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的道德
❶ 人的美好品質有哪些
人的美好品質:精益求精、勤勞、善良、節儉、熱情、助人、細致、認真、責任心、同情心、寬宏大度、愛憎分明、勇於承擔、坦誠、直爽、樂天、堅韌不屈、剛強、懂得報恩。
品德,即道德品質,也稱德性或品行,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品德就其實質來說,是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在個體身上內化的產物。從其對個體的功能來說,如同智力是個體智慧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一樣,品德則是個體社會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
(1)有哪些好的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對身邊的人充滿善意,對社會有所貢獻。
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
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品德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品德包括:「愛心」、「尊敬」、「言談舉止」、「團結友愛」等。
❷ 良好的道德行為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對道德的定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回生活及其行答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各種文化中的道德觀
相較於西方文化自古希臘以來把道德視為一個獨立分離的單元(哲學中的倫理學),中國古代並沒有特別把道德領域(Moral)跟非道德領域(Amoral,異於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開來(中文道與德兩字經常並用,對真善美三者亦無明顯區隔):兩者之間界線模糊又經常融為一體(儒家理想的天下觀即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為一例,大體上是受到陰陽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響);希伯來、伊斯蘭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屬於宗教,例如耶和華或安拉或法 (印度哲學),並不是獨立的單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灣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屬於傳統習俗,亦非獨立單元。
❸ 良好道德有哪些
我國儒學大師孔子提出:「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論斷。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從出生到六歲是人生最中要的一個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情緒等,大都要在此打好基礎,如果基礎答好了,那健全的人格,成功的人生也就隨之而來。」這些道理無不證明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在教育中的獨特價值。葉聖陶先生提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所以教育對幼兒來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幼3家3兒童
「習慣養的好,終生受其富,習慣養不好,則終生受其害。」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決非一暴十寒所能奏效。需要我們不失時機的把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去。成人要捕捉各種教育契機,將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放在幼兒起床、盥洗、吃飯睡覺待人待物、整理日常生活用品等生活當中,幫助幼兒領會社會道德的要求與期望。引導幼兒知曉道理,指導他們付諸行動,反復練習,從而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幼4家4兒童
那麼我們在教育中應當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呢?幼5家5兒童
1、 通過游戲,2、 知行合一。幼6家6兒童
人的道德面貌必須經過一定的道德行為、舉止表現出來。幼兒道德品質的形成最重要體現在其道德行為習慣上。在游戲中,通過角色扮演、移情訓練、情感體驗、榜樣示範等方法,幼兒在熱鬧和體驗行為現象的過程中,逐步領會公正、合群、協作、耐勞等社會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不斷調整和選擇自身的行為規范,改正缺點和不良習慣。在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知行合一,反復練習,持之以恆,就成為穩定的道德行為習慣。因此,幼兒對游戲的強烈需求和濃厚興趣,成為他們自覺的鞏固正確的道德認識
。在游戲中學到正確的行為標准和道德規范會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有利與幼兒在今後的現實生活中遵循和養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團結互助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幼7家7兒童
3、 善於發現,4、 抓住契機。幼8家8兒童
孩子的日常生活到處都隱藏著各種契機。教師要善於發現和利用這些契機。比如有的幼兒吃飯的時候,把飯菜撒的滿桌滿地。拿點心的時候,在點心盤里挑來挑去,洗手的時候為了搶水龍頭和同伴爭吵……這時老師最容易觀察幼兒的內心世界,也是教育幼兒的最好時機。幼兒能否與同伴團結友愛,能否愛護公物,能否尊重承認的勞動等,都是生活中點滴形成的。幼9家9兒童
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很多,只要我們抓住契機,即使進行隨機教育,就能有針對性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幼10家10兒童
5、 行為先,6、 不7、 斷實踐。幼11家11兒童
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說明陶行知非常重視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好習慣。他主張在做中養成好習慣。他更認為要養成某種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寫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有行動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獲。」幼12家12兒童
某位教育家說過:「一個人種下去行為,收獲的是習慣。種下去習慣,收獲的是性格。種下去性格,收獲的是命運。」正因為如此出現了違章開頭的一幕。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晚場的,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日積月累才能完成。幼13家13兒童
8、 家庭教育,9、 以行導行。幼14家14兒童
幼兒出生後接觸的第一環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習慣的形成。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教育孩子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要一個良好的家風為根本。才能培養出美好的品德習慣並持之不懈地地促使其成長。家風不好而想使子女心靈好;道德美好,培養不周而想使子女心靈好,道德美好的,培養不周而想使子女身心活潑,猶如投身污泥而望其一塵不染,不事耕耘卻望芽苗成長一樣,簡直是一種奢望。」因此,「對於尚未成熟的幼兒,家風是最好的老師。」幼15家15兒童
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父母的天職,父母要言傳身教,以行異行,為子女作出榜樣。要想給孩子培養出好習慣是不可能的。總之,好習慣是父母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幼16家16兒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一前。凡人生、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以適當基礎。如果這一時期能初步形成兩好的道德行為規范,那麼將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華,實現自我價值,體驗成功。
❹ 你認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哪些方面會表現的比較好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4)有哪些好的道德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❺ 形容一個人道德好的事件有哪些
拾金不昧,樂於助人。扶老奶奶過馬路,勇斗地痞小偷。
❻ 形容一個人道德品質優劣都有哪些詞形容越多越好…………
你好!
