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街歷史

道德街歷史

發布時間: 2021-11-30 15:32:37

1. "道德"這個詞最早是哪出現的

道德一詞在漢文中最早是分開使用的。中國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義廣泛。西周版初權年的大盂鼎銘文的「德」字,是按禮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讀音:[ dào dé ]

釋義:社會意識形態之 一。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主要通過教育和社會 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傳統而發生作用。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 之服務。

出處:《後漢書·種岱傳》:「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

白話譯文:我聽說仁義興起時,道德也會昌盛起來,道德昌盛起來,政治也會聖明,政治聖明百姓就會安康。

(1)道德街歷史擴展閱讀

道德的近義詞:德行、品德

一、德行

讀音:[ dé xing ]

釋義:道德和品行。

出處:巴金 《寒夜》二六:「她雖然自誇學問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齡,卻還來做一個二等老媽,做飯、洗衣服、打掃房屋,哪一樣她做得出色!」

二、品德

讀音:[ pǐn dé ]

釋義:品質道德。

出處: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與剛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2. 五教道德院的歷史沿革

1923年4月,省城中心慈會會長陳福齡等人以「近日人心不古,道德滄落」為由,提倡儒、釋、道三家和基督教、伊斯蘭教「五教歸一」,以「專以教救災恤難,講演道德,異民眾之大同」為宗旨,發起成立黑龍江省城五教道德院。籌建時陳福齡等9人自籌經費,並出版《聚奎卜乘》、《挽世道德金針》等書。不久,五教道德院在天增胡同建成,陳福齡任院長、黃海樓、於駟華任副院長,冷懋生任總經理。同年10月,刻院在其臨街房子內設粥場,每日施發小米粥救濟貧民。
1928年4月,刻院成立記念日,社會名流許蘭洲、於駟興等舉辦發「中興道德,重立統系」為宗旨的記念活動,在龍沙公園後胡同設立五教道德的慈善機關。8月,刻院頒印《卜奎道院壇訓錄》,由此五教道德院亦被稱為「卜奎道院」。同年,刻院籌集數十車皮糧食赴山東災區救濟災民。為此山東賑務督辦頒給五教道德院「利益群眾」的匾額。翌年5月,河南千餘難民湧入齊齊哈爾,五教道院將難民全部送回河南。當年其屬收客所收客貧民500人。
1925年,該院翻印《楞嚴王經》、《三教聖經》,重刊《金剛經句解》。1928年4月,在該院成立紀念日時,許蘭洲、於駟興等舉辦了以「中興道德,重立統系」為宗旨的紀念活動。同時,在龍沙公園後胡同設立黑龍江省城五教道德院的外部慈善機關,即「世界紅十字會龍江分會」,做救濟難民等慈善事宜8個月,該院頒印了《卜奎道院訓錄》,黑龍江省五教道德院也因此被稱為「卜奎道院」。
當年,冷懋生、五佐臣等押運該院籌集的數十火車皮糧食赴山東災區,救濟災民。為此,山東賑務督辦頒發給卜奎道院「利益群生」的匾額。
1930年,繼任院長於駟華逝去,黃海樓繼任院長,出版了《聚奎卜乘》一書,後又出版《挽世道德》一書。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興隆街永合胡同19號建成一座新院,新院為三進式青磚瓦木結構,分為統院、宣院、壇院、經院、戰院、畫院、凌虛格(分為男女)、藏經樓、院門等十一部分。該院山門磚雕龍飛鳳舞,椽檐精雕彩繪,脊獸翹首,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內拱門之上懸掛「宗教匯源」匾額。二門四大明柱,飛檐角下鍾鈴吊懸,兩側砌築青磚花牆。正殿為樓,門外掛有「本院施粥」招牌,內設粥棚,實施慈善,濟民。五教道德院,取儒、釋、道、基、回五教歸一之義,成為省城內一處導人向善的慈善機構。1935年,該院募集19萬余元資金為創建大乘寺奠定了基礎。
齊齊哈爾市解放後,五教道德院解散,此處曾改為初級師范學校、市行政幹部學校。後來成為居民住宅,因鮮族人居多,俗稱朝鮮大院。院舍改做民宅,有建築6棟,正房2棟,廂房4棟,總建築面積為1067.92平方米,其中主房為2層建築。
2002年,這一帶拆遷改造,市政府決定保護此地,准備修繕原古建築。現該院被齊齊哈爾市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道德的歷史發展

