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德閱讀
① 道德500字論文
談思想品德課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內容提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必須抓住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這一核心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當然,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絕不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通過啟發誘導去促進學生自己去發現矛盾,分析矛盾,通過矛盾的斗爭而實現轉化,完成內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的結合,才能優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真正起到優化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作用。
[關鍵詞]: 思想品德 教師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優良思想品德素質。在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必須抓住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這一核心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實施者,而且是優良品德素質和行為的示範者。他決定著課程的思想方向,解決教什麼和怎樣教的問題,並且幫助學生解決為什麼學、學什麼和怎樣學的問題,教師的言行、教學態度等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從不懂到懂,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下面,就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談幾點認識:
一、精心備課,編好教案
在所有各科教案中,思品課備課是最難的,要求也最高。因為要上好每一節課,教師必須在上課前摸准學生的思想脈搏,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把握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意志品德和行為習慣。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以上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首先必須依據教學大綱的有關規定和教學內容,結合對學生的思想實際、行為表現、生理、心理特點的分析,來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同時,又要做到"目中有人",注意針對性。其次,還要選擇社會各個方面與教學有關的新鮮、生動、有趣的材料,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既體現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又要使學生感興趣,能夠感染學生,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第三,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不單單考慮如何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考慮如何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認識水平及成長規律,考慮怎樣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講究設計安排的合理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第九冊《少數服從多數》一課,備課時,教師緊緊抓住"在集體中有事要大家商量,意見不統一時,要少數服從多數"的教學要點,設計了這樣一道討論題:學校大隊部號召中隊開展以熱愛家鄉為主題的少先隊活動,活動形式不限。五年四中隊長在組織隊委討論時,有五名委員同意搞校內義務勞動,一名委員和中隊長同意搞一個"發展中的安達"的社會調查。多數隊委覺得熱愛家鄉要從熱愛學校做起,中隊長則認為搞社會調查更有意義。兩種意見爭執不休,該怎麼辦呢?設計這樣的討論題基於兩點考慮:第一,針對小學部分幹部不願聽取大家意見,獨斷專行的共性問題,在教學中討論此題,會使他們的思想受到觸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討論中會使大多數學生認識?在集體中有事要大家商量的道理,增強集體觀念和主人翁責任感,達到思想上的共識。由於教者在備課時注意結合學生思想實際,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二、善於啟發,引導明理
所謂明理,就是在教學中要觀點明確,說理明白,清楚。這是教學的重點,是學生接受主題教育的階段。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從課文內容人手,從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人手,用課文中的生動故事去感染學生,或用課文中的觀點去教育學生,強化學生的道德認識。在動之以情的基礎上,抓明理這個重點,深入理解教材內容、觀點,使學生形成明確的道德認識,並在懂得道理、感知觀點的基礎上明確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把道德認識落實到行動上,使學生入情入理。同時,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悟出道德概念和道德觀點來。
如:在教學第九冊《應該為她的進步而高興》一課時,為了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師把劉英忌妒別人產生的苦惱和改正錯誤後為王芹的進步而高興的真情實感講述出來,感染學生,引起共鳴。同時,藉助課文內容,組織學生通過對"劉英為什麼不理王芹"問題的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分析什麼是忌妒?忌妒有什麼危害?啟發學生想像如果劉英不改正忌妒王芹的缺點會怎麼樣?"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知道忌妒是消極心理。它是一種腐蝕劑,不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道德關系,而且往往會使人做出損人利己、破壞別人聲譽等不道德的行為。也懂得了忌妒別人最終害人害己的規律。同時成功地引導學生悟出了"不忌妒別人是一種美德"的道理。
三、積極導行,指導實踐
思品課,不僅要"曉知",而且還要"導行"。導行是思品課教學的出發點和
歸宿。因此,啟發明理,深化主題"教育的基礎上,教師要通過引導啟發學生的行為動機,通過指導讓學生用已有的道德知識和道德標准對行為的是與非、美與丑進行分析判斷,並逐步把道德知識、道德概念、道德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因此,教師在確定學生的行為要求時,即要考慮大綱、教材的共性,又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切忌一刀切。同時,從行為要求的確定、指導的方式、反饋的形式等方面,都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在學生已形成道德觀念的基礎上,進行道德判斷,有利於把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有利於把"知"與"行"統一起來。
如:教學第十冊《要積極進取》一課,在學生反復閱讀討論,初步明理,教師引導學生深刻挖掘道理的基礎上,首先向學生提出你有什麼志向,你打算怎樣為實現自己的志向去努力"的問題。並結合青年數學家張廣厚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典型事例充分討論,為"導行"做好鋪墊。接著,教師又例舉了這樣一事例:三年級一同學,入學時參加了學校書法小組,參加兩次比賽沒有獲得名次,又去改練滑冰,後來又覺得太辛苦,又去練電子琴,三年改變了三次志向,結果什麼也沒練成。這是為什麼呢?學生通過兩個事例的對比,懂得了立下志向,不是一句空話,是要付出艱辛勞動,要持之以恆,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從現在做起,為祖國而學,為人民而學"志向的樹立。更加增強了學生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四、堅持疏導,實現轉化.
