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26條

訴訟法26條

發布時間: 2020-12-20 04:33:31

⑴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建設工程糾紛使用司法解釋第26條如何解釋

建築業由於種種原因,常導致轉包及非法分包。為保護第一線實際施工人——農民工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突破了合同相對性,規定了實際施工人可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要求發包人承擔責任的權利。很好地維護了農民工的權益,這對社會穩定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但在實際操作中,因謹慎行使該權利。

一、《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26條全文如下:

1、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2、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二、條文解讀

1、本條為兩款。第1款為程序性規定,第2款分別規定了程序和實體兩部分內容。

2、第一款規定: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違法分包人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承、發包當事人,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對人。由於轉包、違法分包合同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作為無效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向另外一方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此毋庸置疑,不會產生歧義。本款在此出現主要是倡導性的,告訴各級人民法院實際施工人起訴索要工程款的,首先應當向其轉包人主張權利,這是實際施工人主張權利的主渠道、主導方向,實際施工人應當首先應當向合同相對方主張權利,而不是向業主主張權利。

3、第2款規定的是特殊情況,即在程序上,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當事人。在程序上講,當事人包括共同被告和第三人,第三人有可分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三人兩種。第三人表明與本訴是兩個法律關系,或有牽連,或對本訴當事人訟爭法律關系有獨立請求權;而共同被告則是與業主存在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在實體上存在某些特殊關系,如債務人與擔保人、共同侵權人、共同共有人、合夥人、掛靠集體組織的個體工商戶、個人或者私營企業、集體組織等之間,由於存在緊密聯系的特殊的實體法律關系,體現在程序上就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本款的含義首先是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其次是實際施工人為原告以發包人為被告的訴訟中,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追加為哪一種當事人應當視情況而定。

三、法理分析:

1、首先,實際施工人與發包人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發包人成為被告在實體上講就是突破了合同相對性,什麼是合同的相對性呢?由於債本質上是當事人之間一方請求他方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法律關系,為對人權或相對權,所以債權不能像物權那樣具有排他性,而只能對特定人產生效力。尤其是對兩種權利的侵權和司法保護之上,債權和物權是不一樣的。由於債權關系的義務主體是特定的,所以債權就稱為相對權或者對人權。債權人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債務人之給付義務債權人之權利,乃同一法律關繫上給付關系之兩面。此種僅特定債權人得向特定義務人請求給付之法律關系,學說上稱之為債權之相對性。

2、其次,本條已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當事人。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違法分包人之間存在轉包、違法分包的無效合同關系,他們之間是合同相對方,發生糾紛後互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不存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問題。只有在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提起訴訟時,才存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問題。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和違法分包人之間具有合同關系,轉包人與違法分包人與發包人(業主)具有合同關系,實質上講,三方當事人之間存在承包與違法分包、轉包兩層法律關系,實際施工人以業主為被告提起訴訟存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問題。從性質上看,轉包行為實質上是承包人在訂立第一個承包合同且不終止第一份合同效力的前提下,又與第三人訂立轉包合同,兩份合同盡管在內容上有相同或者相似性,但二者的合同當事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將依照不同的合同分別承擔不同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如果第一個承包合同中的承包人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應由其承擔合同責任,而不能由第二個合同中的當事人代其承擔責任。如果第二個合同中當事人為第一個合同中當事人承擔責任,顯然違背了合同相對性的原理。同樣,依此推論,第一個合同中的發包人為第二個合同中的發包人承擔責任同樣存在違背合同相對性原則。

3、再次,本條規定有越權的嫌疑,其合法性值得懷疑。《合同法》對突破合同相對性原則僅規定了兩種情況,即代位權和撤銷權。本條賦予實際施工人的權利從性質和構成要件上來看即非撤銷權,更非代位權。司法解釋只能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法律法規在司法實踐中運用作出規定,超出法律法規規定的司法解釋從法理上來講應為越權,合法性值得懷疑。

因此,本條司法解釋應屬於一種變通的規定,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維護實際施工人的利益。因為實踐中,發包人對承包人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的情況是清楚的,對施工人施工的事實予以默認,與實際施工人實際履行合同,違法分包合同或者轉包同無效,應當說發包人在主觀上存在過錯,應承擔過錯責任。

