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過錯

行政法的過錯

發布時間: 2020-12-20 07:40:15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里的舉證責任名詞解釋是什麼

舉證責任,是指在訴訟中應該由誰來擔負提出證據,並用證據來證明事實的責任。因此,舉證責任也叫證明責任。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第三人負有舉證責任,也就是說,他們對自己主張的事實,應當提出證據加以證明。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在刑事自訴案件中,自訴人有舉證責任。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在行政案件中,被告有舉證責任。

(1)行政法的過錯擴展閱讀

舉證責任包括兩層含義,即主觀責任和客觀責任,前者是指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提出證據予以證明的責任,也稱行為責任;後者是指如果案件事實真偽不明,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承擔敗訴的法律後果,也稱結果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不能舉證將導致其主張不能成立,原告或被告的請求或抗辯得不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2款規定「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

㈡ 什麼是違法行為

為了生活,我們每天都在辛勤的勞動,但有的時候勞動了不一定會得到相同的回報,這時的我們難免會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許,一不小心就會違反相關法律。違法行為可能也就離我們一步之遙,那究竟違法行為是什麼呢?小編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違法行為的定義:
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規定,危害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分為一般違法行為以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按照其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和違憲行為。
違法就是指違反現行法律,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違法行為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分為一般違法行為以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按照其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違法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一切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則是指嚴重地違反法律,但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我們在這里是從廣義上對違法進行論述的。
違法與犯罪的聯系是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區別是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比違法行為嚴重,犯罪行為大多數要負刑事責任,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並不構成違法行為。其次,違法行為不同於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違法行為當然不能發生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希冀的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為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並不構成違法。
違法的分類:
(一)根據違法的程度,行政違法可以分為實質性行政違法和形式性行政違法。
前者是指不具備行政行為實質要件的行政違法,如主體不合格、內容不合法、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等;後者則是不具備行政行為形式要件的行政違法,如行為的作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為的表現形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等。
區分實質行政違法與形式行政違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首先,從法律效力看,實質違法一般屬無效行為,從該行為發生之時即沒有法律效力,而形式違法一般屬可撤銷行為,它經有效補救可轉化為有效行為;其次,從法律後果看,實質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懲罰性行政責任(如行政處罰、行政處分),而形式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補救性行政責任(如撤銷違法)。
(二)根據違法的范圍,行政違法可以分為內部行政違法與外部行政違法。
前者是指內部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如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越級指揮;後者則指外部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如公安機關非法拘留公民。
內部行政違法與外部行政違法在救濟手段上是有區別的:內部違法僅限於行政救濟,不受司法審查;而外部違法不僅可藉助於行政救濟,還可藉助於司法救濟。
(三)根據違法的形式,行政違法可以分為作為行政違法與不作為行政違法。
前者表現為積極地作出行政法律規范所禁止的行為,如稅務機關違法徵收稅款;後者則表現為拒不作出行政法規范所要求的行為,如工商機關對企業申請營業執照不予答復。
作為違法與不作為違法均是行政法律的規范對象。就行政訴訟而言,作為違法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對象,不作為違法同樣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對象。
違法與不當區別:
一、侵犯的行政關系的性質不同。行政違法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法性;行政不當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理性。
二、范圍不同。行政違法則既可能發生在自由裁量行為中,也可能發生在羈束行為中;而行政不當僅發生在自由裁量行為中,不發生在羈束行為中。
三、責任不同。行政不當並不必然導致行政責任,只有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行政主體才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而且即使行政不當行為人必須依法承擔行政責任,一般承擔補救性行政責任,特殊情況下也可能承擔懲罰性行政責任;但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如果是違法的,違法行為人必須承擔由此引起的行政責任(包括補救性行政責任和懲罰性行政責任)。
四、法律效力不同。行政不當並非絕對無效。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對具體行政行為作合法性審查,不做合理性審查。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在行政復議中可以審查行政行為的適當性,對明顯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作出撤銷、變更和責令重作的復議決定;而行政違法行為一概無效,對行政管理相對人沒有拘束力,而且自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行政行為就沒有效力。
綜上所述,我們具體的了解了違法行為,它是屬於國家法律層面的。我們只要嚴格的要求自己遵法守法,那你肯定就不會有違法行為,與之對應的,法律還會公正的保護我們的合理權益。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專業律師
延伸閱讀:
交通一般違法行為處罰
涉稅違法行為從輕處罰標准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刑期、罰金折抵問題有哪些

