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600道題
A. 行政法試題(100分)
分在哪
B. 分數乘除法口算題 600道
1、1.8÷3=
2、19.2÷3=
3、4.9÷0.7=
4、0.4÷0.5=
5、1.1×0.9=
6、1.2÷0.3=
7、4.8×0.6=
8、7.7×6=
9、28÷5=
10、4.4×8=
11、6.8×0.7=
12、1.8÷0.5=
13、1.5×0.2=
14、8.9×5=
15、21÷6=
16、8.9×0.5=
17、5.3×8=
18、5.81÷0.7=
19、8.4×5=
20、3.7÷0.5=
21、9.2÷2=
22、3.3×0.4=
23、55.8÷6=
24、42.3÷9=
25、0.78÷0.6=
26、33.3÷9=
27、3.7×2=
28、6.5×3=
29、41.6÷8=
30、44.
8÷8=
31、1.6×0.5=
32、0.36÷0.9=
33、8.9×0.3=
34、1.8×3=
35、15÷3=
36、27.6÷4=
37、6.58÷0.7=
38、1.9×5=
39、2.07÷0.9=
40、56.7÷7=
41、5.1×2=
42、1.3×0.3=
43、4.62÷0.7=
44、5.4×0.3=
45、3.5×8=
46、8.4×4=
47、5.6×0.5=
48、1.02÷0.3=
49、6.1×6=
50、1.3×5=
51、4.3×0.8=
52、0.6×9=
53、16.2÷9=
54、3.2÷4=
55、、1.8÷0.3=
56、3.15÷0.9=
57、30÷4=
58、8.9×0.5=
59、4.14÷0.6=
60、5.94÷0.9=
61、66.6÷9=
62、64.8÷9=
63、4.4×0.3=
64、1.98÷0.2=
65、9×0.6=
66、7.6×0.3=
67、1.26÷0.9=
68、4.5×0.8=
69、0.88÷0.8=
70、26.4÷8=
71、7.8×0.9=
72、35.2÷8=
73、8.2×3=
74、7.3×0.9=
75、11.6÷4=
76、40÷8=
77、0.4×7=
78、13.5÷5=
79、3.2×8=
80、36.6÷6=
(2)行政法600道題擴展閱讀
口算,快心算」有別於「珠心算」和「手腦算」。西安教師牛宏偉發明的快心算, 主要是通過教材中的一定規則,對幼兒進行加減乘除快速運算訓練。
「快心算」有助於提高孩子思維和行為的條理性、邏輯性以及靈敏性,鍛煉孩子眼、手、腦的同步快速反應,計算方法和中小學數學具有一致性,所以很受幼兒及家長的歡迎。 口算,快心算真正與小學數學教材同步的教學模式:
1:會演算法
筆算訓練,現今我國的教育體制是應試教育,檢驗學生的標準是考試成績單,那麼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應試,答題,答題要用筆寫,筆算訓練是教學的主線。
與小學數學計算方法一致,不運用任何實物計算,無論橫式,豎式,連加連減都可運用自如,用筆做計算是啟動智慧快車的一把金鑰匙。
2:明算理
算理拼玩。不但要使孩子會演算法,還要讓孩子明白算理。 使孩子在拼玩中理解計算的算理,突破數的計算。孩子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的計算。
3:練速度
速度訓練,會用筆算題還遠遠不夠,小學的口算要有時間限定,是否達標要用時間說話,也就是會算題還不夠,主要還是要提速。
4:啟智慧
智力體操,不單純地學習計算,著重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全面激發左右腦潛能,開發全腦。
經過快心算的訓練,學前孩子可以深刻的理解數學的本質(包含),數的意義(基數,序數,和包含),數的運算機理(同數位的數的加減,)數學邏輯運算的方式,使孩子掌握處理復雜信息分解方法,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得到了發展。孩子得到一個反應敏銳的大腦。
C. 六年級上冊分數乘除法練習題以及答案600道
綜述:可以上新華書店買練習題。
加減乘除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符號依次為「+-×÷」,在沒有括弧的情況下,運算順序為先乘除,再加減。
除法法則:
除數是幾位,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哪位上面,不夠商一,0佔位。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商是小數,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數是小數,要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加減乘除法
D.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試題
16 .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的過程中,可以作為判決依據的是(ABC )
A 法律和行政法規
B 本行政區域內的地方性法規
C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
D 合法有效的行政規章
E 其他規范性文件
