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德性稱為

道德德性稱為

發布時間: 2021-11-29 03:00:00

1. 「德性」這個詞,該怎麼理解

德性,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
也指方言中不入眼的模樣,品行
同樣也是基督教中的詞彙,這個詞在道德思想史上頗受爭議。其確切定義、種類,及跟道德經驗中其他因素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都是爭論的焦點。
所以,德性這個詞,要看使用的語境和用意,希望可以幫到你

2. 德性是什麼意思

德性 目錄
解釋 拼音 概述編輯本段解釋(arete)在希臘語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長、功能,亦即一事物成為該事物的本性。 編輯本段拼音déxìng 編輯本段概述[moral character]∶道德品性 現漢中解釋:「德性」同「德行」,也就是說這兩個為同義詞,首選「德行」。 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清·劉開《問說》 什麼是「德」呢? 師言:「德是下功夫,是有志於道;德在心裡而行諸於外的就稱為「德相」,譬如走路、行儀……都可表現出一個人的「德相」來。德也因此是自我的教育,是內心的梳理、表現在外的行為的規矩。」 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如何才能合乎禮節? 師言:「行,是走路。要步履平穩,舉止端莊。所謂「行步如風」就是走路要如風吹雲動般的清飄且穩重。 住,是站姿。站時要挺胸直腰,不要東依西靠;也就是「住如松」的形態。 坐的規矩是要「正坐如鍾」,坐的像巨鍾般的穩重。 卧。是睡眠的姿勢;卧要如弓。也就是『吉祥卧』」。 年輕的女孩問:「穿衣服怎樣才好?」 師言:「自然最好。衣服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也可以表現我們的氣質;什麼身份,什麼年紀,什麼情境,都要合乎自然的穿著才好。」 又言:「穿衣要順其自然才美;很牽強的,不自然的,也就不美了。」 某大學社團負責人來訪,詢問什麼叫做「造口業」? 師言:「我們所說的話句句皆實話,所說的事,句句負責任,就稱做『正語』。反之則造口業。開口動舌無不是業,欲不造業,則必須以無漏智慧來攝受口業。玩笑話語,或是取笑別人,也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因果啊——」 又言:「和與敬是修行最重要的事,所以身形不可違背了生活動作。對人粗聲粗氣,妄言、綺語、兩舌,這都是在聲中造業,也就是造了口業。」 為什麼人對熟人比對生人,反而顯得禮貌不周? 師言:「有些人不熟識對方時,大家都彼此客客氣氣相待,講究客套與禮節,並且和樂相處;等到彼此相處日久,熟悉對方後,就『熟不過禮』,不再講求禮節了。所以有人說:『恨由愛起』。最初大家彼此客氣時,能夠相敬、相愛,等到熟識對方,講究客套的禮節漸失時,就會生起一分怨恨之心。我們要保持最初相識時的那種客氣態度,始終不渝,才是作人處世之道。」 開放大陸探親後,許多返鄉同胞,看到當地的貧窮落後,而生分別心,言語行止常露驕態。 師言:「我們回到大陸,要心存一分虔敬的平等觀和道德觀,不要去傷他們的心,也不要去刺他們的眼。那樣清貧的生活,我們還不是曾經走過,難道大家都忘了嗎?禁不住就自我炫耀,不但傷害了大陸的同胞,也將傷害了我們自己。」
1.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 2.品性;品質。 3.方言。指不入眼的模樣�1�7p品行。含有輕蔑意。

3. 35.為什麼中國文化被叫做「德性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人本主義」的倫理型文化或稱「德性文化」。在中國文化中,人是「萬物之靈」,而人之所以能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有道德,德性被作為人獸區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嚴的體現。中國人因而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之「道」,以及遵循這種「道」而形成的「德」(指作為行為主體的主觀的、為我的規范)。孔子倡言「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並以知、仁、勇為「三達德」,建構起中國文化傳統中的道德規范體系。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主張以道德實踐為第一要義,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道德至上的價值取向與文化精神。中國人的處世觀念及其行為具有濃重的尚德特徵,具體表現為兩個層面:

一方面,處世做人,貴在有德。中國人的所謂「處世」,首先是要「做人」,故「為人處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處世。而「做人」的要義在於,人的行為必須合乎「人」應該具有的道德規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對為人「缺德」的評判,是中國社會生活中甚為嚴厲的譴責。在具體的做人之德上,其主要范疇有「誠實正直」、「光明磊落」、「襟懷坦盪」、「克己奉公」、「言行一致」、「忠厚善良」、「廉正儉朴」等等。這種以「做人」為處世前提與基礎的處世觀念,體現了濃厚的尚德特徵。

