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法典法治大講堂

民法典法治大講堂

發布時間: 2025-05-14 00:56:22

『壹』 想找北京的律師代理棚戶區改造補償糾紛的官司,周旭亮律師怎麼樣啊

周旭亮 ,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西城區律師協會律師代表、北京西城區律師協會律管委副主任、北京西城區優秀青年律師,中央電視台CCTV12《法律講堂》主講律師 ,CCTV12《律師來了》第三季人氣律師,擔任多個法制欄目律師嘉賓。2020年5月,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主任周旭亮接受了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的聘書,正式受聘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的「實踐導師」

2020年8月,文化部主管刊物《中華英才》雜志刊登周旭亮律師專訪文章,全方位、多維度地呈現了周旭亮律師與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取得的成就。

2021年2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正部級)邀請周旭亮律師作為《「典」亮新時代—民法典全國電視大賽》大賽試題的出題顧問

周旭亮,研習法律理論和實務十六年,從事法律工作十二年以來,周旭亮律師辦理房屋拆遷維權案件超過500起,其中有很多全國有影響力的案件,如成功辦理「中國拆遷案——清華博士王進文因濰坊老家拆遷訴山東省政府案」、「某企業行政復議勝訴雲南省政府案」、「代理涉及七十多家企業房屋拆遷訴訟勝訴案」等重大經典案例。

周旭亮律師多次接受中央電視台、《法制晚報》、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中國企業報》、《京華時報》、《中國產經新聞》、新浪、搜狐、網易、鳳凰網、環球時報等全國數十家媒體采訪,其承辦的案件被全國各類媒體大量報道。此外,周旭亮律師還被法制晚報社聘請為「法制晚報企業拆遷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並擔任法制晚報法律專家顧問團「首席顧問」。

北京市西城區律師協會律師代表、北京西城區律師協會律管委副主任、北京西城區優秀青年律師,擔任多個法制欄目律師嘉賓,獲CCTV12《律師來了》「優秀公益代理獎」,在CCTV12《律師來了》第三季節目中擔任人氣律師。

周旭亮個人榮譽:
1、2020年,受聘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實踐導師;
2、2020年,當選2019年度法律創新影響力大會「公益普法優秀個人」;
3、2019年,北京電視台《第三調解室》暨北京市司法局人民調解委員會「優秀貢獻獎」;
4、2019年,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律師來了》第三季「人氣律師」;
5、2019年,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律師來了》第二季「優秀公益代理獎」;
6、2018年,北京市西城區司法局、北京市西城區律師協會「2014—2018年度北京市西城區優秀青年律師」;
7、2017年,當選文化部系列書籍《中國好律師》首位封面律師;
8、2017年,當選文化部系列書籍《向公正致敬》唯一封面律師;
9、2016年,當選文化部系列書籍《追夢中國——精英律師卷》首位封面律師;
10、2016年,受聘為《法律與生活》「中國拆遷法律實務研究中心」主任;
11、2015年,受聘為《法制晚報》「中國企業拆遷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12、司法部《法律與生活》「首席法律顧問」;
13、北京電視台生活頻道《生活廣角》、青年頻道《誰在說》專家團嘉賓律師;
14、經典案例被收錄進《最高人民法院經典案例選編》;

來源:網頁鏈接

『貳』 周旭亮律師厲害嗎

不怎麼樣,如果有能力、有經驗
還需要僱傭你在這里做宣傳嗎
哪裡有好的律師,僱人為自己在網路宣傳
沒有用啊,在這里宣傳,等於沙漠里找船,誰找律師都是到律師所

『叄』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總結

宣講將採取「線上+線下」的形式統籌開展。線下,利用「法律大講堂」「農民夜校」「壩壩會」、村村響廣播、流動宣傳車等形式,主要採取以案說法、以案釋法的方式,深入淺出宣講民法典。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 活動 總結 5篇,以供大家參考!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總結1

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法律就談不上保障人民權益,要保障人民權益,建立法治國家、依法治國,首先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將保護人民合法權益向縱深推進。

民法典具有中國特色,具有實際指導意義。民法典的誕生不僅整合了新中國成立以來70多年長期實踐以來形成的民法規范,還吸收了中國民族優秀的法治 傳統 文化 內涵,並且具有強烈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法律基本屬性,是充分結合了中國國情和社會民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集大成者。