道德」在歷史的進程中,是作為維系人心的規則而存在的。而規則意味著「統內一」和「穩定」。容長江後浪推前浪,沒有什麼樣的事物能夠長盛不衰,沒有什麼事物會永遠處於低潮,變化是恆定的。然而人類作為一種惰性動物或者說是慣性動物,在一定的程度上追求「穩定」。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才能夠擁有高效率和強大的力量,這樣人類能夠在混亂無序、殺機四伏的大自然中生存下來。「道德」在古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起到的「秩序」作用有點類似於社會契約,有利於處於高位的統治者進行統治,所以被每一代的統治者所推崇,和強化。

4. 道德的歷史典故

道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ào dé
基本釋義:
1.一種社會意識形態;2.合乎道德的。
詳細解回釋:答
1.道德是通過行為規范和倫理教化來調整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意識形態;2.社會意識形態之一;3.老子《道德經》的省稱;4.僧道修行的功夫、法術。

5. 道德的歷史演變和發展規律是什麼

這個問題太大了,簡單說,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思想道德就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受經濟基礎的反作用,至於發展規律,自然是趨於,理性全面和更高尚。

6. 道德的歷史演變

道德起源於實踐,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

奴隸社會的道德,奴隸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階級社會形態.奴隸社會的道德也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第一個階級道德的類型。

封建社會的道德,在奴隸制崩潰的廢墟上建立了封建制度,產生了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第二種階級道德類型――封建社會的道德。

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封建社會末期,資產階級及其對立面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資本主義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這個過程也是資產階級階級道德戰勝封建地主階級道德的過程。

資產階級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觀點出發,直接訴諸利己主義的原則。資產階級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表現在道德意識上,就是獵取財富,追求權力的無窮無盡的慾望。

(6)道德街歷史擴展閱讀: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

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7. 我國歷史上道德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道德一詞在來中國古代是分開來講自的。道字最原始的意義是表示道路或街道,引申開來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道德兩個字連用是在戰國之前、春秋末期。始見於《管子·君得》篇:「道德定而民有軌也」,以後莊子、荀子也把道德連用,《荀子·勸學》中說「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謂道德之極」。道德主要是指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同時也兼指人的道德行為,思想品質和修養境界,具有了我們今天所說的道德的含義。

8. 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和淵源是什麼

中國道德從上古發展而來,堯、舜、禹、周公是道德的楷模。孔子《六經》,漢朝為《五經》,孔子學說,被稱為儒家學說,儒家《五經》發展為《十三經》成為中國道德的主要思想來源。儒家學說是中國社會道德觀的依據。

9. 道德會的歷史

聽說過 萬國道德會 但不一定是九三學社 的前身 下面供參考
1918年,在江鍾秀積極活動下,於濟南南門星宿廟創立萬國道德會籌備總處,邀請軍政商學各界二百人參加商討,深受山西督軍閻錫山等歡迎。閻錫山致函各省軍政長官支持,於是有奉天(今遼寧)、兩湖(湖南、湖北)、河南、山東、新疆、江蘇、陝西、浙江、吉林等16省軍政長官紛紛復函贊同。1921年8月在山東泰安岱廟召開「萬國道德會」成立大會,推薦「衍聖公」孔德成為會長,康有為、田步蟾為副會長;江鍾秀為監理,總理會務。美國基督教牧師、上海尚賢堂創辦人李佳白為名譽會長,同該會有密切往來。同年8月北京政府准其立案。「萬國道德會」是以一批修學聖賢文化的人和軍政要人為主的組織。該會主張融合儒、釋、道、耶、回等五大宗教,教化人類,最終達到「世界大同」。1926年,江鍾秀病故。江鍾秀次子江希張,字慕渠,幼年時被呼為「神童」,亦為萬國道德會創辦人。萬國道德會後設總會於北平,在全國各地設分會三四百處,會員逾數十萬人。

