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發布時間: 2022-03-20 20:16:45

A.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申付強詐騙案如何認定詐騙數額問題的電話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申付強詐騙案如何認定詐騙數額問題的電話答復》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豫法(研)請〔1991〕15號《關於申付強詐騙案如何認定詐騙數額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同意你院的傾向性意見。即在具體認定詐騙犯罪數額時,應把案發前已被追回的被騙款額扣除,按最後實際詐騙所得數額計算。但在處罰時,對於這種情況應當做為從重情節予以考慮。
附: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申付強詐騙案如何認定詐騙數額的請示 豫法(研)請〔1991〕15號
最高人民法院:
最近,濮陽市中級法院就申付強詐騙案詐騙數額如何認定問題向我院請示。
被告人申付強以欺騙手段,於1987年10月與江蘇省新沂縣酒廠簽訂了價值為106200元的各類曲酒合同。案發前,新沂縣酒廠追回曲酒價值61086.24元,下餘45113.76元已無法追回。
對此案,我院審委會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對申付強的詐騙數額,可把案發前被追回的6萬余元扣除並作為從重情節在量刑時予以考慮,按下余的4萬5千餘元的數額予以認定;另一種意見認為,申付強已將價值10萬余元的曲酒詐騙到手,詐騙數額應按合同總標的計算,屬數
額巨大,被追回的6萬余元可作為從輕情節在量刑時予以考慮。
我們傾向於第一種意見。
當否,請批示。
1991年4月1日

B.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對《票據法》第十七條如何理解和適用問題的復函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對《票據法》第十七條如何理解和適用問題的復函》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9]滬高經終字第584號《關於如何理解和適用(票據法)第十七條之規定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包括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第(三)項規定的「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不包括對票據出票人的追索權。

二、你院請示的持票人行使追索權的期限,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兩年期限。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C.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研【2011】31號《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清一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
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解讀
2011年3月9日 法研[2011] 31號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10)甘民申字第416號《關於對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原則同意你院審委會的第一種意見,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另,建議你院可結合本案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針對當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爭議所涉及的保險費征繳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依法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 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的解讀
2010年10月,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應否受理欠繳社會保險費案件的問題請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對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的請示》([ 2010]甘民申字第416號),以下簡稱《請示》]。經認真研究,並徵求了最高人民法院內有關部門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於2011年3月9日作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研[2011] 31號,以下簡稱《答復》)。現就《答復》所涉問題的由來、相關考慮及經過解讀如下:
一、問題由來
在王某與中國某某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中,王某原為某公司員工,但一直未辦理養老金手續。2005年11、12月間,某公司支付給王某同年9、10月的養老金補貼。2006年4月30日,雙方簽訂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同年5月1日,某公司與甘肅省隴興勞務派遣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勞務中心)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勞務中心與王某簽訂勞動合同書,並派遣到某公司工作。2008年10月9曰,王某辭職,同年10月27日,勞務中心作出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王某當月向向蘭州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訴,該仲裁委於2009年3月9日作出仲裁裁決僅支持了王某對勞務中心補辦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間的養老保險費手續及支付失業保險金、醫療補助金等請求,王某不服而起訴。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法院認為,王某在2006年4月簽訂勞動合同時即應當明知自己權利受侵害,而在2008年10月才申請仲裁已經超過訴訟時效,而且對於王某主張的有關社會保險費的請求,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追繳社會保險屬於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當事人可以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處理,故判決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王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後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此後,王某又向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本案再審申請的審查過程中,經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對案件有關法律適用問題仍存在分歧,遂請示最高人民法院。
二、主要爭議問題
該案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是,人民法院是否應當受理欠繳社會保險費的案件的問題;理論和實務上對此一直存有爭議,主要有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此類案件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依據勞動法第一百條及《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的有關規定,追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職責,且此問題屬於社會轉型階段企業改制中出現的問題,涉及面廣,較為復雜,人民法院對此類問題也難以處理。此為傾向性意見。
第二種意見認為,人民法院對此應依法予以受理。其理由是:(1)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五條、第四十七條及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因社會保險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該仲裁裁決不服,其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人民法院對此起訴就應當受理。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爭議屬於因社會保險發生的勞動爭議范疇,勞動者就此申請仲裁後,對該仲裁裁決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01] 14號)第一條明確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下列糾紛,屬於《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無論是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還是在終止後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都不能改變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系發生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這一事實,由此引發的糾紛,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法釋[2010) 12號)第一條的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可見,人民法院對欠繳保險費案件應予受理。(2)勞動法及《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雖然賦予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限期繳納的職權,但這僅是行政執法依據,該層次的法規不具有對人民法院民事訴訟主管事項的規范效力;勞動法第一百條的規定,是對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一種行政處理方式,是一種行政執法的依據,而不應是排斥個人肘有關社會保險費尋求民事司法救濟的規范,更不應成為排斥人民法院主管私權救濟的依據。傳統管轄權理論認為,法院依其性質和目的獲得管轄權,任何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剝奪,行政機關不得自行排除,法院也不能自行拒絕裁判職責。(3)在欠繳保險費案件中,會涉及到的當事人之間是否具有合同關系、勞動合同的效力、是否超過訴訟時效等問題都需要法院裁判確認。
二、答復意見及其理由
經慎重研究並徵求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另,建議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可結合本案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針對當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爭議所涉及的保險費征繳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依法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之所以認為《請示》所涉及案件應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主要是基於以下考慮:
1.勞動法第一百條規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也規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可見,追繳社會保險費是上述行政機關的職權,上述法律、法規對此規定得非常清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依法行使上述職權時,自然要對有關勞動合同及其效力進行必要審查。勞動者對於上述機關的行政決定或者行政不作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的方式來尋求救濟,而不是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
2.在當前我國勞動用工制度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的爭議日益增多,涉及企業改制等深層次原因,影響面廣且日趨復雜。為調整不同時期人民法院對與社會保險有關的爭議糾紛的案件受理問題,統一立案范圍,最高人民法院10年來相繼出台了3個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司法解釋,對此作了相應規定。對於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糾紛,依照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並非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在法律明確規定此為勞動行政部門職責的前提下,人民法院不宜越俎代庖。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於問題的解釋(三)》(法釋[2010] 12號)第一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從上述規定的文義看,也顯然不能包括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情形。依據此司法解釋條文的內容,勞動者是在符合上述規定的情形下,向用人單位主張損害賠償責任而非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
4.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在人民法院受理本案並無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即使雙方當事人對仲裁結果已經沒有大的爭議,原審法院對本案的處理也是適當的。而且在本案起初的仲裁裁決處理結果相對比較公允前提下,此當事人應該申請社會保險部門向用人單位強制追繳所欠保險費。
5、考慮到司法建議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是人民法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堅持能動司法、服務大局、司法為民的重要途徑。多年來,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司法建議工作,在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的同時,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高度重視在審判工作中遇到的涉及改革、發展、穩定、民生突出問題,及時向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了許多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實踐證明,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議在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予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同時,隨著找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國際與國內因素相互作用、機遇和挑戰相互交融的新形勢下,社會矛盾形成原因更加復雜,社會矛盾化解的難度進一步增大,社會管理的任務更加艱巨。新形勢對人民法院司法建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於對司法建議在當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的能動作用和《請示》所涉案件的具體案情的綜合考慮,本著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司法能動作用的精神,建議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該部門依法辦理此類案件,向用人單位追繳所欠保險費。