17 . 某甲因行政侵權死亡,有遺產被繼承。其親屬乙在甲死亡前,一直由甲贍養。問誰有權請求賠償 ( BE )
A 某甲的繼承人
B 某甲的父母
C 某甲的兄弟姐妹
D 某甲單位的領導
E 某乙
18 . 國家公務員任用的主要方式有(ABDE )
A 選任
B 考任
C 委任
D 調任
E 聘任
19 . 以下對法律規定的行政終局裁決行為中的「法律」表述不正確的是:BCD
A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或通過的規范性文件
B 包括法律、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C 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
D 包括法律、法規以及規章
20 . 2、行政主體是能承擔一定法律後果的組織,以下選項中哪些是這種法律後果的體現?( AC )
A 可以自己的名義運用行政職能
B 在行政復議中作為被申請人
C 在行政訴訟中作為被告
D 可以成為行政復議機關
21 . 行政合同的締結主要採取的方式有(BCD )
A 邀請發價
B 招標
C 拍賣
D 直接磋商
E發包
22 .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 (ABCE )。
A 以行政法規為依據
B 以地方性法規為依據
C 參照行政規章
D 以抽象行政行為為依據
E 以自治條例為依據
23 . 1、派出機關是指由一級人民政府經有權機關批准在一定行政區域內設立的行政機關。我國目前主要有: ( ABC )
A 行政公署
B 區公所
C 街道辦事處
D 村民委員會
24 . 某區公安分局與工商局共同對李某作出處罰決定,李某不服欲提起行政賠償請求,本案行政賠償 義務機關是 ( AB )。
A 某區公安分局
B 某區工商局
C 某市公安局
D 某市工商局
E 某區公安分局與工商局的共同上級機關區人民政府
25 . 行政訴訟的履行判決主要適用於( BCDE )
A 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程序
B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或對相對人的相應申請不予答復
C 行政機關拒絕頒發許可證、執照或對相對人的相應申請不予答復
D 行政機關不依法發給相對人撫恤金
E 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義務
E. 行政法測試題
B 根據《中華人民中國立法法》第七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版府,可以根據法律、權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較大的市有 1、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2、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3、經國務院批準的其它城市。
B C D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案中的違法行為發生地為乙 丙 丁。
F.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試題
個人體會:行政法絕對是部門法中最枯燥、最無味、最難的學科,沒有之一。
一、復習司法考試的時候聽過一個老師講行政法的課,有一句話影響深刻: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背就混,一做就錯。為什麼這么說了:
首先,行政法不同於刑法、民法規定具體明確,行政法規定很抽象,再加上我們平常相對接觸較少。在老師講的時候覺得很簡單,無非就是這個機構該干什麼、能幹什麼、怎麼干、不幹或者延遲干有什麼後果,所以就叫做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次,行政法發條眾多,想像一下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有多少個行政機關就知道這個概念了,所以背的時候很容易張冠李戴。
最後,為什麼說行政法做題很容易錯了?原因在於,行政法沒有記住你就沒法做題,不同於刑民還可以憑借推理得出答案,行政法是沒法推理的,只有死記硬背。
二、學習方法(經驗之談,均是我自己司法考試復習行政法的時候採取的方法)
1、建框架。就同於修建摩天高樓一樣,首先腦袋裡面要建立一個大的體系,然後慢慢的添磚加瓦。舉個例子,可以按照從中央到地方這種金字塔形式建立框架,中央最大,但是所涉及法條相對較少;地方雖小,但是法條浩如煙海。
2、分層對比記憶。就拿行政許可來講,在國家部委這一層次是怎樣規定的;在省市級是怎樣規定的;在地方又是怎樣規定的。所以需要分層次對比記憶,防止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
3、做題強化記憶。要學好行政法不做題肯定是不行的,做題萬遍,其意自現,見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套路了。不同於法治理論,平時多積累就就可以做的很好。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可以加我好友,共同進步!正在准備法檢公務員了!
