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規費收入
A. 財政的公共收費收入包括什麼
1.規費收入(行政規費、司法規費)
2.使用費收入(主要形式)
3.懲罰性收入
B. 非稅收收入的形式有使用者費和規費兩種,請分別列舉一些使用者費和規費種類,「公立學校學費」是屬於哪種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化的政府收費只有兩類:一類是規費;另一類是使版用費。規費是權政府部門為公民提供某種特定服務或實施某種特定服務或實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續費和工本費。主要包括:行政規費。(這是附屬於政府部門各種行政活動的收費,名目很多,范圍很廣,主要包括:外事規費,內務規費,經濟規費,教育規費以及其他行政規費。)司法規費,它又可以分為訴訟規費和非訴訟規費,前者人民事訴訟費和後者如出生登記費。使用費是指通過政治程序制定的對享受政府提供的特定公共產品的私人部門所收取的費用.一般發生在公路、橋梁等設施的使用上。政府部門在收取和使用使用費的時候,通常要遵循受益原則和專款專用原則。受益原則是指使用者享受政府提供的特定公共物品所帶來的效益,應當相應的為此支付一部分費用,專款專用原則是說,來自於公路橋梁等設施的使用者繳納的費用.要專門用到公路、橋梁等設施的建設和維修上來。
C. 規費收入一般由稅務部門徵收對嗎
規費收入,有稅務部門徵收的,如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水利基金等,也有的不是稅務部門徵收的,如運管費收入由交通部門收取,等等。
D. 國家的財政收入和支出都是哪幾個方面呢
將財政分支出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歸納,以便准確反映和科學分析支出活動的性質、結構、規模以及支出的效益和產生的時間。分類方法有下列五種:
(1)按經濟性質將財政支出分為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生產性支出指與社會物質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如支持農村生產支出、農業部門基金支出、企業挖潛改造支出等,非生產性支出指與社會物質生產無直接關系的支出,如國防支出、武裝警察部隊支出、文教衛生事業支出、扶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等。
財政支出
按財政支出的經濟性質,即按照財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價的補償進行分類,可以把財政支出分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購買性支出又稱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包括購買進行日常政務活動所需要的或者進行政府投資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即由社會消費性支出和財政投資支出組成。它是政府的市場性再分配活動,對社會生產和就業的直接影響較大,執行資源配置的能力較強。在市場上遵循定價交換的原則,因此購買性支出體現的財政活動對政府能形成較強的效益約束,對與購買性支出發生關系的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硬的。
轉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用地、單方面轉移給居民和其他受益者,主要由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組成。它是政府的非市場性再分配活動,對收入分配的直接影響較大,執行收入分配的職能較強。
(2)按最終用途分類
財政支出
從靜態的價值構成上財政支出分為補償性支出,積累性支出與消費性支出。補償性支出主要是對在生產過程中固定資產的耗費部分進行彌補的支出,如:挖潛改造資金。積累性支出指最終用於社會擴大再生產和增加社會儲備的支出,如基本建設支出、工業交通部門基金支出、企業控潛發行支出等,這部分支出是社會擴大再生產的保證;消費支出指用於社會福利救濟費等,這部分支出對提高整個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起著重大的作用。
從動態的再生產角度考察,則可分為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
(3)按財政支出與國家職能關系可將財政支出分為:
①經濟建設費支出,包括基本建設支出、流動資金支出、地質勘探支出、國家物資儲備支出、工業交通部門基金支出、商貿部門基金支出等;
②社會文教費支出,包括科學事業費和衛生事業費支出等;
③行政管理費支出,包括公檢法支出、武警部隊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國防支出、債務支出、政策性補貼支出等。
(4)按國家預算收支科目將財政支出分為一般預算支出、基金預算支出、專用基金支出、資金調撥支出和財政周轉金支出。財政總預算會計對財政支出的核算按國家預算支出科目分類。
(5)按財政支出產生效益的時間分類可以分為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
財政支出
經常性支出是維持公共部門正常運轉或保障人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社會保障支出。特點是它的消耗會使社會直接受益或當期受益,直接構成了當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則中當期公共物品受益與當期公共物品成本相對應的原則,經常性支出的彌補方式是稅收。
資本性支出是用於購買或生產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它們的耗費的結果將形成供一年以上的長期使用的固定資產。它的補償方式有兩種:一是稅收,二是國債。
E. 規費收入與非稅收入的區別
非稅收入是政府參來與國民收入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屬
非稅收入
於財政資金範疇。廣義地說,非稅收入是 指政府通過合法程序獲得的除稅收以外的一切收入(不包括社保基金及住房維修基金)。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范圍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 入、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罰沒收入、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主管部門集 中收入、政府財政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等。
規費是經法律法規授權由政府有關部門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進行登記、注冊、頒發證書時所收取的證書費、執照費、登記費等。規費是現代社會許多國家在對一部分單位和個人提供特殊服務時所收取的帶有工本費性質的一種收費。這種收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補償在服務中所耗費的實物成本(如證書成本、登記賬表成本等),至於服務中的人工成本一般不在規費之中,因為提供服務的人員是國家公務員,他們的勞動補償由財政撥款解決