D.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以物抵債調解書是否具有發生物權變動效力的研究意見

最高法院對以物抵債的協議,現在有案例認定為自願履行的性質。原告依據以物抵債協議起訴法院,法院不會支持以物抵債。

E.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對保險法第十七條規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對《保險法》第十七條規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
法研〔2000〕5號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甘高法研〔1999〕06號《關於金昌市旅遊局訴中保財產保險公司金川區支公司保險賠償一案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保險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發生法律效力。」這里所規定的「明確說明」,是指保險人在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之前或者簽訂保險合同之時,對於保險合同中所約定的免責條款,除了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還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後果等,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釋,以使投保人明了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後果。

F.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如何理解「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根據1990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問題的電話答復》,在羈押期間已是孕婦的被告人,無論其懷孕是否屬於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也不論其是否自願自然流產或者經人工流產後移送起訴或審判期間的長短,仍應執行我院(83)法研字第18號《關於人民法院審判嚴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答復》中對第三個問題的答復:人民法院對「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如果人民法院在審判時發現在羈押受審時已是孕婦的,仍應按照上述法律規定,不適用死刑。

G.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問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問題的答復解讀

2012年5月30日法研[2012] 67號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你院粵高法[2012] 120號《關於對具有減輕處罰情節的案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刑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的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刑法分則中規定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是一個量刑幅度,而不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三個量刑幅度。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問題的答復》的解讀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具有減輕處罰情節的案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問題請示最高人民法院。經認真研究,並徵求了有關部門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於 2012年5月30日作出《關於如何理解「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問題的答復》(法研[ 2012]67號,以下簡稱《答復》)。現就《答復》所涉問題由來、相關考慮及經過解讀如下。

一、 問題由來

減輕處罰是指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但是,在審判實踐中,對於如何理解「法定量刑幅度」、「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問題,存在不同意見。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就此問題向最高人民法院請示。二、主要爭議問題