另一方面,與人交往,以德待人。中國傳統處世之道的尚德傾向,還表現在強調人際交往的道德性,主張人際之間應當是「正其義不計其利,謀其道而不計其功」,與人相處,貴在以德待人。其具體表現為:

其一、寬厚待人。中華民族一向以待人寬厚為美德,日常生活中的「寬容大度」、「寬宏大量」等道德評價,就是這一品德的體現。在人際關系的實際運作中,待人寬厚包括:「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不以己所能病人,不以人所不能愧人」。

其二、讓。中國人歷來以讓為處世美德。在家庭內部,「孔融讓梨」式的禮讓被極力倡導,婦孺皆知;在名、利面前,古人贊美「君子無所爭」的風度和「不貪為寶」的高潔品格;對待人際糾紛,先賢主張「爭先的徑路窄,退後一步自寬平一步」。一個「讓」字,可化解糾紛,和諧人際關系。

其三、以誠相見。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十分看重「心誠」,由此有「待物莫如誠」的古訓。而這一點正是「以德服人」的重要內容。故「開誠心,布公道」,往往能化解矛盾,消除成見,溝通感情。

其四、守信用,重然諾。其基本要求是「言必信,行必果」。說話算數,言行一致,講究信用。「一諾千金」、「一言九鼎」等成語,以及孔子所說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名言,生動顯示了信用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價值和地位。

「貴和」是中國人處世性格的另一顯著特徵。「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思想范疇,它們雖然具有哲學上的意味,但立足點仍在於社會的穩定與協調,並直接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法與處世觀念。

在中國古代的經典論述中,「和」的基本涵義是和諧,古人重視宇宙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更特別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孔子主張「禮之用,和為貴」,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和睦、和平、和諧,以及社會的秩序與平衡為價值目標。

以「貴和」而論,中國人把「和為貴」作為待人處世的基本原則,追求人際之間的和睦、和平與和諧,「和」既是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又是人際交往的目標所在。以誠信寬厚仁愛待人是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幹涉是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也是一種「和」。

總的看來,「貴和」能有效地避免過激或對抗行為,減少人際摩擦與社會內耗,使中國人的人際關系帶有濃重的人情味,較為穩固持久,對社會具有良性功能。

4. 倫理道德是指什麼樣的德性

指的是一個人的最起碼的思想品德。如: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勤勞致富,見義勇為,奉獻祖國等

5. 道德德性包含哪兩種內容

道德德性同與快樂和痛苦之感情以及實踐相關,而感情與實踐中存在著版過度、不及與適權度。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合、對於適當的人、出於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品質去做一件事情,才能夠體現出德性。比如,錯誤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正確的道路卻只有一條。也是由於這個原因,過度與不及是惡的特點,而適度是德性的特點。也可以說,德性是一種選擇生活的品質,存在於相對於我們的適度之中,德性是兩種惡即過度與不及的中間。

6. 德性是什麼意思

德性的意思: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

【詞語】:德性

【拼音】:dé xìng

一、德性基本釋義:

1、道德品性。

2、同德行。

二、德性引證解釋:

品性;品質。

沈從文 《紳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紳士的壞德性,他們都不曾缺少。」

三、德性用法示例:

1、德性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

2、勇氣很有理由被當作人類德性之首,因為這種德性保證了所有其餘德性。

(6)道德德性稱為擴展閱讀

德性近義詞:品德、德行

一、品德

【詞語】:品德

【拼音】:pǐn dé

【釋義】:道德品質,也稱德性或品性,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

示例:

1、良好的品德就像是用玉石來購買去天堂的翅膀。

2、用品德去影響學生,用人格去熏陶學生,用智慧去啟迪學生,用情感去關愛學生。

二、德行

【詞語】:德行

【拼音】:dé xíng

【釋義】:指道德品行的素質,也指譏諷人的話,表示瞧不起別人的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用此詞。

示例:

1、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2、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7. 道德品質包括什麼

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

道德品質也稱「專德性」,簡稱「品德」。由道屬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7)道德德性稱為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8. 什麼是德性什麼是人品