高尚
齷齪
助人為樂
一毛不拔
坦坦盪盪
低三下四
寬宏大量
小肚雞腸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❼ 好品德的成語有哪些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習俗。與世俗習氣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玉潔松貞]象玉一樣潔凈,如松一般堅貞。形容品德高尚。
[孚尹旁達]指玉的色彩晶瑩發亮,比喻品德高尚純潔。
[桂折蘭摧]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內。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識獨一無二。
[朝陽鳴鳳]比喻品德出眾、正直敢諫之人。
[孚尹明達]指玉的色彩晶瑩發亮,比喻品德高尚純潔。同「孚尹旁達」。
[冰壼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潔。
[如坐春風]象坐在春風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熏陶。
[淵亭山立]比喻人品德如淵水深沉,如高山聳立。同「淵渟岳峙」。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砥礪琢磨]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比喻磨練自己的品德,在學業上不斷上進。
[抱寶懷珍]懷:藏有。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能。
[握瑜懷瑾]比喻人具有純潔優美的品德。
[德淺行薄]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淺薄。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衣冠禽獸]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不肖子孫]不肖:不象,不賢。指品德差,沒出息,不能繼承先輩事業的子孫或晚輩。
[出類拔萃]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懷質抱真]指人格和品德純潔高尚,質朴無華。同「懷真抱素」。
[懷真抱素]真:純真。素:質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純潔高尚,質朴無華。亦作「懷質抱真」。
[德容兼備]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備:都具備。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
[才高行厚]厚:不可輕薄,端謹。指才能高,品德端謹。
[酒色財氣]舊時以此為人生四戒。泛指各種不良品德、習氣。
[賢賢易色]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妒能害賢]賢、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賢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萬古長存]萬古:千秋萬代。指某種好的精神或品德永遠存在。
[敬老恤貧]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憐貧敬老]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敬老憐貧]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青天白日]指大白天。也比喻明顯的事情或高潔的品德。
[好生之德]好生:愛惜生靈。指有愛惜生靈,不事殺戮的品德。
❽ 做人需要哪些品德,越多越好
「人」字的結構只有一撇一捺,但是真正寫好卻非易事。一劃朝天,兩筆踏地,意為頂天立地。做一個好人不見得非得頂天立地,但起碼要對得起良心。如果你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人,那麼,你應該三思而行,遠見卓識,深謀遠慮。
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人。真實良好的品德包含兩層意思:一曰誠信;二曰坦率。「君子修身,莫善於誠信。」這是古人對誠信的認知。現實生活中有兩種人:一種人做事時總想是否有利於自己做好人,一種人做事時只想是否能把事做好。這又不禁使我想起歷來爭議頗多的海瑞。海瑞是那種只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到頭來便也只有落得四面樹敵,清苦一生,無人送終的境地。他死後的一口薄棺還是朋友出錢買的,何其悲哉?這就不難看出,做人比做事更為重要。那麼,在現實的社會里怎麼樣做人,以我之見:
要有寬厚善良的心。寬厚善良是一種胸懷,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它包含三個內容:第一要有寬容之德。有人說,世界上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句話很有哲理。其實,人的內心蘊藏著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寬容他人,就越容易獲得尊重。有句古訓叫做「律己當嚴,待人當恕」。冰釋前嫌可以換來理解、換來和睦、換來友誼,而耿耿於懷只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當然,寬容並不是無原則地由其肆意妄為,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他人以足夠的空間和改過的機會,做到寬厚而嚴肅、柔和又堅定。第二要有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厚道不是懦弱,也不是無能,而是一種氣度、一種雅量。厚道的人心底無私、襟懷坦盪、光明磊落,心靈清澈而見底。第三要有善良之心。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與人為善,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素昧平生之人有難,拔刀相助,是謂小善;危難之際,赴湯蹈火,捨生取義,是謂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還是大善,只要永遠有一顆善心,便足以讓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要有品行端正的態。古語講「先修身而後求能。」客觀地指出了人的修養、品行對於個人價值的重要性。一個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許能夠上升到一定層面,但最終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證,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為人才有正氣。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層意思:第一要正直。一個正直的人,會體現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這個「人」字寫正了,才會有服眾的底氣和被尊敬的資格,真正做到「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第二要嚴謹。嚴謹是對生活負責任的一種態度,是遵守客觀規則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對自己修身的更高要求。要把「嚴謹」二字時刻懸於腦際,慎言、慎行、慎獨、慎思;第三要忠誠。「忠誠」是對一個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是否合格的一個檢驗標准,是惠及他人的一種大德。人各有所事,便應各有所忠,
