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225條227條
1.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多少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這一規定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第202條或第225條中找到相關依據。
分析說明:
- 法律依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關於執行行為的異議提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旨在保護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確保執行行為符合法律要求。
- 第202條內容:該條可能涉及執行過程中的某些特定情形,如執行款物的分配、執行標的的確定等,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若認為這些執行行為有違法律規定,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
- 第225條內容:該條則更廣泛地規定了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的權利。它指出,若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不僅限於執行款物、執行標的等方面,還可以包括執行程序、執行措施等,均有權提出書面異議。
處理流程:
- 提出異議: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需以書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明確說明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理由和依據。
- 法院審查:人民法院在收到異議後,會依法進行審查,核實執行行為是否存在違法情形。
- 異議處理:根據審查結果,人民法院會作出相應的處理決定。若認為異議成立,會依法糾正執行行為;若認為異議不成立,會駁回異議申請。
結論補充說明:
在執行過程中,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應得到充分保障。因此,當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時,應及時、有效地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以維護自身權益。同時,人民法院也應依法、公正地處理這些異議,確保執行行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何時適用225條 何時適用227條
《民事訴訟法》第227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天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認為駁回裁定錯誤的,應在15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 2、申請執行人對中止執行裁定不服的,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執行許可訴訟。 因此: 1、對於案外人提出的執行異議,法院首先應當進行審查,然後根據書面異議情況分別作出處理。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不成立,應當裁定駁回申請,繼續執行。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執行。 2、申請執行人對中止執行裁定不服的,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如果執行根據是人民法院自己製作的法律文書,就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中止執行的裁定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申請執行人即應當在中止執行裁定生效之日起15日內提起訴訟,此時間為除斥期間
3. 民事訴訟法225和227條理解
法律分析:對於第225條的解讀: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本條是關於對違法的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的規定。民事訴訟法在執行程序中確立這一制度,並賦予了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申請復議的權利。本條中所說的當事人不僅包括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還包括在執行過程中,被人民法院依法變更、追加為當事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本條中所謂的「利害關系人」是指執行當事人以外,因強制執行而侵害到其法律上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處理執行行為異議時應注意的是,執行行為並沒有引發民事主體之間的實體權利義務爭議。作為執行異議事由的執行行為,只是單純的程序違法或者不當,並沒有在執行當事人之間、執行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之間產生實體權利義務爭議。否則,該行為將構成實體性執行救濟的事由。
對於第227條的解讀:
1、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認為駁回裁定錯誤的,應在15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
2、申請執行人對中止執行裁定不服的,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執行許可訴訟。
因此:1、對於案外人提出的執行異議,法院首先應當進行審查,然後根據書面異議情況分別作出處理。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不成立,應當裁定駁回申請,繼續執行。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執行。
2、申請執行人對中止執行裁定不服的,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如果執行根據是人民法院自己製作的法律文書,就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中止執行的裁定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申請執行人即應當在中止執行裁定生效之日起15日內提起訴訟,此時間為除斥期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天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 民訴法225條與227條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
一、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主張權屬的異議,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查,案外人、當事人對執行裁定不服,應當通過訴訟程序進行救濟。不能將案外人作為利害關系人,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查並賦予當事人申請復議的權利,否則即屬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應予糾正。
二、案外人所提的程序異議如果與其對執行標的權屬主張之異議並無聯系,則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以利害關系人的身份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查,與實體爭議分別處理;如果案外人所提出的程序異議與實體異議關系密切,直接或間接地針對同一執行標的權屬問題,在其同時提出實體異議的情況下,應當合並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查,以減輕當事人的訴累。
三、被執行人單獨提出的異議,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查。但如果被執行人所提異議實質是支持案外人對執行標的實體權利的主張,則對被執行人所提出的異議不應當單獨審查,而應當在對案外人所提異議進行審查的過程中一並解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