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與正義
❶ 請問,如何理解「法官的人格是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句法律格言(謝謝!緊急!)
這句法諺我是這么理解的:
法律作為維護正義的手段,是屬於最後的手段。也就是說,通過內法律法容規所規定的刑罰等措施來維護正義,是在道德觀等手段無效後才啟用的。
而當法律維護正義的時候,法官作為中立的審判者,,其自由心證是否公正直接關繫到判決是否公正。也就是說,其直接影響到法律能否作為最後的手段維護正義。而法官的人格對於他心中的「內心確信」以及「排除合理懷疑」等心證規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❷ 試述法律與正義的一般關系
這個要區分是自然法學派還是分析法學派
自然法學派認為惡法非法,即正義的法才是真正意義的上的法
分析法學派認為惡法亦法,即法律與正義之間沒有直接的關系
❸ 求法律與正義名言一句
作為人類法律制度的基本價值,正義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即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
實體正義主要體現在實體法之中,貫徹於司法裁判的結論上面,構成一種對法官的實體性的道德限制。從靜態的角度來看,實體正義具有一系列明確的價值標准。刑法學者所研究的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對類似案件給予相同處理等法律原則,大體上可以視為實體正義的主要內容。但是,如果從動態的角度觀察,實體正義在一個個具體的案件中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由於幾乎所有案件在事實和情節上都不完全相同,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也互有差異,而案件在裁判結論形成之前,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
因此,要想給所有案件的裁判活動確定一個統一適用的公正結果,確實是十分困難,甚至是不現實的。
盡管如此,人類法律價值中還有一些內容與裁判的結果或結論沒有直接的關系,它們體現於法律程序的設計以及司法裁判的過程當中。具有明確、具體且可操作的道德標准,屬於「看得見的正義」。如果說一個案件最終裁判得是否公正,往往只有當事人自己心知肚明的話,那麼,一個案件的裁判過程是否符合公正的標准,有無明顯的不公之處,則不僅為當事人所能感知,而且還能為一般社會公眾所察覺。甚至在有的時候,普通公眾進行的價值評價就是通過觀察法律實施的過程來進行的。很明顯,這種「看得見的正義」就是程序正義。
將程序正義視為「看得見的正義」,其實是英美人的一種法律傳統。這源於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 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
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這句格言的意思是說,案件不僅要判得正確、公平,並完全符合實體法的規定和精神,而且還應當使人感受到判決過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針對這一問題,前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佛塔斯(Fortas)曾從憲政主義的立場闡述了法律程序的意義:
堅持那些為我國憲法所要求的程序保障,並非只具有技術性意義……憲政主義不是一種技術問題……憲法性權利也不是一系列技術性規則……憲法性程序是我們文明社會的核心、良心和靈魂。這是一個人們一直為之奮斗和犧牲的基本原則。在國家將我們投入監獄或者剝奪生命之前,如果自由不是指正當法律程序的權利,那它還能意味著什麼呢?
