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拒絕野味條例

拒絕野味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07 16:11:53

❶ 拒絕野味,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我們能自己不買。
我們能鼓動周圍人不買。
我們能在網上傳播不買野味的思想。
我們能向相關部門提交禁止捕食野味的條例規定。
我們能舉行抗議買賣野味的遊行。
我們能做許多,但,會有人做嗎?

❷ 拒絕野味要做到哪幾點

近日,有網友指出武漢大學出版的《動物小網路》中寫到「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稀有山珍……」這段關於果子狸的介紹表述不當,引發網友爭議。11日武漢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回應稱,以第一時間通知全國各銷售網點全面下架該書。

當前,由於人類進食野味,全國籠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陰霾之中,這也讓野味問題公之於眾。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全民探討野味隱患。隨著時間推移,非典曾經帶來的傷害漸漸被人們淡忘,在過去十多年卷土重來的「野味」,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少年兒童作為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兒童讀物則是帶領兒童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啟蒙讀本。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未知,往往一本書,一個故事就會影響一個孩子一生的價值觀。所以在這樣的書上出現「果子狸可食用」的字眼,這無疑是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當前,我們全國正在全面抗擊疫情,由野味帶來的隱患又一次深深地刺痛了人心,兒童讀物上的不當表述又豈能置之不理。

疫情源於野味,我們歷經幾番浩劫,只能痛定思痛,警鍾長鳴。拒絕野味要從娃娃抓起,要根植於心,代代相承。首先,從生命安全形度講,只有拒絕野味,才能保護生命健康,不讓疫情悲劇再次上演。家長、教師等兒童教育者都應該自覺樹立遠離「野味」,健康飲食的觀念,消除野味文化,為孩子樹立榜樣,並及時教育兒童對野生動物有正確健康的認識。對於社會上存在野生動物交易要全面禁止,並加強監管。關於書籍、報刊、網站、標語中有關「食用野生動物」的不當言論,要及時制止管控,盡早的為兒童防疫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其次,科學消除野味文化同時,也避免妖魔化野生動物。每一種野生動物,對維持全球生態系統平衡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拒絕野味應成為我們的基本常識,是我們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規律的價值理念和態度。少年兒童正在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孩子的防護教育,還應遵守適度原則。要積極引導孩子野生動物不可食用,但我們要愛護它們,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與動物和諧相處。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我們要教育孩子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還要堅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為了疫情不再漫延,為了悲劇不再上演,拒絕野味,必須人人參與;拒絕野味,必須從娃娃抓起。

❸ 我們為什麼要拒絕野味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只是2020年這一開始的副本,似乎難度太大,還沒來得及刷怪升級,就已經迎來了一個BOSS。
引發這次大災的,並不是什麼新玩意,一如17年前一樣,還是那個熟悉的名詞,對某些人來說特別具有誘惑力的「野味」。
吃了「野味」就能力拔山兮氣蓋世?男的就能金槍不倒?女的就能青春常駐?這些問題筆者均無從回答。但可以確定的是,愛吃「野味」的那些人,不經意間,在2020年改變了很多人原有的人生軌跡。

17年後再經歷一次因「野味」引起的「黑天鵝事件」,網上也開始有人呼籲,「拒絕『野味』,從我做起」「要反思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2020年1月26日,以北京大學呂植教授領銜的19位院士更是向社會公眾發出倡議,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全面杜絕對野生動物的非法食用。
對於不吃「野味」的觀點,我完全贊同,豬牛羊雞鴨鵝魚蝦蟹等常規肉食已經足夠滿足人類的日常需要了,我們又何必再為了一己之私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呢。不過,到底何謂「野味」?

Part 2
《漢語大詞典》對「野味」的解釋是,指獵取得來的做肉食的鳥獸。該解釋隱含意思似乎是,所謂「野味」乃山澤間自然成長之飛禽走獸,非家養牲畜。
法律對「野味」有沒有作出定義呢?沒有,「野味」一詞在我國規章以上法律文件中難尋蹤跡(《農業部「綠色食品」產品管理暫行辦法》是部門規章,附件一「農業部『綠色食品』標志商品涵蓋范圍」雖然有提到「野味」一詞,但只是為說明按商標分類法劃分的哪一種商品能夠申請「綠色食品」)。
不過,在行政部門發布的規范性文件中,我們還是可以了解到行政部門對「野味」這個詞語的看法。《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2020年1月26日公布)第五條「消費者要充分認識食用野生動物的健康風險,遠離『野味』,健康飲食。」
也就是說,無論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日常感知,還是行政部門的看法,「野味」都可以與野生動物直接劃等號。

