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關於便衣警察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關於便衣警察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29 14:16:14

⑴ 警察有哪些法律法規

《人民警察法》、《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這是內比較基本的。容各種條例條令還有很多呢,例如《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人民警察警銜條例》、《公安機關督察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等等。 如果你說經常用到的,那就是《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⑵ 有關法官行為規范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法官行為規范》,目前就這兩個

⑶ 關於公安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公安部法律法規抄是規范公安襲民警執法辦案的規定,只對公安機關有效,不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章
如《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有關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有關規定》《公安機關辦理賭博案件有關規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有關規定》、《公安機關基層基礎建設綱要》等,只能叫法規,不能叫法律

⑷ 便衣警察

非法搜查。
只有在對執行逮捕、拘留有緊急情況時,對人身、住宅搜查才可以不出示搜查證,其他情形必須出示相關文書,且必須出示工作證件。否則,即為非法,情節嚴重的,可受到刑事追究。

⑸ 有關看守所條例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及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看守所是羈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的機關。
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勞動改造場所執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監管。
第三條看守所的任務是依據國家法律對被羈押的人犯實行武裝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對人犯進行教育;管理人犯的生活和衛生;保障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四條看守所監管人犯,必須堅持嚴密警戒看管與教育相結合的方針,堅持依法管理、嚴格管理、科學管理和文明管理,保障人犯的合法權益。嚴禁打罵、體罰、虐待人犯。
第五條看守所以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域為單位設置,由本級公安機關管轄。
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安全廳(局)根據需要,可以設置看守所。
鐵道、交通、林業、民航等系統相當於縣級以上的公安機關,可以設置看守所。
第六條看守所設所長一人,副所長一至二人;根據工作需要,配備看守、管教、醫務、財會、炊事等工作人員若幹人。
看守所應當配備女工作人員管理女性人犯。
第七條看守所對人犯的武裝警戒和押解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以下簡稱武警)擔任。看守所對執行任務的武裝實行業務指導。
第八條看守所的監管活動受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
第二章收押
第九條看守所收押人犯,須憑送押機關持有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簽發的逮捕證、刑事拘留證或者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改造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追捕、押解人犯臨時寄押的證明文書。沒有上述憑證,或者憑證的記載與實際情況不符的,不予收押。
第十條看守所收押人犯,應當進行健康檢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收押:
(一)患有精神病或者急性傳染病的;
(二)患有其他嚴重疾病,在羈押中可能發生生命危險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大惡極不羈押對社會有危險性的除外;
(三)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的嬰兒的婦女。
第十一條看守所收押人犯,應當對其人身和攜帶的物品進行嚴格檢查。非日常用品應當登記,代為保管,出所時核對發還或者轉監獄、勞動改造機關。違禁物品予以沒收。發現犯罪證據和可疑物品,要當場製作記錄,由人犯簽字捺指印後,送案件主管機關處理。
對女性人犯的人身檢查,由女工作人員進行。
第十二條收押人犯,應當建立人犯檔案。
第十三條收押人犯,應當告知人犯在羈押期間必須遵守的監視和享有的合法權益。
第十四條對男性人犯和女性人犯,成年人犯和未成年人犯,同案犯以及其他需要分別羈押的人犯,應當分別羈押。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偵查終結、人民檢察院決定受理的人犯,人民檢察院審查或者偵查終結、人民法院決定受理的人犯,遞次移送交接,均應辦理換押手續,書面通知看守所。
第三章警戒、看守
第十六條看守所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應當堅守崗位,隨時巡視監房。
第十七條對已被判處死刑、尚未執行的犯人,必須加戴械具。
對有事實表明可能行凶、暴動、脫逃、自殺的人犯,經看守所所長批准,可以使用械具。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先行使用,然後報告看守所所長。上述情形消除後,應當予以解除。
第十八條看守人員和武警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採取其他措施不能制止時,可以按照有關規定開槍射擊:
