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中關於違約

民事訴訟法中關於違約

發布時間: 2022-03-07 18:54:44

『壹』 關於違約金的相關法律

法院或仲裁機構應當事人的請求對違約金進行調整所達到的法律效果,與合同變更制度的法律後果相同)盡管法律允許當事人請求調整違約金主要是基於公平、誠實信用原則,與合同變更制度的立法精神幾近相同,但調整違約金的依據並非是合同變更制度,當事人無需證明合同存在《合同法》第54條所規定的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或欺詐、脅迫、乘人之危之情形,調整違約金的法律依據就是《合同法》第114條規定本身。延伸閱讀:合同法全文 民法上以權利之作用為劃分標准,將權利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及變動權。支配權是指權利人得直接支配其標的物,而具有排他性的權利;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要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變動權是指權利人依自己的行為,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變動權之作用,在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消滅,變動權依所變動之法律關系不同,分為形成權、抗辯權和可能權,其中形成權是指權利人依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與他人間的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如撤銷權、解除權、追認權等、形成權的主要功能,在於權利人得依其單方之意思表示,使已成立之法律關系之效力發生、變更或消滅下《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所規定的當事人請求調整違約金的權利,與《合同法》第54條所規定的當事人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合同的權利,應當均屬於形成權。關於形成權的行使方式,一般地權利人直接通知對方當事人即可,如《合同法》第47條、第48條及第51條所規定的效力待定合同中法定代理人、本人及財產權利人追認權的行使,以及《合同法》第96條所規定的合同解除權的行使,直接由權利人通知對方當事人即可「但在法律對形成權的行使方式有特殊規定的情況下,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行使、如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訂立時顯失公平的合同以及以欺詐、脅迫手段或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須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或變更合同,據此,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應當以訴的形式提出,並且根據《合同法》第55條的規定,撤銷權在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未行使或者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權利消滅。《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違約金低於或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增加或減少。對於當事人調整違約金權利則當事人只能以起訴或反訴的形式行使,還是可以以抗辯的形式提出,是審判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有一案例:2004年5月3日,甲、乙簽訂工程車輛買賣合同,約定甲向乙轉讓四輛工程車,合同簽訂當日交付,總價款118萬元。乙必須於同年5月31日前支付108萬元,餘款10萬元於同年6月30日前付清。同年5月31日前如不能支付110萬元,乙承擔4萬元違約金。所有價款必須按期支付,每拖欠一天,按拖欠金額的5%0計算滯納金。合同簽訂後,甲按約履行了四輛工程車的交付義務,乙沒有付款,甲將乙訴至法院。一審過程中,乙未提出違約金過高之抗辯,原審法院判決乙支付價款118萬元並按合同關於「支付4萬元的違約金及按拖欠金額的千分之5計算滯納金」之約定,判決乙支付108萬元的違約金。乙不服原審判決,提起上訴,主要卜訴理由是合同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降低。對於上訴審過程中,乙能否要求降低違約金,形成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合同法》關於「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增加或適當減少」之規定,與《合同法》第54條規定的合同撤銷權及變更權須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請求之立法模式是一致的,因此,當事人須以起訴或反訴形式請求調整違約金,本案中,乙在一審期間未提出反訴,二審要求降低違約金屬提出新的訴訟請求,二審程序不應審理,應告知其另行起訴。另一種觀點認為,如果違約金的調整權利只能以訴的形式行使,則二審程序不審理乙的請求的話,乙另行起訴的權利將被變相剝奪:二審程序中將直接依據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條款判決乙支付違約金,亦即生效判決已確認違約金條款有效,如果乙再另行起訴,鑒於生效判決的既判力,受理法院也無法再支持乙的請求。也許有人會提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36條第(五)項關於「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中止訴訟」的規定,該二審案件應當中止審理,待乙另行起訴的案件審理終結後再恢復審理。因乙另行起訴之事實尚未發生,「另一案」尚未形成,顯然,此時根本不具備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36條規定的前提條件。如果將當事人調整違約金的權利定性為抗辯權,似可以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我國法律並未規定答辯失權制度,乙在一審期間雖未提出抗辯,但這一權利並不喪失,二審過程中其仍有權提出,二審法院應當進行審理,當事人對是否適用違約金條款的爭議應在一案中一並解決兩種觀點,各有道理,筆者傾向於當事人請求調整違約金的權利應以起訴或反訴的形式行使之觀點,但由此也確實帶來難以解決的障礙:債權人起訴要求債務人支付違約金,債務人在一審中未提起反訴,在一、二審整個訴訟程序中也末在其他法院另行起訴,法院判令債務人支付違約金的判決一旦生效,債務人徒享權利而無法實現,且當事人撤銷或變更合同的請求權行使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種尷尬局面的出現,應當說是立法不完善的問題,筆者建議,對於合同撤銷權或變更權,除適用除斥期間(對於合同撤銷權,《合同法》第55條規定了除斥期間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合同法》對介同變更權的行使期限術作規定《民法通則意見》第73條第2款規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白行為成立時起超過1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債權人起訴按合同約定確定雙方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時,如果未超過除斥期間,法律宜再規定一個權利行使期限,並規定由裁判機關行使釋明權,在規定的行使期限之內當事人未起訴的,視為放棄權利,對於當事人請求調整違約金的權利,亦同。另外,從上述分析來看,當書人調整違約金的權利屬於形成權,則法律宜對權利的行使期限如同《合同法》第55條一樣,作出規定當然,在立法未臻完善的情況下,從維護合同正義及妥善解決實踐問題的角度,筆者更傾向於第二種觀點之處理結果。