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缺乏經驗,他們的道德理想,道德判斷,道德標准往往是多元的而不是單元的。因此,引導學生取得帶有普遍性的穩定的道德評價,實現轉化則是思品課教師的根本任務。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
發揚民主,貫徹疏導方針,以平等的態度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提高認識。對學生思想上的反復或暫時想不通的問題,要有足夠的耐心,切忌盛氣凌人,防止出現以教育者自居,"我說你服,我打你的強制手段。要充分調動學生自身在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正確對待問題,讓學生以主動、積極的姿態在教育中得到疏導。 如:教學第五冊《寬厚待人是一種美德》一課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如果有人存心和我作對,我堅決不讓"這個問題,最後全部統一在"如果大家都能從自身做起,諒解謙讓他人,真誠寬厚待人,就不會有人和我們存心作對,也必然會得到大多數同學的信任和尊重。反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矛更加激化,會越鬧越僵的。只有全班同學擰成一股繩,集體才會團結有力量,才會充滿友愛"的認識上來。
當然,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絕不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恰恰相反,只有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善於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又要通過啟發誘導去促進學生自己去發現矛盾,分析矛盾,通過矛盾的斗爭而實現轉化,完成內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的結合,才能優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真正起到優化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作用。
[參考文獻]: 《新課程標准》 《小學各冊思品課本》 《學生思想教育與探討》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 《思品教參》
《教育與教學之間的關系》
② 論文"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崇尚道德我們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百家爭鳴,道德為大,皇家百姓,道德為首。可見,道德早已深入人心。
言必信,行必果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首先要將誠信。比如,學校一再強調,借錢及還。這,就是要求有誠信。借錢事小,還之為大,這不僅僅是誠信的問題,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從小養成良好的誠信習慣,才能有所作為。
滿招損,謙受益
中國並不缺故作謙虛的君子,缺的是銳意進取、狂瀾突進的勇士.也不缺圓滑世故、明哲保身的交際家,缺的是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實幹家.。作為一個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不僅要謙虛學習,還要去展示自己。我校剛舉行的藝術節,就是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故作謙虛,只能慢慢的滋生內心的驕傲自負。謙虛,也是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發展國家的一部分。
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
同學間相處,要寬容,不僅要以禮相待,還要寬容互助,對別人要寬容厚道,善於推功攬過,平等待人,這會有利於同學間關系的進一步友好發展。但是,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善於約束自己的行為,剋制自己的慾望,解剖自己的靈魂。只有這樣嚴於律己,才能將我們的思想進一步的提升。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是需要我們一生都要不斷學習的。
③ 《道德情操論》適合哪個年齡段閱讀
擁有自主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與年齡無
④ 求《論道德的譜系》.txt,誰有的幫下.
親愛的樓主大人,您好!(*^__^*) 嘻嘻
這里是您需要的資源網盤下載地址:
http://pan..com/s/1yzyly
請點擊進入鏈接下回載!!答!!!!
如有疑問可追問,滿意請及時【採納】
您的支持是我們的最大動力!祝閱讀愉快!!!
