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對離婚賠償
⑴ 婚姻法關於離婚損害賠償的規定
婚姻法對離婚損害賠償的情形的規定為夫妻一方有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情形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行使必須以當事人有過錯並因此導致離婚的為前提,即應在提起離婚訴訟的同時提起損害賠償請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⑵ 婚姻法里離婚賠償金的規定有哪些
婚姻法(現已被民法典替代)對離婚賠償的規定有:夫妻一方有重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等過錯情形的,無過錯方可以請求損害賠償。夫妻雙方均有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二)與他人同居;(三)實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⑶ 《婚姻法》對離婚賠償規定有哪些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
1.
、重婚的;
2.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3.
、實施家庭暴力的;
⑷ 中國新婚姻法離婚補償法律賠償金怎麼算
法律規定的離婚賠償金的計算是:一般性精神損害賠償標准為一至三千元,嚴重精神損害,賠償標准為三到五千元。具體標准各地區不同,根據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進行確定,物質損害賠償一般包括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⑸ 婚姻法離婚可以要求賠償嗎
離婚後可以要求損害賠償,婚姻關系的一方因為重婚;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其他重大過錯導致離婚的,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後,無過錯方有權請求離婚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八十六條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
第八十九條
當事人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後,以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當事人在協議離婚時已經明確表示放棄該項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⑹ 新婚姻法如何規定離婚賠償
民法典中規定,離婚賠償有以下幾種情形: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法律依據】
《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一條【離婚損害賠償】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⑺ 婚姻法離婚賠償
需要具體分析,一、離婚損害賠償只能由無過錯的一方提起,而且只能在離婚訴訟時或離婚後一年內提起,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單獨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無過錯方作為原告的離婚案件,提起損害賠償請求,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如離婚時未提起,離婚後不能再單獨就損害賠償提出請求。三、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案件,被告可在同意離婚的同時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提起損害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後一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 損害賠償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註:自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後,以上法律依據變更為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⑻ 新婚姻法關於離婚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目前,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規定了離婚賠償的情形,但對賠償標准並沒有明確的標准。離婚賠償的情形有:夫妻一方與他人重婚,或者有配偶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等這些行為,在離婚的時候應該對無過錯方進行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二)與他人同居;(三)實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五)有其他重大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