按照佛塔斯的觀點,不能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法律程序的意義,法律程序的建立實質上是對個人自由提供的一種重要保障。這就使程序與道德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另一位大法官傑克遜(Jackson)曾就此作出過進一步的解釋:
只有那些未經教化的粗俗之輩或者騙人的律師才會說程序是無關緊要的。程序的公正與合法是自由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實體法只能得到公平和無偏見的適用,那麼即使它再苛刻,也是可以忍受的。……不要忘記,正當法律程序並不會使被告人成為惟一的受益者,它還是使政府拜託一些錯誤的最好保證,而這些錯誤會不斷地玷污一個司法制度,並註定以單方面的形式發生……。
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大法官則更加明確地論述了遵守程序在美國制度中的重要性:
正是程序決定了法治與任意或反復無常的人治之間的大部分差異。堅定地遵守嚴格的法律程序,是我們賴以實現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享有正義的主要保證。
實際上,美國法官對法律程序的「極端強調」,源於英美普通法的法律傳統。程序正義作為一種觀念,早在13世紀就出現在英國普通法之中,並在美國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程序正義觀念的古典表述在英國是「自然正義」(natural justice),而在美國則是「正當法律程序」(e process of law)。
英國法律制度在其發展的較早時期即有注重程序的傳統,人們相信「正義先於真實」(Justice before Truth)。自然正義是英國法治的核心觀念,它要求法官在審判中不得存有任何偏私,而且須在外觀上使任何正直的人不對其中立性有任何合理的懷疑。
根據美國學者和聯邦最高法院的解釋,正當法律程序可分為「實體性正當程序」(substantive e process)和「程序正當程序」(proceral e process)兩大理念。其中前者是對聯邦和各州立法權的一種憲法限制,它要求任何一項涉及剝奪公民生命、自由或者財產的法律不能是不合理的、任意的或者反復無常的,而應符合公平、正義、理性等基本理念;而後者則涉及法律實施的方法和過程,它要求用以解決利益爭端的法律程序必須是公正、合理的。
按照通常的說法,中國社會存在明顯的「重實體、輕程序」問題。在任何一種司法裁判過程中,無論是法官、控辯雙方還是普通公眾,所關注的往往是裁判的結果,而不太重視司法裁判的過程、步驟和方式。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司法官員出於效率、便利實用的考慮,還會故意地通過犧牲程序來保證某種預期的結果。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種「重實體、輕程序」終究是一個表象。中國人其實在其他一些場合並不忽略程序,甚至還將程序問題提到令人困惑不解的地步。例如,向政府部門申請營業執照,向某一機構申請辦理某種許可證……這時人們往往要經受一系列的步驟和程式。這里的程序不僅繁瑣復雜,而且費時耗力,甚至演變成專門限制、刁難百姓的手續。聯想到司法官員在訴訟中經常迫不及待地作出結論的情況,這里的程序為什麼會受到如此不正常的重視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這里的程序是政府機構專門用來管理、控制社會的手段,也是對個人權利的一種限制方式。這種對程序的重視仍然是一種表象。因為官員們通過使程序繁雜化,逐漸將自己的衙門和權力在百姓心中神秘化甚至市場化,使憲法和法律上確立的公民權利透過自己對權利的恣意行使,而受到近乎苛刻的「過濾」。
顯然,司法制度中的「重實體、輕程序」也罷,行政管理中的「重手續」也罷,實質上不過是「重權力、輕權利」的表現形式。具體到訴訟領域,這種對國家權力的畸形重視以及對個人權利的極度輕視,顯示出這是一個「重國家,輕兩造」的社會。在此情況下,重視手續和輕視程序所造成的後果都是一樣的,也就是使處於弱者地位的被裁判者、被管理者、被控制者都不具有人的尊嚴,其本身也都不成其為目的,而不過是用來實現他人、社會、國家甚至衙門本身目的的手段。
或許,人們永遠不能將程序正義的內容揭示到「窮盡」的程度。但無論如何,程序的不公正和非正義都是有著固定標準的。那就是使人僅僅成為手段或工具,而不成其為目的。只要人們受到這樣的對待,非正義也就發生了,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的道德正當性也就會引起普遍的質疑
❹ 道德、法律與正義:如何看待馬加爵案主審法官
違法、犯罪是體制永遠的敵人,任何體制都在打擊犯罪,但永遠也無法徹底肅清,這是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存在的現實。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我們再來審視「馬加爵案主審法官刀文兵涉嫌故意殺人被提起公訴」,會避免很多不客觀。
首先我要聲明有兩個觀點我不說:1.法官也是人,犯罪誰也沒想到。2.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道德會給我們每個人不一樣的答案,而法律則會給所有人同樣的結果。如果不能避開情緒上的宣洩,討論也會失去意義。
一、馬加爵案於此,有什麼關聯?
