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簡答題全文閱讀

民事訴訟法簡答題全文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1-22 00:23:58

⑴ 簡答題簡述在民事訴訟中訴訟權利的承擔是什麼

《民來事訴訟法》規定,公民源、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有: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的訴訟義務是: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⑵ 民事訴訟法的簡答題: 簡述起訴的條件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專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⑶ 開放教育民事訴訟法簡答題簡述法院調解的效力有哪些

您好!法院調解,指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對雙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實體權內利,義務自容願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活動。調解的效力,是指人民法院主持調解成功,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並依法定程序接受調解協議所產生的法律後果。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調解書效力與判決相同,當事人不履行的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⑷ 民事訴訟法簡答題

民事訴訟的行為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構成要件:
(一)妨害民事訴訟的行專為已經實施屬。這是認定構成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客觀要件。
(二)妨害行為已經造成了後果。所謂已經造成了行為後果發生,是指妨害行為已經妨害了民事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在客觀上形成了民事訴訟秩序的混亂。
(三)妨害行為發生在民事訴訟過程中。該要件是指妨害行為應是發生在民事訴訟開始後到判決執行終結前的時間段,包括審判程序和執行程序。
(四)行為人實施妨害行為出於主觀故意。行為人實施妨害行為出於主觀故意,是構成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主觀要件。

⑸ 民事訴訟法試卷 簡答題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

  1.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及其經濟基礎的本質和特徵的集中體現,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為規范和價值判斷准則。中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

  2. 1.平等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3. 所謂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3條明文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徵,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它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獨立為前提,獨立以平等為歸宿。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互不隸屬,各自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現代社會,隨著在生活、生產領域保護消費者和勞動者的呼聲日高,平等原則的內涵正經歷從單純謀求民事主體抽象的法律人格的平等,到兼顧在特定類型的民事活動中,謀求當事人具體法律地位平等的轉變。我國民法明文規定這一原則,強調在民事活動中一切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意在以我國特殊的歷史條件為背景,突出強調民法應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4. 2.自願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5. 自願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於其意志去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自願原則的存在和實現,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前提。只有在地位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才能保障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時的意志自由。自願原則同樣也是市場經濟對法律所提出的要求。在市場上,准入的當事人被假定為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因此,民事主體自願進行的各項自由選擇,應當受到法律的保障,並排除國家和他人的非法干預。自願原則的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則。雖然有商品經濟就有合同自由的觀念,但合同自由作為一項法律原則卻是遲至近代民法才得以確立。當然,合同自由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在某種意義上,一部合同自由的歷史,就是合同如何受到限制,經由醇化,從而促進實踐合同正義的記錄。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社會公平,注重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對合同的自由有諸多限制。

  6. 例如在我國的郵政、電信、供用電、水、氣、熱力、交通運輸、醫療等領域所存在的強制締約,在保險、運輸等許多領域盛行的定式合同,都是對合同自由的限制。

  7. 3.公平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8.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公平原則是進步和正義的道德觀在法律上的體現。它對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國家處理民事糾紛起著指導作用,特別是在立法尚不健全的領域賦予審判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對於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和糾正貫徹自願原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弊端,有著重要意義。公平原則在民法上主要是針對當事人間的合同關系提出的要求,是當事人締結合同關系,尤其是確定合同內容時,所應遵循的指導性原則。它具體化為合同法上的基本原則就是合同正義原則。合同正義系屬平均正義,要求維系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作為自願原則的有益補充,公平原則在市場交易中,為誠實信用原則和顯失公平規則樹立了判斷的基準。但公平原則不能簡單等同於等價有償原則,因為在民法上就一方給付與對方的對待給付之間是否公平,是否具有等值性,其判斷依據采主觀等值原則,即當事人主觀上願以此給付換取對待給付,即為公平合理,至於客觀上是否等值,在所不問。由此不難看出公平原則的具體運用,必須以自願原則的具體運用作為基礎和前提,如果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的不均衡,系自主自願的產物,就不能謂為有違公平。

  9. 4.誠實信用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10. 在民法上,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所有獲取民事利益的活動,不僅應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須使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倫理道德准則在民法上的反映。我國《民法通則》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為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不難看出,誠實信用原則在我國法上有適用於全部民法領域的效力。作為一般條款,該原則一方面對當事人的民事活動起著指導作用,確立了當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行為規則,要求當事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以及當事人的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該原則具有填補法律漏洞的功能。當人民法院在司法審判實踐中遇到立法當時未預見的新情況、新問題時,可直接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行使公平裁量權,調整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誠信原則意味著承認司法活動的創造性與能動性。近代以來,作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延伸,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法上,又普遍承認了禁止權利濫用原則。該原則要求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不能超過其正當界限,一旦超過,即構成濫用。這個正當界限,就是誠實信用原則。

  11. 5.守法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12. 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應當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我國《民法通則》第6條將守法原則表述為: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這是作為民法基本原則的守法原則的核心。民法作為私法,著重於對私人人身利益和財產利益的法律調整,因而在規范形態上存在許多可以經由當事人特別協商予以排除的任意性規范,以及為保護當事人的利益所設置的倡導性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條第2款關於合同形式的規定,即屬民法上的倡導性規范。任意性規范僅在當事人對有關事項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方可作為補充性規范,彌補當事人意思表示上的欠缺。倡導性規范也不具有強制當事人遵循的效力。不遵守倡導性規范,屬於自甘冒險的行為,當事人有可能承受由此帶來的不利後果。因而,守法原則一般不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任意性規范和倡導性規范,而是指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應當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強行性規范,不得有所違反,一旦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將作出否定性評價,使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不按照民事主體的預期發生相應的法律效果。

