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齡假勞動法
㈠ 年休假是根據工齡計算還是單位工作時間
年休假是根據工齡計算的。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帶薪年假天數與其自身的工齡掛鉤:
1、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法定帶薪年休假5天;
2、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法定帶薪年休假10天;
3、已滿20年的,法定帶薪年休假15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拓展資料:
年休假,指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工作滿一定的工作年限後,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帶薪連續休假。年休假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補加年休假。具體時間由國家根據不同的I種和勞動的繁重程度分別規定。
㈡ 職工年休假是怎麼規定的是按工齡還是按本單位工作年限
職工年休假是依照工齡核算的,不是依照本單位工作年限。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2)司齡假勞動法擴展閱讀
1.「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沒有限定必須是同一單位,因此,既包括職工在同一單位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也包括職工在不同單位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
2.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3.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假。對職工應休未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㈢ 關於司齡不到一年能不能休年假的問題
1、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簡稱年休假);
2、職工累計工作版已滿1年不權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㈣ 求與年休假有關的勞動法條例.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中國國務院12月7日舉行的第198次常務會議已經通過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該條例將從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
(1)連續工作1年(或12個月)以上,是指在現就職業單位工作時間,還是包括前工作單位的累計工作時間?
人社部規定:「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工作期間,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視同工作期間,應當計為累計工作時間。」
人社部規定否定了一些用人單位用本單位「工齡」或「司齡」作為計算基礎的錯誤做法。另外,規定中的「視同工作期間」指依法規定的時間如服役時間、兵團工作時間。
(2)新員工就職當年的年休假如何計算?
就《條例》規定而言,其內容相對粗糙。一方面,新員工主張當年即享受5天/10天/15天的全部年休假,對用人單位失之公平;另一方面,新員工在滿12個月的工作年限期間,當年不享受年休假,對新員工也求之過苛。因此,人社部規定:「當年度年休假天數,按照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折算確定,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前款規定的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
(3)年休假與法律規定的其它假期的關系是什麼?
《條例》規定,法定假日、休息日假期不計入年休假。
人社部規定:依法享受的婚喪假、產假等不計入年休候。
(4)年休假與寒暑假、病假、事假的關系是什麼?
人社部規定了實際休假天數「不足予補,多餘予退」的原則。
(5)年休假的具體休假時間應如何安排?
人社部規定「本年度內休完」的一般原則。用人單位「統籌安排」、「不安排」、或「跨年度安排」,需符合生產或工作需要,並應考慮職工本人意願或徵得同意。
(6)未安排年休假或年休假天數不足的情況下,如何計算年休假工資?
人社部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7)年休假日工資基數應當如何確定?
人社部規定:算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日工資收入按照職工本人的月工資除以月計薪天數(21.75天)進行折算。前款所稱月工資是指職工在用人單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前12個月剔除加班工資後的月平均工資。在本用人單位工作時間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月份計算月平均工資。
(8)離職員工的年休假工資(或已休年休假)如何計算?
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前款規定的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已過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當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數。
用人單位當年已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多於折算應休年休假的天數不再扣回。
(9)勞務派遣員工是否享受年休假?
人社部規定:勞務派遣單位的職工符合本辦法第三條規定條件的,享受年休假。
被派遣職工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無工作期間由勞務派遣單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的天數多於其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少於其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的,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應當協商安排補足被派遣職工年休假天數。
------------------------------------------------------------------------------------------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假工資報酬。
前款規定的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已過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帶薪年假天數-當年度已安排帶薪年假天數。
用人單位當年已安排職工年假的,多於折算應休年假的天數不再扣回。
請參考《企業職工帶薪年假實施辦法》
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一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2007年12月國務院施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3條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5天。該《條例》第5條規定,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該《條例》第7條又規定,單位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年休假工資報酬的,由縣級以上勞動保障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單位還應當按照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對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賠償金的,由勞動部門、人事部門或者職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工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建立職工名冊、工資表,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妥善保管涉及職工工作年限方面的原始憑證。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在當年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不能全部休完年休假的,經徵求職工本人意見後,用人單位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補休未休完的部分年休假。
用人單位經徵求職工本人意見後,不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不能全部休完年休假的,除正常工資收入外,應當按照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額外支付職工相當於其日工資收人2倍的年休假工資報酬。
職工因勞動合同期滿或解除勞動關系離開單位時未享受年休假待遇的,用人單位可以將職工的勞動合同順延至職工休完年休假,待職工休完年休假後辦理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手續。
職工在不同單位之間不得重復享受年休假待遇。用人單位在終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時,應當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證明書中載明職工享受年休假的情況,並將一份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證明書存入職工檔案。
經依法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不適用未休年休假需支付3倍工資的規定,但用人單位應當根據職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業績科學合理地確定職工的勞動報酬。實行年薪制的人員可以由用人單位依法申請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此外,非全日制用工不享受職工帶薪年休假待遇。
㈤ 工齡與司齡的計算
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也就是所謂的司齡,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根據你所在公司的規定來計算,有公司的司齡計算是從轉為正式職工的那一天開始計算的。一般工齡包括連續工齡,能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同時就能計算為一般工齡;但一般工齡不一定就是連續工齡。你可以看看你們公司有沒有相關的規定,或者看看簽訂的合同,有可能因為人事部是外聘的所以不作為正式職工,那麼司齡也就不能按正式職工的待遇算起了。
㈥ 勞動法對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的工時制度有三種:標准工時制、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
根據《新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我國目前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准工時制。有條件的企業應實行標准工時制。有些企業因工作性質和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應保證勞動者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新勞動法》對工作時間、休息時間的相關規定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4、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6、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7、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1、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2、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4、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職工帶薪年休假規定
1、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
2、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
3、工作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注】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㈦ 現在勞動法關於工齡是怎麼識定的
要看你用於什麼地方?年休假是累計工齡,補償,賠償是司齡
㈧ 新的《勞動法》中工作年限如何計算
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按周年計算。在計算退職金、退休金時,按周年計算後剩餘的月數,超過六個月的,按一年計算,六個月和不滿六個月的按半年計算。工作人員在試用期間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工作年限。
如果是非因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的之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也就是一年四個月都算入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如果與原用人單位解除合同並獲得經濟賠償的,重新計算工作年限。兩個公司的工作年限計算看是否是由於個人的原因。
一年又四個月、一年又六個月、兩年都屬於滿一年不滿十年的,年休假5天。
工作人員受過開除處分或刑事處分的,應當從重新參加工作之日起計算工作年限;但情節較輕,並且經過任免機關批準的,其受處分以前工作的時間,也可以合並計算工作年限。
(8)司齡假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九條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連續工作滿10年的起始時間,應當自用人單位用工之日起計算,包括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㈨ 我2年司齡,病假公司只給30%的工資對不對啊我在北京工作.
不低於北京市最低工資的80%就是合法的,前提是病假有相關的醫院診斷證明和假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