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行為立法
⑴ 不文明行為有哪些
不文明行為有行人闖紅燈、違規停車、佔道經營、排隊插隊、公共場所隨便吸煙:
1、行人闖紅專燈:行人不顧交通屬規則,紅燈亮起,依然隨意穿行馬路,不僅為交通製造隱患,也為自身安全帶來隱患。
2、違規停車:在市區隨處可見汽車停在人行道上,就連盲道也給佔了。盲道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其他設施不得佔用盲道。
3、佔道經營:店鋪門前的道路很多商家都占為己用,像做餐飲的、擺賣服裝的、擺放裝修材料的、賣電動車的,都把東西擺到了人行道甚至是道路上經營,破壞城市環境、造成交通擁堵。
4、排隊插隊:在景點排票,在車站候車,不排隊、加塞讓人深惡痛絕。輕者遭人白眼或言語褒貶,重者更有遊客因插隊大打出手。
5、公共場所隨便吸煙:吸煙有害健康,而被動吸二手煙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覷,但是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卻並不容易。在旅館、餐廳、公園、廣場、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經常看見遊客「吞雲吐霧」,實在缺乏公德。
⑵ 樓上的不文明行為侵犯了哪些法律
依據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其侵犯了相鄰權,可以選擇報警,由警方取得證據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禮道歉,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⑶ 不文明行為有哪些違法嗎
按照詞義,不文明的意思包含了違法。但是在實際運用上,「文明」否通常作為社會道德評判用詞。其與「違法」的使用語境有所不同。
⑷ 關於不文明的行為,法律是怎樣要求我們的
法律抄維護的是道德的底線,除了法律,還有很多約束行為的規則,比如道德、宗教。和道德、宗教相比,法律只是維護最基本的道德。如果所謂的不文明行為並沒有觸及到道德的底線,法律是不管的,這個時候,社會輿論或者其他東西就會起一定的約束作用,但是這種約束作用遠不如法律來的強硬。
⑸ 不文明行為有哪些
不文明行為常見表現列舉如下:
1、過馬路,不走地下通道或天橋,橫跨柵欄隔離(綠化)帶。
2、吃完早點,無視環境和衛生,隨手亂丟包裝袋。
3、公交車上,年輕的讓座不主動,面無表情似發「呆」。
4、斑馬線上,「蠻」司機不減速、不避讓,腳踩油門與行人搶道像比賽。
5、小張貼、小廣告,隨意「塗鴉」,城市不留一處「白」。
6、衣服、褲子當街曬,花花綠綠煞風景———「萬國旗」展一排排。
7、夏日空調開,滴滴答答……只顧自己圖涼快。
8、大熱天里「膀爺」多,不分里和外,三五成群聚一塊。
9、花草樹木、綠地、大草坪,不憐惜,不愛護,攀爬、亂摘又亂踩。
10、水上樂園、浴場和泳池,尿素超標,有人「方便」好「自在」。
11、小攤小販,不進市場,一根扁擔沿街賣,地攤隨處擺。
12、打牌、唱歌、喝酒把拳猜,《夜半歌聲》———不怕擾民嗓子「壞」。
(5)不文明行為立法擴展閱讀
我國首部鐵路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規——廣東省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將於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今後,列車晚點、停運期間的信息通報,旅客強占他人座位等行為都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
1、列車晚點停運及時向旅客通報
條例規定: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列車、車站等場所公告旅客、列車工作人員以及其他進站人員遵守的安全管理規定,在列車晚點、停運時應當及時向旅客通報信息、說明情況並採取有效應對措施。
2、旅客不得有侮辱工作人員等行為
旅客及其他進站人員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管理規定,接受鐵路運輸企業在車站、列車實施的安全檢查,配合鐵路運輸企業依法採取的處置措施,不得有打罵、侮辱車站和列車工作人員等行為。
3、旅客不得強占他人座位
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車票實名購買、查驗制度,並公開紙質、電子車票的使用規則。無有效車票、車票所記載身份信息與本人真實身份信息不符的,鐵路運輸企業有權拒絕其進站乘車。旅客應當按照車票標明的座位乘車,不得強占他人座位。
4、對保護區內排污等行為予以罰款
禁止在鐵路電力線路、導線兩側各五百米范圍內放飛鳥類、升放無人駕駛航空器或者風箏、氣球、孔明燈等低空飄浮物體。禁止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排污、傾倒垃圾、燃放煙花、焚燒草木、放養牲畜等,違反規定的,對單位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可以處2千元以下的罰款。
⑹ 把不文明行為納入立法究竟好不好
任何事情都都有利弊兩面性,把不文明行為納入立法,那得增加法官和案件調查版人員,這些人員權的的工資等需要國家開支,國家本身並不創造財富,那得增加國民的稅收,用稅收來供養他們,國家也擔心收你的稅時你又不高興,如果你願意交稅,那把不文明行為當然好,國家為什麼目前沒有對不文明行為立法呢,一是不文明行為不危害祖國的的領土完整,二不危害國家安全,三不侵害國民的生命和財產,四是還沒有足夠的錢來安置這方面的法官及其相關人員。
⑺ 國家有出台關於提高國民行為素質的法律法規嗎,或者是約束不文明行為的法律法規
對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提升人們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要,制定法律回規則同樣重要答。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1、對於法律規則來說,無論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還是社會習俗演化而成的法律,都適用於社會公共行為領域。在法律規則管轄的公共領域,維護社會正義、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權利是根本要求。而道德更多涉及個人內心的自我修為,它可以高標特立,但只能針對自己,不能強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為指針,道德以效法聖賢為理想;法律講求的是底線正義,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2、法律與道德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法律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構架,為個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環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夠凈化人們的內心,讓人們激濁揚清、去惡存善。因此,雖然法律規則不等同於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
你說的這個是道德方面的要求,法律不會強制。
⑻ 針對一些不文明行為,有哪些保護公共設施的法律法規
我國的憲法規定:來
1.社會主義的源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2.國家保護社會主 義的公共財產。
3.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和集體的 財產。
我國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破壞公共設施的行 為受到法律的制裁
情節輕微,還沒有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
《治安管理處罰法》 一般情況,處5日以上10日一下 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 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 款
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
《刑法》
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 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等公 共設施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3 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 嚴重後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 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此外各地針對實際情況制定了地方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