  13. 6.公序良俗原則折疊編輯本段

  14.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合稱。公序良俗原則是現代民法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是指一切民事活動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它有維護國家社會一般利益及一般道德觀念的重要功能。我國《民法通則》第7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經濟的公序,是指為了調整當事人間的契約關系,而對經濟自由予以限制的公序。經濟的公序分為指導的公序和保護的公序兩類。市場經濟條件下,指導的公序地位趨微,保護的公序逐漸占據了重要位置。與保護勞動者、消費者、承租人和接受高利貸的債務人等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弱者相關的保護性公序,成為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判例學說上的討論、研究的焦點。良俗,即善良風俗,學界一般認為系指為社會、國家的存在和發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是特定社會所尊重的起碼的倫理要求。不難看出,善良風俗是以道德要求為核心的。為了將公序良俗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區別開來,應將善良風俗概念限定在非交易道德的范圍內,從而與作為市場交易的道德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各司其職。與誠實信用原則相仿,公序良俗原則具有填補法律漏洞的功效。這是因為公序良俗原則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而能處理現代市場經濟中發生的各種新問題,在確保國家一般利益、社會道德秩序,以及協調各種利益沖突、保護弱者、維護社會正義等方面發揮極為重要的機能。一旦人民法院在司法審判實踐中,遇到立法當時未能預見到的一些擾亂社會秩序、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而又缺乏相應的禁止性規定時,可直接適用公序良俗原則認定該行為無效。

⑹ 民事訴訟法論述題

1、民事訴訟強制措施與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區別 第一,適用的主體不同。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只能由人民法院適用;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既可以由人民法院,也可以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適用。 第二,適用對象不同。民事訴訟中強制措施既可以適用於當事人,也可以適用於其他訴訟參與人或者案外人;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只適用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第三,適用的目的和條件不同。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是一種排除性措施,目的在於排除妨害,保證訴訟的順利進行,其適用須以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已經實際發生為前提條件;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是一種預防性措施,目的在於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毀滅罪證、自殺或繼續犯罪,其適用不以前述行為的實際發生為前提條件。 第四,適用的階段不同。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適用於整個民事訴訟過程,既包括審判階段,也包括執行階段,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則適用於偵查、提起公訴和審判階段。 第五,與判決結果的關系不同。在民事訴訟中,不論何種強制措施的適用,都和判決結果不發生任何關系,敗訴的一方當事人不得以曾受到強制措施為由,要求抵消或減輕判決中確定由其負擔的實體義務;而刑事訴訟中的拘留和逮捕這兩種強制措施,在被告人被判處刑罰時可依法抵折刑期。 第六,種類不同。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包括拘傳、訓誡、責令退出法庭、罰款和拘留;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則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 2、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法定情形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9條規定,對於以下十三種情形,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1.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2.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3.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4.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5.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6.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7.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8.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9.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10.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的; 11.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12.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13.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⑺ 民事訴訟法簡答題債權人申請執行的條件有哪些

債權人申請執行的條件,一是裁判文書有可供執行的內容,二是裁判文書已經生效回。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答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六十三條 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權利義務主體明確;
(二)給付內容明確。
法律文書確定繼續履行合同的,應當明確繼續履行的具體內容。

⑻ 民事訴訟法簡答題,誰會幫幫忙...謝謝啦!

1、(1)無效,只能在其中選定一個
(2)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版有約定的權,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採用送貨方式的,以貨物送達地為合同履行地;採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貨地為合同履行地;代辦托運或按木材、煤炭送貨辦法送貨的,以貨物發運地為合同履行地。
購銷合同的實際履行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
本案:貨物送達地A市
(3)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本案:被告住所地B市

2、(1) 乙區法院和丙區法院。
(2)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3)不成立。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後,對方當事人又應訴答辯的,視為該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答完發現沒啥分啊,呵呵

⑼ 民事訴訟法的簡答題: 專屬管轄概念以及法定情形有哪些

立案管轄?職能管轄? 優先管轄選擇 我記得這個在刑事訴訟法的法條里有

⑽ 民事訴訟法簡答題:執行異議之訴

執行異議之訴是當事人在執行程序中的一種執行救濟之訴。
《民事訴訟版法》第一百四十條、權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除了對因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駁回起訴的三種裁定,當事人可以提起上訴外,人民法院對於其他像中止或終結執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及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等執行程序中使用的裁定是不能上訴的。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人民法院所作出的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案外人、當事人依據該條提起的訴訟就是「執行異議之訴」。

熱點內容
法院拍賣的發票 發布:2025-08-30 04:19:53 瀏覽:327
最高人民法院辭職庭長 發布:2025-08-30 04:17:33 瀏覽:556
2001年的婚姻法有多少條 發布:2025-08-30 03:45:19 瀏覽:587
行政訴訟法的所有版本 發布:2025-08-30 03:44:21 瀏覽:420
罰款在勞動法 發布:2025-08-30 03:36:50 瀏覽:727
公司內部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30 03:20:50 瀏覽:263
新屠宰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30 03:05:41 瀏覽:663
行政法真題做幾年 發布:2025-08-30 03:02:29 瀏覽:958
南德法院法律咨詢公司 發布:2025-08-30 03:01:30 瀏覽:553
段波民法先修班音頻 發布:2025-08-30 02:52:08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