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① 什麼是法考法考的考試內容是什麼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簡稱法考。《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第二條規定:「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是國家統一組織的選拔合格法律職業人才的國家考試。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申請律師執業、公證員執業和初次擔任法律類仲裁員,以及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法律顧問的公務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考考試內容和考試科目
客觀題考查包括卷一、卷二。
卷一考查科目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卷二考查科目為: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主觀題考查科目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法考考試分值
1、客觀題分為兩卷,卷一150分,卷二150分。總分為300分,及格分數為180分。
其中單項選擇題50題、每題1分,多項選擇題35道和不定項選擇題15道共50題、每題2分,兩張試卷總分為300分。
客觀題考試全部實行閉卷、計算機化考試方式,試題、答題要求和答題界面均在計算機顯示屏上顯示,應試人員應當使用計算機滑鼠或鍵盤在計算機答題界面上直接作答。
2、主觀題分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題、法律文書題、論述題等題型,分值為180分,及格分數為108分。
主觀題考試採取機考和紙質考試兩種方式,應試人員可自行選擇考試方式進行參考。
② 請解釋一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的規定。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同時,關於該問題的解釋,當事人可以參照以下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③ 行政拘留和治安拘留的差別!
沒區別,兩者是一樣的!仔細看!兩者只有稱呼差別,實質是一樣的。治安拘留是行政處罰之一,也稱為行政拘留。
性政拘留(治安拘留)的特點:
1、行政拘留是一種嚴厲的行政處罰形式,只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才享有拘留裁決權,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內。
2、行政拘留不同於刑事拘留。前者是依照行政法律規范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人採取的懲戒措施;後者是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採取的臨時剝奪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刑事強制措施。
3、行政拘留不同於司法拘留。後者是人民法院依照訴訟法的規定對妨害民事、行政訴訟程序的人所實施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4、行政拘留不同於行政扣留。行政扣留是行政機關採取的臨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
5、行政拘留與拘役不同。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的人判處的一種刑罰。
(3)行政訴訟法第二條擴展閱讀:
刑事拘留與行政拘留的區別:
(1)適用的對象不同。刑事拘留是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遇有緊急情況時,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而行政拘留則適用於一般違法的人;
(2)法律性質不同。刑事拘留不具有懲罰性,只是一種臨時的保障性措施,行政拘留是一種處罰;
(3)目的不同。刑事拘留的目的是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而行政拘留是處罰和教育一般違法的人;
(4)羈押期限不同。普通刑事拘留不得超過14日,對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不得超過37日,而行政拘留的期限最長為15日。
④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是什麼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第二條中「具體行政行為」和其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一條第一款中的行政行為.
這個差異還是不小的,主要是各自所涉及的范圍大小不同。換言之,不是所有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先列舉有關條文: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第一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行為;
(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四)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五)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六)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行政行為按照其針對的對象是否確定以及能否反復適用,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主要是行政立法和制定規范性文件。具體行政行為就非常多了,有:行政給付、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
《解釋》第一條涉及的具體行政行為只是《行政訴訟法》第二條里」具體行政行為「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我給你解釋下《解釋》第一條里的行政行為: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行為。國家行為不可以起訴,這個是世界的通例。因為按照權力分工的理論,法院只行使一部分國家權力,以國家的名義做出的行為不能管。《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的行為是抽象行政行為,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在中國不能起訴。但是道理上說,如果抽象行政行為有侵權,也可以告,這是今後的趨勢。12條第3款是內部行政行為,能否尋求司法救濟還有爭議,而且涉及特別權力關系。從發展趨勢來看,也是可以告的,但是中國還沒到那一步。第4款是行政終裁行為,主要是一些問題不大是爭端,沒必要去法院佔用司法資源。
(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這個是刑事訴訟的內容了,行政訴訟當然不能管,只能通過刑訴法的規定去救濟。
(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因為仲裁本身算準司法行為,有法律保障;調解只是個沒有強制力的行為,不涉及當事人的法益。訴訟不符合法理,所以不受理。
(四)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理由同上之調解。
(五)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你已經在尋求另外救濟了,還跑法院來幹嘛?駁回你申訴那是行政機關的決定,你難道要法院判決:行政機關必須受理申訴?都作出這判決,你幹嘛不直接就你的事情提起行政訴訟?
(六)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沒侵害你什麼事情,為何去起訴?浪費司法資源?因為這個不侵犯法律保護的法益,所以沒有司法救濟的必要。
我國的行政訴訟法還不完善,司法資源有限,只能解決一些影響重大、典型的案例。由於經濟社會需要行政權強力推動,所以對於行政權的自身運作,司法不宜直接干涉。
⑥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規定的中院管轄行政案件第二條中
國務院組成部門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人民銀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⑦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的內容是什麼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條文注釋:
本條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行政行為包括作為、不作為和事實行為。原法用的是「具體行政行為」概念,本次修改將「具體行政行為」修改為「行政行為」,使本法的適用范圍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以從以下幾點理解本法中的「行政行為」:
(1)行政行為不包括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行政行為既包括作為,也包括不作為。
(3)行政行為還包括「事實行為」。
(4)行政行為包括行政機關簽訂、履行協議的行為。
2、原法第25條第四款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可以作為被告,即已視為行政機關,本法修改進一步擴大了行政機關的范圍,將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納入本法調整范圍。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本法所稱的行政機關:
(1)本法所稱行政機關,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
(2)規章授權社會組織行使行政管理權,受其他法律的限制。
(3)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務的行為,就是行政機關的行為。
(4)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辦事機構非經法律特別授權,不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屬於無效行政行為,引起訴訟的,以其所在機關作為被告。
⑧ 行政訴訟法解釋第3條1款2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專釋 (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屬22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⑨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做了修改。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具體修正內容如下:
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中國行政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