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屬於行政責任
⑴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 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
2、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
3、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1)法律責任屬於行政責任擴展閱讀
刑法的生效時間,一般有兩種規定方式:一是從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再施行法。我國刑法於1979年7月1日通過,7月6日頒布,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1997年3月14日通過的新刑法的生效日期規定在刑法第452條,即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
刑法的失效時間,有兩種方式:一是國家立法機關明確宣布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的法律的頒布代替了同類舊法的內容,或者由於原來立法的特殊條件消失,舊法自行失效法。
在溯及力問題上,我國實行從舊兼從輕原則,即:
對於在新刑法實施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使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新刑法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新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的,適用新刑法。
⑵ 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1、主體不同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形式不同
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3、特徵不同
民事法律責任有其獨特的特徵:
1)是一種因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是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當事人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規定,就不存在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問題。
2)是一種以財產為主要內容的法律責任。
特徵:
1)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義務的後果
2)這種違反義務的行為沒有超出行政法規定的違法限度,因而適用行政法上的制裁措施
3)責任措施是由行政違法行為實施者向國家承擔的責任
4)對於責任承擔者來說,是一種否定性的評價,是體現社會譴責和國家懲罰性的一種法律上的負擔
⑶ 什麼是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如何區分
法律責任個是個大概念,他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刑事責回任,說簡單一點就是違反了刑法答的規定,行為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國家給予的否定評價),再簡單一點就是,根據刑法規定,應當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刑事處罰,通俗的說法就是被判多少年刑。但是刑事責任也有隻宣告成立犯罪,但不給於刑事處罰的(即不判刑的。
行政責任就是違反了行政法的規定,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行政處罰。比如,行為人逃稅,稅務局給予行為人罰款1000元,稅務局給予的處罰就是行為人承擔了行政責任。
⑷ 行政責任的形式是什麼
行政責任的形式又有兩種,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具體形式:
(1)有關機關責令設定行政許可的機關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銷;
(2)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
(3)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所在單位、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4)法律責任屬於行政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十九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二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審判。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⑸ 行政機關的行政法律責任包括什麼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主體和行政人因違反行政法規范而依法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它版主要是行政違法引權起的法律後果。
行政法律責任的種類分兩種:
一、制裁性責任,包括通報批評,沒收、追繳或責令退賠違法所得,行政處分
二、補救性責任,包括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返還權益、履行職責、撤銷違法決定、行政賠償
⑹ 什麼是行政責任有什麼特徵
所謂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因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依法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它是行政違法(以及部分行政不當)所引起的法律後果。
行政責任的特徵
行政責任既不同於道義責任,也不同於其他的法律責任,有其自身的特徵:
第一,行政責任是行政主體的責任,而不是行政相對人的責任。行政相對人的責任,就表現為接受行政處罰。於是,已作為行政處罰的一種形式加以研究了。
第二,行政責任是一種外部責任,不包括內部責任。行政責任只是指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所必須負的責任,而不是指內部主體之間或內部人員之間的責任。
第三,行政責任是一種法律責任,而不是道義責任。行政責任不是基於道義或約定而產生,而是由法律單方設定,與違憲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相並列的一種法律責任。
第四,行政責任是行政違法或不當所引起的法律後果,它基於行政關系而發生。行政責任由行政法所設定,發生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它是行政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違法行為或不當行為所導致的一種法律後果。行政責任的這一特性,使其同其他法律責任(違憲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相區別。
第五,行政責任是一種獨立的責任。這意味著,行政責任不能代替其他法律責任,其他法律責任同樣不能取代它。因為不同的法律責任有不同的內容與形式,有不同的承擔條件。行政責任與紀律責任同樣不能相互替代。
⑺ 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麼區別
法律責任是復指因違反制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可以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等。行政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包括兩個方面,即行政相對人因違反行政法規而承擔的責任以及行政執法人員因違法行政而承擔的責任。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責任是指因為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⑻ 什麼是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版處罰和行政權處分。行政責任是指因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yìwù
1、「權利」的對稱。法律對公民或法人必須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為的約束。在社會主義社會,義務與權利是一致的,不可分離。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例如:服兵役。
2、道德上應盡的責任。
3、不要報酬的:義務咨詢|義務勞動。
概念:義務意味著主體必須響應他人的要求,針對客做出某一特定的行為更多>>
。
⑼ 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三者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回。行政責任是個人或者單答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是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分類不同
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3、構成的主觀要件不同
故意和過失對於刑事責任和對於民事責任的影響程度不同。由於刑事責任重在懲罰,因此故意和過失對於刑事責任的影響非常大,而民事責任主要是補償性,但相較於刑事責任要輕得多,主要看它給他人帶來的損害有多大,若造成的損害非常大,就要承擔巨大的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