——來自【一朝風月繞指柔】→【凡空1114】
⑤ 加強道德品質的自我修養閱讀答案快點我急用
1. 勤勞勇敢 排比
2. 略(視所舉人物及事跡的簡述給分)
3. 培養是優化的前提(或優化要以培養為前提等)
4. 經受挫折和困境的磨練,有利於優化自己的道德品質(大意對即可)
5. 要加強道德品質的自我修養 加強道德品質自我修養必須自尊自重 加強道德品質的自我修養要從民族精神和倫理文化中汲取養份 加強道德品質的自我修養,應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第<7>段論述的在挫折、困境中磨煉,是社會實踐一個方面(第<7>段是在第<6>段論述基礎上深化)(文字上不必拘泥)
⑥ 加強道德品質的自我修養 閱讀答案 1.讀完本文,你覺得你應該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第⑤段中的省略號表示
人處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而環境決定人的成長·性格·品質,道德也在其中慢慢形成,每個人的道德觀只可能相似,不可能完全相同,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若要說在接下來的人生路上我會怎樣提高修養·遵守道德那些都是虛的,畢竟世界在不停的變化當中,人在下一秒說不定就會把曾經的承諾棄之腦後,我只能說我只有堅守本我而已。
⑦ 公德 閱讀
1、好的招致好的,壞的傳染壞的,善的感染善的,惡的刺激惡的,世上萬事皆同此理。
⑧ 怎樣理解 閱讀是最好的德育教育
德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促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條件,因為它在整個教育工作中起著導向、動力的作用。在新的社會形勢和教育形勢下,我們應當多方面地嘗試德育工作的改革,尋找能夠有效地深入學生心靈、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覺悟並且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新途徑,從而抓好德育,落實素質教育。就目前的德育狀況來講,我們所缺的不是目標,也不是理論,而是有效的方法和扎實的行動,我們在德育工作中探索一種新方法--閱讀教育,而且比較頻繁地開展此項活動,覺得深受學生歡迎,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不失為新形勢下中學德育工作的一種好方法。
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手段,可以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可以熏陶感染學生思想,陶冶學生心靈。中學生閱讀能力較強,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具備了,對說教式教育有時會產生逆反心理,而閱讀則是他們喜歡的活動。我們的閱讀教育正是結合中學生的特點,借鑒了閱讀活動的獨特功效,把閱讀應用於德育工作之中。當然,我們所談的閱讀教育不同於一般性的閱讀活動,不是隨意地把報刊雜志交給學生,讓學生閱讀大量的文章,藉以豐富頭腦,而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教育目的,從多種報刊雜志浩如煙海的文章中精選出既能扣住教育目標,又具極強感染力、可讀性強、能深深吸引學生的最優秀的作品來,印發給學生,讓學生閱讀。在閱讀中學生感情上受到震動,思想上得到啟發教育,覺悟就會有提高。德育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在學生身上得到內化,漸漸地學生的行為就會有所改變,這種改變雖然不是立竿見影的,但這種教育影響深遠,恆久可靠。這種教育方式實質是一種自我教育,它是從根本上實施德育的有效途徑。德育工作有多開端的規律,知情意行都可作先鋒,閱讀教育是藉助優秀的作品,以「知」、「情」為開端,以「知」啟迪人,以「情」感動人,學生情感上受到觸動,思想道德的認知水平又有了提高,必然影響其「行」的轉變,完成由內心變化到外顯行為變化的完整心理過程。
閱讀教育最關鍵的一環是選材,古今中外世上的好文章浩如煙海,但最符合我們用作閱讀教育素材的文章卻不多。選材工作需要教育者廣泛閱讀報刊,時刻帶著一種「找寶」的功利目的,同時可以充分利用諸如《讀者》、《青年文摘》等品位較高的文摘雜志,從中探「寶」,這些雜志中的文章都是選了又選的,篇篇堪為精品,但有些是適合中學生讀的,有些不一定適合,有些教育主題突出,有些則主題不甚明朗,有些適合作教育素材,但大多數作為閱讀教育的典範讀物還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從大量文章中艱苦地尋找那最好的讀物。當然,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選材者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情感,同時要充分了解中學生思想心理狀態,了解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情趣,這樣才能找到最合適的教育素材。
⑨ 談談你對《道德經》讀書活動的看法 要求:題目自擬 字數800字以上
英國學者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讀書,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知識的方法。而莘莘學子一心苦讀,談及讀書,酸甜苦辣便會頓時湧上心頭。
讀書自是「苦」字當頭,古時即有「十年寒窗苦」之說。除了頭懸梁錐刺股者,更有鑿壁偷光、映書以觀者。讀書雖有些苦,卻也其樂無窮。讀一本好書,或為之樂而開懷一笑,或為之悲而感慨萬分,細細品味,真是妙不可言。讀文學歷史如此,學數理化亦然。每逢難題,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經學友稍加點撥恍然大悟,頓感快樂無比。學術之精湛、學友之情誼,讓人不禁對讀書更為鍾愛。
讀書的時間因個性、習慣等而不同,有人喜歡沐浴朝露清風早讀,有人樂於在午後或落日余暉中感受讀書之趣,而我認為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夜讀。夜深人靜,燈火闌珊,面對窗外點點繁星,扭亮桌上的台燈,手捧一本好書,輕輕翻動,實乃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一杯熱茶在手,心便融入了那份淡雅的香氣之中,進入了奇妙的書之世界,任由思緒在時空里徜徉,盡情分享書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書,是一片夜空,讓我的夢自由飛翔。
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若讀書。讀書同心境有關,這是所有讀書人的共識。我一直以為雨天是讀書的佳日。雨天讀書,心無旁騖;倚窗而坐,摒棄一切雜念,捧讀一本好書,在茶香與雨聲中,感悟別樣恬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