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對撫恤金糾紛

行政訴訟法對撫恤金糾紛

發布時間: 2021-12-21 16:20:26

1. 行政訴訟法對哪些行為不服可以提起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2. 行政獎勵糾紛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嗎

根據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所謂的不動產是相對動產而言的,它是指不能移動或移動後就推動使用價值的實物。比如灘 塗、草原、山林、建築物等土地及其附著物。不論是因對不動產的所有權、使用權引起的,還是因對不動產的處分權、佔有權引起的,均應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 院管轄。之所以要把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規定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主要是因為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對不動產的歷史沿革、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 屬以及當地的其他的具體情況都比較清楚,也便於在當地進行實地勘查和收集證據,有利於查明案件的事實真相、分清是非,及明正確地進行案件的審理工作,便於判決的最終執行等。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 行政訴訟法的行政訴訟的起訴條件和行政賠償訴訟的起訴條件有哪些區別

您好,1,行政賠償訴訟首先要求確定的是行政行為違法,才能得到國家賠償,而行政訴訟僅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撤銷具體行政行為,不涉及賠償問題。
2,行政賠償訴訟可以進行調解,但是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
3,行政賠償訴訟強調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各自提供證據,但是行政訴訟強調行政機關自證其行為合法。
4,依據的法律不一樣。前者主要依據國家賠償法(新的),後者主要依據行政訴訟法。
5,行政訴訟的監督對象是行政主體。司法機關只能監督行政機關而不是公務員個人。行政賠償訴訟的規范對象是公務員個人。這是因為,國家雖然可以以其財產承擔金錢責任,但國家作為抽象的主體卻不可能「具體」地犯錯,侵權行為終歸只能是由具有意志能力的具體的公務員做出的,所以只有以公務員為監督對象,對其進行規范才可能促其踐行法治,實現其職務行為的理性化、法理化。
6,行政訴訟的審查對象是行政行為。行政賠償訴訟的審查對象是公務員的公職行為。 7,行政訴訟奉行合法性原則,以公法規范為主要法律淵源。行政賠償訴訟奉行違法性(過錯)審查原則
8,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非常廣泛。行政訴訟是客觀合法性監督之訴,所以在原則上一切法律主體都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賠償訴訟的原告資格相對狹窄,當事人只有在主觀權利受損時才能提起賠償訴訟,但在行政訴訟中,只要利益受損就可以起訴。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4. 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對於以下起訴( )不予受理。

復a、c、d、e

a國家立法行為,制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c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決定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d屬於民事案件
e司法行為,非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不予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5. 行政訴訟法》中規定的行政相對人可以提起訴訟的行為有哪些

解答如下:
行政相對人可以提起訴訟的行為有: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專執照、責令停產停屬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九)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

6. 新行政訴訟法有精神撫慰金賠償嗎

比較准確的資料,你參考下。

精神損失費賠償標准如何確定

(一)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原則

1、補充適用原則。此相當於「精神撫慰原則」。對於精神損害,首先應適用非金錢賠償的方式,在非金錢的賠償方式不能對受害人充分保護和對侵權人制裁的情況下,補充的使用金錢賠償方式,對於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撫慰和補償。

2、公平適用原則。有的稱之為公平原則或者公平合理原則。適用金錢進行精神損害賠償的,一方面考慮金錢賠償的民事制裁作用,不讓侵權人能夠因為侵權而受益,另一方面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給受害人適當的賠償,以彌補其受到的精神損失,也即不讓其吃虧。

3、適當限制原則。對於精神損害賠償適用金錢進行賠償的,對其賠償數額應當進行一定的限制,以社會的公平正義為主要考量因素,否則實踐中可能出現漫天要價的情形,不利於精神損害賠償所需達到的真正的目的的實現。

4、過失相抵原則。根據《2001年最高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
第十一條規定:「受害人對損害事實和損害結果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其過錯的程度減輕或者免除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這一條就明確了過失相抵原則
在精神損害賠償中的適用。過失相抵原則是民事責任承擔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在精神損害賠償中運用該原則與民法自己責任的理念保持一直,如果受害人對於自己的
精神損害存在過錯,那麼由侵權人承擔全部的責任與該理念相悖,同時也是不公平的。

5、法官自由裁量原則。所謂法官的自由裁量原則也稱為自由心證裁量原則,即法律允許法官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依照一定的心證規則和方法,行使自由裁量
權,以對精神損害評定為一個確定的數額。當然,此原則在實施的時候,法官隨心所欲,主觀獨斷,而是應該依公平正義的法律理念,案件的實際情況和必要的情
節,做出正確的利益平衡和價值選擇。
(二)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的考慮因素

