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家勞動法
Ⅰ 最新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Ⅱ 關於勞動法~!
1、對於單位不簽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國家都有明確處罰規定。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也就是從2008年2月—12月,要求公司支付你2倍工資,並且補繳你進入公司以來的社會保險。
2、維權肯定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這個要有心理准備。首先和公司協商,要求以上方面的補償,達不成共識,可以向勞動部門投訴,申請勞動仲裁,直至通過法律途徑,這時就需要你提供必要證據材料了,這非常關鍵,材料充分,肯定是可以贏的。
3、這段時間要有意地收集必要證據: 如工資條(最為重要)、考勤記錄、工作證、人證物證等等。也可以到先當地勞動監察大隊舉報,說公司大多數員工沒簽勞動合同,他們會到公司了解情況的。
Ⅲ 國家勞動法有規定嗎,樓宇保潔不可以在自己家的園區工作嗎
這個是肯定沒有這一條的,我小區就有本小區的住戶做樓宇保潔,誰說的不可以亂講。
Ⅳ 新勞動法
一、如果你和用人單位不再簽訂勞動合同,你可以得到如下經濟補償金:
勞動部1995年8月4日發布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十八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用人單位可不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終止需支付經濟補償是勞動合同法的最新規定,根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
本案中公司與你的勞動合同於2009年終止,公司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從2008年1月1日開始計算,按你所說的情況,你可以得到相當於自己工資一個半月或兩個朋的經濟補償金。2007年至2008年1月1日前的工作年限,公司可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關於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的問題: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依據該條,首先你要自己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其次就要注意:
A、(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具體是指勞動者與同一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的期限不間斷達到十年。
B、如果以前沒有勞動合同的話,你是不是滿足第(二)項的條件。
重點要於你以前是不是和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以及期限。
Ⅳ 關於勞動法
您說的保險是指什麼保險?如果是社會保險,公司應當統一辦理。若是普通保險,看合同或者是當初進公司時公司對您的承諾是什麼,如果答應辦理,就應當辦理,否則就沒有義務一定為您辦理保險。
如果您和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或者雖然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形成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都適用《勞動法》的規定。根據《勞動法》第40條的規定,春節是法定節假日,而根據本法第44條第(三)項的規定,在法定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所以,公司給您的加班費是否合理還要看您平時的工資。
休假時公司組織活動,如果跟公司業務有關,那應該算加班,根據《勞動法》第44條第(二)項的規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不去,就是缺席上班,公司扣工資也無可厚非,而且,公司為您買一天的保險也沒有什麼不妥。如果只是普通的活動,您有不去的自由,您不去公司剋扣工資是不對的。
Ⅵ 有誰知道囯家新勞動法嗎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權利
勞動者權利
(1)平等就業的權利。《勞動法》規定,凡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業的權利,即勞動者擁有勞動就業權。勞動就業權是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參加社會勞動的切實保證按勞取酬的權利。公民的勞動就業權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項權利的基礎。如果公民的勞動就業權不能實現,其他一切權利也就推動了基礎。
(2)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權根據自己的意願、自身的素質、能力、志趣和愛好,以及市場信息等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即勞動者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利於勞動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既是勞動者勞動權利的體現,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
(3)取得勞動薪酬的權利。《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權依照勞動合同及國家有關法律取得勞動薪酬。獲取勞動薪酬的權利是勞動者持續行使勞動權不可少的物質保證。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這是對勞動者在勞動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以及享受勞動權利的最直接的保護。
(5)享有休息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為此,國家規定了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並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
(6)享有社會保險的福利的權利。為了給勞動者患疾病時和年老時提供保障,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即勞動者享有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在內的勞動保險和福利。社會保險和福利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客觀需要。
(7)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所謂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職業教育。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是勞動者實現勞動權的基礎條件,因為勞動者要實現自己的勞動權,必須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而要獲得這些職業技能,就必須獲得專門的職業培訓。
(8)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勞動法》規定,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享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即勞動者享有依法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的權利。其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用人單位、工會和職工代表組成,勞動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的代表、同級工會、用人單位代表組成。
(9)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包括:依法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包括: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依法享有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勞動者依法享有參加社會義務勞動的權利,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的權利,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拒絕執行的權利,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舉報和控告的權利,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權利等。
用人單位權利
(1)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源於用人單位享有的生產指揮權,既然用人單位享有生產指揮權,所有用人單位有權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要求勞動者遵守。
(2)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勞動定額的權利。用人單位幫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後,就獲得了一定范圍勞動者的勞動使用權,並有權根據實際情況給勞動者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對於用人單位規定的合理的勞動定額,在沒有出現特殊情況時,勞動者應當予以完成。
(3)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並根據勞動者勞動技能的考核結果安排其適合的工作崗位和獎金薪酬。
(4)制定勞動安全操作規程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利根據勞動法上勞動安全衛生標准,制定本單位的勞動保護制度,要求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5)制定合法作息時間的權利。用人單位享有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和對員工工作時間的要求,合法安排勞動者作息時間的權利。
(6)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準的權利。為了保證勞動得以正常有序進行,用人單位有權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准。勞動紀律是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這是組織社會勞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職業道德是勞動者在勞動實踐中形成的共同的行為准則,也是勞動者的職業要求。當然,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准必須符合法律規范。
(7)其他權利。包括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平等簽訂勞動合同的權利等。[3]
基本原則
1.基本原則
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2.勞動是公民的權利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同等的權利:
(1)對公民來說意味有就業權和擇業權在內的勞動權;
(2)有權依法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和用工單位;
(3)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就業保障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平等地錄用符合條件的職工,加強提供失業保險,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職責。對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
3.勞動是公民的義務
這是勞動尚未普遍成為人們生活第一的現實和社會主義固有的反剝削性質所引申出的要求。
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5.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1)雙重價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能否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雙重價值取向,勞動法的任務在於,對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進行規范;
(2)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即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處理好勞動者利益和勞動效率的關系。
Ⅶ 關於勞動法!
