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最基本的知識

刑事訴訟法最基本的知識

發布時間: 2025-09-02 02:55:27

㈠ 司考新刑事訴訟法知識點: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

對於這一節的內容尤其要注意以下常考的知識點:

1、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領導體制以及二者的區別;

2、公安機關的性質。

一、人民法院

1、人民法院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監督關系。人民法院的監督不是通過對具體案件的指導實現的,各級人民法院依照職權獨立地進行審判,上級人民法院不得對下級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的案件作出處理意見,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執行;下級人民法院也不得在判決之前向上級人民法院請示。

2、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審判組織形式有獨任制、合議制和審判委員會。對於疑難、重大、復雜的案件,合議庭認為難以作出決定的,應當報請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而且審判委員會的決定,合議庭應當執行。

3、在中國,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含義是:各個法院獨立,而非法官獨立,也不是合議庭獨立。

二、人民檢察院

1、人民檢察院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2、在人民檢察院內部實行檢察長負責制,各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領導本院工作。檢察院內部設立若干檢察業務部門,在檢察長的統一領導下,各個部門互相分工、互相配合,完成偵查、審查逮捕、起訴、控告申訴等檢察業務。

3、在中國,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檢察權的含義是:人民檢察院作為一個整體獨立,檢察官不獨立。正是因為人民檢察院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所以:

(1)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職權中不包涵各個檢察院獨立;

(2)下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未生效的一審判決確有錯誤而依法提起抗訴時,應將抗訴書抄送上級人民檢察院;

(3)並且當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下級人民檢察院抗訴不當時,可以向上級檢察院的同級人民法院直接撤回抗訴。

三、法院和檢察院之間「一對一、從一而終」的關系

知識點一:相關法條

(一)對一審未生效判決抗訴的「一對一」

《刑事訴訟法》

★第217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第221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並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

上級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並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

(二)第二審開庭審理的「一對一」

★第224條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開庭審理後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查閱完畢。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三)審判監督程序抗訴的「一對一」

★第243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四)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一對一」

★第245 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再審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

(五)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管轄與法院的「一對一」

★第172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知識點二:含義和理解

「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之間一對一的關系」的含義是:在刑事訴訟中特定的檢察院永遠對應著特定的法院,反過來也是正確的,即特定的法院永遠對應著特定的檢察院。這包括兩層含義:

1、級別上的「一對一」,即一定級別的檢察院永遠對應著相應級別的法院;

2、地區上的「一對一」,即特定地區的檢察院永遠對應著特定地區的法院。

四、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保衛機關,是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在性質上屬於行政機關。公安機關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公安機關還受同級人民政府領導。

這里特別注意的是:刑事訴訟中其他行使偵查權並且和公安機關具有相同法律地位的機關與公安機關偵查權的劃分:

1、國家安全機關是國家的安全保衛機關,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時,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2、軍隊保衛部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保衛機關,負責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的偵查工作;

3、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由監獄進行偵查。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將在管轄一章中詳細介紹記憶的方法。

常考知識點總結: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屬於司法機關,所以不受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只對產生它的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公安機關是行政機關,下級公安機關不僅受上級公安機關領導,而且公安機關受其同級人民政府領導;法院獨立的含義是各個法院都獨立,檢察院獨立的含義是檢察系統獨立,各檢察院不獨立。但是,法院和檢察院獨立在我國都不包含法官和檢察官個人獨立。

㈡ 2018司考《刑訴法》知識點:刑訴法通緝

考生問:司法考試刑訴法通緝考察哪些內容?

回復:請參考以下知識點。

(一)通緝的概念和意義

通緝,是公安機關通令緝拿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的一種偵查行為。

通緝對公安機關通力合作,動員和依靠廣大群眾捕獲犯罪嫌疑人,打擊和制止犯罪,保障偵查和審判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襲虧裂要意義。

(二)通緝的程序和要求

1.只有公安機關有權發布通緝令。其他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都無權自行發布通緝令。人民檢察院需要追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時,應當由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

公安機關在發布通緝令時空液,有發布范圍的限制。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3條第2款的規定,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拍閉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在實踐中,縣級以上的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范圍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毗鄰的和有固定協作關系任務的省、地、縣級公安機關,可以相互抄發通緝令,並報上級公安機關備案;需要在全國范圍或跨協作區通緝重要逃犯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報請公安部,由公安部發布通緝令。

