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益
1. 行政刑法與刑事刑法
行政法與刑法分屬不同部門,沒有交叉。也不存在您說的「行政刑法」的提法。
2. 什麼是行政處罰和刑法的折抵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違法委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罰金」。
這一規定主要是針對刑罰執行問題作出的。但由於這一刑罰執行問題涉及到了與行政處罰的關系,因此行政處罰法對此作出了專門規定。
應當說多數行政違法行為在處罰問題上不存在刑期的折抵問題。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折抵刑罰的問題是需要在一定的特定條件下才會發生的,這一特定條件是:首先,這一行政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和刑事法律規范,根據這兩個法律規范的規定都要給以處罰;第二,行政機關不認為這一行為觸犯了刑法而認為只觸犯了行政法律規范,因而對違法行為依照行政法律規范給以了行政處罰,而後又發現該行為觸犯了刑法,司法機關需要給以刑事處罰;第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作出了行政拘留或者罰款的行政處罰,且這一處罰決定已經開始執行。只有以上的幾種情況同時具備,行政處罰與刑罰折抵的情況才會發生。
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處罰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折抵刑罰,是從保護當事人的角度出發作出的規定,同時也是為了解決行政處罰和刑罰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實踐中,由於實施行政處罰和刑罰的主體不同,因而在對一個違法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認定問題上,可能會有差異。例如:一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先發現,並認為該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而司法機關了解到了有關情況,認為這一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要對違法者施以刑罰,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就可能同時受到了兩個處罰。實踐中,存在對違法行為先於刑事處罰而進行了行政處罰的情況較多,從保護當事人的角度出發,行政處罰法對這種處罰的執行作出了規定,即如果行政機關對一違法行為先於司法機關作出了行政拘留或者罰款處罰,司法機關在這之後又必須對同一行為處以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的,應當依法相折抵。即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罰款可以折抵罰金。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指出,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根據這一規定,行政機關在查處違法行為時,應當認真對違法行為進行分析,力求准確判斷違法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對於確須給以刑事處罰的,應及早移送司法機關,以盡量避免這種先適用行政處罰後又必須適用刑罰的情況發生。
3. 行政,民事,刑法的區別
行政違來法是指行政主體違反源行政法律規范但尚未構成犯罪而依法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定,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刑事違法是指違法刑法所規定,具有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行政違法不完全由公安機關處理。比如工商、稅務、技術監督局、土地局、等都可以處理。 民事違法最終是由人民法院處理。 刑事違法你要看是否構成犯罪,才能確定是哪處理,偵查機關偵查構成犯罪的話,有法院判決,一般違法行為由公安機關處罰。
4. 行政法與刑法的聯系與區別是什麼
行政法與刑法的調整對象不同,兩者在治安管理方面的聯系比較緊密。
行政法調版整行政權的運作,權刑法規定犯罪及其後果。治安管理方面,行政法、刑法的理念以及措施都是想通的,但是程度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治安管理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算是一部小刑法,放在國外可能就是輕罪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與《刑法》所針對的行為是一樣的,但是根據程度不同,規定了不同的法律後果,也規定了不同的處理程序。
行政法里也會涉及刑法,但是很少,算是「附加刑法」。例如,《海關法》第八十四條偽造、變造、買賣海關單證,與走私人通謀為走私人提供貸款、資金、帳號、發票、證明、海關單證,與走私人通謀為走私人提供運輸、保管、郵寄或者其他方便,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海關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海關法》本身是行政法,但是涉及刑法的內容也算廣義的刑法。
行政法與刑法區別很大,相互聯系不是太多。
5. 行政處罰與刑法,行政處分有何區別
一,行政處分是行政制裁的一種形式。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依照法律和有關規章,給所屬的有輕微違法或違紀行為人員的一種制裁,同時又是被處分人的行政責任的體現形式之一。
行政處分屬於內部行政行為,由行政主體基於行政隸屬關系依法作出。它具有強烈的約束力,管理相對人不服,行政主體可以強制執行。但因其不受司法審查,故被處分人不服行政處分,只能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申訴途徑解決,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處分的程序,大致有7個步驟:①處分的提起;②調查對證;③本人申訴;④討論決定;⑤批准備案;⑥通知本人及歸案;⑦處分的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分的適用范圍較廣,主要有國家行政機關的公務人員、國家和集體單位的工作人員,以及全民和集體企業的職工。行政處分的種類由不同法規列舉,如《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把行政處分規定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規定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一次性罰款(不超過本人月標准工資的20%)。
二,行政處罰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 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的,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三,刑罰
刑罰懲罰的是通常說說的違法犯罪分子,觸犯<刑法>的人才對其實施刑罰處罰.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無期徒刑(五)死刑。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二)剝奪政治權利;(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
6. 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規定如何處理
行為人的一個行為既違反行政法中某個法條的規定同時又觸犯刑法的某個法條規定,從而構成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競合。在實踐中,一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況大量存在,如偷漏稅、走私、破壞公共秩序等行政違法行為等,在行為構成犯罪的同時還觸犯有關行政法的規定。發生行政違法行為和犯罪競合的實施處罰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單處刑罰。即對一行政違法行為己構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機關給以刑事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就同一事實重復處罰。這實際上也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具體體現。對於給予刑罰就足以達到懲處和預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沒有必要再由行政機關予以有關行政處罰。如:對於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等流氓活動,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都作了處罰規定。刑法規定,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破壞公共秩序,情節惡劣的,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的」,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在處理這類違法行為時,對於違法者違法行為情節惡劣的,應當由司法機關給予刑事處罰,行政機關原則上就不應再對其適用行政處罰了。這是因為司法機關對違法行為人已經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而且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處罰其制裁程度已遠遠超過了行政處罰對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機關再對其適用拘留等行政處罰已沒有必要,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適用刑罰後,便不得再適用行政處罰。