憲法
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
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勞動法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六十一條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Ⅷ 江蘇蘇州工業園區勞動法
合同到期不續簽好像是有的賠的。不過這個做了十年以上還給你養老?沒看懂這個意思,怎麼養老啊?每月你不幹活還給你發工資?本來就是給你交養老金的,這個養老都是社會的責任,跟公司沒關系!
Ⅸ 家園內有沒有對勞動法比較明白的
個人意見供參考:為職工繳納勞動保險是單位的法定義務,沒有問題.但如果單位就是不交就比較復雜了,解決途徑不外乎有三:第一,協商--此路應該不通,能協商他早就交了;第二是向該單位所屬的勞動監察舉報(比如公司在芝罘區工商局登記那就
Ⅹ 家最新勞動法法規和合肥地方具體的勞動法規
三.維權成本高 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通過仲裁程序解決勞動爭議,在廣東地區成本確實比較高,在廣東地區,只要涉及金錢,申請仲裁至少得墊付520元,加上由於基層的勞動管理站的人人皆知的原因,使有些我們明顯會勝訴的案件敗訴,在隨後的訴訟中,法院往往又不支持我們要求單位承擔仲裁費的請求, 導致我們墊付的仲裁費無法收回.這樣一來,客觀上增加了我們的維權成本,阻止了我們的行動.盡管<<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收費管理辦法>>本身的合法還有待商榷. 但是,根據於2007年3月1日生效的<<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費減免緩實施辦法>>的規定,如果我們經濟確實困難的,可以申請減免或者緩交仲裁費,減免幅度有的達到了百分之百,所以,如果我們存在該辦法規定的情形,可以申請減免或者緩交仲裁費,從而降低自己的維權成本. 即使,不存在經濟困難的情況,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勞動其他程序來降低成本,這個程序就是申請勞動監察.因為根據法律規定,勞動監察部門處理勞動違法行為是不能收費的. 另外,根據本人的實踐經驗,我們已經有辦法成功地繞過仲裁委員會,向法院提起訴訟。這樣我們就不用墊付任何仲裁費了。 (四)維權時間長 根據現行法律,一個勞動糾紛,如果走完全部程序的話,時間確實比較長,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案件都必須走完所有的程序,有很多案件往往在仲裁階段就最終結案了.即使要走完所有程序,有何妨呢?因為只要你委託了專業人士,在辦理好委託手續和提供完相關證據後,絕大部分的事情就是該專業人士的事情了,你不必事事躬親的.如果大家能夠團結一心的話,一起採取行動,不但會節省很多服務費並且由於政府部門的重視,案件也會很快得到解決. (五)勞動部門應該主動查處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 我們很多人認為,既然勞動部門是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的國家機關,勞動部門就應該主動查處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所以,我們很多人在平時不去學習勞動法,而是熱衷於無聊的電腦游戲或者在街上閑逛,或者坐在電視機前用冗長的肥皂劇消磨時光.在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用人單位的侵犯的時候,仍是不主動的學習勞動法和採取行動,而是一味地寄希望於勞動部門的大駕光臨,當左等右等,不見勞動部門的行動時候,就開始埋怨起勞動部門來了,而不知道怎樣面對勞動部門的不作為,最後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在隨後的日子裡,面對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也就見怪不怪了,便得順從了. 根據法律規定,勞動部門確實有義務監督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的情況,但是,勞動法的權益畢竟是民事權益,屬於我們自己的權益,與他人或者國家利益關系不大,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我們自己去主張自己的權益,並採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勞動部門的不作為,只有這樣,勞動部門才會被迫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正當權益. (六)礙於情面 我們有些人是和老闆一起創業的,當時同甘共苦,現在企業發達了,卻被老闆也各種名義幹掉了,心裡很不是滋味,很想討個說法,但是礙於以前的情面,往往主動放棄了維權;有的人,是自己的親戚朋友還在企業裡面,為了不給他們今後添麻煩,面對企業肆意侵犯自己的利益,選擇了忍耐.這樣的想法情有可原,但是確實沒有必要的.試想一想,自己作為企業的元老,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多大的貢獻,現在企業飛黃騰達了,卻對我們舉起了屠刀,這樣的企業這樣的老闆值得原諒嗎?自己的親戚朋友在這個企業裡面工作,依照法律規定企業是不能以他們的親戚朋友的行為為難他們的,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為了自己親戚朋友的飯碗,這樣做也是無奈. 總之,只要我們我們自己平時注意學習勞動法及其維權技巧,平時注意收集證據,並且團結一致,我們的勞動維權之路就會越走越寬,越走越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