2.通緝的對象只能是依法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當然包括已被逮捕而在羈押期間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法律教育網

3.通緝令中應當寫明被通緝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衣著和體貌特徵,並應附上照片。除了必須保密的事項外,應當寫明發案時間、地點、案情性質等簡要情況。通緝令必須加蓋發布機關的印章。

4.通緝令發出後,如果發現新的重要情況,可以補發通報。通報應註明原通緝令的編號和日期。

5.各級公安機關在接到通緝令後,必須及時布置,組織力量,採取有效措施,做好調查緝拿工作。

6.被通緝的人已經歸案、死亡或者通緝的原因已消失。

㈢ 刑事訴訟法第163條的規定有哪些知識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第163條的規定是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並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該規定是指在偵查過程中發現的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處理方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三條
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並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

㈣ 刑事訴訟法知識點

法律主觀:

刑事訴訟法 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培鏈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 訴訟參與人 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2012年3月,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尊重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貪官外逃將人財兩空。2012年9月25日,全國刑法學術年會在鄭州舉辦,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將新增 刑事和解程序 。

法律客觀:

《刑法》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察槐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配沒孫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㈤ 鍙歌冩柊鍒戣瘔娉曠煡璇嗙偣:鍐沖畾

涓銆佸喅瀹 
銆銆1銆佸喅瀹氭槸浜烘皯娉曢櫌銆佷漢姘戞瀵熼櫌銆佸叕瀹夋満鍏沖湪璇夎艱繃紼嬩腑錛屼負瑙e喅璇夎間腑鐨勬湁鍏崇▼搴忛棶棰樻墍浣滅殑涓縐嶅勭悊銆傚喅瀹氬彧鐢ㄤ簬瑙e喅璇夎肩▼搴忛棶棰橈紝涓嶆秹鍙婂疄浣撻棶棰樸 
銆銆2銆佸喅瀹氬彲浠ヤ功闈浣滃嚭錛屼篃鍙浠ュ彛澶翠綔鍑猴紝娉曞緥鏁堝姏鐩稿悓銆傚彛澶村喅瀹氬簲褰撹板綍鍦ㄦ堬紝涔﹂潰鍐沖畾搴斿綋鍒朵綔鍐沖畾涔︼紝騫墮佽揪鏈夊叧浜哄憳銆備笉鍚屼簬鍒ゅ喅鍜岃佸畾錛屽喅瀹氫竴緇忎綔鍑猴紝絝嬪埢鍙戠敓娉曞緥鏁堝姏錛屾病鏈変笂璇夊拰鎶楄瘔鐨勯棶棰橈紝浣嗗垜浜嬭瘔璁兼硶瑙勫畾浜嗗逛簬鏌愪簺鍐沖畾鍙浠ョ敵璇峰嶈鍜岀敵璇夈 
銆銆浜屻佸喅瀹氫笌鍒ゅ喅鍜岃佸畾涓嶅悓鐐 
銆銆鍐沖畾涓庡垽鍐沖拰瑁佸畾鐩告瘮錛屾湁浠ヤ笅涓嶅悓錛 
銆銆1銆侀傜敤瀵硅薄涓嶅悓 
銆銆鍒ゅ喅鐢ㄤ簬瑙e喅瀹炰綋闂棰橈紝瑁佸畾閮ㄥ垎鐢ㄤ簬瑙e喅瀹炰綋闂棰橈紝閮ㄥ垎鐢ㄤ簬鍐崇▼搴忛棶棰橈紝鑰屽喅瀹氬彧瑙e喅紼嬪簭闂棰樸 
銆銆2銆侀傜敤涓諱綋涓嶅悓 
銆銆鍙鏈変漢姘戞硶闄㈡湁鏉冧綔鍑哄垽鍐沖拰瑁佸畾錛岃屽喅瀹氬彲浠ョ敱浜烘皯娉曢櫌銆佷漢姘戞瀵熼櫌銆佸叕瀹夋満鍏沖垎鍒浣滃嚭銆 
銆銆3銆佹晥鍔涗笉鍚 
銆銆絎涓瀹′漢姘戞硶闄㈡墍浣滅殑鍒ゅ喅鎴栬呰佸畾錛屾湁鍏蟲満鍏沖拰浜哄憳渚濇硶鍙浠ヤ笂璇夋垨鑰呮姉璇夛紝騫朵笉絝嬪嵆鍙戠敓娉曞緥鏁堝姏銆傝屽喅瀹氭棤璁虹敱鍝涓綰с佸摢涓涓鍏媯娉曟満鍏充綔鍑猴紝鍧囩珛鍗沖彂鐢熸硶寰嬫晥鍔涳紝涓嶅緱涓婅瘔鍜屾姉璇夛紝鍗充嬌鍏佽稿嶈鐨勶紝澶嶈涔熶笉褰卞搷鍐沖畾鐨勬墽琛屻 
銆銆銆愪緥5銆戱紙-2-65錛夎瘔璁兼枃涔︿竴鑸鐢遍栭儴銆佹f枃錛堜簨瀹炰笌鐞嗙敱閮ㄥ垎錛夈佸熬閮ㄧ粍鎴愶紝涓嬪垪鍝浜涢夐」灞炰簬娉曢櫌鍒戜簨鍒ゅ喅涔︿腑鐨勭悊鐢遍儴鍒嗭紵 
銆銆A.杈╂姢浜虹殑杈╂姢鎰忚 
銆銆B.緇忔硶搴瀹$悊鏌ユ槑鐨勪簨瀹炲拰鎹浠ュ畾妗堢殑璇佹嵁 
銆銆C.渚濇硶紜瀹氶栬佸垎瀛愩佷富鐘銆佷粠鐘鐨勭姜鍚 
銆銆D.瀵規帶杈╁弻鏂歸傜敤娉曞緥鏂歸潰鐨勬剰瑙佹槸鍚﹂噰綰崇殑鐞嗙敱鍒嗘瀽 
銆銆絳旀堬細CD 
銆銆銆愪緥6銆戱紙2010-2-35錛夊叧浜庡垜浜嬪垽鍐充笌瑁佸畾鐨勫尯鍒錛屼笅鍒楀摢涓閫夐」鏄姝g『鐨勶紵 
銆銆A.鍒ゅ喅瑙e喅妗堜歡鐨勫疄浣撻棶棰橈紝瑁佸畾瑙e喅妗堜歡鐨勭▼搴忛棶棰 
銆銆B.涓妗堜腑鍙鑳芥湁涓涓鍒ゅ喅錛岃佸畾鍙浠ユ湁鑻ュ共涓 
銆銆C.鍒ゅ喅鍙鑳戒互涔﹂潰鐨勫艦寮忚〃鐜幫紝瑁佸畾鍙浠ュ彛澶翠綔鍑 
銆銆D.涓嶆湇鍒ゅ喅涓庝笉鏈嶈佸畾鐨勪笂璇夈佹姉璇夋湡闄愪笉鍚 
銆銆絳旀堬細D
銆銆 2016騫村徃娉曡冭瘯鍛介樿勫緥