要有誠實守信的意。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是維系和保持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關系融洽、和諧相處的關鍵所在。「君子修身,莫善於誠信。夫誠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懷下人也」。誠信也是現代社會最昂貴的資本,沒有誠信交不了朋友,沒有誠信談不成生意,沒有誠信幹不了大事。如果說起話來油腔滑調,做起事來虛無縹緲,你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你在這個圈子中就不好立足了。而為人要做到真實可信,就必須保持一種坦率的態度。所謂坦率,就是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直截了當、開誠布公、直奔主題,不弄虛作假、不言而無信,不耍小心眼、不搞小動作,做到心底無私、襟懷坦白、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因為真心換真心、真情換真情,坦率要比虛偽建立的關系更持久,真誠要比圓滑換來的友誼更珍貴。
要有責無旁貸的願。人生於天地間,各有責任。對忠誠是一種責任,對親人的關懷是一種責任,對朋友的幫助也是一種責任,等等。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多;作為一個人,就要忠於家庭、忠於親人;不要讓自己成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只要能夠做到誠信而坦率、正直而忠誠、寬厚而善良、嚴謹而負責,你就是一個合格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由此可以這樣說, 人生的一切成功,歸根到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敗,歸根到底,都是做人的失敗。
❾ 什麼是良好的道德品質
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
❿ 我們的道德好習慣有哪些
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在社會集體生活中,人們為了維護共同的利益,協調彼此的關系,便產生了調節行為的准則。人們不僅根據這些准則來評論一個人的行動,而且也根據這些准則來支配自己的行動。當一個人按他所處的社會集體的行動准則去行動時,我們就說他的行動是合乎道德的;一個人不按這個集體的行動准則或是直接違反這個集體的行動准則去行動時,我們就說他的行動是不道德的。在階級社會里,道德是各個階級的社會經濟地位和利益的反映,它具有階級性;各個階級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它的產生;發展和變化服從於整個社會發展的規律,它是倫理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對象。
道德品質是社會道德現象在個體身上的表現。一個人常常依據一定的行為准則採取某些有關道德方面的態度、言論和行動。道德品質就是指一個人在一系列有關道德的行動中所反映出來的那些經常而穩固的傾向和特徵。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是在社會道德輿論的熏陶下和學校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它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道德品質作為個體現象,它的形成和發展既依存於客觀的社會生活條件,也有賴於人的心理發展的規律。因此,道德品質就成了心理學的一些分支(如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所研究的對象。
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動三種基本成分。這三種基本成分是彼此聯系、互相促進的。一般說來,道德認識是道德情感產生的根據,道德情感又影響著道德認識的傾向;道德行動是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指導與影響之下,通過一定的練習和鍛煉形成起來的;同時,道德行動又可以鞏固、發展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因此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就是這些基本成分共同發生作用的一種綜合過程。學生具有道德品質不只是具有道德認識、道德情感,而且要表現為道德行動,許多道德行動還應該培養成牢固的習慣。
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矛盾斗爭的過程。這一發展過程每達到一定的時間或程度,就會發生質變,表現出發展的階段性來。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動有著質的區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當然,這種差異也表現在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身上。
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可以從各個不周方面去進行,有時可以從培養學生道德行動和習慣開始,有肘可以從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感著手,有時可以從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做起,不能機械地遵循由道德認識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行動和習慣的途徑。但是只有在這些基本的心理成分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時;道德品質才能更好地形成。
在我國,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道德品質教育的內容、要求和方法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決定的,是黨和周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條例明:確規定的。但是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由於知識經驗的局限性,由於心理活動的某些特點,學生的道德認識同成人往往並不完全相同;他們的道德情感和表現出來的行動的特徵,盡管家長和教師都很熟悉,但可能並不真正理解它。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時,還必須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活動的規律性。道德品質的形成是發展的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並不是由社會影響和教育要求直接轉化的簡單過程。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僅依賴於各種外部條件,同時也依賴於學生本身的各種內部條件。所以,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工作是十分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