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闡釋依法治國為什麼既要借鑒

闡釋依法治國為什麼既要借鑒

發布時間: 2021-11-30 20:49:18

Ⅰ 結合當前形勢,闡述依法治國的途徑與意義

1、重構法治的人文精神基礎。
2、重構法治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基礎
3、深入持久地開展普法教育,建立社會主義法律文化。
1. 依法治國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完全一致。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種法律,把黨的主張變為國家意志,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法律與人民意志的統一。這樣就把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中國共產黨治國方式的重大發展,也是黨更加成熟的表現。
2. 實行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制將人民的民主權利以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結構、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統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來,並確保其實施。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不受破壞和損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實現,保證全國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事業的權利,享有各項公民權利。實行依法治國,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又有利於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有序進行。
3. 實現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體系的維系,市場對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發揮,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都需要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和保障。在對外經濟交往中,也需要按國與國之間約定的法則和國際慣例辦事。實行依法治國,就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這種內在要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
4. 實現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從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看,從封建專制國家,到資產階級民主法制國家,體現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吸收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體現。實現依法治國,是中國邁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
5. 實現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會穩定、人民安定團結是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需要幾代人艱苦奮斗才能實現的偉大事業,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前進的道路上也必然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要保持一個穩定的局面,就必須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各種破壞、犯罪活動能受到有力打擊和有效控制,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能得到正確有效地處理。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最靠得住的辦法就是實行依法治國。

Ⅱ 結合材料二,運用認識論的有關知識,說明依法治國為什麼既要

第一,這是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社會發展進步與人民法律意識提高需要較長時間; 第二,國家法律體制健全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社會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隨社會發展不斷變化,法律法規需根據社會發展情況及時制定、修訂和完善,不可能一步到位; 第三,以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因從封建設社會體制快速進入社會主義體制,資本主義階段時間較短,人民法律意識和認識還達不到西方國家人民的程度,需要在現有的體制下,堅持執行民主集中制管理與法制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但這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民對法制意識的提高而逐漸改變. 綜上,個人認為,目前教育的主題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全民法律意識提升才是工作關鍵. 依法治國的要求有以下內容: 1、立法機關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和完善法律; 2、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 3、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4、公民要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因為在材料中只涉及全國人大、國務院、公民,所以就從這三個角度去分析就是了.答案如下: 1、立法機關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和完善法律.全國人大公布《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全文,並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說明全國人大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 2、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2011年4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說明國務院做到了依法行政. 3、公民要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針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廣泛提出意見和建議,說明公民的法律意識普遍提高.

Ⅲ 從亞里士多德的法治觀談我國的依法治國,另外還有什麼借鑒意義

小說-西方哲學史 -第二十一章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是既有趣而又重要的;——所以有趣,是因為它表現了當時有 教養的希臘人的共同偏見,所以重要,是因為...亞里士多德在他「政治學」一書里的基本假設,與任何近代作家的基本假設都大大 不同。依他看來,國家的目的乃是造就有...
www.xiaoshuo.com/readbook/0011019749_1606 ...
www.xiaoshuo.com

Ⅳ 論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對依法治國的借鑒意義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德治為主,法制為輔的國家。中國奴隸制度時代,雖然有成問法,但是不向社會公布,以便奴隸主貴族臨事議事,任意施刑。奴隸主還假借神意,執行天罰,來增加司法鎮壓的威懾力,到了西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統治者強調「明德慎刑」,可以說這是中國德治的開始。從秦始皇開始,中國的法律得到了統一。秦朝重用一些法家的人才,讓中國的法律突飛猛進,如申不害、鄧析、商鞅、管仲、李斯、韓非等都是中國法家的開山鼻祖,又有後世的晁錯,裴政等人延續了中國的法制,成就了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法系。但是中國古代因為是君主專政,導致了中國法律的內在不公。當時的法律引禮入法,禮法結合,法律以禮教為指導原則和理論基礎,公開的確認良賤的法律地位,致使貴族享有公開的法定特權,又制定了特殊的法律程序來保證貴族們的特權,使本來嚴明的法制一旦遇見了皇權,就成為了一張廢紙。各地的法律執行也完全是由地方執掌,導致了內外異法,法律條文一致而案件審理卻大相徑庭的局面。而法自君出,權高於法,君主始終掌握著國家最高立法權,一切法律法規都是以君主的名義下達,往往君主的飭令直接成為法律,歷史上從無治君之法,所以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因為皇權至上而成為了一紙愚民的空話。同時君主又享有全國最高司法權,所有重案、要案、疑案包括死刑都要由君主審核批准,但是家族氏族的本位思想又導致了中國古代法律中的偏私和保障貴族權益的不公。雖然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實際上是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根本思想,而以法治為治理國家的根本手段。道德的約束,是無法約束住所有人的,所以無論什麼時期,中國幾乎沒有離開過法制,雖然某些階段處於不完整的法律體系,但是法治依然存在。
中國古代法律最大的特點就是法自君出,獄由君斷;「德主刑輔」已經成為中華法律思想體系最主要的支柱;另外還有刑民不分,諸法合體;司法和行政不分,行政長官兼管司法等特徵。在許多情況下法律並不能完全的發揮出他的職能,在政治清明階段,法律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譬如三國時期諸葛亮獨攬朝政,「賞罰二十皆親自過問。」內部的法律和政令都十分嚴格的執行,就連皇室內部都有所檢點,「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一篇出師表就能說明諸葛亮這位政治家對政令和法令的見解和看法。唐代更是中國法律盛及一時,太宗李世民讓長孫無忌等人編纂的《唐律疏議》幾乎是法律中的典範,它不僅僅是法律規束范圍的擴大,而且他的條文也幾乎是十分有文學價值的。到明太祖時期,是典型的嚴法治國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法律的執行,雖然有過苛,但是卻使當時的官吏清廉不少。《大明律》規定:對於受財枉法的所謂"枉法贓",從重懲處。對於監守自盜,不分首從,並贓論罪,滿40貫即處斬刑。對於執行監察職務所所謂"風憲官"的御吏,若犯貪污罪比其他官吏加重兩等處刑。這是明洪武二十二年,撰定。洪武三十年,頒布修定後的《大明律》。該律脫胎於唐律,又不同於唐律。它總結了唐宋以來,特別是明初三十年封建統治與司法鎮壓的經驗,增加和充實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所內容,是一部比唐律有所發展的封建法典。但是他的實行卻使明初期的動盪平穩下來,而使戰後的明朝得以修養生息。
到了清代,中國的法律更是將中央的權利集中到了極點,順治五年製成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大清律集解附例》,頒行全國,雍正五年頒布《大清律集解》,乾隆五年重修大清律,定名《大清律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部封建法典。它在結構形式上與《大明律》相同,分名例律、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7篇,30門,436條,律後分別附以奏準的"條例"。清朝的法律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嚴刑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壓政策,擴大反逆罪的范圍及其株連范圍,以"文字獄"的形式懲罰異端思想,推行文化專制政策,維護滿族享有更大特權,使良賤同罪異罰,保護滿漢地主階級的財產所有權。

