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效力分為哪四種

法律效力分為哪四種

發布時間: 2021-11-22 02:05:25

Ⅰ 制定機關和法律效力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請把你的問題說清楚些。我的理解:憲法——最高效力 指定機關 第一屆全國人民內代表大會 修訂權容力機關 全國人大。法律:全國人大及常委會 法規:國務院或經授權的部門 地方性法規:地方人大及常委會 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較大市以上)

Ⅱ 法律效力的分類

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4、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編輯本段根據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包括兩個方面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編輯本段法律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那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編輯本段法律的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飛機。
編輯本段法律的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時間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編輯本段法律的生效時間主要有三種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Ⅲ 法律解釋分為哪幾種

律師:這是有關法律解釋的問題。在我國,法律解釋可分為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正式解釋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有關法律條文所進行的解釋,這種解釋具有法律效力,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凡屬於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這種解釋就是立法解釋;司法解釋是由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兩高解釋;不屬於審判或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負責解釋,叫做行政解釋。其中立法解釋居於主導地位,司法解釋、行政解釋不能與立法解釋相抵觸。
甄律師:對,你理解的很正確。因為《統計法實施細則》屬於行政法規,按照國家對行政法規解釋權的有關規定,對屬於《統計法實施細則》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或作補充規定的問題,由國務院作出解釋;對屬於統計行政工作中具體應用《統計法實施細則》的問題,由國家統計局作出解釋,由此可見,對《統計法實施細則》的解釋就是行政解釋。

Ⅳ 法的效力從哪幾個方面理解,如何理解

可以從三個方面: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

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

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4)法律效力分為哪四種擴展閱讀:

1、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2、生效時間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3、終止生效

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

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

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Ⅳ 法律效力分為哪四種

1、 對人的效力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2、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3、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4、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時間和行為有無溯及力。A\生效時間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B\終止生效 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C\溯及力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為原則。各國普遍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而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Ⅵ 法律的效力可以分為哪四種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基本概述
1、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4、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詳細解讀
對人的效力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生效時間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終止生效
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
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
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為原則。各國普遍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而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Ⅶ 什麼是法律的效力等級

法律效力的等級 標簽: 法律效力
頂[5] 分享到 發表評論(0) 編輯詞條
開心001

人人網

新浪微博
體系是以憲法(或根本法)為核心,由不同層次或等級的法律有機結合組成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憲法(或根本法)屬於第一層次,而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等基本法律屬於第二層次,基本法之下還可能有第三和第四層次的法律等等。與此相適應,較低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是或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即低於)較高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而其他所有層次的法律的效力都是或者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第一層次的憲法或根本法的效力。
--姚建宗:《法律效力論綱》,載《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第20頁。

在法學理論中,法的效力層次有時也被稱為法的效力等級,或法的效力位階。影響法的效力層次的因素主要有:(1)制定主體;(2)適用范圍;(3)制定時間。
法的效力層次的一般規則,即指不同等級的主體制定的法有不同的法的效力,等級高的主體制定的法,效力自然高於等級低的主體制定的法。在各個法的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要貫徹以下兩個規則:(1)在整個法的效力層次體系中,憲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2)除憲法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層次除要貫徹它的一般規則外,由於法的復雜性,法的效力層次還存在一些特殊規則:(1)特別法效力優於一般法;(2)新法優於舊法;(3)法律文本優於法律解釋。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0-92頁。

法的效力層次就是指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各種法的淵源中,由於其制定主體、程序、時間、適用范圍等不同,導致各種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法的效力等級體系。
法的效力層次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1)憲法至上原則;(2)等差順序原則;(3)特別法優先原則;(4)實體法優先原則;(5)國際法優先原則;(6)後法優先或新法優先原則。
--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344頁。

由於法律本身是有層次或等級劃分的,因而其效力當然具有層次或等級性。我們都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如果是地方性的法律,則其效力范圍施於其所轄地方范圍內。全國性法律的效力層次高於地方性法律的效力層次。
我國法律的效力層次是多層次性的結構體系。在法律效力層次結構體系中,各種法律的效力既有層次之分,又有相互聯系,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我國法律效力體系。對於法律效力層次的具體劃分,尚有不同看法,但大致可以概括為四個層次。
最高層次: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一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的效力層次屬第一層次。
第二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的效力為第二層次。
第三層次: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法律效力層次為第三層次。
地方層次:地方立法主體制定的地方法規,包括一般性地方法規和自治地方法規,特別行政區地方法規,其法律效力的層次為地方層次。
--張根大著:《法律效力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181頁。