1、侵害人的過錯程度。侵害人的過錯程度是指侵害人進行侵權時的心理狀態。一般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在故意的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中對於受害人造成的傷
害一般要比過失情況下大得多。同時考慮到侵權人的主觀惡性,一般故意違法行為所承擔的責任要比過失違法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要重。行為人在故意侵害他人權利
的時候一般會想方設法、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其主觀的惡性較大,因此承擔的責任要重一些。

2、侵害人的獲利情況。精神損害賠償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以及精神損失的補償,同時也是對侵害人的一種懲罰,只有這樣才可以能夠達法的預防犯罪的目的。試想如果一個人以杜撰名人的隱私出版而賺錢,那麼必然會侵害受害人的名譽和隱私,對於這樣的侵權行為如果僅僅是要求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而沒有針對其所獲得的巨大收入一情節判處巨額的賠償,那麼賠償就失去了懲罰的意義,侵權方也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必然會有更多的人從事這樣的事情以取得暴利。

3、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精神損害賠償既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和心理上補償也是對於侵權人的教育和懲罰,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在司法實踐中
必須找到二者的平衡點掌握一個度,才可以實現。對於處於社會弱勢的群體在發生這種行為是應該以較弱的處罰就可以達到目的,而對於社會中的強勢群體則應該處
以較重的處罰。原因很簡單,只有對於強勢群體處以較重的處罰才可以真正達到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

4、受害人精神受損害的程度和後果。侵權行為對於受害人造成的後果是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然這樣的後果並不是一定要造成受害人精
神受損或者自殺才算,只要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了。當然,在司法實踐中,對精神損害的大小,同樣的侵權行為對於不同的人所造成的精神損失大小是不一樣
的。比如對於一個名人的名譽權的侵犯要比對於普通人名譽權侵犯所造成不良影響范圍上和程度上都要大很多。因此,對於此可以給予較重的懲罰,這樣不僅盡可能的發揮其社會效用,同時可以要求人們以此為鑒,起到對於違法行為的預防作用。

5、侵權行為的方式、場合和范圍。以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行為方式造成的後果一也不同。一般認為,在公共場合傳播有損他人人格權的內容所造
成的精神損害要比在私下場合傳播大得多。持續的毆打行為也要比言語上的侮辱傷害大得多。男保安對於女顧客的強行搜身行為造成的損害要比女性服務人員搜身造
成的傷害程度深。
6、訴訟時當地的經濟狀況。我國是一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不同的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要比西部和中部地區發達,同時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也比較明
顯。對於發達的地區只有賠償較高的精神損失額才能達到精神損失賠償的撫慰和補償的功能。對於欠發達地區,根據其經濟水平以及侵權人的責任能力的大小確定賠
償額,也是比較穩妥,最終尋找出一個平衡點。

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定,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來源濰坊律師網頁鏈接

7. 能否就撫恤金提起訴訟·

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依回法獲得政府發給的撫恤金答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為了保障公民這一權利的實現,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十)款規定,公民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該項撫恤金必須是法律、法規規定發放的;
2.代表政府發放撫恤金的是各級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發放撫恤金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
3.「沒有依法發給」是指拒絕發給或者沒有按照規定的對象、范圍、標准、數額、時限等發給。

8. 行政訴訟法中原告的訴訟請求可以是哪些情形呢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的受理范圍,即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有:撤銷之訴、確認之訴、變更之訴、賠償之訴、履行之訴等。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8)行政訴訟法對撫恤金糾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9. 新行政訴訟法對於工資糾紛是否受理

應該會受理的,不放心的話,可以試試律伴律師的回答。

10. 事業單位離退休職工死亡一次性撫恤金待遇爭議能夠起訴到法院解決嗎

1.最好協商解決,實在不行你們就多少的表示表示,這樣做雖說助長一些不良風氣,但處理起來自己比較省心。
2.協商不成再提起訴訟,走法律程序,你這個案子比較簡單,事實清楚條例很好處理的。

熱點內容
會議備忘錄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4 12:50:16 瀏覽:370
山東社會與法 發布:2025-09-14 12:43:57 瀏覽:247
賓館餐廳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12:43:54 瀏覽:114
關於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發布:2025-09-14 12:42:41 瀏覽:358
失控社會與法觀後感 發布:2025-09-14 12:36:26 瀏覽:885
公司外聘法律顧問收費標准 發布:2025-09-14 12:31:32 瀏覽:998
蘇州市法律援助平台 發布:2025-09-14 12:26:00 瀏覽:448
華理法律碩士復試考題 發布:2025-09-14 12:19:34 瀏覽:817
廣東修改法律援助條例 發布:2025-09-14 12:18:49 瀏覽:101
民法通則第三十六 發布:2025-09-14 12:17:59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