人品是指個人的品性。德性是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

做人就要人品好,其中的人品包括9個方面:正直、善良、勇敢、誠實、守信、寬容、守法、才智、勤勞,這是古代衡量人品的「仁、義、禮、智、信」5個字的拓展。

德行,是知識豐富,自修自律,謹言慎行,情緒自控力強,以道德理念規范言行,不以己念,度人之心,凡事善寬容理解別人,不以小惡而為之,不以小善而不為。慧內而秀外,內在的素養自然外溢的氣質,稱為德行。

人品德行具備的人,是非常智慧的人,無論到哪裡,都會人脈通暢,避凶趨吉,免是非,近友愛,圓潤通達。同時具有號召力,親和力,從而影響周圍的人。更多的享受生活的陽光和幸福。

人品,人的品質,人的品格。網路新意:人品爆發,形容一個人的運氣極好。在古文中同樣有記載。人品,意思是人的品德。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准則和規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或傾向。

9. 德性論是什麼

德性來論指德性倫理源學,是規范倫理學的其中一個理論,是把關於人的品格的判斷作為最基本的道德判斷的理論。德性倫理學聚焦在道德主體,即行為的推動者,道德主體的性格為倫理行為的推動力。

與目的論、義務論最大的不同之處,德性倫理學是不會依照單一標准去判斷該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而是從整體判斷。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中國的孔子都被視為德性倫理學代表。代表作有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孔子的《論語》、麥金泰爾的《追尋德性》。

(9)道德德性稱為擴展閱讀:

德性理論應當包含以下幾個內容:解釋什麼是德性;列出哪種品格特徵是美德的清單;解釋這些美德是什麼;解釋為什麼這些品性對擁有它們的人來說是好的品性。

另外,這個理論還應該告訴我們美德是不是對所有的人都一樣,或者是否一個文化的美德與另一個文化的美德有區別,一個人的美德與另一個人的美德有區別。

亞里士多德說德性是表現於習慣行為中的品格特徵。例如誠實的德性,只是偶爾說真話,或者只有在對他有利時才說真話的人,並不擁有誠實的德性。誠實的人當然地把真誠當回事,他的行為"源自堅定而不可更改的品格"。

10. 品德,德性,道德三者之間的關系與異同點什麼

道德:是一定社會為了調整人們相互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的總和。
1.道德反應人們的相互關系,主要是利益關系,而利益關系的核心是價值觀。
2.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一種意識形態文化,與法律不同,規范是形式的東西。
3.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是人們自覺地用來控制社會生活的行為准則。
4.道德既不同於習俗,又有別於法律,它是對人的思想行為進行評判的標准,它是靠教育,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信念來促使人們自覺遵守的。
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一定階級社會准則轉化成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心理特徵。
1.從普通心理學上理解品德是一種心理特徵,人格(個性)品德發展構成了性格個性發展的重要部分,品德形成也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2.品德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服從心理形成,發展的規律,不是社會現實的機械的模仿,而是一種能動的反映。
3.品德具有社會性、統一性、穩定傾向性、自覺性、區別性、調節性。
道德與品德的關系:
1.品德是人的道德的內化,是一定社會道德關系的體現。
2.品德是道德動機與道德實踐(行為);道德意識傾向性與道德心理特徵;道德認識(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與道德行為的有機統一,還是道德內容與道德形式的有機統一。
3.品德是一種特殊的個性心理,它體現一定的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具有穩定的個人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總體這一根本屬性,品德是個性中具有道德價值的核心部分。
4.品德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在社會道德關系輿論的作用下,在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它是社會現實在人腦中的反映。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點採納,謝謝
本回答由科學教育分類達人 張久順推薦

熱點內容
借條簽字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18:34:53 瀏覽:687
中國網婚姻法 發布:2025-05-23 18:34:06 瀏覽:718
美國立法的 發布:2025-05-23 18:11:16 瀏覽:193
法院會議紀要 發布:2025-05-23 18:00:26 瀏覽:140
刑事訴訟法的十大制度 發布:2025-05-23 17:52:58 瀏覽:900
合同法關於滯納金 發布:2025-05-23 17:51:26 瀏覽:172
房地產專項法律服務方案 發布:2025-05-23 17:40:12 瀏覽:676
法律咨詢事件有哪些 發布:2025-05-23 17:26:41 瀏覽:111
收條別人簽字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17:08:48 瀏覽:592
我國勞動法都有哪些規定 發布:2025-05-23 17:02:37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