答案是沒有關聯,但卻仍然被提起,通過瀏覽相關內容,核心就是輿論宣傳,再直白點就是營銷炒作,我認為這是個失敗的策略,馬加爵案至今已經將近20年,以此介紹被告人刀文兵顯然沒有孫小果效果好,畢竟孫小果這兩年還被提及,而馬加爵案被年輕人所知,要麼是課上聽說,要麼是檢索了解。
這里我想說吐槽的是某些新聞媒體,過去他們都強調事實,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評論,而現在個別媒體人先站邊後挖掘事實,甚至有些人直接就不管事實就一通有感而發,這種會導致事實被歪曲傳播的行為,不單被冠以違背職業道德即可,更應該被我們所有人抵制:推給我的信息已經太多了,我只想知道事實,不想看你們宣洩或炒作。
二、道德解決不了法律問題
同樣涉及職業道德的問題,不只存在於新聞媒體行業,法律從業者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就拿律師來說,前些天某律所副主任洋洋灑灑的辯護詞,居然認同法院的定罪量刑,這種所謂為了正義而拋卻當事人利益的做法,是整個法治體制所排斥的——從事刑事辯護的律師,哪怕為全部罪犯都做無罪辯護且成功了,這對體制也是積極有效的:眼前看好像某個人脫罪了,但往遠看這是完善犯罪打擊和制裁體制。
否則,要律師幹嘛呢?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甚至有些法檢工作人員,以至於會曲解律師的作用和價值。
某律所副主任所為是律師職業道德所不允許的,多少有些抽象,而法官刀文兵所做的,則是《刑法》嚴厲制裁和抵制的,雖然說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二者終究不同,若不加以區分會增添很多煩惱:你可以用法律去約束一個人,卻只能拿道德評論他。
在他已經拋卻法律的情況下,我們再來分析他的道德感、專業度,談不上落井下石,起碼也算得上馬後炮,我們無法超越當時的局限性,評價和判斷也是,就連刑事案件也是,如果當時證據不足,那很可能就是無罪,現在再回頭來講道理,當時的判斷和分析也不會改變,作用也已經發生,除了直接相關聯的案件,不要指望因為該法官犯罪就能翻案,如果有這種想法就直接放棄吧。
三、正義在法官,更在法律
本案之所以被關注,其根源在於為什麼法官會殺人呢?這種困惑和動搖來自於我們對法律的信仰,哪怕現實中我們並不會這樣講,但我們還是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我們該怎麼看待法官?
法官經常與公平正義劃等號,以至於很多人忘記了正義本身,就像有人認為律師代表正義一樣,法官、律師都只是正義的棲身之所,正義本身其實是法律,因此才會產生「惡法非法」「惡法亦法」的爭論。
我們大可不必擔心法官犯罪會影響正義,也不用顧慮他當過法官會有特殊待遇,正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正義可以棲身法官,也能棲身律師,能棲身這個法官,也能棲身那個法官,但某個法官本身不代表正義,也不代表法律的權威。
所以說,犯罪就是犯罪,不會因為他是法官而會免責,更不會因為他審理過某案而被針對,也許在若干年後的午後,人們談起來馬加爵,論起來孫小果,再提及刀文兵,不過是寥寥幾句:他原來當過法官,後來他殺了人收起全文d
❺ 法官需要平衡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嗎
結果是人言,程序是規定。
我信程序多一點,
❻ 法官是維護法律的正義和公平這些詞還有哪些
中國法律的本意是好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也在很大程度上內推動了中國的容發展進步,但是法律是靠人來實施的,中間有很大操作空間,影響了執法效果。由於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人治」大於「法治」,人情大於法律,不僅是很多人普遍信奉的准則,更實際存在於一些地方一些部門。中國的法律要真正實現維護公平正義,執法者必須嚴格貫徹各項法律規定,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❼ 假如你是法官,如何實現公平正義
當代法律的基本目標之一就是維護公平正義,作為法官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正義感,回精通並遵守法律,答但即使是現行法,也會在處理具體案件時有違反正義的情況,因而,法官就要在國法的基礎上利用法律原則進行修正,盡量維護公平正義,如果不能維護,就盡量地接近公平正義。