Part 3

宅家中的倆人
A:這個春節被吃「野味」的人搞成一鍋粥,哪裡都去不了。我們真的應該要堅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B:同意。但你知不知道,可能你也吃過野生動物?
A:啥?怎麼可能!
B:確實可能,因為法律意義上的野生動物和你想的「野生動物」可能不是一回事。
A:……

在大多數人觀念中,提到野生動物可能想到的是自然紀錄片裡面的動物,比如猴子、穿山甲、果子狸、熊等。2020年的這場席捲全國的新型肺炎,疑似傳染源頭是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該批發市場就有野生動物銷售。從媒體公開發布的一張圖片,大致能讓不明就裡的我們窺見到一般交易的野生動物都包括哪些物種。

鴕鳥、蛇、鹿、龜、竹鼠……咦,不對啊,這些不都是已經很常見,甚至是已被大量人工飼養的物種嗎,怎麼也算野生動物?沒錯,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這些都是野生動物!
1988年我國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最新一次修正在2018年。根據該法,我國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對於保護野生動物的具體范圍,我國以名錄方式予以羅列,分別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所列物種原則上按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予以保護),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三有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三個層次。國家林業局於2000年8月1日頒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囊括了五綱共1591類物種,於是,大部分非傳統家畜、家禽都被納入到野生動物范圍內。

❹ 2012年12月,中央電視台發起「保護動物,我們在行動」活動.「拒絕野味,拒絕野生動物製品」,從保護動物

A、動物屬於消費者,是生物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A正確;
B、動物作為消費者,能促進內生態系統的容物質循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珍貴資源,B正確;
C、動物作為消費者,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C正確;
D、A、B、C都正確,所以D正確.
故選:D.

❺ 中國哪項法律規定拒絕野味

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這是一項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而制定的法律。

❻ 拒絕野味,人人有責在提醒我們什麼

此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出席武漢新型肺炎疫情新聞發布會時談到,目前,最擔心的是出現「超級傳播者」,導致疫情進一步擴散!

而第一個「傳播者」是誰?

很可能是一個賣野味的人,或是吃野味的人!

因此,在這緊要關頭,「拒絕野味,人人有責」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現在起,除了做好日常預防之外,杜絕對「野味」口腹之慾,最大程度減少病從口入的風險,應成為社會自覺。

一些人類傳染病與食用野生動物密切有關,這已經是一個常識。十多年前的那一場SARS疫情,就被懷疑由果子狸傳播。這么多年以來,即使「拒絕野味」的宣傳不曾停歇,即使從營養學角度看,野生動物往往不具備更高營養價值,但在現實中,一些人依舊對於「野味」情有獨鍾。這背後,既有獵奇、炫富等原因,也有錯誤觀念和非法利益的驅使。

尤其是,在個別地區,食用「野味」似乎更是一種風尚。不論日常請客聚餐,還是逢年過節,食用野生動物,都會成為一些人的選擇。甚至,此前還有人將「野味」發到朋友圈,主動炫耀而「投案落網」。種種荒唐背後,往往有一條隱秘的地下野生動物交易鏈。在這條交易鏈中,穿山甲、蟒蛇、獼猴、巨蜥、熊掌等「野味」大受歡迎,在滿足了某些人的貪欲、破壞生態平衡之外,也埋下了衛生健康方面的隱患。

❼ 拒絕野味應該怎麼做

拒絕野味的話,首先你要做到自己不要吃野味,一些野生的動物啊,這些都是不可以吃的,還有就是讓自己的身邊的朋友啊,也不要吃一些野味。

❽ 【拒絕野味】「百萬網民學法律」拒絕捕殺交易濫食野生動物的答案

即日起,我國將嚴厲打擊捕殺,交易。濫食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通過罰款。拘役,查封,關停處罰,最高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等法律手段進行處罰。

❾ 拒絕野味的開頭應該怎麼寫

開頭先寫許多人吃野味的現狀,從而引出自己的觀點:我們應該拒絕野味。

❿ 拒絕野味的幾點要求

拒絕野味的幾點要求?第一是保護生物鏈。第二是尊重大自然。所以。不吃野味

熱點內容
公司法公司章程 發布:2025-07-28 07:30:32 瀏覽:174
法官怎樣看待二審訴訟 發布:2025-07-28 06:51:32 瀏覽:302
試論述行政法及其特點 發布:2025-07-28 06:49:26 瀏覽:209
法學概論書 發布:2025-07-28 06:44:06 瀏覽:280
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失的原因 發布:2025-07-28 06:37:20 瀏覽:107
19年修改勞動法 發布:2025-07-28 06:34:16 瀏覽:508
行政訴訟法解釋86條 發布:2025-07-28 06:32:38 瀏覽:163
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法律文書 發布:2025-07-28 06:32:35 瀏覽:217
行政法38條 發布:2025-07-28 06:20:12 瀏覽:473
行政法案例分析重要嗎 發布:2025-07-28 05:38:31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