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代理人訴訟法訴訟

代理人訴訟法訴訟

發布時間: 2020-12-21 05:00:58

㈠ 新民事訴訟法中的訴訟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變

《民事訴訟法》的「第一編總則」的「第五章訴訟參加人」的「第二節訴訟代理人」的第57條至第62條規定了相關情況。

相關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第六十條訴訟代理人的許可權如果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並由人民法院通知對方當事人。
第六十一條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查閱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第六十二條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思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㈡ 民事訴訟法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他人代理訴訟么

民事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他人代理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回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答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㈢ 刑事訴訟中,訴訟代理人與辯護人,法定代理人的聯系與區別~~~~

辯護人是接受犯罪被告人(嫌疑人)的委託,為被告人進行辯護的人;

訴訟代理人是接受受害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委託代為參加開庭的人,可以說是為原告進行辯護的人;

法定代理人是以未成年人的名義參加庭審活動的人,一般是未成年人的父、母。

(3)代理人訴訟法訴訟擴展閱讀:

訴訟代理人特徵:

1、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訴訟代理的目的在於維護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訴訟,而不能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

2、訴訟代理人是有訴訟行為能力的人。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人,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在訴訟中,如果訴訟代理人喪失了訴訟行為能力,也就喪失了訴訟代理人的資格。

3、在代理許可權內實施訴訟行為。訴訟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來源於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的授權。凡是超越代理權所實施的訴訟行為,都是無效的訴訟行為,不能產生訴訟法上的效果。

4、訴訟代理的法律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

5、在同一訴訟中,不能代理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中,雙方當事人的利益是對立的。同時為雙方當事人的代理人,可能會損害一方當事人的利益。

辯護人特徵:

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地位是獨立的訴訟參與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專門維護者。

辯護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共同承擔辯護職能,這一訴訟職能獨立於控訴職能和審判職能。辯護人具有獨立的訴訟參與人身份,依自己的意志依法進行辯護,獨立履行職務,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既不受公訴人意見的左右,也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志左右;

既不能成為「第二公訴人」,也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代言人。辯護人與出庭公訴的檢察人員的訴訟地位應當是平等的,他們均服從法庭審判人員的指揮,依法履行各自的訴訟職能,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涉。

辯護人承擔辯護職能時,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其法定職責就是忠實於案件事實真相,尊重客觀證據,堅持真理,既不能主觀想像、猜測,也不能歪曲事實,以有效地維護法律的嚴肅性。

法定代理人特徵:

第一,法定代理產生的依據是法律的直接規定。委託代理中,代理人的代理權是由委託人通過委託授權而產生的,而法定代理權的產生是不以當事人的個人意志為條件的,而是直接源於法律的規定。

第二,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范圍也是由法律規定的,而且一般都屬於普通代理或全權代理,沒有代理許可權范圍的特殊限制。委託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則取決於委託授權書的規定,既可以是全權代理,也可以是特別代理,代理人只能在委託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理委託人進行法律行為。

第三,法定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往往存在某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這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正是法定代理產生的基礎。

實踐中,最常見的法定代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父母作為其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

(2)配偶一方作為其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對方的法定代理人;

(3)成年的兄、姐作為其未成年的弟、妹的法定代理人;

(4)職務代理中的代理人。

第四,法定代理的宗旨在於保證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能夠通過代理行為順利地參加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它主要是為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而設立的代理方式。

第五,法定代理都是無償的

㈣ 行政訴訟法代理人中近親屬含義

首先,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專以委託一至二人屬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其次,關於近親屬的范圍,一般指依據《民法通則司法解釋》第十二條,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㈤ 訴訟代表人委託的訴訟代理人的法律效力問題

以下回答由「濟南商律師」提供,如需轉述請註明出處:

其從事的代理活動的法律效力僅及於訴訟代表人本人,除非其經所有當事人委託授權。

根據我國的民事訴訟法,訴訟代理人是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委託產生。在排除了法定代理的情況下,委託訴訟代理人都是在授權之下產生的。那麼反觀訴訟代表人,他僅僅是一個所有當事人的代表。法律規定他的一些行為可以及於全體當事人,但是並沒有規定他的所有訴訟行為及於全體當事人。事實上,法律也斷然不會這么規定,因為這么規定是十分不利於當事人利益保護的。

可見,在訴訟代表人委託代理人的情況下,這個訴訟代理人僅僅得到了代表人的授權,而不是天然的獲得了將授權及於全部當事人的能力。他僅僅可以是算作代表人的代理人。但是,在實務中,很多情況下,為了訴訟方便,代表人的代理人
也會同樣獲得全體當事人的授權,以使自己可以在訴訟中獲得更大的發言權,更好的為當事人服務,防止出現一方當事人卻委託了不同的代理人的情況。

因此,綜上所訴,代理人從事的代理活動的法律效力僅及於訴訟代表人本人,除非其經所有當事人委託授權,成為所有當事人的代理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㈥ 民事訴訟哪些人可以做委託代理人

按照民訴法第58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律師:

就「律師 」的屬性而言,包括:其一,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按現行《律師法》之規定,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以上學歷」之法律知識或「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知識」;其二,經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資格;其三,經國家司法行政部門批准,取得執業證書;其四,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並以此為職業。

因此律師是指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的性質就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的法律服務工作者。

