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道德網
① 我們可以登錄網站看政府公布的要聞,這是道德與法制這一學科的疑問,屬於什麼權利
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② 法制道德建設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急需!!!
引導:引導正能量,以道德為主力。
制約:制約負能量,以法制為主力。
③ 法制的完善代表著道德的淪喪嗎
不是。
法治(包括法制)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礎,良法理應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護。
④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網路道德教育抵制網路不良信息的通知的二、加強網路法制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中小學貫徹落實,重點培養學生依法使用網路的意識和行為,教育學生拒絕使用侮辱性、猥瑣性、攻擊性語言,自覺抵制網路不法行為,慎交網友,懂得在網路環境下維護自身安全和合法權益,增強網路法制教育的針對性。要通過邀請法律專家講座咨詢、運用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強網路法制教育的感染力。鼓勵中小學生在使用互聯網和手機過程中,遇有不良網站鏈接和不良信息特別是淫穢色情信息傳播時,及時舉報。
⑤ 有關法制和道德的電視節目(如今日說法、法制在線),概括案例,寫至少100字以內的感受
1123
⑥ 道德法制 是法律嗎
這個,道德法制應該是一項構想,就是針對見死不救這一類的道德淪喪的事件,提出一項要把一些本來是
道德義務
的義務變成
法定義務
,以減少這類事件發生,
但是目前爭議頗多,所以說暫時無法立法實現道德法制。
⑦ 誰能給我一點常見的法律道德
http://club.kuaijiren.com/thread-45612-1-1.html
法律基來礎與自思想道德修養試題
⑧ 法制與社會和法制與道德哪個更好
第一個偏重實用,第二個偏重研究。按照我說,作為職業還是第一個好些
⑨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是什麼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
1、從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它存在於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之中。即具有自發性。法律是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要求,由國家制定的認可。即具有階級意志性。
2、從實施上看,二者的實現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習俗和人們的信念的力量來維護。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即具有強制性。
3、從約束力上看,階段社會的道德規則,不能約束每一個社會成員,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4、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是靠人們的自覺來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觸犯法律。而觸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許的。
5、法律與道德的表現形式與調整機制各不相同。許多道德規范表現為一種抽象的原則與信念,違反道德規范的後果是行為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以及行為人自身的自責、內疚、懺悔。而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違反法律規范的後果,是由相應的國家機關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6、法律與道德產生的條件與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產生以國家的形成為前提條件,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沒有國家就沒有法律,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法律的性質。
而道德則不以國家的產生為前提,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以前,少數先進人物與革命導師就已經具備了社會主義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質。法律既然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也必然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後,道德依然存在。
(9)法制道德網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律的聯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
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准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
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網路-法律
網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