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基本原則

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基本原則

發布時間: 2021-11-30 17:16:09

❶ 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哪三個原則

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❷ 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什麼原則

您好,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即:

堅持中版 國共 產黨的領導權、
堅持人 民主體地位、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堅持從中 國實際出發。

這五個原則的提出,回答了社會普遍關心的涉及依法治國的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遵循。

❸ 2. 我國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如何理解這些原則

依法治教的原則:是現代法律原則在教育制度領域的具體貫徹和應用,它要求教育專法律屬成為社會教育關系的基本調整體系,實現教育法對社會教育關系的全面控制和調整,確立教育法在教育領域的至上權威,使教育法律規范成為規制教育活動的基本原則。

❹ 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堅持什麼公平

1.為什麼要制定《教育規劃綱要》?
2.《教育規劃綱要》是怎樣產生的?
3.怎樣理解\「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大意義?
4.為什麼強國必先強教?
5.怎樣理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
6.為什麼要堅持\「優先發展\」?
7.為什麼要堅持\「育人為本\」?
8.為什麼要堅持\「改革創新\」?
9.為什麼要堅持\「促進公平\」?
10.為什麼要堅持\「提高質量\」?
11.怎樣理解\「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12.怎樣理解\「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
13.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14.如何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15.如何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
16.如何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
17.如何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
18.怎樣理解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
19.如何堅持德育為先?
20.如何堅持能力為重?
21.如何堅持全面發展?
22.怎樣理解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23.政府在發展學前教育方面要履行哪些職責?
24.如何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25.如何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
26.如何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
27.如何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28.如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9.如何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
30.如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31.如何科學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
32.如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33.如何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
34.如何辦好面向人人、面向社會的職業教育?
35.如何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
36.如何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37.怎樣理解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38.如何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39.如何提升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水平?
40.如何增強高等學校社會服務能力?
41.如何促進高等學校優化結構辦出特色?
42.如何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43.為什麼要加快發展繼續教育?
44.如何建立健全繼續教育的體制機制?
45.如何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46.為什麼要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
47.如何加強民族團結教育?
48.如何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
49.如何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50.如何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
51.如何更新人才培養觀念?
52.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53.如何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
54.為什麼要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准?
55.為什麼要改革考試招生制度?
56.如何完善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57.如何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58.如何加強考試招生的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
59.如何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
60.如何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61.如何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62.如何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
63.為什麼要深化辦學體制改革?
64.如何大力支持民辦教育?
65.如何依法管理民辦教育?
66.為什麼提出積極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
67.如何健全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
68.如何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
69.如何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
70.如何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71.如何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72.如何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73.如何加強師德建設?
74.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75.如何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76.如何建設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
77.如何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78.如何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79.如何健全教師管理制度?
80.如何建立健全中小學校長流動機制?
81.為什麼要倡導教育家辦學?
82.如何加大教育投入?
83.如何完善教育投入機制?
84.如何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
85.如何加強對教育經費的科學管理?
86.如何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87.如何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
88.如何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89.如何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90.如何完善教育法律法規
91.如何推進教育依法行政?
92.如何推進依法治校?
93.如何完善教育督導制度?
94.如何完善督導問責機制?
95.如何實施好教育發展重大項目?
96.如何組織開展教育改革試點?
97.如何充分發揮教育研究在決策科學化中的作用?
98.如何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
99.如何確保校園安全?
100.如何貫徹落實好《教育規劃綱要》?

❺ 我國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如何理解這些原則

(一)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 《教育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我國教育工作必須始終不渝地貫徹實施的一項帶根本性的原則,也是我國教育區別於西方國家及其他國家教育的根本標志。 (二)受教育機會平等 《教育法》第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這種平等還應包括過程的平等,即入學上的平等、就學過程的平等和學業成就上的平等。 (三)教育活動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教育法》第八條規定:「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徵,也是國家對教育活動的基本要求。在我國,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 (四)權利和義務相一致 權利和義務相一致是法制的基本精神,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教育領域中的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要求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不管是教育管理者、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既依法享有權利,又必須依法履行義務。 (五)教育法制統一 教育法制統一是指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由國家機關統一制定、統一實施,對全體公民和法人組織具有普遍約束力。教育法制統一的原則,體現為教育法律法規制定權只能由國家機關在各自的職責許可權內行使;教育法律法規的效力按發布機關,調整對象及適用范圍,形式層次有序,協調統一的整體。 教育法制統一的原則,在法律效力上體現為「下位法服從上位法」、「後法優於先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❻ 四川省科學依法治省綱要科學立法包括哪些

  1. 《綱要》在指導思想上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綱要》在基本原則上第一款要求「堅持黨的領導」、第三款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這些是政治方面的要求;《綱要》基本原則第四款「堅持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2. 在立法前階段,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立法規劃」,「完善向社會公開徵集立法項目制度」,「建立立法項目立項論證、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社會風險評估等機制。」在立法起草階段,要求「強化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建立社會各界參與立法的機制」,「建立多元化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起草工作機制」。在立法審議階段,要求「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規范地方性法規審議、表決和政府規章審議程序,提高審議質量」。在立法公布階段,要求「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以省人大常委會公報、省人民政府公報、網路傳媒和傳統平面傳媒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布機制。嚴格執行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規定,維護法制統一」。