且由於違法分包人或者轉包人怠於主張權利,還有可能超過訴訟時效,導致實體權利喪失。應當講,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合同相對性應對弱化,在程序上人民法院可以視不同情況追加發包人為第三人或者共同被告,在實體上發包人對欠付工程價款承擔責任的規定有利於保護實際施工人權益。

四、現實意義

司法解釋第26條的規定,有利於保護農民工利益。現階段,清欠農民工工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在不明顯違反現行法規定的原則基礎上應當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利益。總之,《司法解釋》具有新的創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建設施工合同各方當事人應充分理解其立法本意,運用《司法解釋》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⑵ 最高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里26條和行政訴訟法的67條規定內容沖突沖突嗎

最高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出台,2018年2月8日已經廢止內。行政訴訟法屬容於法律,且2015年已經修訂,應按照行政訴訟法規定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8〕1號)
第一百六十三條本解釋自2018年2月8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8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9號)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⑶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二十六條【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管轄】
專第二十六條因保險合屬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解釋】本條是關於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管轄的規定。
本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保險合同,是指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給保險人,保險人對於投保人因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所致的損害或者責任,承擔賠償責任或者支付一定金額的合同。因保險合同發生的糾紛,是指投保人或者保險受益人與保險人之間發生的爭議。保險標的物,是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的保險合同所指向的對象,如財產、人身健康或生命等。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被告住所地、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則可由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⑷ 刑事訴訟法第26條的理解

該條是關於指定管轄的規定。即出現管轄不明的情況時,下級法院要報告上級法院,上級法院可以指定該院管轄本案,也可以指定該院將案件移送其他法院管轄。‍
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⑸ 執行規定司法解釋26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內理行政容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刑事賠償義務機關確定問題的通知

⑹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及《民訴法司法解釋》第二十二條屬於專屬管轄么

不屬於專屬管轄。

《民訴法》規定的專屬管轄如下:

第三十三條版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權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6條如何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民間借貸屬於民事行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約束和保護。

但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有權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則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應當被認定無效。

(7)訴訟法26條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是為正確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

由最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8月6日發布,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在201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曾經共同頒布了《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按照此《意見》,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如果發現有非法集資的犯罪,應當要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這一次我們制定司法解釋的時候,實際上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重申,也就是重新把它規定到我們民事司法解釋裡面來。

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因為非法集資案件涉及不特定的多數人的利益,在處理上應當堅持一體化解決的原則,防止有的受害人獲得足額清償而有的受害人卻根本不能得到補償的現象發生。

因此,只要是涉及到非法集資犯罪的案件,民事案件審理中發現了就要移送,法院就不再審理了,這是一種處理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的規定-網路

⑻ 怎樣理解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

原文是這個:
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內起訴訟的,作出行政容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簡單的說,復議機關未作出復議決定的,原行政機關作為被告。。。沒有啥二選一的。。。至於是兩個或以上的行政機關的理應作為共同被告。。。而你的案件並不詳細,很難說到底是咋回事。。。

⑼ 舊民事訴訟法的第25,26條廢止了嗎

都沒廢止。25條內容改了,成了新民事訴訟法的34條;26條內容沒改,成了新民事專訴訟法屬的24條。

修訂前的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修訂後的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⑽ 民訴法26條可否約定管轄

二十六條是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這個不屬於協議管轄的范圍。

熱點內容
交通法規新規定2016 發布:2025-05-17 06:33:29 瀏覽:203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節 發布:2025-05-17 06:33:24 瀏覽:303
商法總論期末考試重點 發布:2025-05-17 06:33:19 瀏覽:635
道德觀老子 發布:2025-05-17 06:31:50 瀏覽:87
法學會章程 發布:2025-05-17 06:23:59 瀏覽:753
社會保障一法一條例貫徹落實情況 發布:2025-05-17 06:23:15 瀏覽:46
2019年9月1日實施的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7 06:20:02 瀏覽:601
法律知識大全網 發布:2025-05-17 06:07:54 瀏覽:934
流是什麼刑法 發布:2025-05-17 06:01:49 瀏覽:122
守好條例 發布:2025-05-17 06:01:46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