一種意見認為,對被告人減輕處罰,應在根據被告人罪行輕重應當判處的刑罰以下量刑,如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對搶劫罪規定的是「死刑」、「無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和「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四個量刑幅魔。如果被告人犯搶劫罪本應判處死刑,而其又具有自首、重大立功等情節,對其減輕處罰即為判處無期徒刑;如果本應判處無期徒刑,對其減輕處罰即為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另一種意見認為,對被告人減輕處罰,虛在據其罪行應當適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對搶劫罪規定的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和「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兩個量刑幅度。如果根據被告人所犯罪行應當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在對其減輕處罰時,就應在十年有期徒刑以下,即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內判處刑罰。

二、 答復意見及其理由

經慎重研究,我們同意第二種意見,認為刑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的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刑法分則中規定的 「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是一個量刑幅度,而不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三個量刑幅度。主要理由如下:

1. 「法定量刑幅度」是「法定刑」的一種。根據有無幅度,「法定刑」可分為二種:一是沒有幅度的法定刑,法官量刑時沒有選擇餘地,也稱絕對確定的法定刑;二是具有一定幅度的法定刑,法官量刑時可以在法定幅度內酌情裁量,可稱為「法定量刑幅度」。比如,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該法條根據綁架罪的輕重不同,規定了三個法定刑,其中,「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和「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就是「法定量刑幅度」;而「處死刑」就是絕對確定的刑罰,只能稱「法定刑」,而不宜稱「法定量刑幅度」。而且,該法條中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是一個法定量刑幅度,而非「無期徒刑」和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兩個法定量刑幅度。

2. 「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的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和掌握「在法定刑以下減輕」處罰問題的電話答復》(1990年4月27日)曾經明確規定:減輕處罰是指「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這里所說的「法定刑」,是指根據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輕重,應當分別適用的刑法規定的不同條款或者相應的量刑幅度。在同一法定刑幅度中適用較輕的刑種或者較低的刑期,是「從輕處罰」,不是「減輕處罰」。所以,當法定刑有幅度時,「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就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的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

另外,關於特殊情況下的酌定減輕處罰能否下二檔處罰的問題。刑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有意見認為,鑒於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是個特殊程序,為了政治、外交、國防、宗教、統戰等國家利益的需要,以及為了實現極特殊個案的公正,確有必要的,也可以下二檔處罰。正如許霆雖沒有法定減輕處罰情節,但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對其下二檔處罰,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但因該問題不屬於請示內容,故未在答復中涉及。

H. 法院的研究室做什麼的,有發展嗎

研究室在最高院和省高院也確實承擔政策法律研究和辦案指導工作,但是在基層院,研究室的工作更像一個大雜燴:綜合材料、信息簡報、宣傳調研、司法統計、文書案例、公告通聯、辦報辦刊,調研、論文、案例分析、文書報送、刊物編輯、專欄稿件等等,基本上除了判案以外的法律問題都歸研究室。
至於發展還要看你所處的法院是哪一級的,哪個地區的,這都是有區別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研究室是否屬審判業務部門的復函
》法函[1995]62號:各級人民法院研究室的主要職責是:辦理審判委員會的會議事務;參與國家和地方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制定、研究和修改;對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起草司法解釋或提出需要作出司法解釋的建議。參加對疑難案件的研究、討論;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調查研究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中貫徹執行國家法律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情況,特別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審判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並及時報送有關信息;預測趨勢,總結經驗、提高領導水平,及時有力地指導法院審判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因此,研究室是一個綜合性的審判業務部門,其人員屬於審判業務人員。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規定的條件的,均應任命審判職務。

I.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答復意見 是司法解釋嗎

不屬於司法解釋,屬於批復,但是依然有參照效力。

J.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的有關問題的答復

您好,具體內容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的有關問題的答復
頒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文號:法研(2003)132號
頒布日期:2003-08-27 執行日期:2003-08-27
時 效 性: 效力級別:中央規范性文件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冀高法〔2003〕41號《關於如何理解和適用「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對於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後潛逃至異地,其罪行尚未被異地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異地司法機關留置盤問、教育後,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海事政策法規 發布:2025-05-14 03:43:08 瀏覽:45
勞動法辭退賠償第87條 發布:2025-05-14 03:38:09 瀏覽:923
嵊州市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4 03:35:15 瀏覽:895
勞動法29條規定 發布:2025-05-14 03:18:48 瀏覽:126
法律知識競賽怎麼參與 發布:2025-05-14 03:18:47 瀏覽:206
最近通過的民法典 發布:2025-05-14 03:02:54 瀏覽:932
司法解釋撤銷 發布:2025-05-14 03:02:03 瀏覽:758
翻譯刑法 發布:2025-05-14 02:59:44 瀏覽:612
證人司法拘留 發布:2025-05-14 02:59:03 瀏覽:973
勞動法中關於公司制度制定 發布:2025-05-14 02:46:44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