(一)人犯越獄或者暴動的;
(二)人犯脫逃不聽制止,或者在追捕中抗拒逮捕的;
(三)劫持人犯的;
(四)人犯持有管制刀具或者其他危險物,正在行凶或者破壞的;
(五)人犯暴力威脅看守人員、武警的生命安全的。
需要開槍射擊時,除遇到特別緊迫的情況外,應當先鳴槍警告,人犯有畏服表示,應當立即停止射擊。開槍射擊後,應當保護現場,並立即報告主管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
第四章提訊、押解
第十九條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提訊人犯時,必須持有提訊證或者提票。提訊人員不得少於二人。
不符合前款規定的,看守所應當拒絕提訊。
第二十條提訊人員訊問人犯完畢,應當立即將人犯交給值班看守人員收押,並收回提訊證或者提票。
第二十一條押解人員在押解人犯途中,必須嚴密看管,防止發生意外。對被押解的人犯,可以使用械具。
押解女性人犯,應當有女工作人員負責途中的生活管理。
第五章生活、衛生
第二十二條監室應當通風、採光,能夠防潮、防暑、防寒。看守所對監房應當經常檢查,及時維修,防止火災和其他自然災害。
被羈押人犯的居住面積,應當不影響其日常生活。
第二十三條人犯在羈押期間的伙食按規定標准供應,禁止剋扣、挪用。
對少數民族人犯和外國籍人犯,應當考慮到他們的民族風俗習慣,在生活上予以適當照顧。
第二十四條人犯應當自備衣服、被褥。確實不能自備的,由看守所提供。
第二十五條人犯每日應當有必要的睡眠時間和一至兩小時的室外活動。
看守所應當建立人犯的防疫和清潔衛生制度。
第二十六條看守所應當配備必要的醫療器械和常用葯品。人犯患病,應當給予及時治療;需要到醫院治療的,當地醫院應當負責治療;病情嚴重的可以依法取保候審。
第二十七條人犯在羈押期間死亡的,應當立即報告人民檢察院和辦案機關,由法醫或者醫生作出死亡原因的鑒定,並通知死者家屬。
第六章會見、通信
第二十八條人犯在羈押期間,經辦案機關同意,並經公安機關批准,可以與近親屬通信、會見。
第二十九條人犯的近親屬病重或者死亡時,應當及時通知人犯。
人犯的配偶、父母或者子女病危時,除案情重大的以外,經辦案機關同意,並經公安機關批准,在嚴格監護的條件下,允許人犯回家探視。
第三十條人犯近親屬給人犯的物品,須經看守人員檢查。
第三十一條看守所接受辦案機關的委託,對人犯發收的信件可以進行檢查。如果發現有礙偵查、起訴、審判的,可以扣留,並移送辦案機關處理。
第三十二條人民檢察院已經決定提起公訴的案件,被羈押的人犯在接到起訴書副本後,可以與本人委託的辯護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人會見、通信。
第七章教育、獎懲
第三十三條看守所應當對人犯進行法制、道德以及必要的形勢和勞動教育。
第三十四條在保證安全和不影響刑事訴訟活動的前提下,看守所可以組織人犯進行適當的勞動。
人犯的勞動收入和支出,要建立帳目,嚴格手續。
第三十五條人犯在被羈押期間,遵守監視,表現良好的,應當予以表揚和鼓勵;有立功表現的,應當報請辦案機關依法從寬處理。
第三十六條看守所對於違反監視的人犯,可予以警告或者訓誡;情節嚴重,經教育不改的,可以責令具結悔過或者經看守所所長批准予以禁閉。
第三十七條人犯在羈押期間有犯罪行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將情況通知辦案機關依法處理。
第八章出所
第三十八條對於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罪犯,看守所根據人民法院的執行通知書、判決書辦理出所手續。
第三十九條對於被依法釋放的人,看守所根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的釋放通知文書,辦理釋放手續。
釋放被羈押人,發給釋放證明書。
第四十條對於被決定勞動教養的人和轉送外地羈押的人犯,看守所根據有關主管機關的證明文件,辦理出所手續。
第九章檢察監督
第四十一條看守所應當教育工作人員嚴格執法,嚴守紀律,向人民檢察院報告監管活動情況。
第四十二條看守所對人民檢察院提出的違法情況的糾正意見,應當認真研究,及時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告知人民檢察院。
第十章其他規定
第四十三條看守所對人犯的法定羈押期限即將到期而案件又尚未審理終結的,應當及時通知辦案機關迅速審結,超過法定羈押期限的,應當將情況報告人民檢察院。
第四十四條對於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沒有決定停止行使選舉權利的被羈押人犯,准予參加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
第四十五條看守所在人犯羈押期間發現人犯中有錯拘、錯捕或者錯判的,應當及時通知辦案機關查證核實,依法處理。
第四十六條對人犯的上述書、申訴書,看守所應當及時轉送,不得阻撓和扣押。
人犯揭發、控告司法工作人員違法行為的材料,應當及時報請人民檢察院處理。
第十一章附則
第四十七條看守所監管已決犯,執行有關對已決犯管理的法律規定。
第四十八條看守所所需修繕費和人犯給養費應當編報預算,按隸屬關系由各級財政專項撥付。
看守所的經費開支,單立帳戶,專款專用。
新建和遷建的看守所應當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列入基本建設項目。
第四十九條本條例所稱「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數、本級在內。
第五十條本條例由公安部負責解釋,實施辦法由公安部制定。
第五十一條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據軍隊看守所的具體情況,可以另行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二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54年9月7日政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改造條例》中有關看守所的規定即行廢止。

⑹ 關於治安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抄治安方面的法律法襲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制定主要目的:是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
現行條例是根據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通過、2012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7號公布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決定》修正。

