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扣罰本人不知道
⑴ 勞動法扣罰工資標准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不可以對工人進行罰款,如果勞動者對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進行經濟損失的賠償,但是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二十。法律另有其他規定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⑵ 勞動法扣罰工資標準是什麼
用人單位不可以對工人進行罰款,如果勞動者對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進行經濟損失的賠償,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不超過工資的20%是指勞動者因為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扣除應當賠償部分,每月扣除額度不超過20%。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⑶ 勞動法關於扣罰工資的規定
法律分析: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對於勞動者曠工、遲到等行為,只能不發曠工、遲到時間內的工資,或者是扣獎金、績效工資,不能扣其他工資。剋扣工資指企業無正當理由扣減員工應得工資是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不包括以下減發工資的情況:(1)國家的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的;(2)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明確規定的;(3)用人單位依法制定並經職代會批準的廠規、廠紀中有明確規定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⑷ 勞動法扣工資規定
剋扣工資的相關法律規定:
《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無故剋扣工資是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即在勞動者已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應當支付給勞動者的全部勞動報酬)。
無故拖欠工資是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付薪時間未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包括:
1、用人單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災害、戰爭等原因、無法按時支付工資;
2、用人單位確因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受到影響,在徵得本單位工會同意後,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延期時間的最長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根據各地情況確定。其他情況下拖欠工資均屬無故拖欠。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三條規定,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拖欠工資的法律後果:
1、勞動者可以解除合約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支付賠償金
《勞動法》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1)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2)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3)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4)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4)勞動法扣罰本人不知道擴展閱讀:
剋扣工資的內容:
是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不包括以下減發工資的情況:
1、國家的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的
2、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明確規定
3、用人單位依法制定並經職代會批準的廠規、廠紀中有明確規定的
4、企業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相聯系,經濟效益下浮時,工資必須下浮的(但支付給勞動者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5、因勞動者請事假等相應減發工資等。根據勞動部《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勞部發[1995]226號),「剋扣」系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即在勞動者已提供正常勞動前提下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應當支付給勞動者的全部勞動報酬。
⑸ 公司不通知員工本人就私自些罰款單勞動法怎麼規定
如果即沒有通知你本人,又沒有出通告就扣款,這樣不合法,你可以選擇勞動仲裁。
⑹ 新勞動法關於對員工罰款有規定嗎
新勞動法對於員工罰款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對於犯錯的員工,沒有明確約定的,按照勞動法不能對員工進行處罰,因員工的過錯造成公司產生巨大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賠償方式為用人單位可以從員工每月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工資比例不超過20%。
【法律分析】
一、新勞動法中沒有企業罰款的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每月扣除額度不超過20%。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⑺ 勞動法,新勞動法規定是不是不能對員工罰款
1、勞動法有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服勞動者工資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3、《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7)勞動法扣罰本人不知道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單位對職工的處罰有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其中,對職工的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有下列特殊事情之一者,予以警告:
1、未經許可,擅自在廠內推銷物品者。
2、上班時間,躲卧休息,擅離崗位,怠忽工作者。
3、因個人過失致發生工作錯誤,情節輕微者。
4、妨害生產工作或團體秩序,情節輕微者。
5、不服從主管人員合理指導,情節輕微者。
6、不按規定穿著服裝或佩掛規定標志或穿拖鞋上班者。
7、不能適時完成重大或特殊交辦任務者。
綜上所述,有時候員工會因為工作疏忽失誤給公司帶來一定損失,有的企業設立獎勵和懲罰機制,對違反規定的員工罰款。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沒有法律依據。一般來說,公司對員工處罰措施有警告、撤職及開除等。通過罰款來加強管理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⑻ 急!《勞動法》中關於罰款的規定
1、任意對勞動復者進行罰款的行為違製法,一旦發生建議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
2、但如果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損失可以從勞動者的工資中扣除
3、法律法規依據:
1)勞動部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
2)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⑼ 我不知道原因的,所以我想知道公司扣罰工資勞動法相關內容是什麼樣的呢
用人單位無權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無論金額多少。只有勞動者因為重大過失或主觀故意給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每月扣除的工資數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本人工資的20%,並且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用人單位直接以勞動者違反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屬於剋扣工資行為,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剋扣的工資。拓展資料:##《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