民法典通過固根本、穩預期促進發展。人心定才能事竟成,要定人心就要提供好的法治環境,要充分保障人民權益,要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首先要固根本,這個根本就是以法律形式再次強調市場對經濟的決定地位,強調我國堅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心;其次穩預期,用法典的形式保障權益,用更深入的法制化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消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為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提供堅強的法律支持。

實施好民法典,要廣泛開展民法典宣傳 教育 工作,將其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抓住機會加強普法教育宣傳,提升公民法律素養,要宣傳好法典條文、闡釋好法律精神、運用好法律實踐,明確社會主體權、責、利的邊界,堅決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能力,讓民法典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真正做到普法惠民。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總結2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極大的推進了「四個全面」的進程,更是夯實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全面依法治國更是小康社會的法治保障,民法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也是民事生活的基本法,事關人民群眾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姓名權、文化教育權、選舉與被選舉權等這些以自然人為民事主體的權利的享有和實現,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於民法。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事生活、經濟生活和部分社會生活都需要民法的調整和規范。編纂好民法典,並使它得到真正的實施,才能更好地維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讓人們真正感受天賦人權的優越感,感受個人權力得到充分保障的安全感,用法治在人民心中構築穩穩的幸福感。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舉措。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支撐和堅強保障。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無論在基本原則還是具體制度上都有極大的創新,很好地完成了從基本權利到民事權利的過渡,內容更加體系化,更加完整,更加有利於司法實踐,有利於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義務。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里程碑。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民法典,它是幾代民法工作者的夢想,編纂民法典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只有國家整體法律制度、司法建設、法學理論研究發展到一定高的水平時,才能編纂出適應時代發展和當代人們要求的民法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只有這個時代的社會基礎、理論基礎和法治建設進程水平才是編纂民法典最成熟的時機。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總結3

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體育領域來說,「民法典時代」的到來意義重大,將為中國體育行業未來的發展夯實基礎。

中國正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競技體育屢創佳績,全民健身如火如荼,體育產業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體育的邊界隨著互聯網時代各產業融合程度的加深而越來越復雜,體育行業也在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下產生了大量的新課題,民法典的頒布,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堪稱一場「及時雨」。

對於體育活動中的人格權保護,民法典為體育領域中經常出現的肖像權糾紛提供了更為有力的法律武器。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廣度和強度都被放大,運動員等人群也在市場化大潮中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維護人格權的需求,這也成了體育行業的一個嚴峻課題。民法典對於人格權的相關規定,回應了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於人格權保護的新訴求,在保障相關群體利益的同時,也為媒體報道、輿論監督規范了尺度。

民法典中的自甘風險條款,對於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進行了規定,有利於解除文體活動組織者的後顧之憂,讓大家更有信心、有動力組織文體活動,最終將有利於群眾體育、競技體育相關賽事活動的蓬勃開展,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

對於體育產業,民法典通過對市場交易規則的梳理,將為體育產業相關各方提供穩定的行為預期。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 網路 全書」,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民法典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民商事領域各項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為民商事活動提供了更為明確的行為規則和基本遵循,也將推動中國體育產業朝著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方向發展。

民法典,體育情。民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民法問題本質上是民生問題。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對於體育活動的保障,體現了體育在人民群眾追求更美好生活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也有利於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體育改革不斷深入,在這條道路上,法制建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體育與教育、體育與旅遊、體育與文化等等關系,都必將更多地需要民事法律的支持,而民法典也必將為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提供更為堅實的法治保障。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總結4

一、民法典的編纂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編纂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著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根據黨的工作部署,-屆、-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接續努力推進編纂民法典工作,先後十次審議民法典相關草案,組織全國人大代表兩次研讀討論民法典草案,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經過反復修改的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建議,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該法典在本次-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通過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體現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和願望。

二、民法典將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

三、民法典頒布與實施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

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匯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後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關。民法典的頒布,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布,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展,讓群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建設完備的社會財富保護體系,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民眾智慧得到極大發揮、社會財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應當具有的歷史價值。

四、作為法律工作者的律師要把學習和掌握民法典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學好、用好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民法典》共七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這1260個條文涵蓋了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參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巨大影響還體現在對其他民事單行法的吸收合並上。《民法典》正式頒布實施後,我們耳熟能詳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將廢止,退出現行有效的法律體系。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總結5