在上述四項基本特徵中,前一項或一、二項為其他法律工作者,如執法工作者,司法審判工作者(法官),司法檢控工作者(檢察官)所共有;後二項為「律師」這一法律工作者所獨具。

法律服務工作者:

法律服務工作者廣義上包括法官、檢察官、公安人員、律師,但是工作范圍與准入條件不同,工作職責不同。法律工作者指的是雖未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但具有法律知識,可以從事訴訟代理業務的人員。其業務范圍非常廣泛,幾乎可以涉足現在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但不可代理刑事案件。法律工作者,屬於司法部管理,是由司法部門頒發資格證、執業證,依據相關法律參與案件的代理、訴訟、調查等法律服務工作。

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具有律師身份,不得以律師名義承攬業務,進行案件調查、代理訴訟等。在參與訴訟中依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代理民事案件,幾乎可以涉足出刑事辯護外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但執業區域范圍受法律規制,不得跨區域執業。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辦理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可以收取費用;法律工作者因為長期的訴訟代理與咨詢服務,在訴訟中也體現了維護當事人權利的能力,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在現實中得到體現。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1、所謂當事人的近親屬,是指與自然人之間具有特定的親近親屬關系的人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然而,我國的不同法律對近親屬范圍的規定卻不盡一致。

一是《民法通則意見》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二是《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三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第(六)項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從上面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三部法律對近親屬的規定是不盡相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最窄,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最廣。那麼,在具體的應用中該任何確定近親屬的范圍呢?筆者認為,雖然三部法律調整的法律關系性質不同,但是作為法律,對同一法律概念的規定不同時,應該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進行使用。另外,民法通則中的近親屬的范圍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確定的,在其規定范圍與法律不一致時,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適用。還有《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人的親友可以被委託為刑事訴訟的辯護人。通常情況下認為,親友包括親屬和朋友,其范圍比近親屬要廣泛的多。而《民事訴訟法》的修改並沒有採用親友的概念,依然採用近親屬的概念。

2、當事人的工作人員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是指當事人為單位,其工作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由於用人單位的性質不同,在判斷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時,也要採用不同的標准。如企業法人,其工作人員是指與企業有勞動關系的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即包括與事業單位有事業關系的人員,也包括與事業單位有勞動關系的人員,因此,在實踐中應注意適用不同的標准來加以判斷。

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1、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人。社區是指人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域,以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與行政村同一等級的行政區域。從該條規定可看出,社區可以為居住在本社區的當事人推薦訴訟代理人,即可以推薦本社區的居民或者社區工作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也可以推薦其他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當事人所在的單位同樣即可以推薦本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可推薦本單位以外的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也就是說,當事人所在的社區、單位除可以推薦本社區、本單位的人擔任訴訟代理人外,還可以推薦本社區、本單位以外的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這是應該注意的問題。

2、有關團體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是指依法登記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稱、有一定數量成員、有經費來源、有辦事機構、有辦公地點的非營利性組織。



(6)代理人訴訟法訴訟擴展閱讀:律師-網路法律服務工作者-網路民法通則意見-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網路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公民代理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

㈦ 刑事訴訟法上的法定代理人的范圍

刑事訴訟法上的法定代理人的范圍包括: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回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答的代表。
刑法
第一百零六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意是: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

㈧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是不是必須要求社區推薦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專人員可以被委屬托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八十八條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㈨ 在刑事訴訟中,哪些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

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律師。的確,律師作為法律從業者,具備相關法律知識和經驗,能夠幫助你在訴訟中更好維護自己的權益。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聘請律師是需要支付一定律師費的。 與律師類似的還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之所以說與律師類似,是因為法律工作者同樣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與實務經驗,不同的是法律工作者只能在其服務的轄區范圍內代理案件,超過范圍便不受允許了。 一般來說,聘請法律工作者的費用要低於聘請律師。
還可以作為委託代理人的還有近親屬。 關於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其中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如果委託近親屬作為代理人的話,除了要出具一份授權委託書外,還要提供證明委託人與受委託人近親屬的關系證明。 比如戶口本或者居(村)委會開具的關系證明。
有人會問:「我的朋友是學法律的,他懂法律,我可以委託我朋友作為委託代理人嗎?」答案是可以,但必須有社區居(村)委會開具的推薦信。 因此,委託朋友做代理人的話,除了授權委託書,還要有推薦信。
需要補充的是,前面介紹的都是當事人是自然人的情況,如果當事人是公司等法人機構的話,可以委託律師、公司員工或者公司的法律顧問作為委託代理人。

熱點內容
山西司法廳電話 發布:2025-05-12 08:07:15 瀏覽:855
陸良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12 08:01:14 瀏覽:261
唐山市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5-12 07:53:52 瀏覽:799
上海法官培訓基地 發布:2025-05-12 07:49:39 瀏覽:146
民事訴訟法司法再審程序 發布:2025-05-12 07:48:47 瀏覽:709
省道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2 07:48:11 瀏覽:14
重慶勞動法病假扣工資標准 發布:2025-05-12 07:44:35 瀏覽:207
什麼是社會調查法特徵 發布:2025-05-12 07:43:08 瀏覽:478
銀行支付憑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2 07:41:30 瀏覽:860
論述勞動法的屬性 發布:2025-05-12 07:37:30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