  3. 在立法模式上,要同時兼顧實施性立法和創制性立法。在立法領域上,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發展戰略,加強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障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重點領域立法」。在立法權重上要實現三大轉變,即「推進地方立法從側重經濟立法向經濟和社會立法並重轉變」,「從管理型立法向服務型立法轉變」,「從側重實體立法向實體、程序立法並重轉變」。

❼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既是我國法治的特色,也是我國法治的特有優勢。沒有黨的堅強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落空,全面依法治國也難以實現;不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就會失去政治和社會基礎;不推進依法治國,黨就難以對國家實現有效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失去基本保障。

2、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規范公權力與促使公權力機關積極有效履職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公權力執掌者必須合法、積極、有效履職盡責,確保人民所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福祉,不得消極無為。同時,又強化制約和監督,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做到控權和促進積極履職雙管齊下,防止權力濫用與預防庸政、懶政、怠政同時發力,從而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落到實處。

3、堅持平等、自由、秩序等法治基本價值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自由與平等、秩序的有機統一。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和遵守憲法法律,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黨和政府不斷創造物質條件和制度條件,充分保障憲法法律所賦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各種權利和自由的實現。

4、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有機統一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從而實現執政黨依法執政、公權力機關依法行權、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事三者的有機統一。

(7)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效路徑。法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涵和基本載體,已經成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徑。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必須依靠法治,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礎上由成熟而定型,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不斷完善發展。

❽ 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01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一立法就等於間接把黨視為超越於憲法甚至獨立在憲法之外的最高權威。黨領導依法治國的理念使得我國依法治國的本質不再是純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從於黨治的人治。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而我黨歷來都把自己當成是人民的一份子,“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思想就相當於黨把自己視為人民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際上就等於堅持了黨的主體地位。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黨領導依法治國實際上強調的是黨靠黨規黨紀依憲治國,而黨規黨紀又嚴於憲法法律。作為人民一份子的黨員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黨員,他們在黨規黨紀或憲法法律面前並非是人人平等的。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自律作用。這一提法著重強調了法律治理的規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卻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調控作用及其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問題。政治調控、法律規范、道德自律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種調整機制,三者都不應偏廢。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所以依法治國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從法治理念和模式服從於政治體制構架體系要求這一角度來分析,這是對的。一般說來,政治體制構架體系決定了與之相應的法治理念和模式。在這里迴避不了兩個核心問題:到底是我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外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到底是外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我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才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根本體現。“從實際出發”絕不能成為任何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做法的借口。

❾ 我國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⑴堅持教育社會主義方向的原則 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我國教育工作必須始終不渝地貫徹實施的一項根本性原則。
⑵受教育機會平等的原則指公民有受教育方面享有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因公民的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的不同或差別而受到,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⑶教育活動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則《教育法》第八條關於「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規定,確立了我國教育的公共性原則。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徵,也是國家對教育活動的基本要求。應當做到:①在中國境內實施教育活動必須對國家和人民負責,而不是對是對個人或者小團體負責。 ②我國的教育事業屬於公益事業。辦學應該堅持公益性,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辦學。③教育活動必須接受國家和社會的依法進行的管理和監督。④教育的公共性原則還體現在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⑷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育法律關系主體既要依法行使其教育權或者受教育權,又要依法履行相應的義務,不能把權力和義務對立起來,片面地強調權利的享有或者義務的履行。其體現在,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是統一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行使權利的同時。應當履行相應的義務。
教育領域中的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體現在:首先,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是統一的。接受義務教育既是適齡兒童少年的權利,也是他們的義務。其次,權利和義務的相互依存。權利人權利的享受依賴於義務人履行其義務,義務人如果不履行義務,權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權利。再次,行使權利的同時,應當履行相應的義務。
⑸教育法制統一的原則教育法制統一是指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由國家機關統一制定,統一實施,對全體公民和法人組織具有普遍約束力。教育法制統一的原則,體現為教育法律法規制定權只能由國家機關在各自的職責許可權范圍內行使;教育法律法規的執行權只能由國家機關或有關機構依法行使,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行使;教育法律法規的效力按發布機關,調整對象及適用范圍,形成層次有序,協調統一的整體,以維護教育法制的統一和權威。

❿ 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主要原則是什麼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堅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
堅持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熱點內容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 發布:2025-05-23 00:20:26 瀏覽:264
怎麼理解合同法403 發布:2025-05-23 00:11:45 瀏覽:383
冤假錯案法院最新規定 發布:2025-05-23 00:10:19 瀏覽:387
民商法專業詞彙 發布:2025-05-23 00:03:10 瀏覽:533
航空安全條例 發布:2025-05-22 23:47:21 瀏覽:672
薊縣律師 發布:2025-05-22 23:46:43 瀏覽:763
沛縣最出名的律師 發布:2025-05-22 23:32:04 瀏覽:280
幹部理想信念從政道德教育制度 發布:2025-05-22 23:31:17 瀏覽:793
勞動法能保護公司權益 發布:2025-05-22 23:26:57 瀏覽:466
經濟法雖能區分但 發布:2025-05-22 23:17:09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