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委託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委託代理人

發布時間: 2020-12-20 08:17:36

㈠ 民事訴訟可以委託哪些人作為代理人

除了律師和法律工作者以及近親屬代理,還可以公民代理(民事訴訟法第58條和民事訴專訟法的司法解釋第屬87條),但是公民代理有一定條件,比如和當事人是同一個社區居委會或者村委或者同一個組織或者單位(雖然沒有很具體的法律規定,但是已經有最高法的相關案例了),需要有其所在的居委會或者村委會或者組織或者單位出具推薦書,推薦你作為其公民代理代理本案案件,一般寫你具有一定法律知識什麼的,有了推薦書,那剩下就是寫授權委託書了

㈡ 民事訴訟可以委託哪些人作為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回為訴訟答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㈢ 民事訴訟可以委託幾個代理人,哪些人可以成為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版人作為訴訟代理人。權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㈣ 民事訴訟中訴訟方代理人是否要寫委託書

民事訴訟委託代理人的委託書應在開庭前送交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雙方當事人同時到庭並徑行開庭審理的,可以當場口頭委託訴訟代理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

第八十八條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第八十九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送交人民法院。授權委託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訴訟代理人無權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出反訴或者提起上訴。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雙方當事人同時到庭並徑行開庭審理的,可以當場口頭委託訴訟代理人,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

㈤ 民事訴訟哪些人可以做委託代理人

按照民訴法第58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律師:

就「律師 」的屬性而言,包括:其一,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按現行《律師法》之規定,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以上學歷」之法律知識或「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知識」;其二,經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資格;其三,經國家司法行政部門批准,取得執業證書;其四,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並以此為職業。

因此律師是指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的性質就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的法律服務工作者。

在上述四項基本特徵中,前一項或一、二項為其他法律工作者,如執法工作者,司法審判工作者(法官),司法檢控工作者(檢察官)所共有;後二項為「律師」這一法律工作者所獨具。

法律服務工作者:

法律服務工作者廣義上包括法官、檢察官、公安人員、律師,但是工作范圍與准入條件不同,工作職責不同。法律工作者指的是雖未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但具有法律知識,可以從事訴訟代理業務的人員。其業務范圍非常廣泛,幾乎可以涉足現在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但不可代理刑事案件。法律工作者,屬於司法部管理,是由司法部門頒發資格證、執業證,依據相關法律參與案件的代理、訴訟、調查等法律服務工作。

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具有律師身份,不得以律師名義承攬業務,進行案件調查、代理訴訟等。在參與訴訟中依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代理民事案件,幾乎可以涉足出刑事辯護外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但執業區域范圍受法律規制,不得跨區域執業。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辦理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可以收取費用;法律工作者因為長期的訴訟代理與咨詢服務,在訴訟中也體現了維護當事人權利的能力,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在現實中得到體現。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1、所謂當事人的近親屬,是指與自然人之間具有特定的親近親屬關系的人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然而,我國的不同法律對近親屬范圍的規定卻不盡一致。

一是《民法通則意見》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二是《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三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第(六)項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從上面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三部法律對近親屬的規定是不盡相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最窄,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最廣。那麼,在具體的應用中該任何確定近親屬的范圍呢?筆者認為,雖然三部法律調整的法律關系性質不同,但是作為法律,對同一法律概念的規定不同時,應該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進行使用。另外,民法通則中的近親屬的范圍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確定的,在其規定范圍與法律不一致時,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適用。還有《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人的親友可以被委託為刑事訴訟的辯護人。通常情況下認為,親友包括親屬和朋友,其范圍比近親屬要廣泛的多。而《民事訴訟法》的修改並沒有採用親友的概念,依然採用近親屬的概念。

2、當事人的工作人員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是指當事人為單位,其工作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由於用人單位的性質不同,在判斷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時,也要採用不同的標准。如企業法人,其工作人員是指與企業有勞動關系的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即包括與事業單位有事業關系的人員,也包括與事業單位有勞動關系的人員,因此,在實踐中應注意適用不同的標准來加以判斷。