㈢ 什麼叫「記大過」處分很嚴重嗎對未來發展有影響嗎

記大過是處分的一種,介於記過和降職之間的一種處分方式。

是一種內部的處罰行為,相對來說,不是很嚴重;但會記錄在你的檔案上。

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如下:

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行政處分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一共六種。記過、記大過。這是兩種程度有所區別的行政處分。一般來說,記過、記大過適用於國家工作人員的行為違反了行政法的規定,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給予警告處分過輕,給予降級處分過重的情況。

根據《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規定,給予國家公務員行政處分,依法分別由任免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決定;其中給予開除處分的,應當報上級機關備案。

(3)行政法的過錯擴展閱讀:

被記過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得被聘用到高於現聘崗位等級的崗位。

1、記過處分是出自2007年6月1日頒布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是指對有過錯的行政機關公務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罰。處罰的種類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每種處罰都有其對應的處罰時間,這些都有相關的具條例規定。任免機關必須按照一定的處罰條例對違規人員進行調查和處理。我們在生活中容易混淆記過與記大過這兩個處分,其實他們是不同的,記大過比記過更嚴重。

3、事業單位的:

根據規定,被記過人員的受處分期間為12個月。 自決定處分之日起12個月內, 被記過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得被聘用到高於現聘崗位等級的崗位,年度考核不得確定為合格及以上等次,不得參加本專業 (技術、技能)領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或者工勤技能人員技術等級考試 (評審)。 應當取消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或者職業資格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4、公務員的:

條例規定,行政機關公務員在受處分期間不得晉升職務和級別,其中,受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處分的,不得晉升工資檔次;受撤職處分的,應當按照規定降低級別。

㈣ 行政違法行為具體分為()

構成行政違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1)行為主體須是行政法主體。行為人內具備行政法主體資格容,是行政違法的前提,是構成行政違法的首要條件。

(2)行政法主體負有相關的法定義務。

(3)行政法主體具有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

(4)行政違法的主觀要件依法律的具體規定。一般只要行為人實施了違法行為即視為主觀有過錯。

鑒於您未說明該分類的標准,即是按主體分類還是按行政行為內容,故請補充問題。

㈤ 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三者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回。行政責任是個人或者單答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是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分類不同

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3、構成的主觀要件不同

故意和過失對於刑事責任和對於民事責任的影響程度不同。由於刑事責任重在懲罰,因此故意和過失對於刑事責任的影響非常大,而民事責任主要是補償性,但相較於刑事責任要輕得多,主要看它給他人帶來的損害有多大,若造成的損害非常大,就要承擔巨大的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語音的道德經 發布:2025-05-16 15:08:03 瀏覽:443
從私人訂制看合同法 發布:2025-05-16 15:07:59 瀏覽:808
法律咨詢什麼是勁傷 發布:2025-05-16 15:07:56 瀏覽:113
勞動法關於搬廠范圍的說明 發布:2025-05-16 14:53:50 瀏覽:372
電商法細則 發布:2025-05-16 14:53:50 瀏覽:260
勞動法的來歷 發布:2025-05-16 14:53:00 瀏覽:982
殉情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16 14:49:38 瀏覽:148
勞動合同法勞動報酬未約定 發布:2025-05-16 14:42:38 瀏覽:640
俠客風雲傳加道德事件 發布:2025-05-16 14:41:01 瀏覽:567
法律顧問實施意見 發布:2025-05-16 14:35:56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