⑺ 有關警察權益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然而,警察在依法執行職務時受到侵害的版事件,這些年卻屢見不鮮權。公安民警在執法過程中被打、被傷害、被誣告、被侮辱或被失實舉報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人民警察的合法權益必須得到切實保護。從一定意義上說,保護人民警察的合法權益和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只有首先保護人民的警察的合法權益,才能真正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⑻ 便衣警察屬於什麼警察

便衣警察屬於公安部的治安警察大隊。主要特點是身著便服,任務為案件偵破、預防犯罪。

公安部下屬的部門有刑警大隊,交警大隊,治安警察大隊,巡警大隊,經偵大隊,國保大隊,禁毒大隊,網監大隊,人口管理大隊,法制辦,信訪辦,督察室,110指揮中心,裝備股,政工室,辦公室,轄區派出所。

在對犯罪嫌疑人偵查抓捕工作中,便衣民警嚴格按照規定,對有違法犯罪嫌疑人員,及時出示證件,表明警察身份,規范檢查、盤問。

對拒不配合便衣民警執法工作的現行案件犯罪嫌疑人,便衣民警嚴格按照規定使用手銬、警繩等約束性警械。嫌疑人到案後,便衣民警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詢問、訊問、嫌疑人移交等相關工作。整個執法過程嚴格規范,同時接受法律和社會監督。

為盡快偵破案件,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便衣警察啟動24小時工作模式,全天候跟蹤取證,加班加點收集案發現場視頻資料,走訪調查被害事主,積極固定犯罪證據,密織天羅地網抓捕犯罪分子。

(8)關於便衣警察的法律法規有哪些擴展閱讀:

「『便衣』,主要是大中城市的公安機關針對反扒設立的。」昆明市公安局便衣偵查分局局長馬寧告訴記者,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居民小區等社區管理的逐步改善。

城市公共區域如街面犯罪等日益突出,盡管屬地民警的執法力度不斷加大,但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的公開管理方式,對於具有隱蔽性、潛在性的街面犯罪,還是存在一定局限。

2004年,依據「警務跟著警情走」的理念,昆明市公安局決定成立便衣分局,「便衣警察沒有特定的管轄區域。

可以根據警情迅速調整力量,在研製、分析犯罪情報信息後,再決定投入的警力和地段。我們力求用最小的警務成本來獲取最好的管理效率,針對性、目的性很強。」馬寧說。

和其他警種相比,便衣分局沒有接處警任務,工作方式也從「由案找人」向「由人找案」轉變。

「過去,警方一般是在發案並接到報警後再查找犯罪嫌疑人。便衣分局打破了這種傳統模式,根據獲取的情報信息,發案前就對嫌疑對象進行跟蹤偵查,在其作案時人贓俱獲。」

隱蔽觀察、秘密監控和跟蹤盯梢,是便衣偵查最基本的方法。去年,昆明鬧市區有盜竊團伙連續作案,群眾反響強烈。

但由於直接作案人員多為未成年人,公安機關難於打擊處理。便衣分局在這些未成年人經常作案的地點,實行秘密監控和跟蹤,獲取了操控未成年人作案的幕後黑手教唆、收取贓款贓物的證據,將該團伙一網打盡,抓獲12名嫌疑人,追回財產損失達10餘萬元,其中僅手機就有127台。

馬寧介紹,便衣分局以構建大情報信息平台為基礎,實現情報信息導偵、導控,以「人、地、事、物」來找案。如果犯罪事實不清、沒有充分證據,一般不準輕易抓人。

此外,為保證足夠警力控制街面,便衣分局在組建時,就明確了「只偵查抓捕不辦案」的原則,分局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一律交屬地公安機關處理。

便衣分局組建近3年來,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7244名,打掉盜搶犯罪團伙341個。由於便衣隊伍的加入,昆明市在總警力不變的情況下,主城區街面防控警力增加了16%,高發案區域防控力量增加了34%。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中國出現便衣警察局:民警不時化裝成車夫小販

⑼ 公安機關經常用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抄從公安機關的職責和與民眾襲生活經常相關的角度出發,一般公安機關常用的實體法有《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程序法有《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也是公安交管部門常用的法律法規。
其它也應遵守執行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等。

熱點內容
哪時出現民法 發布:2025-07-12 22:50:25 瀏覽:742
協議書擔保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2 22:32:41 瀏覽:725
發包人分包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2 22:21:32 瀏覽:90
法律援助服務問題 發布:2025-07-12 22:13:13 瀏覽:667
精講民法典 發布:2025-07-12 21:49:15 瀏覽:541
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07-12 21:47:44 瀏覽:731
海淀法院窗口 發布:2025-07-12 21:37:15 瀏覽:722
民法總則頒布時間 發布:2025-07-12 21:19:31 瀏覽:894
行政法規起草由哪難點部門負責 發布:2025-07-12 21:17:01 瀏覽:636
民法典每個公民 發布:2025-07-12 21:16:22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