙方按法定婚齡推遲三年以上依法登記結婚的為晚婚;已婚婦女二十四周歲以上生育第一個子女的為晚育。 第十八條 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條件,經批准,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嚴禁不符合法定條件者生育。 第十九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夫妻,經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雙方均為獨生子女,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二)雙方均為農村居民(農業人口,下同),已生育一個女孩的,但一方為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職工或一方從事工商業一年以上以及雙方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一年以上的除外; (三)雙方均為農村居民,一方兩代以上均為獨生子女,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四)雙方均為農村居民,女方父母只生育一個或兩個女兒,男到女家落戶,並贍養女方父母,已生育一個子女的(只適用於姐妹中一人); (五)雙方均為少數民族,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六)雙方均為農村居民,一方是少數民族並具有本省兩代以上戶籍,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七)一方為烈士的獨生子女,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八)一方未生育過,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九)一方未生育過,另一方再婚前喪偶並已生育兩個子女的; (十)已生育一個子女,經設區的市以上病殘兒童鑒定機構確診為非遺傳性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十 一)一方連續從事礦井井下作業五年以上,已生育一個女孩,並繼續從事井下作業的。 其他特殊情況的生育,在不突破人口與計劃生育指標的前提下,由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制定具體辦法,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在戶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建設用地中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的,在轉為城鎮居民之日起五年內,可繼續享受本條例規定的適用於農村居民的生育政策。 第二十條 夫妻一方為外國人、香港、澳門、台灣同胞的生育以及華僑、歸國華僑、出國留學人員的生育,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男女雙方均未生育,經依法登記結婚後,可以自願安排生育第一個子女的時間;縣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其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及時為其發放一孩生育證明。 第二十二條 符合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條件的夫妻,可以向雙方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員會領取《申請再生育表》,經生育管理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審核後,報縣(市、區)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縣(市、區)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再生育表》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批準的,發給二孩生育證明,不批準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第二十三條 符合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條件的夫妻再生育一個子女的,生育間隔期必須在四年以上。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生育間隔期限制: (一)女方在二十八周歲以上的; (二)符合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的。 第二十四條 生育管理所在地一般為女方戶籍所在地。夫妻雙方均為農村居民的,生育管理所在地為男方戶籍地。 女方離開戶籍地,在現居住地連續居住時間在半年以上的,經女方戶籍地向現居住地履行委託手續後,可由現居住地進行生育管理。 第二十五條 嚴禁棄嬰、溺嬰、非法收養子女。棄嬰、溺嬰、非法收養子女的,不再安排生育。 第二十六條 嚴禁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或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原生育安排失效,並不再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 第四章 技術服務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健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制度,提高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水平。 第二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
E. 基層工會女職工計劃生育管理的規定的內容有哪些
為了加強計劃生育管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根據《×省計劃生育條例》和《××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實施辦法》,結合本公司實際,制訂本規定,其適用范圍為公司人事勞資處核準的在冊職工。
第一章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第一條提倡晚婚,推行晚育。男滿25周歲,女滿23周歲,登記結婚為晚婚。已婚婦女24周歲以上生育或晚婚後懷孕生育第一個子女的為晚育。嚴禁未到法定婚齡者結婚和生育。
第二條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登記後並在公司計生辦登記造冊後,才可享受晚育晚婚待遇。
第三條凡男女雙方符合晚婚條件的除享受國家規定的3天婚假外,以及晚婚假12天,基本工資照發。婚假不能提前和延期使用,如延期者視作自動放棄。已享受晚婚假的,發現未婚先孕扣回12天假期,作事假處理,然後應採取人工流產,按情節輕重罰款,參照條例第三章第三十九條第三款執行。
第四條凡女方年滿24周歲以上生育第一胎者,按規定產假90天,難產或雙胞胎另加15天,產假期間基本工資照發,男女雙方達到晚育年齡的,在女方產假內男方可享受6天護理假,並按公假處理。
第五條懷孕達2個月的孕婦,到公司計生辦報到,聽取優生優育講座,領到聽課證後到公司計生辦領取生育卡,領生育卡時,隨帶身份證、結婚證、一孩生育審批表及保險費××元。懷孕2個半月前到××街道衛生院領取圍產期保健卡,然後到公司職工醫院婦產科定期進行檢查。產後由所在地區的衛生院隨訪。
