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涉及納稅
㈠ 經濟法哪些個人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相關規定。
個人所得稅(Indivial Income tax),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徵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有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外籍個人等。
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徵收管理
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並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
計算方法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㈡ 經濟法基礎稅收法律制度考得多嗎
《經濟法基礎》稅收法律制度考點總結
考點一:稅收的概念和特徵
稅收作為國家憑借政治權力,依靠法律,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很明顯需要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徵。
考點二:稅收的作用
稅收具有資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穩定經濟和維護政權四個主要作用。
大家只要記住這四個條目就可以了,至於具體內容可以不看。
考點三:稅收原則
稅收原則是稅收法律制度制定和實施的基本原則,設計稅收體系時要堅持效率原則、公平原則,理解具體的含義。
考點四:稅法的概念
稅法是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納稅方面的權利與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要理解稅收和稅法的區別和聯系。
按照稅法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將稅法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是指確定的稅種立法,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
考點五:稅收法律關系
稅收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組成。
需要注意的是征稅主體不只有各級稅務機關,還有海關等。對於納稅主體的確認我國採取屬地兼屬人的原則。
考點六:稅法的制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稅收法律
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財政部——制定稅收方針、政策,組織制定稅法和稅收條例、決定、規定及實施細則,制定稅種的增減和稅目稅率的調整等法規性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徵收管理制度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制定或修訂《進出口關稅條例》和《海關進出口稅則》
考點七:稅種的分類
按征稅對象的性質不同,可將全部稅種劃分為流轉稅類、所得稅類、財產稅類、行為稅類。
1、流轉稅類: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
2、所得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3、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4、財產稅類:包括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契稅
5、行為稅類:包括城建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已停徵)、印花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船舶噸稅、屠宰稅、筵席稅。
㈢ 《初級經濟法》考點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及征稅對象有哪些內容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我國境內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企業或者組織。不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是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2.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劃分標准二選一:注冊地、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
納稅人
居民企業,判定標准:
(1)依照中國法律、法規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稅率為25%);
(2)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稅率為25%)
舉例:外商投資企業;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注冊的公司但實際管理機構在我國境內
徵收范圍: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
非居民企業,判定標准:
(1)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法規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企業(稅率為25%);
(2)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稅率為20%)
舉例:我國設立有代表處及其他分支機構的外國企業
徵收范圍: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
二、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包括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所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包括居民企業來源於境內和境外的各項所得,以及非居民企業來源於境內的應稅所得。
1.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2.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㈣ 經濟法中五大稅法有
分為五大類有28個稅種,:
1.流轉稅類。包括7個稅種:(1)增值稅;(2)消費稅;(3)營業稅;(4)關稅;;(5)農業稅(含農業特產稅);(6)牧業稅。這些稅種是在生產、流通或服務領域,按納稅人取得的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徵收的。
2.所得稅類。包括3個稅種:(1)企業所得稅;(2)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3)個人所得稅。這些稅種是按照納稅人取得的利潤或純收入徵收的。
3.財產稅類。包括10個稅種:(1)房產稅;(2)城市房地產稅;(3)城鎮土地使用稅;(4)車船使用稅;(5)車船使用牌照稅;(6)車輛購置稅;(7)契稅;(8)耕地佔用稅;(9)船舶噸稅;(10)遺產稅(未開征)。這些稅種是對納稅人擁有或使用的財產徵收的。
4.行為稅類。包括8個稅種:(1)城市維護建設稅;(2)印花稅;(3)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4)土地增值稅;(5)屠宰稅;(6)筵席稅;(7)證券交易稅(未開征);(8)燃油稅(未開征)。這些稅種是對特定行為或為達到特定目的而徵收的。
5、資源稅類:資源稅。
6、其中;(5)農業稅(含農業特產稅);(7)牧業稅;(3)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5)屠宰稅;(6)筵席稅;五個稅種已停徵。
車船使用稅與車般噸稅合並為車船稅。
原企業所得稅與原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合並為企業所得稅。
所以現行稅種實際只有21種。
㈤ 經濟法應納增值稅計算問題
購進一批原材料,支付價款50萬,增值稅8.5萬,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不得抵扣稅
1、銷回項稅=600*0.17=102萬
2、進項答稅=10*0.07+34+30*0.13=38.6萬
3、應納稅=102-38.6=63.4萬
㈥ 經濟法涉及的內容有哪些
企業法、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法、涉外企業法、破產法、證券法、物權法、合同法、票據法、外匯管理制度、知識產權法、會計法等。
㈦ 經濟法稅收問題,求高手解答
答:一、公式
1、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額X稅率
2、應稅專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
二、應稅所得額包括屬
1、收入總額(以下以萬元為計算單位)
A、生產經營收入:3800
B、租賃收入:120
C、其他收入:80
2、准予扣除項目包括
A、成本費用(營運費用):1500
B、應納稅金:130
C、工資:850X200X12/10000=204
D、職工三費(工會、福利、教育):204X(2%+14%+1.5%)=35.7
E、其他費用:15
3、不予扣除項目包括
A、資本性支出:200
B、罰款:40
三、綜上
1、應稅所得額:
(3800+120+80)—(1500+130+204+35.7)=4000—1869.7=2130.3
2、企業所得稅:
2130.3X33%=702.999(萬元)
㈧ 經濟法基礎所得稅
其實只要你把職稱考試才相關教材看懂了,考試沒有問題的
㈨ 經濟法基礎中有關企業所得稅
法律的東西,不太好斷章取義的。
你還是按企業所得稅法的規章條例去回套吧。
看看這答兒:
http://ke..com/view/1341855.htm?fr=ala0
㈩ 經濟法基礎消費稅徵收范圍有幾類
消費稅征稅范圍
1.生產銷售應稅消費品
納稅人生產的應稅消費品,於納稅人銷售時納稅。
納稅人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用於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不納稅;用於其他方面的,於移送使用時納稅。
用於其他方面是指:納稅人將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用於生產非應稅消費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門、非生產機構、提供勞務、饋贈、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獎勵等方面。
工業企業以外的單位和個人的下列行為視為應稅消費品的生產行為,按規定徵收消費稅:
(1)將外購的消費稅非應稅產品以消費稅應稅產品對外銷售的;
(2)將外購的消費稅低稅率應稅產品以高稅率應稅產品對外銷售的。
2.委託加工應稅消費品
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除受託方為個人外,由受託方在向委託方交貨時代收代繳稅款。委託個人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委託方收回後繳納消費稅。
委託加工應稅消費品:是指委託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託方只收取加工費和代墊部分輔助材料加工的應稅消費品。
三種假的委託加工:如果出現下列情形,無論納稅人在財務上如何處理,都不得作為委託加工應稅消費品,受託方而應按銷售自製應稅消費品繳納消費稅:
(1)受託方提供原材料生產的應稅消費品;(2)受託方先將原材料賣給委託方,然後再接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3)受託方以委託方名義購進原材料生產的應稅消費品。
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委託方收回後直接出售的,不再繳納消費稅。
消費稅只徵收一次: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受託方在交貨時已代收代繳了消費稅,再出售的,不再徵收消費稅。
3.進口應稅消費品
單位和個人進口應稅消費品,於報關進口時繳納消費稅。為了減少征稅成本,進口環節繳納的消費稅由海關代征。
4.商業零售金銀首飾
5.批發銷售卷煙
自2009年5月1日起,在卷煙「批發環節」加征一道從價計征的消費稅。納稅人銷售給納稅人以外的單位和個人的卷煙,在銷售時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