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1、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人。社區是指人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域,以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與行政村同一等級的行政區域。從該條規定可看出,社區可以為居住在本社區的當事人推薦訴訟代理人,即可以推薦本社區的居民或者社區工作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也可以推薦其他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當事人所在的單位同樣即可以推薦本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可推薦本單位以外的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也就是說,當事人所在的社區、單位除可以推薦本社區、本單位的人擔任訴訟代理人外,還可以推薦本社區、本單位以外的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這是應該注意的問題。

2、有關團體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是指依法登記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稱、有一定數量成員、有經費來源、有辦事機構、有辦公地點的非營利性組織。



(5)民事訴訟法委託代理人擴展閱讀:律師-網路法律服務工作者-網路民法通則意見-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網路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公民代理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

㈥ 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進行訴訟時.最多可以委託多少人

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進行訴訟時.最多可以委託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新修訂的《民事訴專訟法》屬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與原民事訴訟法相比,本次修改限制了訴訟代理人的范圍,刪除了原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將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的范圍僅僅限定在: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㈦ 民事訴訟委託代理人的手續怎麼辦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委託訴訟代理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1.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委託他人代為訴訟,關繫到當事人對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的處分,以及訴訟結果的承擔,為避免日後因委託范圍和許可權不清發生爭議,影響判決、裁定和調解的執行,法律要求委託訴訟代理人必須用書面形式,而且要由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以表明委託訴訟代理人是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的意思表示,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對訴訟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的訴訟活動負責。
2.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代理制度是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一部分,代理分為民事代理和訴訟代理,前者是為了幫助當事人實現民事法律行為,後者是為了幫助當事人實現訴訟法律行為。要求授權委託書記明代理事項,是要求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寫明委託他人干什麼?是從事某一民事活動,還是進行訴訟?代理訴訟的標的是什麼?訴訟代理人是代理當事人、法定代理人進行訴訟,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從事的代理行為,應當由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承擔,超越代理權的行為,屬於無權代理,後果應當由代理人自負。因此,委託代理人必須寫明代理許可權,是委託代理人申請迴避、提供證據、陳述事實、進行辯論、申請訴訟保全和證據保全、請求調解、提出反訴、上訴、申請執行,還是僅就其中一項或者幾項授權代理。如果授權委託書沒有特別註明代理許可權,只寫「委託×××代理訴訟」,視為代理人有權為一切處分實體權利外的訴訟行為。

㈧ 民事訴訟中委託代理人

委託代理人,是指基於當事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的委託,行使訴訟代理權,代為訴訟行為的人,按照《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因為民事案件的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參加訴訟活動是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如果他們不能親自參加訴訟或者需要他人給予法律上的幫助,則可以委託代理人進行訴訟,但這不喪失本人親自參加訴訟的權利。對於離婚案件,委託了代理人後,本人也應親自出庭行使權利。
縱橫法律網 貴鑄律師

㈨ 民事訴訟法對委託人有什麼條件

民事訴訟中代理人分為法定訴訟代理人和委託訴訟代理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內民事訴訟法》:容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熱點內容
殉情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16 14:49:38 瀏覽:148
勞動合同法勞動報酬未約定 發布:2025-05-16 14:42:38 瀏覽:640
俠客風雲傳加道德事件 發布:2025-05-16 14:41:01 瀏覽:567
法律顧問實施意見 發布:2025-05-16 14:35:56 瀏覽:800
道德經第五十七章 發布:2025-05-16 14:35:48 瀏覽:122
忠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5-16 14:34:27 瀏覽:81
民法典民間借貸自然人 發布:2025-05-16 14:34:14 瀏覽:389
韓國刑法總論 發布:2025-05-16 14:34:09 瀏覽:5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違約條款 發布:2025-05-16 14:28:39 瀏覽:169
雲南劉文華律師 發布:2025-05-16 14:23:46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