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訴訟法的證明標准
⑴ 三大訴訟法共有的證據種類
(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證人證言;(五)當事人(被害人)的陳述;(六)鑒定結論;(七)勘驗筆錄
⑵ 下列關於我國三大訴訟法的證明標準的說法,正確的是()
我國三大訴訟法的證明標準是統一的,即都是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這是專我國證明標準的屬最大特點,即實行一元化的證明標准,這與國外實行的不同訴訟有不同證明標準的多元化標准有鮮明區別。
我國實行一元化的證明標准,說明對訴訟中案件事實的證明程度的要求不但是一致的,而且都是很高、很嚴格的。將所有案件的結論都建立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基礎上,無疑是好的。但是,盡管設定這種統一化的證明標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設定的是否科學、合理則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實際上,一些從事民事訴訟法學和行政訴訟法學研究的學者,已經開始對這種一元化的標准提出了質疑。我們認為,否定一元化的證明標准,實行多元化的證明標准,是符合司法實踐的實際情況的,也是符合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要求的。
⑶ 三大訴訟法關於證據程序規則的比較
在我國,有三大程序法。分別是關於民事,刑事,行政的。他們的名稱一般也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對於我國的訴訟程序與廣大的中外訴訟程序基本套路都相差無幾,僅僅是在一些地方為了適合本國的國情,而約有一些差異。
請看鏈接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有關於證明標準的規定嗎
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考試題是這樣解釋:勞動報酬、合回同、合格產品答,其中「合格產品」上都有電子手錶,就是時間。一個「合格產品」是這樣被「科學與法律」定義:
1.自然科學領域。
2.法律體系領域。
3.工業標准領域。
4.生產生活領域。
5.勞動生產工具領域。
{法律就是法律!}
{遵守所有適用的版權法是用戶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⑸ 三大訴訟證明的差異有哪些
1、證明標准不同
我國民事訴訟中採用的是優勢的證明標准,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採用的是嚴格證明標准或稱之為「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准,即《刑事訴訟法》中規定要達到「證明客觀充分,事實確鑿」的證明程度。
由於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和多樣性,證明行政案件事實的方式也具有多樣性,不可能適用單一的證明標准,而應當根據不同的案件類型,有針對性的分別適用不同的證明標准。除法律和《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另有規定外,法院應當適用明顯優勢證明標准認定案件事實。
2、證明責任的分配不同。
在刑事訴訟中,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責輕重的責任由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偵查機關承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無罪的責任。行政訴訟中的證明責任,則由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承擔。
3、證據的種類有所不同。
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證人證言等,是三大訴訟共同的證據種類。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訴訟特有的證據種類;現場筆錄是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行政訴訟特有的證據種類。
(5)三大訴訟法的證明標准擴展閱讀
證明標準是為了實現法定證明任務,法律規定在每一個案件中訴訟證明必須達到的程度.證明標準是衡量證據的證明程度的標准,它既是衡量當事人舉證到何種程度才能滿足舉證要求的標准,又是法官據以確信案件事實以及評判法官對事實認定是否妥當的尺度。
主體:論證者的證明活動 必須在被說服者面前進行,即在證明過程中,被說服者必須在場。體現了直接原則的精神。
邏輯構成:訴訟證明中包括證明對象、證明手段、證明標准、證明責任四個方面。
⑹ 三大訴訟發證明的區別和聯系
一,區別:
1,證明責任的分配不同。
在刑事訴訟中,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責輕重的責任由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偵查機關承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無罪的責任。
行政訴訟中的證明責任,則由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承擔,原告不承擔證明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責任。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則不以訴訟地位的特定化決定證明責仟承擔的主體,而是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分別由當事人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
2,證據的種類有所不同。
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證人證言等,是三大訴訟共同的證據種類。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訴訟特有的證據種類;現場筆錄是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行政訴訟特有的證據種類。
需指出,刑事訴訟法將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陳述」,分解為「被害人陳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兩項。
3,證明標準的法律規定不盡相同。
對證明標准,我國三大訴訟法採取的術語不同。《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只有「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根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決」。
《民事訴訟法》第153條規定「事實清楚」,與刑事訴訟法相比,少了「證據確實。充分」的要求。《行政訴訟法》第54條規定的是「證據確鑿」,與刑事訴訟法相比,不僅沒有「事實清楚」的要求,而且也沒有「證據充分」的要求。
4,證明對象不同。
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有關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和量刑情節的事實;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民事糾紛產生和發展的事實和民事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事實;行政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有關的事實。
5,證明的程序規則不同。
由於證明程序是訴訟程序的一個組成部分,與訴訟程序具有一致性,所以,三大訴訟程序的不同決定了相應的證明程序也不同。刑事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是偵查和審查起訴程序,如訊問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的程序;民事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規則體現在處分原則和辯論原則之中;行政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規則是被告在訴訟過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調查收集證據等。
二,聯系:
證明是溝通實體法和訴訟法的紐帶,是橫跨兩大法域的綜合概念。
因為,實體法的抽象規定和一般原則要落實到具體案件上,就必須對實體法規范的要件事實進行證明。從實體的規定上說,證明源自實體法的要求;從形式的規定上說,證明則是由訴訟法加以調整的。這一點,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訴訟法中的證明的共同特徵。
三大訴訟證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都採用邏輯椎理。司法認知和推定等方法。另外,三大訴訟證明的主體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機關或者司法人員。當事人和律師。
⑺ 簡要論述三大訴訟證明的異同
三大訴訟證明的共同特徵:證明是溝通實體法和訴訟法的紐帶,是橫跨兩大法域的綜合概念。因為,實體法的抽象規定和一般原則要落實到具體案件上,就必須對實體法規范的要件事實進行證明。從實體的規定上說,證明源自實體法的要求;從形式的規定上說,證明則是由訴訟法加以調整的。
這一點,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訴訟法中的證明的共同特徵。三大訴訟證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都採用邏輯椎理。司法認知和推定等方法。另外,三大訴訟證明的主體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機關或者司法人員。當事人和律師。
三大訴訟證明的差異:
第一,證明責任的分配不同。在刑事訴訟中,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責輕重的責任由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偵查機關承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無罪的責任。行政訴訟中的證明責任,則由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承擔,原告不承擔證明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責任。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則不以訴訟地位的特定化決定證明責仟承擔的主體,而是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分別由當事人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
⑻ 我國三大訴訟法的證明標準是什麼
證據效力有「三性」——關聯性,客觀性,合法性。
⑼ 問:論述我國三大訴訟中的證明標准 急急急 急求 謝謝
刑事: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同時符合下列標准:1、定罪量刑的事專實都有證據證明屬2、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3、綜合全案證據,對已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民事和行政沒有這么高的標准,只要證據能證明主張的事實,達到高度蓋然性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