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勞動法的體系

我國勞動法的體系

發布時間: 2022-01-11 21:26:41

『壹』 勞動法體系中包括哪些重要的法律

(1)勞動管理法--勞動管理機構設置及其職權
(2)勞動就業法
(3)勞動關系協回調法(勞動合同;集體答協商;集體合同)
(4)勞動標准法(工資法;工時休假法;職業安全衛生法;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職業訓練與職業資格標准法;職工訓練與職業資格標准法;職工獎懲規則)
(5)社會保險法(生育保險法;養老保險法;失業保險法;工傷保險法;醫療保險法;遺囑津貼)
(6)處理勞動爭議程序法(勞動爭議;集體協商爭議:行政調解程序;集體合同爭議)
(7)勞動檢查監督法(監督檢查機構;監督檢查職權)
(8)工會的法律保障(結社權;協商權;參與權;監督權)

『貳』 我國勞動法的地位

勞動法是一門獨立的法律部門,有獨立的研究對象。我國的勞動立法進程將內會不斷容加快,我國勞動法將獲得空前的發展,我國的勞動法體系將會逐漸形成,而健全的勞動法體系必將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看你課本的第一頁

『叄』 基本確立了我國勞動法律制度體系的結構的是

基本確立了我國勞動法律制度體系的結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離不開調整勞動關系這一核心內容。明確以下幾點:勞動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
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肆』 結合立法目的,論述勞動法的體系

我國勞動法抄把保護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為立法目的。任何法律都有其立法目的,而正是有了立法目的,人們才會為制定這項立法而開展工作。在立法目的指引下,制定出針對特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告訴社會成員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中可以怎麼樣行為,不得怎麼樣行為,以及應當或者必須怎麼樣行為。我國《勞動法》的立法目的,貫穿於整個勞動法律規范體系之中;各項具體的勞動法律制度和法律規范必須為其立法目的服務。
勞動法律規范作為「實在法」的細胞,以法律制度的方式,橫向展開,可以視為勞動法的具體內容;以法律淵源的方式,縱向展開,可以視為勞動法的表現形式。將勞動法的具體內容和勞動法的存在形式加以綜合,就形成了勞動法的體系。
勞動法體系是立法者自覺對勞動法規范加以整理創造並使之系統化的結果。對於立法者來說,它具有主觀性,但是從勞動法規范的產生上看,它來自於它所依存的勞動關系的實際需要,因而又具有客觀性。因此,建立勞動法體系既不能憑借立法者的主觀願望,也不能是自發的客觀反映,它應當體現主客觀的統一。