F. 稅收和上繳利潤、國債收入、規費收入、罰沒收入的區別是什麼
稅收最主要的特性是它的三性,即無償性 固定性 和 強制性 。其他都沒有,或不同時具備。
G. 關於行政規費和司法規費,有點不太明白
一抹凄楚的笑靨飲風而泣,為那蹉跎的人生回首展
H. 國家的財政收入和支出都是哪幾個方面
財政收入主要包括:稅收收入、債務收入、國有企業的收入、國有財產收入回、行政司法收入、其他答收入。
國家財政支出重要包括:基本建設支出、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地質勘探費用、科技三項費用、支援農村生產支出、農林水利氣象等部門的事業費用、工業交通商業等部門的事業費、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支出、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國防支出、行政管理費、政策性補貼支出、債務利息支出。
I. 請問中國政府靠什麼收入
(一)稅收收入
稅收收入是政府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取得的收入。稅收收入是政府收入最主要的形式,是政府活動的主要財力支柱。目前,稅收收入占各國政府收入的比重一般都在90%左右。稅收是財政發展史上最早出現的政府收入范疇之一,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逐漸成為政府收入的主要形式。其原因主要是:
1.稅收在籌集政府收入方面具有其他收入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取得政府收入的最佳形式。稅收具有依法計征的強制性、稅款不直接返還納稅人的無償性、按標准計征的固定性等特徵,這就保證了國家及時、穩定地取得政府收入。
2.稅收在調節經濟運行以及在調節社會財富分配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政府通過對什麼征稅,對什麼不征稅,對哪些征重稅,對哪些征輕稅以及在什麼環節、以什麼方式征稅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社會各階層、集團和個人的利益,進而起到調節經濟運行的作用。
3.稅收稅源大,涉及面廣,且歷史悠久,人們已經形成照章納稅的習慣。國家採用稅收的形式擴充財源或調節經濟,既可獲得充足的政府收入,又可以收到預期的政策效果。
(二)債務收入
債務收入是國家以信用方式從國內、國外取得的借款收入。債務收入形式始於封建社會,並在現代信用經濟發達以後獲得了極大發展,成為各國取得政府收入的又一重要形式。債務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有以下原因:
1.政府為了增加政府收入,擺脫財政困境。從封建社會後期開始國家財政就出現了入不敷出的現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隨著國家職能的擴展,政府支出的需要也越來越大。特別是當代資本主義國家赤字政策的廣泛推行,使財政赤字與日俱增,財政危機不斷出現。為擺脫財政困境,國家不得不發行公債,以增加財政收入,緩解財政危機。
2.舉債較之徵稅,更適應人們的社會心理,易於被人們接受,便於推行。由於公債在形式上是有償的,債權人預期不僅可以收回本金,而且還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息。同時,公債雖然是一種延期的稅收,但它卻沒有稅收的強制性,且不直接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所以它是籌集社會閑散資金、增加政府收入的一種有效手段。
3.公債又是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首先,國家把社會閑散資金集中起來,進行再投資,能夠改變積累和消費的比例,改變社會投資方向。其次,國家還可以通過公債的拋售和購買,直接減少或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的作用。
(三)國有企業運營收入
國有企業運營收入是指國家以國有資產所有者代表的身份,採取上繳利潤、租金、股息紅利和資產佔用費等形式取得的政府收入。這種收入形式也有較長的歷史。在前資本主義時期,由於國有企業即官業,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數量上都很少,而且官業所提供的產品主要是為了滿足王室和宮廷的消費需要,所以國有企業運營收入(即官業收入)一般不作為單獨的政府收入形式,只是包括在官產收入之中。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國有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都得到了發展,國有企業運營收入才成為一種獨立的收入形式。目前,國有企業成為各國政府積極干預經濟和推行社會政策不可缺少的物質手段之一。
(四)國有財產收入
國有財產收入是指政府憑借其所擁有的財產而取得的租金、利息和變價款等收入,可分為國有動產收益和國有不動產收益兩類。前者主要是指債券、股票、儲金、基金等的收益,後者是指以取得財政收入為目的的國有財產,如土地、森林、礦山、水力資源等的收益。國有財產收入曾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政府收入的主要形式。現在世界各國保留和利用這種形式,已不再是單純出於收入目的,而主要是為了對土地、礦山、海港、道路、河流等實行國家壟斷,用以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能力。掌握了這些關系國計民生的資源,不僅可以起到控制整個經濟局勢的作用,而且可以通過組織國有財產收入,促進國有財產的合理有效使用。國有財產收入盡管在國家政府收入中不佔主要地位,但在政府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中,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行政司法收入
行政司法收入是指政府或公共機關由於向居民提供某種服務或為了限制人們的某些行為,根據一定的標准收取的規費收入或罰沒收入。前者是指國家機關向居民或法人提供特定權力或特殊服務而定向收取一種經濟補償或報酬,如工商執照費、商標注冊費、戶口證書費、結婚證書費、商品檢驗費以及護照費和刑事、民事裁判費等等;後者是指工商、稅務、海關、公安、司法等國家機關和經濟管理部門對違法、違紀、違章行為實施經濟處罰,而獲得的一種懲罰性收入,包括罰金、罰款和沒收贓款、贓物及其變價款。行政司法收入的取得,既可以為公共機關所提供的勞務收取報償,又可以為某些特定公共工程籌集建設、維護資金,還可以對人們的某些行為或經營活動進行約束或限制。因此,這種收入形式,除了具有籌集政府收入的功能外,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
(六)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除了上述各類收入形式以外的其他各種收入形式,如事業收入、外事服務收入、捐贈收入等。由於各國上述收入形式中包含的具體內容各不相同,因此其他收入形式反映的具體內容也各不相同。一般說來,為了政府預算編制和管理的需要,可將那些性質不清的零星雜項收入歸於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