㈥ 司考新刑事訴訟法知識點:辯護人的義務

《刑事訴訟法》第33、35、、40、42、46條對辯護人的義務作了詳細規定

(一)告知義務

1、委託情況告知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2、不在犯罪現場、不負刑事責任

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3、重大事項告知(辯護律師

辯護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有權予以保密。但是,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知悉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二)不得妨礙訴訟順利進行的義務

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辯護人涉嫌犯罪的,應當由辦理辯護人所承辦案件的偵查機關以外的偵查機關辦理。辯護人是律師的,應當及時通知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或者所屬的律師協會。

(三)辯護人的責任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2016國家司法考試報名條件
熱點內容
港澳立法會 發布:2025-09-02 06:11:35 瀏覽:239
2015二建法規精講班 發布:2025-09-02 06:10:53 瀏覽:521
反駁站在道德制高點 發布:2025-09-02 06:10:52 瀏覽:570
收據蓋項目部公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02 05:58:50 瀏覽:308
勞動法中有對考勤的規定嗎 發布:2025-09-02 05:53:53 瀏覽:474
公民道德建設手抄報 發布:2025-09-02 05:53:53 瀏覽:742
戶口本曾用名使用法律效力依據 發布:2025-09-02 05:53:14 瀏覽:598
簡述經濟法的法律淵源 發布:2025-09-02 05:52:34 瀏覽:401
采購條例處罰 發布:2025-09-02 05:46:44 瀏覽:931
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2012 發布:2025-09-02 05:41:11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