第六條凡患有嚴重遺傳性疾病的育齡夫婦,為了不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一定的負擔,不允許在疾病未愈之前生育,經勸說無效仍堅持生育者,取消生育的一切費用及假期。
第二章獎勵
第七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為獨生子女父母。
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
一方未育,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個子女,不再生育的;
按規定條件已生育兩個子女,死亡一個的。
凡符合上述條件其中之一者,可由夫妻雙方提出申請,經雙方單位核實,由街道計生委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第八條凡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家庭,可以享受下列獎勵。
每年發放獨子獎勵費,雙職工100元、單職工50元,發到獨生子女14周歲。但應全部轉入到保險公司參加保險;
夫妻一方確實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民或夫妻一方亡故的,獨子費由另一方單位全額發給;
夫妻離婚後,獨子獎勵費由與子女生活的一方單位按單職工發給;
獨生子女的母親享受1年產假,基本工資照發,不影響晉級調整基本工資,並計算工齡,但不享受獨生子女獎勵;
獨生子女的母親享受產假滿後實行6個月哺乳期的,哺乳期間工資待遇按70%標准發給;
哺乳期為1年。如享受6個月哺乳期加產假未滿1年上班的,每天可享受1小時的哺乳時間。時間至小孩子滿1周歲為止;
富餘人員中的女職工,在妊娠、哺乳期或子女在學齡前,確因撫養子女需要及家務拖累,經本人報告批准後,按公司《富餘人員管理規定》允許放長假2年。休假期間計算工齡,工資按有關富餘人員待遇辦。具體計算由組織人事處負責。休假期間不能享受保育費津貼;
女職工的獨生子女可優先入托;
享受2年假期的女職工按《省計生條例》第五章第三十四條規定:「夫妻不在同一單位的,男方單位應在兩年以內按規定承擔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並付給女方單位(須在產休前到公司計生辦辦好手續),如在休假中未辦好手續,在本單位職工的工資中扣去應承擔的50%」;
男方在本單位,女方享受兩年產假,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後,按第九款付給女方單位獨子獎勵費。
第九條對晚婚晚育的,在同等條件下,分配住房時給予優先照顧,在房源條件允許下,35周歲以上未婚青年應當視同已婚參加分房(分數按兩人計算)。
第十條凡是從外單位調入或新招合同制工人、臨時工及調出公司的職工,在落實單位後,組織人事處通知上述人員到公司計生辦辦理計劃生育有關手續。非本市戶籍的男女職工,在3天內到公司計生辦報到,辦好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手續後,才能上崗。
第十一條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夫妻,由女方向單位提出申請,並附上病歷及市級醫院證明,經單位核實,街道、區級審查批准,領取二胎生育卡後方可懷孕:
雙方均為獨生子女,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已生育一個子女,經縣級以上病殘兒童鑒定機構確診為非遺傳性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婚後5年不孕,經縣級以上醫療單位診斷,並經縣(市、區)計劃生育部門核實為不孕症,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懷孕的;
一方為烈士的獨生子女,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一方未生育過,另一方婚前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第十二條獨生子女醫葯費報銷按公司職工醫院醫療保險有關條例執行。
第十三條孕婦和產婦的假期。
懷孕7個足月以上的孕婦,經本人申請,部門領導批准,可照顧產前留職休假,按人事勞資處有關規定享受工資待遇;
第一胎為雙胎(多胎)的夫妻,其中有一個孩子可享受獨生子女待遇,但不能領證,不享受獎勵費;
女職工生育順產假90天,難產假105天,產假期間工資100%發給,不發獎金和午餐津貼;
在休假期間,嬰兒不得入托,不能享受保育費津貼。
第三章處罰
第十四條下列情況作計劃外生育處罰:
未婚懷孕不僅按違反婚姻法論處,還必須實行人工流產、引產手術,一切醫葯費自理,假期作事假處理。堅持生育者,在未滿法定年齡而非法同居生育第一個子女的,每年處以雙方年總收入50%的罰款,一直到依法登記結婚。已滿法定婚齡非法同居生育第一個子女的,一次性處以雙方年總收入的40%的罰款;
登記結婚後,未經批准生育第一個子女的,一次性處以夫妻雙方年總收入的30%的罰款;
計劃外生育第二胎者,將《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收回,追回其享受的一切獨生子女待遇,5年內每年處以夫妻雙方年總收入的50%的罰款,並徵收超生子女社會撫養費5000元,產假期間不發工資,還要自理妊娠、分娩、產褥期的一切費用自理,取消其他生育福利待遇,夫妻雙方各處以降級以上的行政處分,直至開除。
第四章施行節育手術
第十五條凡施行4項手術(人流、放環、男、女結扎)不受醫院限制。
凡男女職工施行結扎手術者,享受營養補助費,男扎×××元,女扎×××元,手術期間作公假處理,工資照發。本公司男女職工家屬一方做結扎手術後,需照顧的,經手術單位證明,可給一星期公假;
女職工放環,經醫療單位證明後,可給予公假3天,放環後引起禁忌症須經公司婦科醫生及公司計生辦批准後才能取環,取環給予公假一天;
已有一個孩子的女職工,已落實放環措施,避孕失敗後做人流手術,25天假期按計劃生育假,補助營養費××元,發部門平均獎;
新婚已到晚育年齡,確因疾病不宜繼續妊娠,而施行人流,引產手術,取得醫院證明,假期按產假處理;
懷孕第一胎而流產,按產假處理;
本公司職工家屬在外單位或農村,或沒有工作,應配合對方做好計劃生育工作,如有違反者,按對方單位處理意見執行。
第五章外來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
第十六條外地人口進公司時進行計劃生育政策教育及考核。
第十七條非××市戶籍的男女職工,必須具備三證:本人身份證;務工許可證;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證明。
第十八條報到3天內向公司計生辦交驗《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證明》,並辦理登記手續。
第十九條進公司後的流動人口女職工,不滿23周歲未經公司計生辦批准懷孕者,應立即採取補救措施,如不同意者按本規定第三章第十四條第一款處理。
第二十條流動人口的職工工作時間達3個月以上,期間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由本單位發給。
第二十一條流動人口的計劃外臨時女職工,勞保待遇與本公司女工同等享受,其懷孕檢查費、接生費、生育補助費、法定的生育假期與本公司女工同等享受,超過法定產假期,其基本工資和物價補貼享受50%(不低於人均最低生活費水平)。
第二十二條計劃外女工,懷孕7個月以上者,正值合同期滿,可將合同期延長至法定生育假期滿時終止。
第六章外來施工單位的計劃生育管理
第二十三條外地來我公司施工的企業,承建項目時,必須向施工單位驗收《計劃生育責任書》副本,交公司計生辦。施工單位中的女工須按本規定中的第五章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條執行。
第二十四條施工單位家屬來公司居住,一星期內必須向公司女工委員及時上報,由女工委員配合公司計生辦負責督促檢查施工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
第七章考核