2.刑罰與行政處罰雙重適用。即對行為人除由司法機關予以刑罰處罰外,有關行政機關還應予以行政處罰。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觸犯刑法和行政法的雙重性,行為人也就應當相應承擔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另一方面,刑罰與行政處罰的種類及功能的差異決定了在適用刑罰的同時還必須適用行政處罰以彌補刑罰的不足。刑法規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種類和范圍相對比較狹窄,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僅適用刑法規定的刑罰在有些情況下不足以消除違法行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後果,也不足以徹底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適用刑罰的同時並處一定的行政處罰有利於更好地打擊犯罪,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實踐中也切實可行。如:對於偷稅。抗稅的違法行為,刑法只規定「違反稅收法規,偷稅、抗稅情節嚴重的,除按照稅收法規補稅並且可以罰款外,對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關稅務法規的規定,對於有偷稅、抗稅行為的人,行政機關還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對違法者處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還不足以挽回其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因而可以並處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以解決刑罰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刑罰和行政處罰並處的問題,有些是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如:刑法規定,違反海關法規,進行走私,情節嚴重的,除按照海關法規沒收走私物品並且可以罰款 外.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更多的情況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是單處還是並處,這就需要執法人員在司法實踐中靈活掌握。如產品質量法規定,銷售失效、變質產品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銷售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這一規定,對於銷售失效、變質產品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給以刑事處罰,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給予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當然這一行政處罰必須是為了解決刑事處罰所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作出的。也就是說一行政違法行為觸犯了刑律,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關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就應當免除;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財產方面的處罰,如罰金,關於財產方面的行政處罰,如罰款就應當免除。
7. 行政法與刑法的聯系與區別
刑法抄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由於刑法學還沒有開。所以只能說得民法與行政法了。不過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體就是像公安局這一類的組織。行政相對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則是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或者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比如像繼承權、肖像權等。
8. 違反刑法、民法、行政違法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首先我們要了解,三者的根本區別是刑法、行政法是公法,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法版律,而權民法是私法,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的法律。
公法上不能並行不同形式的處罰,即一事不再罰。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不能並罰,如果發生並罰的特殊情況,應該對處罰內容進行扣減。也就是說,刑法和行政法不能並行,那麼如果違法的話,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程度問題,構成刑事責任就是犯罪,違反行政法只是違法。
民法是私法,作用是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可以與公法並行,比如說有人殺人了,那麼他首先要承擔刑事責任,接受國家的處罰。同時,殺人者也要承擔民事責任,比如賠償之類。那麼違反民法與違反刑法和行政法的區別就是,違反民法,只需要承擔民事責任,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不會受到國家的處罰。
希望能幫到你
9. 行政法保護的法益是什麼
1、保護行政相對人因正當信賴而期望得到的合法或合理利益。行政相對人在無欺詐、脅迫內等主觀過容錯,符合法定條件要求行政主體授予利益的,行政主體應依法授予;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雙方達成合意,簽訂行政合同後,行政主體應全面履行,非法變更應賠償,依法變更應補償;行政主體作出行政指導應盡心盡職,對有過錯的行政指導應負行政責任。
2、行政主體應依法行政,履行法定義務,對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行政行為,應對其行為在合理限度內承擔責任。在行政法有明確規定的條件下,行政主體要嚴格依法辦事,不得拒絕行政相對人的合法要求。在行政法沒有明確規定的條件下,行政主體可在法定限度內自由裁量,但應滿足行政相對人合理期望得到的利益。
3、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皆應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且言必信,行必果。具體對行政機關而言,其所為行政行為應具有穩定性,不得朝令夕改或溯及既往,其做出的承諾,應信守之;對相對人而言,也應言而有信,不得反復無常或任意翻悔,否則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0. 行政刑法是附屬刑法嗎
從刑法的淵源來看,刑法可分為單一刑法和附屬刑法。單一刑法就是僅僅規定犯版罪與刑罰的法律,附屬刑法權則是經濟、行政法律中附帶罪與刑的刑事規范。例如,我國《食品衛生法》、《保密法》中,都附有刑法規范。這些附屬刑法規范顯然是對單一刑法的重要補充。
附屬刑法是相對於單一刑法(刑法典、單行刑法)而言,是指在非刑事法律中,為保護該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而規定的,刑法典和單行刑法所不具備的有關犯罪和刑法的規范總和。自1979年刑法頒布以來,我國有關經濟、行政法規中以依照、比照的方式規定了100多個附屬刑法。修訂後的刑法生效後,這些附屬刑法從法理上說都歸於無效。但今後在經濟、行政立法中還會根據有關實際情況制定出一些附屬刑法。因此附屬刑法的規定涉及到對刑法典的修改補充,因而是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