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破產相關法律法規

破產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23 00:32:36

㈠ 破產清算職工內債有什麼法律規定

公司破產之後,會產生一定的外債和內債,外債就是欠其他金融機構的債務,那麼內債就是欠公司員工的工資問題。不管怎樣公司都要結算清楚員工的應得工資,這是必須的。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下簡稱《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職工對管理人調查核實後公示的勞動債權清單有異議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職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針對破產程序中涉及到當事人實體權利的爭議,我國第一部企業破產法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採取了「吸收審理」和「一裁終局」的制度設計,而現行的《企業破產法》採取了「分別審理」和「兩審終審」的制度設計,兩者在制度設計方面出現了根本的區別。現行的制度設計更加合理和完善,更能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就是說,原《企業破產法(試行)》關於破產程序中涉及到當事人實體權利的爭議,規定可以在破產程序中「一裁終局」予以解決,而按照現行的《企業破產法》的規定,則必須通過「兩審終審」的原則予以解決。《企業破產法》第四條規定:「破產案件審理程序,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債務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費、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不必申報,由管理人調查後列出清單並予以公示。職工對清單記載有異議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職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五十八條第三款規定:「債務人、債權人對債權表記載的債權有異議的,可以向受理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此可見,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債權人對債權有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民事訴訟予以解決,包括勞動債權爭議訴訟和普通債權爭議訴訟。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在審理企業破產案件時,除破產法有特別規定的外,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規定。在破產程序中,對涉及到當事人實體權益爭議的,應當實行「分別審理」「兩審終審」的糾紛解決機制。
清理公司財產
首先,清算組應當確定公司的財產范圍,這種財產范圍一般包括:公司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公司享有的債權;公司解散時享有的股權;公司享有的其他財產權利。
其次,清算組應當接管公司財產。將公司的實物和債權進行清查登記;同時對公司享有的債權進行確認;調查公司對外投資情況;對公司的其他權利進行登記;最後還要對公司的非金錢財產進行財產估價。
最後,清算組應當要求佔有清算公司財物的持有人交還其財物,如果相應的財物無法交回,則可以要求相應的持有人作價清償;如果清算公司向外進行了投資,則應當嚴格按照《公司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回收對外投資;責成相關股東交足尚未繳納或者抽回的出資。
提交清算報告
公司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製作清算報告,並制出清算期內收支報表和各種賬務賬冊,將這些材料一並提交股東會或政府主管部門,由上述機構對這些材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予以確認。
清算報告的內容包括:
(1)公司解散原因及日期;
(2)清算組的組成;
(3)清算的形式;
(4)清算的步驟與安排;
(5)公司債權債務的確認和處理;
(6)清算方案;
(7)清算方案的執行情況;
(8)清算組成員履行職責情況;
(9)其他有必要說明的內容。

㈡ 企業破產債務怎麼處理以及相關的法律規定

企業破產的,用企業的破產財產償還所欠債務。破產企業沒有財產償還內的,債務消滅。
企業破產容程序中,債務清償按《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的順序分配。
《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依照下列順序清償:
(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
(三)普通破產債權。
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㈢ 破產宣告法律法規有哪些

破產立案是啟動破產程序的標志,單純的立案並不直接產生法律後果。依照我國《公司法》第條的規定,擔任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的董事或者廠長、經理,對該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依照新《企業破產法》第125條第2款的規定,如果是因企業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勤勉義務,致使所在企業破產的,自破產程序終結之日起三年內不得在任何企業擔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我國新《企業破產法》第107條規定: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後,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時對債務人享有的債權稱為破產債權。破產宣告使得有財產擔保或者其他優先受償權的債權人可以經由擔保物或者特定財產獲得優先清償;對於其他的不享有特定財產優先受償權利的債權人來說,只能依照法律規定的清償順序,通過法定程序來集體確定分配方案,從破產財產中獲得清償。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所產生的法律效力或後果在《企業破產法》第十五條至第二十一條有明文規定:第十五條自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裁定送達債務人之日起至破產程序終結之日,債務人的有關人員承擔下列義務:(二)根據人民法院、管理人的要求進行工作,並如實回答詢問;(四)未經人民法院許可,不得離開住所地;(五)不得新任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前款所稱有關人員,是指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經人民法院決定,可以包括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和其他經營管理人員。第十六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債務人對個別債權人的債務清償無效。第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應當向管理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故意違反前款規定向債務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使債權人受到損失的,不免除其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的義務。第十八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管理人對破產申請受理前成立而債務人和對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有權決定解除或者繼續履行,並通知對方當事人。管理人自破產申請受理之日起二個月內未通知對方當事人,或者自收到對方當事人催告之日起三十日內未答復的,視為解除合同。管理人決定繼續履行合同的,對方當事人應當履行;但是,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管理人提供擔保。管理人不提供擔保的,視為解除合同。第十九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第二十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的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或者仲裁應當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後,該訴訟或者仲裁繼續進行。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只能向受理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提起。

㈣ 關於國有企業破產職工安置法律法規

破產法中無特別規定。建議咨詢當地勞動和國資部門,各地破產企業職工的安置規定通常不盡相同。

熱點內容
道德經64章 發布:2025-07-02 00:11:51 瀏覽:23
法律碩士改卷原則 發布:2025-07-02 00:06:17 瀏覽:929
合同法土地管理法 發布:2025-07-02 00:06:17 瀏覽:276
道德只是個是與非 發布:2025-07-02 00:06:10 瀏覽:224
勞動法戶籍歧視 發布:2025-07-01 23:53:02 瀏覽:249
重復起訴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1 23:45:07 瀏覽:667
欠錢去法院起訴 發布:2025-07-01 23:36:30 瀏覽:470
律師咨詢熱線電話 發布:2025-07-01 23:35:37 瀏覽:442
最早法官法 發布:2025-07-01 23:35:33 瀏覽:958
民事訴訟法上的行為保全 發布:2025-07-01 23:34:54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