《民法典》共七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民法典》正式頒布實施後,我們耳熟能詳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將廢止,退出現行有效的法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匯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後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關。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不僅能統一民事法律規范,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且可以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作出了明確回應,如:《民法典》中對各種「人肉搜索」、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突出的特色規定有「離婚冷靜期制度」、「繼承人寬恕制度」、「自助行為制度」,確立了「自甘風險」規則,同時對遺體器官捐獻、 職場 和校園性騷擾、非法從事與人類基因、人體胚胎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嚴格規范。因此,《民法典》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復雜,這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即將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總結相關 文章 :

★ 民法典宣傳月活動策劃方案

★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作文

★ 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優秀作文5篇

★ 學習《民法典》專題宣講活動心得體會5篇

★ 2020民法典宣傳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 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小學生徵文5篇

★ 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心得體會十篇

★ 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主題作文5篇

★ 2020年宣傳民法典徵文範文5篇精選最新

★ 2020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心得體會精選5篇

『肆』 如何在鄉村偏遠地區以工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民法典》的宣傳

開展「民法典大講堂」活動、加強農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1、開展「民法典大講堂」活動,向群眾普及常用法律知識。鄉村偏遠地區圍繞依法治國、法治鄉村等主題,開設「法治課堂」普法講座,重點宣講《民法典》、《憲法》、《勞動者權益保護法》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將農村熱點問題「以案釋法」深入剖析,把普法宣傳的過程變成服務群眾、引導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的過程,在群眾中形成尊法守法懂租塵法用法的濃厚法治氛圍。
2、加強農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營造濃厚學法用法氛圍。在村居建立標准化的雀亮司法行政服務站、法律顧問室,將《民法典》內容融入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游園等法治文化陣地,讓群眾在休閑娛樂中學到法律知識,使法治宣傳工作走進群眾、貼近頃型寬生活,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伍』 2022八五普法宣傳內容

為了確保活動能無誤進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備好一份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為某一活動所制定的,包括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活動方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2022關於「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的活動方案,歡迎閱讀!

2022關於「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的活動方案1
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並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行業深遠歷史意義。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於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實做好民法典普法宣傳,在全縣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現結合我縣實際,特製定如下方案:

一、目標要求

(一)指導思想
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緊圍繞法治三門建設,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進一步增強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民事法治保障。

(二)主要目標
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是切實實施民法典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當前及「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任務。從7月份開始,在全縣部署開展以「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為民法典正式實施營造濃厚社會氛圍。通過集中普法宣傳,闡釋好民法典關於民事活動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闡釋好民法典關於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以及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使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充分認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節點上,頒布實施一部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時代特色、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真正使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讓法典精神、法治理念、法律規定能夠入耳入腦入行,更好地把法典確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勝勢。

二、活動主題
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

三、工作安排

(一)組織開展社會公眾民法典學習教育
社會公眾是民法典的受益者,也是最廣泛的遵從者。要大力組織開展送法到鄉村、到社區、到企業、到單位、到軍營、到家庭等活動,推動民法典普法宣傳社會面全覆蓋,讓法典精神走入千家萬戶。
1.組織開展好「法典進基層送法到身邊」活動。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單位要依託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民主法治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村文化禮堂等場所,普遍開展一次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結合自身職能,推動民法典進賓館、進公共交通場所、進網路等領域;運用本單位電子顯示屏、服務窗口觸摸屏、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對外媒體平台中等推送民法典宣傳內容。全縣廣大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過程中,開展民法典宣講,把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講清楚,把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講明白。村(社區)法律顧問要在顧問村居至少開展一次宣講活動,確保全縣所有村(社區)全覆蓋。
2.組織開展好普法志願者送法進基層活動。組織廣大普法志願者,深入基層一線,把民法典普法宣傳作為的重要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
3.組織開展好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員工的民法典普法宣傳。各鄉鎮(街道)、各部門要緊緊圍繞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抓好民法典的普法宣傳。結合「疫情防控法治同行」專項法治宣傳行動、《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學習宣傳等工作,突出宣傳民法典關於民商事活動的行為規則、基本遵循及徵收徵用制度等內容。