『貳』 民事訴訟,合同違約。

法院之所以不受理,是因為居住地的問題有時候是關系這管轄權的問題。所以居住地不明確。具有管轄權的法院也不能確定下來、所以你還是的找到被告居住地,或戶口所在地,你有生分證,不行到他戶口所在地法院起訴;參照如下;第二十二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叄』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承擔有哪些

法院訴訟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有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五百八十四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肆』 借錢不還違反民事訴訟法哪幾條

借錢不還是違反了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借錢不還屬於民事糾紛,法律規定公民享有起訴權,也就是說,不管借多少錢不還,原則上都可以向法院起訴,只要滿足起訴條件,都可以向法院提起借錢不還的訴訟。

《民法通則》

第八十四條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

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義務。

第八十五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八十八條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部履行自己的義務。

《合同法》

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借款人不還款要向出借人支付違約金或者支付罰息。

支付違約金,是當事人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或者借款合同約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規定的義務時,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量的貨幣。這是對違約人的違約行為的經濟制裁,帶有懲罰性。

違約金分為法定違約金和約定違約金兩種形式。

所謂法定違約金,是指違約金的數額、幅度、范圍和支付方式等由法律法規加以規定。如《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如果由於違約已給對方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的,還應當進行賠償,補償違約金不足的部分。

《借款合同條例》規定,借款人不按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的,借款人有權收回部分或者全部貸款,對違約使用部分,按銀行規定的利率加收罰息。借款人不按期償還借款,貸款人有許可權期追回貸款,並按銀行規定加收罰息。

因貸款人的責任未按期提供貸款的,應按違約數額和違約天數,付給借款人違約金。違約金數額的計算與《借款合同條例》所規定的罰息的計算相同。這里的「罰息」就屬於法定違約金。

約定違約金,是指法律法規未作規定,而是由當事人在合同中加以約定的違約金。無論是法定違約金還是約定違約金,只要當事人一方在客觀上有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的違約事實,就應當向對方支付違約金。

(4)民事訴訟法中關於違約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也就是說如果借錢不還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直接對你的權利或者義務產生實質的影響,那麼個人就是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也就是說,你到法院起訴的時候你要明確,你要告的人是誰。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也就誰說,去法院起訴時,要告知法院為什麼要起訴、產生糾紛的過程是怎樣的、訴求是什麼。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也就是說,起訴的案件必須屬於民事法律糾紛,不能是刑事案件;同時,個人的民事糾紛是屬於該人民法院管轄的,如果該法院沒有管轄權,法院會告訴應當去哪個法院起訴的。

5.尚未超過訴訟時效。如果借條上有約定還錢時間,那麼應當在還錢時間到達之後3年內向法院起訴債務人還錢,超過3年沒有向債權人要求還錢的,將喪失勝訴權;如果借條上沒有還款時間,則可以隨時起訴要求還錢,個人要求並沒有經過了訴訟時效。



『伍』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公司違約金賠償最高比例是多少

法律上沒有規定違約金占總金額的百分比,一般是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不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都是合理的。實務中違約金是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可自主約定。沒有明確的比例。只要不是特別高和損失明顯不成正比的都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陸』 合同違約起訴流程有哪些

合同違約起訴的流程如下:1、准備起訴狀,各項證據材料,包括合同及證明對方違約事實的證據;2、向合同中約定的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如果合同中沒有約定,那麼可以去被告所在地和合同履行地法院訴訟。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十八條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柒』 民事訴訟法對過失違約和惡意違約的區別是怎麼規定的

一般過錯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無過錯原則。侵權中一般適用過錯原則,違約責任適用無過錯原則,民法中主要責任也就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

『捌』 買賣合同違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哪一條

買賣合同違約來屬於實體法,民事訴訟源法是程序法,所以,買賣合同違約不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的哪一條。
買賣合同違約在《合同法》第107條至122條。
因為不知是怎樣違約,只給發三條看看: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
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
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
報酬。

熱點內容
勞動法每周上班時間 發布:2025-08-15 16:24:46 瀏覽:465
租房人侵權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6:24:04 瀏覽:825
經濟法基礎章節 發布:2025-08-15 16:16:50 瀏覽:193
襄汾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15:55:26 瀏覽:634
探視權如何約定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5 15:54:25 瀏覽:404
和經濟法有關的書薄 發布:2025-08-15 15:34:13 瀏覽:494
法律碩士法學招生院校 發布:2025-08-15 15:33:39 瀏覽:698
物權法規定的質權的有 發布:2025-08-15 15:29:20 瀏覽:559
關於辭退違紀員工的勞動法 發布:2025-08-15 15:22:30 瀏覽:236
法律碩士論文摘要 發布:2025-08-15 15:15:31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