第二十五條各部門在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時,必須把計劃生育目標管理列入其中。
考核各部門的指標為:
計劃生育率100%,晚婚率100%;
晚育率100%,人流率15%;
使用葯具隨訪率100%,獨生子女領證率100%。
每年年底進行檢查,凡各部門指標達不到的或人流率超過的,扣去計劃生育責任承包獎。如有嚴重違反計劃生育的部門,可將當年評比先進集體資格取消。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有關規定的具體問題由公司計劃生育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自××××年×月×日起施行。
F. 違法了計劃生育法第22條
生孩子前要辦准生證,沒辦就是超生 交了罰款就能辦了 第四十二條 違法生育子女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受其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下列規定對生育者徵收社會撫養費: (一)符合再生育一個子女的條件未取得生育證生育的,按照上年度總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徵收。徵收社會撫養費後補辦生育證。 (二)違法多生育一個子女的,按照上年度總收入的二至六倍徵收,其中重婚生育或者與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按照六至八倍徵收;每再多生育一個子女的,依次增加三倍徵收。 符合結婚條件但未辦理結婚登記懷孕第一個子女的,應當在子女出生前補辦結婚登記和生育證。非婚生育和非法收養子女的,依子女數量按本條前款第(二)項規定標准徵收社會撫養費。 本條所稱總收入,按違法生育者或者違法收養者的雙方實際收入計算。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調查違法生育者或者違法收養者實際收入需要稅務、公安、統計、勞動保障、房產、價格等有關部門協助的,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低於本鄉(鎮)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市居民的實際收入低於本市、縣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農村居民以本鄉(鎮)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計算,城市居民以本市、縣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
G. 計劃生育管理條例
符合下列特殊情況之一者,由夫妻雙方共同申請,經縣級(含縣級市、
區,下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批,可按人口計劃及間隔期規定安排再生育
一個子女:
(一)經市(不含縣級市)以上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織鑒定,獨生子女患非
遺傳性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過一個子女,另一方未生育過的;或再婚前雙
方各生育過一個子女,離婚時依法判決或離婚協議確定子女隨前配偶,新組合
家庭無子女的;
(三)婚後五年以上不孕,經縣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鑒定患不孕症,依法
收養一個子女後又懷孕的;
(四)獨生子與獨生女結婚的;
(五)夫妻中一方在礦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崗位作業連續五年以
上,現仍從事該項工作的;
(六)夫妻雙方均屬農業人口,第一個子女是女孩的。
第十條 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聚居在民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夫
妻雙方均為農業人口的,可按人口計劃及間隔期規定生育第二個子女。具體規
定由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報省人民代表大
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第十一條 符合生育第二個子女規定的,間隔期應當在四周年以上。
原患不孕症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又懷孕的,不受間隔期規定限制。
第十二條 夫妻中一方是非農業人口、合同制幹部或農村自理口糧到城鎮
落戶的人口,另一方是農業人口的,按非農業人口的生育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 港澳台同胞、外國公民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有常住戶口的配偶和
歸僑、僑眷的生育,以及本省常住戶口公民在境外的生育,除國家有關部門另
有規定外,按本條例執行。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3180
H. 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主要內容是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夫妻雙方戶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關於再生育子女的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適用。
關於計劃生育的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二十四條國家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促進計劃生育。國家鼓勵保險公司舉辦有利於計劃生育的保險項目。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根據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在農村實行多種形式的養老保障辦法。
第二十六條婦女懷孕、生育和哺乳期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特殊勞動保護並可以獲得幫助和補償。公民實行計劃生育手術,享受國家規定的休假;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給予獎勵。
以上內容參考涇縣衛健委——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I. 計劃生育法律法規
我國關於計劃生育的法律法規包括: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內法》, 於2001年12月29日通過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四十七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357 號 現公布《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共十五條。
3、各省市自治區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J. 什麼是計劃生育行政執法
一樓太羅嗦、粘貼黨。
計劃生育行政執法具體到計生對象頭上就是你違反了計生法,對你進行徵收社會撫養費、強制結扎、強制放環、法院起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