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反補貼案例
1. 國際經濟法案例
信用證要求的貨物為「XX產地XX品種XX等級大米」,而發票中確寫成「XX產地XX等級版大米」——這個權屬於不符點,因為某某品種構成標的物的區分標志,沒有寫明則無法區分;1000噸-998噸這個不屬於不符點,因為在允許的誤差范圍。
銀行有權拒付。
2. 急!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1不可以,信用證的無因性和文義性
買賣合同無效,向B主張返還不當得利
3. 國際經濟法有哪些經典案例
一、國際經濟法的三個層次
私人之間跨國商事交易關系——跨國鋼材進出口合同——違約
政府與私人之間跨國經濟管制關系——美國政府保障措施——關稅
國家之間跨國經濟交往關系——GATT/WTO多邊世界貿易協定體系——保障措施條約
二、三個層次的法律問題
進出口當事人是否有效?是否是不是違約?出口方如何得到救濟?進口方如何抗辯?涉及哪些法律?
美國政府的保障措施決定是否符合其國內法?受到影響的國內國外當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申訴?涉及哪些法律?
中國是否可以向美國提出質疑?是否能夠從國家間爭議角度解決?涉及哪些法律?
三、三個層次的法律解決
首先,看合同是否成立,涉及到中美合同法規則和國際合同公約,可以認定合同已經有效成立,那麼,進口方的行為就屬於違約,可以追究其違約責任,但是,進口方可以抗辯,主張美國政府行為構成情勢變更,這樣,就可能免責。
其次,美國政府採取進口保障措施是基於其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款,其中規定外國進口導致美國相關產業受到嚴重損害或其威脅則有權進行調查,如果進口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則可以由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建議,由美國總統決定是否採取進口保障措施。因而,美國政府的做法是有國內法依據的。至於外國受到影響的私人當事人,根據美國法律,卻沒有申訴權,所以,無法從美國國內法尋求救濟。
4.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急!!!!
同意樓上的意見,但如果發出的「要約」中包含了以簽訂確認書為準的那就又不版一樣了(因為權這種要約實際上是要約邀請)。我國外貿公司在發出要約是常常是這樣要求的(合同法第33條)。這樣的話合同就沒有成立。個人意見,請LONGpk兄指點。
5. 國際經濟法案例!擺脫了!
一
1、地震構成不可抗拒力;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不可抗拒力條款包括地震是不可抗拒力。
2、不可以;合同終止需訂立合同雙方當事人書面協議終止合同或法院判決,更重要的是甲沒有根本違約,也沒有任何違約行為。如要解除合同,乙需向法院證明不可抗拒力阻止自己履行合同,乙不可單方終止合同。
二
1、銀行會拒絕A公司的要求;因為銀行審單是本著單單相符、單證相符的表面相符原則,不會審查貨物實際質量,只要符合這個原則,銀行就會付款,而銀行與A公司之間是合同關系,只要B公司提供的單證與A所開立的信用證相符即可付款,銀行履行了合同,無違約行為。
2、A不可拒絕向銀行付款,銀行無違約行為,A要履行付款義務。
三
1、甲國違反了WTO原則;甲國違反了WTO的非歧視性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甲國禁止進口乙國牛肉,而自己境內卻不禁止銷售此種牛肉,是有違非歧視性待遇原則;另外,甲國從丙國進口此種牛肉違背了國民待遇原則。
2、GATT第20條規定了一般例外原則,也叫公共秩序保留。但是採取這些措施時,對情況相同的各國不得構成武斷的或者不合理的差別待遇,或構成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甲國構成以上不符條件條件。
四
1、受益人是中國甲公司
2、可以,因為違背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原則,信用證註明是三級,而提單註明是二級
3、本案中,雖然交付的是品質更高的二級棗,但由於美利公司主張自己對該批貨物有特殊用途,所以判斷賣方違約,根據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賣方違約,買方可以主張實際履行合同、交付替代物、修理補救、宣告合同無效、減低價格、拒收貨物並且可以同時要求損害賠償(在有損失的情況下)。
五
1、飛馳公司轉讓的技術不是專利技術,專利技術是經過注冊受法律保護的技術,而飛馳公司轉讓的技術未對外公開,且更談不上注冊,是屬於專有技術秘密。
2、如果奧拓尼發現河北地區有其他公司使用飛馳公司的汽車養護技術,並且須在調查舉證後屬實是飛馳公司許可使用的,奧拓尼公司可以提出索賠,因為飛馳汽車公司同中國奧托尼公司簽訂了一份獨占許可合同,獨占許可合同是許可方承諾在規定的地區或國家、區域和期限內不再向任意第三方轉讓該技術,而且許可方自己也不在這個地區和期限內使用該技術,所以飛馳公司的違約。
以上五題經約一個小時的周密考慮並仔細回答,樓主認為答案妥否?