G. 行政法題目 急急急~~~
1、C 行政處罰種類,是指行政處罰外在的具體表現形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的規定,行政處罰有以下7種: 1.警告。 是國家對行政違法行為人的譴責和告誡,是國家對行為人違法行為所作的正式否定評價。從國家方面說,警告是國家行政機關的正式意思表示,會對相對一方產生不利影響,應當納入法律約束的范圍;對被處罰人來說,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對當事人形成心理壓力、不利的社會輿論環境。適用警告處罰的重要目的,是使被處罰人認識其行為的違法性和對社會的危害,糾正違法行為並不再繼續違法。 2.罰款。是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為人強制收取一定數量金錢,剝奪一定財產權利的制裁方法。適用於對多種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佔有的,通過違法途徑和方法取得的財產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沒收非法財物,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非法佔有的財產和物品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 4.責令停產停業。是行政機關強制命令行政違法行為人暫時或永久地停止生產經營和其他業務活動的制裁方法。 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是行政機關暫時或者永久地撤銷行政違法行為人擁有的國家准許其享有某些權利或從事某些活動資格的文件,使其喪失權利和活動資格的制裁方法。 6.行政拘留; 是治安行政管理機關(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短期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制裁方法。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一,人身自由罰:包括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 二,行為罰:主要形式有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執照等。 三,財產罰:主要形式有罰款、沒收財物(沒收非法財物和違法所得)。 四,聲譽罰:主要形式有警告、責令具結悔過、通報批評等
2、D 國家賠償以支付賠償金為主要方式。能夠返還財產或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國家賠償的計算標准如下: (1)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2)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定計算: 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減少的收入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五倍; 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 ,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確定,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十倍,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造成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對其撫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撫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3\C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 (2)行政行為是行使行政職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為。 (3)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行政行為的特徵是: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 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4\ D
5 B
6 A
民事、刑事糾紛由民事和刑事法律來規范和調整。行政裁絕不能處理特定的民事、刑事糾紛。據此,答案為A.
行政裁決的特徵:
1.行政裁決的主體是法律授權的特定行政機關。
2.行政裁決的對象是特定的民事糾紛。行政裁決的對象具有特定性,有權行政機關不能對所有的民事糾紛都進行行政裁決,而只能裁決一定范圍內的由法律規定的與行政管理事項密切聯系的民事糾紛。
3.行政裁決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裁判權的活動,具有法律權威性。
4.行政裁決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
7 ABD 撤回起訴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後作出判決前,原告撤回自己訴訟請求的訴訟行為,分為申請撤訴和視為申請撤訴兩種。
(1)申請撤訴。原告在提起行政訴訟法院依法受理後,法院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起訴的請求,如果撤訴沒有規避法律,也沒有損害國家、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人民法院應當准許。一般情況下,原告申請撤訴與被告行政機關在一審期間改變具體行政行為有關。
(2)視為申請撤訴。在行政訴訟過程中,由於原告沒有履行法定訴訟義務,人民法院據此推定原告申請撤訴。根據規定,視為申請撤訴有兩種情況:原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原告在法定期限內未交納訴訟費用且又未提出暫不交納訴訟費用申請的
8 AB 行政賠償是由行政侵權行為而引起的一種國家賠償責任,屬於國家賠償的一種。所謂國家賠償是國家機關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由國家承擔的賠償責任。通常包括立法賠償、司法賠償和行政賠償三種。
9
AB
10 D
H. 行政法題目
是間接執行強制措施吧。就是不是直接對行政相對人強制執行的措施。
ABC都是直接執行強制措施,D是間接執行強制措施。
代執行是指義務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義務,由他人代為履行可以達到相同目的的,行政機關可以自己代為履行或者委託第三人代為履行,向義務人徵收代履行費用的強制執行制度。
I. 行政法題,急!!!!!!!!!!!!!!!!!!!!
答案:B
解析:本題涉及的問題較多,一一分析如下:
(1)「收容遣送」屬於限制人身自由地行政強制措施,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如果欲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甲市、乙市的人民法院均有權對此管轄,但丙市既非原告所在地(注意,「收容遣送至丙市」意味著是在丙市放人的,丙市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被限制人身自由地」),又非被告所在地,所以丙市人民法院無管轄權。據此,如果該案件依法進入行政訴訟,由於甲市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因此不能移送其他人民法院,何況丙市人民法院無管轄權呢?因此C、D兩選項肯定錯誤,不應選。
(2)「復議前置」(即「復議必經」)的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37條、《行政復議法》第19條,法律、法規都可以規定。「法規」,在《立法法》上,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屬於自治法規,也是一種法規。因此,本題中乙市地方性法規規定「對收容遣送不服提起訴訟的人須先申請行政復議」是合法的,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
(3)甲市人民法院在審查起訴時,是否應當適用乙市地方性法規呢?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是否應當接受外地地方性法規的約束呢?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本題中的行政案件發生在乙市,因此,乙市的地方性法規應當適用於這個案件,而不管這個案件在哪個地方的人民法院審理。
(4)既然,乙市的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題的行政案件,那麼這個地方性法規「復議前置」的規定,就應當遵循。根據《行訴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七項,甲市法院應當採取B選項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