10. 道德歷史演變是什麼

道德的歷史演變及發展規律是什麼?答:
道德的歷史演變
1、原始社會的道德
原始的群體主義是氏族社會人們全部道德生活的基礎.血緣氏族意識是這時的道德關系的基礎.這種道德意識反映在道德關繫上,就是氏族全體成員的共同勞動,互助合作和自由平等,並造成了一系列優良的道德品質,如正直,無私,誠實,剛毅,勇敢,頑強等等,其中特別是勇敢,頑強更為突出.但原始氏族社會的道德有其局限性,表現在:第一,直觀性.第二,狹隘性.第三,外在性.原始道德狀況及其局限性,原始社會生活狀況。
2、奴隸社會道德
奴隸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階級社會形態.奴隸社會的道德也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第一個階級道德的類型.
春秋犧尊殷墟,我國奴隸社會的典型標志.奴隸社會的道德狀況奴隸對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系是奴隸社會中社會聯系的最基本的形式.因此,保障這種人身隸屬關系,維護奴隸對奴隸主的絕對屈從,就成為奴隸主階級道德的基本原則.在奴隸主階級的道德規范中,鄙視勞動和勞動者,男尊女卑,對奴隸主國家絕對忠誠等等,占著主要的地位,它們具體地體現了奴隸主階級的道德原則.在奴隸社會,盡管由於奴隸主壟斷了精神生產的一切條件,歷史文獻中很少看到關於奴隸道德的記載,但是,義大利的俗語:"有多少奴隸,就有多少敵人."卻深刻地表明反對奴隸主的暴虐,野蠻統治,爭取做人的地位,是奴隸階級的道德原則.
3、封建社會道德
在奴隸制崩潰的廢墟上建立了封建制度,產生了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第二種階級道德類型――封建社會的道德.
明清皇家陵,是我國明,清兩朝皇帝悉心規范營建的文物建築,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喪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會的宇宙觀,生死觀,道德觀和習俗.封建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人分五等,衣分五色,自天子而至庶人形成了一個嚴密的以宗法等級關系為紐帶的"金字塔".等級特權,等級依附是封建制度賴以存在的主要社會關系.一切封建道德觀念都是從這里引申出來的.忠君,孝親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則的集中體現和最主要的規范.
農民階級也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農民的道德不僅通過對封建社會所通行的道德規范作出自己的解釋而表現出來,而且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道德觀念.封建社會道德狀況
4、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
封建社會末期,資產階級及其對立面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終於,資本主義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這個過程也是資產階級階級道德戰勝封建地主階級道德的過程.資產階級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觀點出發,直接訴諸利己主義的原則.資產階級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表現在道德意識上,就是獵取財富,追求權力的無窮無盡的慾望.它被公開宣布為是指引人們活動和一切聯系的最高目的和最後動力.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表現在人與人的關繫上,就是赤裸裸的"現金交易"關系.金錢萬能是資產階級奉行的道德規范.資產階級利己主義原則表現在人的行為上,就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霍布斯語).道德的發展規律
道德的發展是一個迂迴曲折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道德的發展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相統一的過程
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道德發展的動力
道德的發展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

熱點內容
怎麼理解合同法403 發布:2025-05-23 00:11:45 瀏覽:383
冤假錯案法院最新規定 發布:2025-05-23 00:10:19 瀏覽:387
民商法專業詞彙 發布:2025-05-23 00:03:10 瀏覽:533
航空安全條例 發布:2025-05-22 23:47:21 瀏覽:672
薊縣律師 發布:2025-05-22 23:46:43 瀏覽:763
沛縣最出名的律師 發布:2025-05-22 23:32:04 瀏覽:280
幹部理想信念從政道德教育制度 發布:2025-05-22 23:31:17 瀏覽:793
勞動法能保護公司權益 發布:2025-05-22 23:26:57 瀏覽:466
經濟法雖能區分但 發布:2025-05-22 23:17:09 瀏覽:972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評價表 發布:2025-05-22 23:16:05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