可以根據法律的位階高低來識別法律效力的層次高低。識別法律效力層次高低的具體標准主要有三條:(1)根據主體識別。立法主體的地位高,其制定出來的法律的效力層次也相應比較高。(2)根據立法依據識別。一個法律依據另一法律而制定,則這個法律的效力層次低於另一個法律的效力層次。(3)根據效力范圍識別。如果是全國性的法律,則其效力范圍施於全國,法的有效條件是指法律規范得以實施生效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法的有效條件就內部環境而言,有以下幾點:(1)必須是現行有效的法律規范;(2)必須與上一等級的法律規范不相沖突或抵觸;(3)法律規范必須在它約束的時間、對象和范圍之內才有效。就外部環境而言,其條件為:(1)它必須是在合法政權機關的制定或認可下產生的;(3)它必須有合法有效的國家強制力保障。
--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頁。

應然法律效力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完全的應然法律效力;第二個層次是相對的應然法律效力。
完全的應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生效日之後失效日之前這一連續的時間段中法律所具有的應然作用力。相對的應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其公布後生效日之前這一時間段和法律失效日之後因溯及力問題仍被適用而產生的某一時間段中法律所具有的一定條件下的應然作用力。
--張根大著:《法律效力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頁。

由於法律規范之所以有效力是因為它是按照另一個法律規范決定的方式被創造的,因此,後一個規范便成了前一個規范的效力的理由。調整另一個規范的創造的那個規范和另一個規范之間的關系,用空間比喻語來說,可以表現為高級和低級的一種關系。
--[奧]凱爾森著:《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沈宗靈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頁。

凡是這樣一個承認規則被接受的地方,就為私人和官員提供了確認主要的義務規則的權威性標准……在一個有各種不同的法的「淵源」的現代法律制度中,承認規則相應地比較復雜:即確認法的標準是多重的,通常包括一個成文憲法,立法機關的法規和司法判例。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將這些標准排列為相應從屬和優先的次序的方法,對可能發生的沖突作出規定。正是按照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制度中,「普通法」從屬於「制定法」。
--[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張文顯、鄭成良、杜景義、宋金娜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02頁。

Ⅷ 法律效力包括哪些方面

我國法律的效力層次是多層次性的結構體系。在法律效力層次結構體系中,各種法律的效力既內有層次之分,又有相容互聯系,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我國法律效力體系。法律效力層次的具體可以概括為四個層次:
最高層次: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一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的效力層次屬第一層次。
第二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的效力為第二層次。
第三層次: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法律效力層次為第三層次。
地方層次:地方立法主體制定的地方法規,包括一般性地方法規和自治地方法規,特別行政區地方法規,其法律效力的層次為地方層次。

Ⅸ 什麼叫做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實際上就是指法律的具體生效范圍,即法律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對回什麼人具有答約束力。

法律效力包括以下三類:①空間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一般來說,它包括一國主權管轄范圍所及全部領域。但就具體法律來說,其生效范圍又有不同。主要有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在局部地區有效以及在本國領土以外有效三種情況。 ②時間效力,指法律的有效期限,包括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以及對其實施前的行為有無溯及力等問題。 ③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哪些人適用。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包括對中國人和對外國人的效力。

Ⅹ 法律法規效力一般有哪些

1、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4、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熱點內容
鹽城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9-22 19:10:14 瀏覽:591
民法上的客體 發布:2025-09-22 19:08:06 瀏覽:340
小型服裝廠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9-22 19:04:55 瀏覽:113
武漢大學法學院2008年法律碩士 發布:2025-09-22 19:04:47 瀏覽:60
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嗎英語文本 發布:2025-09-22 19:03:15 瀏覽:382
2017年勞動法3738 發布:2025-09-22 18:53:31 瀏覽:283
規范性文件對應行政法規 發布:2025-09-22 18:38:33 瀏覽:677
規章制度員工接受書 發布:2025-09-22 18:38:27 瀏覽:610
免費下載廚房熱菜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2 18:37:48 瀏覽:674
律師賣保險 發布:2025-09-22 18:36:24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