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用人單位地址變更

勞動法用人單位地址變更

發布時間: 2021-12-22 04:50:04

㈠ 勞動合同崗位和工作地址變更我該怎麼辦

勞動合同崗位和工作地址變更,處理方式是:

一、要看你和公司在勞動合同中的約定,如果公司‍違反了勞動合同中所規定的勞動條件的,你是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並要求用人單位按照您的工作年限給予您經濟補償金的。

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四十八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勞動法工作地點變更的問題

你好!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回動保護或者答勞動條件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同時,根據該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如果對我的解答還算滿意,請採納答案並給好評吧,有什麼法律問題還可以進我的法律工作室找我咨詢,您的肯定是對我的最大鼓勵!

㈢ 新的勞動法對公司變更地址,法人,公司名稱補償標准

公司變更地址和名稱、法人,應該算新公司,原單位應該按工作年限支付補償金後解除合同,再與新公司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補償為工作滿一年給一個月工資,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不滿半年給半個月工資,標准為解除合同前12個月平均工資,包括獎金、津貼及補貼。

㈣ 跟據勞動法變更工作地點算不算變相解僱

只要勞動者本人不同意,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地點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專同並屬要求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規定工作地點系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之一,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雙方應當對具體的工作地點作出約定。工作地點變更,意味著勞動合同變更,勞動者可以不同意。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本條中的「客觀情況」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出現致使勞動合同全部或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其他情況,如企業遷移、被兼並、企業資產轉移等。

㈤ 提問一個勞動法的問題,工作地點變更。

提問一個勞動法的問題,工作地點變更。

回答你的提問;符合勞動法規定。

一、《勞動合同法回》答第40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客觀情況」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出現致使勞動合同全部或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其他情況,如企業遷移、被兼並、企業資產轉移等

二、如果簽過了這個合同,改變主意不想去嘉興了,還能拿到補償金嗎?

不會得到補償的,因為那樣就屬於勞動者主動解除勞動合同情形了。

以上為勞動法專家解釋。

㈥ 公司搬遷,勞動法有什麼樣的詳細規定,勞動合同地址改變,范圍是多大,公司名不變,什麼的情況才有賠償

你好!你的問題比較復雜,應當分成這樣三個層次來看待:

一、勞動法律對於「公司搬遷」這種情形的相關規定
主要有這樣兩條:
《勞動合同法》第35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勞動合同法》第40條第(三)項:「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公司搬遷」從法律上來說可以理解為一種勞動合同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二、要看你與公司簽的勞動合同是如何約定的
從實務中來看,大多數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都會在其中約定「公司有權根據實際工作情況變更勞動者的崗位或者工作地點,勞動者應當服從」。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勞動者簽了這樣的勞動合同,也並不意味著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地調到勞動者的崗位或工作地點;如果這樣的調動不合理,勞動者仍然有權拒絕;若用人單位以此解僱勞動者,則勞動者可以提起勞動仲裁要求企業支付賠償金。

三、根據你的情況,可以有這樣的對策
企業要求你變更工作地點,首先企業應當說明其充分的合理性,如不能說明則不能隨意的調到工作地點;
企業要求變更工作地點,也必須履行協商一致的原則,因為這是《勞動合同法》第35條的明文規定;
如果經過協商勞資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那麼企業可以解除勞動者的勞動合同,但需要提前30天通知並向勞動者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工作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的工資)。

㈦ 勞動合同變更地址

一般公司搬遷到別的城市去,
屬於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公司需要給員工經濟補償金。
一般是做一年賠一個月工資。
——————————————————
《勞動法》第二十六條 解除合同提前通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勞動法》第二十八條 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㈧ 勞動法對更換工作崗位,變更工作地點適應不了的該怎麼辦

1、更換工傷崗位、變更工傷地點,屬於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需要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如果無法協商一致,公司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解除勞動合同。

2、如果已經協商一致,並且已經履行變更後的勞動合同,勞動者感覺到不適應,可能是因為新的環境導致的,這都是正常現象,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就會變好的。如果一直不適應,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重新找份工作了。
3、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㈨ 同城變更工作地點,更改勞動性質屬於違反勞動法嗎

按相復關法律規定,勞動制合同條款包括工作地點,所以變更工作地點也是屬於勞動合同的變更。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㈩ 2016年新勞動法變更工作地點

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其中規定如下: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熱點內容
檔案局法規教育科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10:40:19 瀏覽:617
勞動合同法關於雙倍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9-14 10:34:13 瀏覽:786
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必須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9-14 10:30:49 瀏覽:525
寄件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4 10:30:48 瀏覽:345
網路平台發布哪些免責聲明是無法律效力的 發布:2025-09-14 10:22:06 瀏覽:164
單位收取假發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4 10:21:34 瀏覽:217
國際商法考試答案 發布:2025-09-14 10:21:30 瀏覽:12
寫女法官的電視劇 發布:2025-09-14 10:12:20 瀏覽:243
不承擔法律責任弄死一個人 發布:2025-09-14 09:56:49 瀏覽:792
海南大學法律碩士社會認同度 發布:2025-09-14 09:51:01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