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信息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A. 招聘廣告中的內容具有法律效力嗎
這對陳某的誘惑極大。王某決定應聘該公司並被順利錄用。但是公司的格式勞動合同中並沒有體現住房補貼的款項。王某當即提出異議,公司的人事經理解釋說,住房補貼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是引進的「人才」的特殊待遇,另外再議。王某認為招聘廣告上寫明了住房補貼,不會有錯,於是簽訂了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但是3個月過去了,住房補貼的事依然沒有動靜。王某向人事部經理詢問,對方的回答是公司按照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辦事,沒有任何錯。陳某認為受到了公司的欺騙,申請勞動仲裁。
*分析*
即使王某能夠證明招聘廣告中確實存在關於提供住房補貼的款項,現有的法律對王某也很難支持。
當然,這樣的分析並不代表用人單位一定佔到了便宜。在《勞動合同法》環境下,用人單位的此種有意或者無意的行為都會對自己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和及其不利的後果。(吳聖奎)
B. 從網上傳遞過來的招聘信息有法律效力嗎
我認為不具有法律效力,頂多就算是合同中的要約邀請,所以只有在你發去你的要約的時候,對方才有根據你的情況給你作出承諾.也就是說把最後的承諾的權利留給了自己.
這個就類似寄送的合同價目表,招股說明書什麼的,只能作為一個信息憑證,不能作為證據.
C. 招聘簡章具有法律效力嗎
至少是違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要看是否是在其職權范圍內的決定。
D. 事業單位的招聘啟事有無法律效力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
第五條 公開招聘由用人單位根據招聘崗版位的任職條件及權要求,採取考試、考核的方法進行
第十一條 公開招聘應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 制定招聘計劃;
(二) 發布招聘信息;
(三) 受理應聘人員的申請,對資格條件進行審查;
(四) 考試、考核;
(五) 身體檢查;
(六) 根據考試、考核結果,確定擬聘人員;
(七) 公示招聘結果
(八) 簽訂聘用合同,辦理聘用手續。
第三十一條 對違反公開招聘紀律的應聘人員,視情節輕重取消考試或聘用資格;對違反本規定招聘的受聘人員,一經查實,應當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第三十二條 對違反公開招聘紀律的工作人員,視情節輕重調離招聘工作崗位或給予處分;對違反公開招聘紀律的其他相關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你認為事業招考中存在違法行為,可以向紀律部門或政府部門進行投訴。
符合行政法規規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民告官」只要符合法律規定一樣可以勝訴,比如說土地登記錯誤、行政處罰錯誤等等。
法院是第一位回答的網友家開的!
E. 招聘廣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招聘廣告的性質是要約邀請,而通常情形下,要約邀請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當版招聘廣告的內容未列權入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並沒有履行招聘廣告中相關內容的義務。但是,用人單位應該對於招聘廣告中的承諾予以慎重。其原因在於: 1、招聘廣告的內容如果明確,從形式上符合要約的要求,並且勞動者對於要約邀請的內容產生了合理的信賴,也可能被認為具有法律約束力。 2、誠信原則是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如果善意的勞動者對於招聘廣告中的內容產生了合理的信賴並因此遞交簡歷、求職申請,甚至自費「長途奔襲」參與面試等支出一定的費用,若用人單位的過失甚至惡意的行為導致應聘者損失,招聘的用人單位應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在勞動合同的協商訂立階段,雙方當事人都應該遵守誠信原則,如果用人單位違背誠信原則進行虛假的陳述則有可能構成欺詐,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F. 網上發布的招聘信息怎樣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認證,和新浪微博,qq微博一樣,認證就會被信賴,做好企業認證就好
G. 社會招聘的聘用信具有法律效應嗎
呵呵呵
仔細看了下這個題目我會回答
首先,明確一點,聘用信屬於通知類型的書版函,其本身不構成權法律要約,即,不具備法律效力,僅僅是一種道德約束價值和知會效用
其次,從合同的角度來看,未標明時間的合同其本身就是無效的法律文件,也就是說對方對你沒有追索權
其三,從社會常識角度而言,企業招聘往往是發出OFFER幾十份,得到回應十幾份,最後達成共識會願意一起共事的只有幾份,而作為具體的事務經辦人根本不會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去追究什麼責任,頂多也就是打個電話指責一下
其四,從新的《勞動合同法》而言,對員工的保護措施要強硬些,而你目前和對方的官方生效文家都沒有達成,也就是說,你不是對方的員工,對方沒有資格對你進行所謂的違約懲罰的。
所以,結論就是,放心啦,如果你在道德關口過不了自己的關,那就給對方的電話主動道歉,講明原因(當然需要稍微編編謊言了)。
H. 招聘信息具有什麼法律效力啊
1、勞動糾紛一般都要先仲裁才能起訴,建議先仲裁
2、不知道你們約定培訓專階段算不算試用期,如果屬算的話如果你沒出錯公司把你辭退了就違法了
3、合同是最要命的,只要你拿出合同一切就好說了
4、罵了你幾句按道理也可以告,但是成本太高,不搞也罷、
I. 用人單位的招聘簡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有簽字或蓋章的,具體法律效力.
2.在網上或招聘現場有關證據的,也應當有法律效力.
J. 用人單位招聘廣告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這在不同情況下是有不同答案的。
這個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1)招聘廣版告的性質及效力權;(2)招聘廣告與隨後簽訂的勞動合同的關系。
我國《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因此要約與承諾是合同訂立的必經程序,勞動合同也不例外。現實中,用人單位通過報刊、雜志、新聞媒介等方式發布招聘廣告,許多求職者則通過這些廣告應聘,對於招聘廣告的法律性質需要有清醒的認識。1999年頒布的《合同法》第15條對招標廣告的性質作了明確的界定: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招聘廣告應當屬於要約邀請。受聘的勞動者如果要使用人單位受招聘廣告的約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要求用人單位將廣告的內容寫入合同條款中,變為合同的內容,這樣用人單位就應當受合同約束,受聘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實際履行,這時招聘廣告才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