❽ 法官為誰伸張正義
法官為正當權益受到侵害者伸張正義。因為法官執行的是法律,代表公平和公正專。
法官:《中華人民屬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法官依法履行職責,並受國家法律保護。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民事訴訟審判中法官應當是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的,依法行使國家民事訴訟審判權的審判人員,而且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應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的干擾。法官應當是獨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權,具有當然的裁判權威的第三方。
❾ 法官應當如何保持本心與公正
把關應當如何保持本心與公正?法官必須做到公正公平,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怎麼能去做法官呢?我受了委屈的人,就得去找法官來給他來公證。
❿ 法官如何實現對正義的追求
我們說,羅馬人把他們自己認為是狼的傳人,一方面意味著他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現實,人的生存處境,人的生存環境,其實是很艱難的,這個是來不得半點浪漫主義、空想。你必須要現實地對待、現實地面對,這種生存的現實他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這樣一種冷酷,這樣一種征戰、戰爭的品性是必須要保持。但是,要長久地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下,那也不是人的所需,我們人又同時總希望進到一種和平、安寧、美好的狀態下,我們需要有一種正義的秩序。
母狼哺嬰,它又顯示了這樣的一種正義的、這樣一種愛的,這一對孿生兄弟是被仇人完全不講道德、沒有正義感(丟棄),狼可偏偏體現出了這一點,所以這個隱諭是非常深的。說到羅馬城,說到母狼哺嬰,我們可能也聯系得起來,大家都知道,一說到羅馬,最殘忍的一個場景,就是那個古代的斗獸場,那些奴隸,把他弄去和飢餓難忍的這些野獸一塊兒搏鬥,這個是非常殘忍的,那些貴族就坐在上邊觀看、喝彩。但是就在羅馬城傳說當中,兩兄弟建立起來的羅馬城,里邊後來發展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說世界上著名的羅馬城有三多,一個是教堂多、一個是噴泉多、一個是雕像多,它還有很偉大的其他文明成就,就在那個羅馬法院的廣場上,就豎立了一座非常著名的石雕像,就是正義女神。
當我們看到這個正義女神,這個雕像的時候,怎麼樣才能和那個母狼哺嬰這個青銅像關聯起來。這允許我們聯想的,而這里邊確實是韻味無窮的。羅馬人他們為了生存,他們確實曾經征戰四方,沒有少干那些殘忍的事情,但是當他們一旦成為了世界的霸族,他們非常清楚,不能不理性地來對待自己的帝國,來對待被自己所征服的那些人,那些地區,它不能不傳承一種正義的精神。
就像母狼哺嬰一樣,我征服了你,吃掉了你,打下了你,這是狼的殘忍一面,還得哺育你,不然你長大以後恐怕比我還殘忍,這個帝國恐怕就如坐針氈,恐怕很難穩定,所以它有另外一個,正義女神像,這很有意思,同時在羅馬城裡邊,那個正義女神她是個什麼形象呢?怎麼雕塑的呢?她是一手握著寶劍,一手拎著天平,注意,這個正義女神,她的雙眼是用布給蒙住的,就在這個正義女神鵰像的背後,還刻有一句著名的羅馬法律的箴言,說「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這表達了羅馬人要統治他們的世界,就必須建立起一種法律的秩序,必須要懲治罪惡,伸張正義。他們認為,這就是愛。就像那個母狼要哺嬰一樣,這就是愛,是大愛。用法律、用秩序、用追求正義、主張正義來體現這樣一種愛。