(二)組織開展國家工作人員民法典學習教育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全縣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把法典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把掌握和運用民法典作為履行自身職責、做好群眾工作、推動改革發展的必需本領,爭當學習民法典、遵守民法典、維護民法典的表率。
1.與學習宣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密結合起來。把加強領導幹部民法典學習教育作為學習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深刻理解和把握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2.與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單位要把民法典列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組織專題集中學習,通過學習,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切實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
3.與日常學法用法緊密結合起來。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帶頭學習民法典,堅持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各鄉鎮(街道)、部門單位要結合周一學習夜、座談交流會等,開展民法典系列學習。縣普法辦把民法典作為2020年國家機關領導幹部及公務員年度法律知識考試的重要內容。以「三門大講堂」為載體,邀請專家為全縣領導幹部開辦民法典釋義解讀講座。

(三)組織開展青少年民法典學習教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要緊緊抓住青少年這一「關鍵時期」,廣泛開展青少年民法典學習教育,為切實實施民法典築牢根基。
1.教育部門要組織開展「學民法典講民法典」活動。結合第五屆全省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開展以憲法為核心,民法典為重點的學習教育活動。
2.根據青少年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民法典學習教育活動。通過主題板報、徵文演講、知識競賽、模擬法庭、辯論賽、情景劇等多種形式開展民法典學習教育。

(四)創新方式增強民法典普法宣傳效果
民法典普法宣傳要創新形式,更要注重實效。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要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充分利用「報、網、端、微、屏」等媒體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宣傳,形成強大聲勢,為民法典實施營造濃厚社會氛圍。
1.法治文化+普法。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單位要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加強民法典相關法治文創作品創作,積極參與全省「民法典與我」法治動漫、微視頻徵集展播活動,製作一批民法典公益廣告,讓法典精神入腦入心。
2.互聯網+普法。組織開展民法典網上知識競賽。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單位極依託本單位新媒體開展民法典網路普法宣傳活動。傳媒中心等各類媒體平台要切實扛起媒體公益普法責任,做好民法典相關內容宣傳。普法辦組織專業人員在農村廣播等縣級普法平台上開設民法典專題宣傳。
3.案例解讀+普法。全縣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要在案件審判、行政執法、糾紛調解和法律服務過程中做好民法典普法宣傳。結合「法律十進」,開展民法典以案釋法活動,以身邊人說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推動民法典普法宣傳走深走實見實效。
4.集中宣講+普法。縣司法局、縣普法辦成立民法典宣師團,邀請擅長民法領域的法律工作者,建立民法典宣講菜單,由供需雙方進行精準對接後,進機關、村居、學校、企業等進行集中宣講,重點對縣級各部門及鄉鎮(街道)普法工作者、村(居)普法志願者等開展民法典集體學習培訓,擴大宣傳覆蓋面。

四、組織保障
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單位要把民法典普法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作為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做好本單位的學習宣傳貫徹,統籌安排,抓好落實。
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單位要嚴格落實「誰主管誰負責」「誰執法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具體舉措,緊緊圍繞「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這一主題,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和手段、鮮活生動的語言和事例,深入推進民法典普法宣傳,讓民法典的精神和內容內化於心、外踐於行,融入日常生活,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范。執法司法人員在工作中要按照民法典規定,嚴格規范工作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帶頭維護民法典權威。普法辦要將民法典普法工作作為「七五」普法終期總結驗收的重要考評指標,並納入「八五」普法規劃。
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單位在宣傳活動中挖掘典型案例、事例、優秀人物進行宣傳報到並向縣普法辦及時報送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信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熱點內容
行政訴訟法2016案例 發布:2025-05-14 04:12:04 瀏覽:510
處分法規 發布:2025-05-14 04:08:43 瀏覽:861
吳中法院庭 發布:2025-05-14 04:07:16 瀏覽:755
公司設立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04:02:27 瀏覽:379
司法局信息化建設 發布:2025-05-14 03:48:57 瀏覽:4
海事政策法規 發布:2025-05-14 03:43:08 瀏覽:45
勞動法辭退賠償第87條 發布:2025-05-14 03:38:09 瀏覽:923
嵊州市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4 03:35:15 瀏覽:895
勞動法29條規定 發布:2025-05-14 03:18:48 瀏覽:126
法律知識競賽怎麼參與 發布:2025-05-14 03:18:47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