Ⅳ 我國為什麼要依法治國,結合古羅馬的法治精神 拜託,歷史作業,回答要長一點

古羅馬法治精神強調個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其講究注重法律與程序的精神以及羅馬法鞏固統治維系後世的作用於當今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借鑒作用。

Ⅵ 請運用唯物辯證法中最恰當的原理說明依法治國為什麼既要借鑒人類優秀文明

①真理是標志主觀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不同國家在實踐中獲得的 有關法治建設的正確認識都是真理,都對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可以為另一國所借鑒。
②真理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都有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任何一種模式都是基 於一定的國情建立起來的的,而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國情,因此我們不能照搬別國模式。
③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在依法治國的實踐中,我們不能囿於既有認識,而應該不斷發現 新規律,獲得新認識以此推動依法治國實踐的深入發展。

Ⅶ 依法治國為什麼即要借鑒人類優秀文明,又不照搬別國模式

①真理是標志主觀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不同國家在實踐中獲得的 有關法治建設的正確認識都是真理,都對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可以為另一國所借鑒。
②真理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都有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任何一種模式都是基 於一定的國情建立起來的的,而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國情,因此我們不能照搬別國模式。
③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在依法治國的實踐中,我們不能囿於既有認識,而應該不斷發現 新規律,獲得新認識以此推動依法治國實踐的深入發展。

Ⅷ 為什麼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8)闡釋依法治國為什麼既要借鑒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Ⅸ 為什麼要實行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9)闡釋依法治國為什麼既要借鑒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設新成就:

第一,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黨的法治理論和法治綱領提升到新高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開創了治國理政新篇章。

第二,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的光榮任務,大手筆勾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願景。

第三,強調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創新立法體制機制,實現立法民主化和科學化。

第四,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經濟社會建設堅持民生優先、以人民為中心,形成並持續優化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依法行政穩步展開,探索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實基礎。

第六,司法改革不斷深化,在推進司法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職業制度和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防止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維護司法權威、健全司法權運行機制等方面都有重要舉措。

第七,借鑒吸收世界優秀法治文明成果,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推進法學教育教學改革,擴大法治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隊伍。

第八,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另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目標,科學系統地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工作布局和重點任務,這是當代中國法治建設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面依法治國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熱點內容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 發布:2025-05-23 00:20:26 瀏覽:264
怎麼理解合同法403 發布:2025-05-23 00:11:45 瀏覽:383
冤假錯案法院最新規定 發布:2025-05-23 00:10:19 瀏覽:387
民商法專業詞彙 發布:2025-05-23 00:03:10 瀏覽:533
航空安全條例 發布:2025-05-22 23:47:21 瀏覽:672
薊縣律師 發布:2025-05-22 23:46:43 瀏覽:763
沛縣最出名的律師 發布:2025-05-22 23:32:04 瀏覽:280
幹部理想信念從政道德教育制度 發布:2025-05-22 23:31:17 瀏覽:793
勞動法能保護公司權益 發布:2025-05-22 23:26:57 瀏覽:466
經濟法雖能區分但 發布:2025-05-22 23:17:09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