6. 求國際經濟法概論方面的幫助
國際經濟法概論重點題
1.國際貨物買賣中買方的義務。
2.信用證。
3.國際技術貿易與國際貨物貿易的區別。
4.國際許可合同。
5.MIGA
6.國際融資協議的共同條款。
7.對跨國銀行的法律管制。
8.避免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
案例第三章
國際經濟法概論重點、難點
第一章
1、什麼是國際經濟法、性質
2、國際經濟法經歷了哪三個發展階段、各個階段的代表是什麼
第二章
1、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首要的是什麼
2、經濟產權原則的主要內容有哪些世紀之交的爭論的要點是什麼
3、為什麼說實行非互惠的普惠待遇有助於貫徹公平互利原則
4、以洛美協定為例分析南北合作、以七十七國集團為例分析南南合作的依據
5、有約必守的內容及兩個限制
第三章
1、國際貨物買賣法有哪幾部分組成
2、公約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3、公約適用的、不適用的、不涉及的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4、公約允許各國有哪三項保留、我國有哪兩項保留
5、公約對買賣合同的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是如何規定的、中國合同法與之有何區別
6、公約對發價的概念、構成要件、效力、撤回、撤消、消滅及發價邀請
7、公約對接受的概念、構成要件、效力、撤回、撤消、消滅及發價邀請
8、公約對買賣雙方的義務
9、違約與逾期違約的概念、違約時擔責(歸責)與免責的原則。根本違約的概念及結果
10、買方、賣方及共同可採取的違約補救措施有哪些
11、公約關於風險轉移的規定是怎樣的
12、買賣合同消滅的情況
13、國貿慣例的性質、常用的三種術語 FOB 、 FCA 、 CIF 的規則
14、中國合同法與外貿法的主要內容、傾銷與反補貼的概念
15、國貿支付的三種方式、每種又可分為哪幾種
16、信用證( L/C )的概念、種類、當事人
第四章
1、國際技術轉讓的概念、內容與貨物貿易的區別
2、TRIPS 協議的特點和規則
3、禁止對技術受讓、限制性商業條款的內容
4、國際技術轉讓合同的特徵、標的、類型
5、國際許可合同的概念、特徵、種類
6、國際技術咨詢和服務合同的特徵和種類
第五章
1、發展中國家對外貿的管制與鼓勵措施各包括哪幾方面
2、國有化徵收及補償的政策如何
3、發達國家鼓勵海外投資的措施
4、保護國際投資的雙邊條約有哪三種種類
5、區域性世界性的國際投資法有哪些
6、TRIMS 、 GATS 、 ICSID 、 MIGA 的主要內容及適用范圍
第六章
1、 國際金融法由哪三部分組成
2、《基金協定》關於國際貨幣億兌、鑒金支持,關於貨幣儲備的規則 8 、 14 條
3、特別提款權的概念特點、定值分配、使用、限制
4、國際融資協議有哪幾項共同條款、各自的內容有哪些
5、國際定期信貨協議有哪幾種、歐洲貨幣貨款的概念、特點及特殊條約
6、國際銀團及項目貨款協議的概念及種類
7、融資租賃合同的概念及種類
8、國際證券的發行的兩種審批制度、上市條件、禁止行為
9、國際融資擔保制度有哪種形式 見 即付但的概念、特點
10、跨過銀行有哪種形式 東道國在哪些管制措施
第七章
1、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與特點
2、稅收管轄權如何分類,自然人的居民身份、公民身份、法人的居民身份如何確定各種所得的來源地如何確定
3、國際重復征稅的概念(法律上、經濟上)產生原因、構成要件及危害
4、國際稅收協定中營業所得及勞務所得、徵收權的劃分 採取什麼原則
5、避免國際重復 征稅兩種方法的含義、分類、優點、缺點、採用
6、國際逃避與避稅的概念、特徵、方式、管制
第八章
1 、《基金協定》《世行集團、世貿組織、貿易會議、的員資格組織機構 表決方式
3、 歐盟、東盟、歐配克的成員資格、組織機構、表決制度
第九章
1、處理國經爭端的規范有哪兩種、解決方式有哪三種
2、國際司法解決方式的管轄權及局限性
3、國際商事仲裁的概念、優點、方式、機構程序及效力
4、仲裁與調解訴訟有什麼不同、什麼情況下可申請撤銷裁決
5、對國內及外國裁決的承認與執行是如何規定的
7.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1、銀行有沒有拒權利付,要看受益人是否按照信用證的規定行事和交單,而本案例並未說明信用證的最遲裝運期,只是說「合同約定:...自B公司收到信用證之日起1個月內裝運。隨後,A公司於5月29日開出了符合約定的信用證」,但是沒有說B公司是於哪一天收到的信用證,因此無從判定受益人於7月3日裝運是否遲於信用證規定的裝運期。所以說本案例的銀行拒付是否有理。
那麼為了解答本案例,那麼就假設受益人遲於信用證規定的最遲裝運期裝運,如果假設成立,那麼才可以說銀行有權拒付——因為信用證是有條件的付款承諾,即受益人必須按照信用證的規定行事,包括按照信用證規定的期限裝運貨物和提交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單據,否則開證行就有權拒付。那麼前面假設受益人未按期裝運,所以,開證行拒付有理。
而假設而本案例中的受益人未遲於信用證規定的裝運期裝運,那麼開證行就沒有拒付的權利。
2、「由於台風登陸,使得B公司最快到7月3日才裝船出運」,那麼,假設受益人交貨遲於信用證規定的最遲交貨期,對於信用證而言,受益人屬於違約,而其違約責任就是被開證行拒付。而對於合同而言,由於台風屬於不可抗力,那麼,因收台風影響而推遲交貨,則不算違約,因為不可抗力屬於免責條款。
3、該批貨物的價格條款為FOB,所以保險費用不包括在單價里。保險合同應由買方A公司負責訂立。
8.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1、貨物被燒毀的損失由中國某公司承擔,因為 CIF到岸價即"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是指在裝運港當貨物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交貨。當貨物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已經將貨物裝上海輪,因此損失應當有中國某公司承擔。
2、本案應當由中國某公司向保險公司索賠,理由:保險是由中國公司投保的,保險具有相對性,被保險人是中國某公司,因此應當由中國公司理賠。
9.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3
分國法
乙國收入已納稅200*50%=100,按本國稅率應納稅200*40%=80,不用補稅。
丙國收入已納稅400*30%=120,按本國稅率應納稅400*40%=160,應補稅40。
最終應向甲國納稅2000*40%+40=840
綜合法
兩國收入已納稅100+120=220,本國稅率應納稅600*40%=240,應補稅20。
最終應向甲國納稅2000*40%+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