這個正義女神,她實際上象徵著一種法官,她來自於哪個地方?這個正義女神實際上繼承了希臘文明的,在古希臘神話當中,這個正義女神有很高的地位,在希臘神話里邊,這個正義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她是天地的女兒,泰米斯在希臘文明裡面,意思是什麼呢?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大地,她的引申意是生命和穩定。在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鵰像當中,正義女神被塑成了一個什麼形象呢?是一個庄嚴的、慈祥的母親形象。她手中拿著個什麼東西呢?只是托著一架天平,沒有那把利劍,它象徵的是什麼呢?象徵的就是法律它應該是成熟、穩重、公平、正義的。只有這種成熟、穩重、公平、正義,才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祥和、一種生命的希望。
這個正義女神她主要的職責就是主持人間的正義,哎呀,那可忙了,忙死了,累得不行,怎麼辦呢?總得有個幫手吧,總得有個助手吧,神話里邊說,這個正義女神就和這個最高的神宙斯結婚了,生下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命名叫什麼,叫狄克,那麼這個女兒跟她母親不太一樣,她的性格恐怕比較暴烈一些,她也要幫她母親主持伸張正義,可是她干什麼呢?她不是靜靜地坐在那個地方等待有案件來了,然後我給你主持一下正義,公平地審判,不是這樣,而是提著一把利劍,對那些犯罪,對破壞人間秩序的這些犯罪分子,四處追殺,殺掉他,顯得跟她母親不太一樣。
我們看,羅馬人塑的這個正義女神的形象,正好是把泰米斯和她的女兒狄克,把她結合起來,她是一手拎著天平,一手握著寶劍、利劍,這預示著我們對於法律、對於法官那些主持正義的人,他的職責,一個更為全面的把握,它向整個羅馬人,乃至於後來整個歐洲人,甚至可以說向我們全世界,表達了這樣一種觀念,法就是公平正義,就像那個天平,同時誰要是違法,破壞秩序,那就是犯罪。就要遭到懲罰,那就是那把利劍,在羅馬女神的前額上,還有一綹頭發、秀發,很美的,這一綹秀發象徵什麼呢?真相。哎呀,挑開你這一綹秀發來看看長得怎麼樣?看出真相。你要主持正義,你要懲罰犯罪,就必須建立在事實真相的基礎之上。而且他的名字改了,改成什麼呢?改成朱絲提提亞,這是中文音譯,實際上就是拉丁文里邊的jus,就是法律這個詞。
更有趣的是,為什麼這個女神的眼睛給蒙住了,我們大家想一想,我們中國也有關於主持正義的,類似於法官的這樣一種形象,大家都知道,每一個法學院的門口幾乎都要塑這個東西,一隻神獸,這個神獸眼睛沒被蒙住,反而是怒目仇視,哎呀,看著就恐怖,兩個眼睛圓圓的、大大的、凸凸的,凸出來的,一個怪怪的,很恐怖,可能我們更多看重的是打擊罪犯這樣一個方面。她為什麼要蒙住眼睛呢?這個給大家講一下,這個很有意思。
法官你要主持正義,你要了解真相,肉眼看到的恰恰是表象,恰恰不是真實。而且我們肉眼常常容易被那種表象所蒙蔽,所以你要真正看到真實,你要用你心靈的眼睛去關照,用心靈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而一個法官,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的真相,要做出一個公正的裁判,不需要你四處去搜尋,用你這一雙肉眼,因為羅馬這個時候法庭已經建立起來了,有公訴人、有辯護律師,法官干什麼?就需要你坐在那個地方,靜靜地傾聽,你動腦筋、用心,不要開小差嘛,這個時候你才能把握真實,所以最好把你眼睛給蒙上,不要開小差,不要受那些外在的其他的一些現象的干擾,要洞察事情的真實,用心靈的眼睛,聽,用心靈去洞察真實,最重要的有一個途徑,就是語言和邏輯,聽你怎麼說?這個怎麼推導,這里邊有什麼樣的邏輯矛盾?你法官就干這個,仔細地傾聽,用心靈去傾聽,不需要你睜那麼大的眼睛。這是法官要做出公正裁判的基本要求。用你那顆正義的心靈去裁斷,那麼這就是羅馬的那尊正義女神像的法律隱諭,我們今天正在推行司法改革,這個雕像值得在我們的心中多留一段時間、多思考一下 一個象徵權力、榮耀的帝國
羅馬人曾經三次征服過世界;
一個關於母狼哺嬰的傳說;
羅馬人自己認為他們是狼的傳人;
一則關於正義女神的希臘神話;
她實際上象徵著一種法官;
一位蒙眼的正義之神;
你要用心靈去關照,用心靈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一個象徵權力、榮耀的帝國
羅馬人曾經三次征服過世界;
一尊象徵公平、正義的雕塑
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希臘神話中的正義女神;
她只是著一架天平,沒有那把利劍;
一位手持利劍的女神;
對破壞人間的犯罪分子四處追殺;
一則關於正義女神的傳說
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蒙眼的正義之神;
你要用心靈去關照、去洞察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