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工加班費規定
⑴ 勞動法加班費規定
三種工時制度,
加班工資怎麼算?
工作日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1天/年(法定休假日)=250天/年。
季工作日:250天/年÷4季=62.5天
月工作日:250天/年÷12月=20.83天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三種制度遇到節假日,休息日的加班工資計算方法:
計算加班工資時,日工資按平均每月計薪天數21.75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的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
⑵ 勞動法對加班工資的規定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規定,加班工資應當按以下方式計算:
工作日加班:小時加班工資標准
=勞動合同規定的月工資標准÷(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150%;
休息日加班:應當按同等時間安排補休,不能補休的支付加班費,小時加班工資標准
=
勞動合同規定的月工資標准÷(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200%;
法定休假日;日加班工資標准
=
勞動合同規定的月工資標准÷(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300%。
勞動合同規定的工資標准,是指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的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即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不包括年終獎,上下班交通補貼、工作餐補貼、住房補貼,中夜班津貼、夏季高溫津貼、加班工資等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⑶ 勞動法關於加班費的規定
在我國現行的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中,員工加班用人單位需要向其支付加班費,一般平時加班,例如晚上需要加班的
用人單位需支付勞動者1.5倍加班工資,如周末安排員工加班則需支付勞動者雙倍工資,法定節假日,例如國慶、五一、勞動節等安排員工加班則需像其支付三倍工資。
出現以下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應該按照以下標准向員工支付超過正常工作時間之外的工資報酬:
1、用人單位要求員工延長工作時間的,一般需要向員工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加班薪資報酬;
2、休息日,例如周末安排員工工作但又不能夠提供補休政策的,則需要向員工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加班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例如春節、端午節等安排員工工作的,則向員工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⑷ 加班工資勞動法如何規定
我國勞動法律將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作為立法宗旨之一,在實體和程序方面都作出了相應規定。在加班費爭議處理中,要充分考慮勞動者舉證能力不足的實際情況,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證明妨礙規則,結合具體案情合理分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舉證責任。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勞動法》
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法律在支持用人單位依法行使管理職權的同時,也明確其必須履行保障勞動者權利的義務。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以及相應工作安排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否則既要承擔違法後果,也不利於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自身健康發展。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