『伍』 我國勞動法律關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勞 動 法

名詞解釋

1、國際勞工標准:狹義上指國際勞工組織的章程、國際勞工公約、國際勞工建議書。
2、廣義上的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
3、勞動法體系:是指構成勞動法律部門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間有內在聯系的法律規范的統一整體。
4、勞動法學體系:是指在勞動法體系的基礎上所進行的理論性概括和綜合分析所形成的體系。
5、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指的是包含在整個勞動法體系之中,集中體現勞動法的本質和基本精神,貫穿於勞動法的立法、執法、司法的全過程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根本准則。
6、經濟性罷工:是勞動關系雙方沖突激烈化時由工會組織工人集體停止工作所採取的一種對抗行動。
7、參與權:又稱職工參與、勞動參與,指勞動者有權參與企業的管理活動並對和自身利益有關的管理信息有知情權。
8、勞動者的基本勞動義務:是指根據勞動法律規范的要求,勞動者在勞動和工作過程中應當履行的基本勞動義務。
9、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法律規范在調整勞動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關系。
10、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照勞動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勞動法律關系的參加者。
11、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勞動法律關系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12、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勞動法律關系雙方的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13、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律規范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明確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
14、勞動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律規范,變更原來勞動合同中確定的權利義務的內容。
15、勞動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律規范,終止其相互間的勞動權利義務關系。
16、勞動法律關系事實:是指勞動法律規范規定的,能夠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
17、定期輪換工:亦稱農民輪換工,是指從農村招用的不轉戶口、不改變農民身份,定期輪換做工務農的勞動合同制工人。
18、勞動合同的訂立: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依法就勞動合同條款進行協商,達成協議,從而確立勞動關系和明確相互權利義務的法律行為。
19、勞動合同的內容:是指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經過協商達成的關於勞動權利和義務的具體規定,具體表現為合同條款。
20、競業避止:也稱競業限制、競業避讓,是指僱主與雇員通過合同約定,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和勞動關系解除後的一定期限內,雇員不得從事對僱主有競爭關系的工作。
21、集體合同:是指集體協商雙方代表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在平等協商一致基礎上簽訂的書面協議。
22、就業保障:又稱就業促進,是指國家為了保障公民實現勞動權所採取的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的各種措施的總稱。
23、勞動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勞動年齡內自願從事有一定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社會勞動。
24、失業登記:是指對城鎮人口中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而暫時尚未就業的人員進行登記。
25、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是指承擔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和企業富餘人員任務,由國家和社會扶持,進行生產經營自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組織。
26、就業訓練中心:是指在各級勞動行政部門領導下,由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管理指導的就業訓練實體。
27、下崗職工:是指由於用人單位的生產和經營狀況等原因,已經離開本人的生產或工作崗位,並已不在本單位從事其他任何工作,在社會上沒有再就業,但仍與用人單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
28、工資:又稱薪金、薪水,是指基於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按照法律規定或勞動合同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29、計時工資:是指按照勞動者技術熟練程度、勞動繁重程度和工作時間的長短支付工資的一種形式。
30、計件工資:是指按照合格產品的數量和預先規定的計件單位來計算工資的形式。
31、獎金:是有效超額勞動報酬,是職工工資的補充形式,是對在工作和生產建設中取得卓越成效的職工的一種獎勵。
32、津貼:是對在特殊情況下工作的職工所付出的額外勞動消耗和生活費用進行合理補償的附加勞動報酬和物質鼓勵,是勞動報酬的一種補充形式。
33、最低工資制度: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單位必須按法定最低標准支付的勞動報酬。
34、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是指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在特殊時間內或者特殊工作情況下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
35、休息時間:是指勞動者按法律規定不必從事生產和工作,而由自己自行支配的時間。
36、探親假:是指與父母或配偶分居兩地的職工,在一定期限內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帶薪假期。
37、職業安全法律保障:是指國家為了防止勞動者在生產和工作過程中的傷亡事故,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防止生產設備遭到破壞而制定的各種法律法規。
38、特種作業:是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圍設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業。
39、女職工:是指一切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女性勞動者,包括從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婦女。
40、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是指針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身體結構、生理特點及其各自的特殊需要,在勞動方面對他們的特殊權益的法律保障。
41、職業紀律:又稱為勞動紀律,指的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應遵守的勞動規則和勞動秩序。
42、社會救濟:也稱社會救助,是指國家和社會對因遭遇意外事件或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難而處於生存困境的社會成員,提供物質幫助,以使其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會保障制度。
43、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在保障全體社會成員享受基本生存權利的基礎上,通過發展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等政策措施,逐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社會保障制度。
44、養老保險:又稱年金保險,是指勞動者因年老或病殘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後,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補償和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45、失業保險:我國過去稱待業保險,是指勞動者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的情況下,在法定期間內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46、工傷保險:又稱職業傷害保險或職業傷害賠償保險,是指依法為在生產、工作中遭受事故傷害和患職業性疾病的勞動者及其家屬提供醫療救治、生活保障、經濟補償、醫療和職業康復等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47、疾病保險:又稱「病傷保險」、「健康保險」,是指勞動者及其供養的親屬由於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後,在醫療和生活上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48、職工福利:又稱職業福利、集體福利、職工生活福利等,是指行業或單位為滿足職工物質文化生活,保證職工及其家屬的一定生活質量而提供的工資收入以外的津貼、設施和服務的社會福利項目。
49、職工集體福利:是指為滿足職工集體生活需要或職工共同的生活需要而設置、提供的各種福利設施和福利性服務。
50、職工民主管理:又稱職工參與、勞動參與,指勞動者有權參與企業的管理活動並對和自身利益有關的管理信息有知情權。
51、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
52、違反勞動法的責任:亦即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是指勞動關系主體因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而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
53、一般性監督檢查:是指勞動監察機構並未發現用人單位有任何違反勞動法的行為而對其進行的例行檢查、不定期檢查。
54、勞動爭議:又稱勞動糾紛,在國外也稱勞資糾紛或勞資爭議,是指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之間因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發生的糾紛和爭議。
55、集體爭議:又稱多人爭議,是指勞動者一方的人數達到法定人數以上並且基於共同理由與用人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
56、團體爭議:又稱集體合同爭議,是指代表和維護全體職工共同利益的工會與用人單位由於簽訂集體合同而發生的爭議。

『陸』 我國勞動法體系由()構成

1.促進就業法律制度


2.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


3.勞動標准制度


4.職業培訓制度


5.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

6.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7.工會和職工民主管理制度

8.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

『柒』 我國勞動法律體系由哪些勞動法律制度構成

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 以及最高院發布的審理勞動案件司法解釋 勞動部門發布的各項規范性文件

『捌』 我國勞動法的淵源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

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聲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

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合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條例》等一系列勞動法規。

(8)我國勞動法的體系擴展閱讀:

《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法

熱點內容
法院拍賣稅費 發布:2025-09-07 15:10:03 瀏覽:988
鄉鎮衛生院各科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07 15:07:58 瀏覽:481
2016中級經濟法第二章 發布:2025-09-07 14:57:09 瀏覽:15
2018勞動法試用期幾個月 發布:2025-09-07 14:56:15 瀏覽:697
合同法釋義電子版 發布:2025-09-07 14:56:14 瀏覽:131
我國網路信息立法的現狀和對策建議 發布:2025-09-07 14:51:28 瀏覽:551
杭州建築垃圾運輸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07 14:46:31 瀏覽:195
安徽抗旱條例 發布:2025-09-07 14:43:18 瀏覽:38
海南海口法律咨詢電話12348 發布:2025-09-07 14:42:38 瀏覽:370
法律責任與權利的關系 發布:2025-09-07 14:31:00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