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第116條

民事訴訟法第116條

發布時間: 2022-03-08 02:05:48

㈠ 民間借貸糾紛,詳細請看下面解釋,請大神指點有哪些法律條文可以用在法庭上來幫助自己

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應按照自願、互利、公平、合法的原則,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限制高利率。根據審判實踐經驗,現提出以下意見,供審理此類案件時參照執行。
1.公民之間的借貸糾紛,公民與法人之間的借貸糾紛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糾紛,應作為借貸案件受理。
2.因借貸外幣、台幣和國庫券等有價證券發生糾紛訴訟到法院的,應按借貸案件受理。
3.對於借貸關系明確,債權人申請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應按照民事訴訟法關於督促程序的有關規定審查受理。
4.人民法院審查借貸案件的起訴時,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應要求原告提供書面借據;無書面借據的,應提供必要的事實根據。對於不具備上述條件的起訴,裁定不予受理。
5.債權人起訴時,債務人下落不明的,由債務人原住所地或其財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法院應要求債權人提供證明借貸關系存在的證據,受理後公告傳喚債務人應訴。公告期限屆滿,債務人仍不應訴,借貸關系明確的,經審理後可缺席判決;借貸關系無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訴訟。
在審理中債務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貸關系明確的,可以缺席判決;事實難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訴訟。
6.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7.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審理中發現債權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條規定的限度時,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只返還本金。
8.借貸雙方對有無約定利率發生爭議,又不能證明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
借貸雙方對約定的利率發生爭議,又不能證明的,可參照本意見第6條規定計息。
9.公民之間的定期無息借貸,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償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無息貸款經催告不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催告後利息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的利率計息。
10.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借貸關系無效由債權人的行為引起的,只返還本金;借貸關系無效由債務人的行為引起的,除返還本金外,還應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給付利息。
11.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對雙方的違法借貸行為,可按照民法通則第134條第3款及《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試行))第163條、第164條的規定予以制裁。
12.公民之間因借貸外幣、台幣發生糾紛,出借人要求以同類貨幣償還的,可以准許。借款人確無同類貨幣的,可參照償還時當地外匯調劑價摺合人民幣償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利息的,可參照償還時中國銀行外幣儲蓄利率計息。
借貸外匯券發生的糾紛,參照以上原則處理。
13.在借貸關系中,僅起聯系、介紹作用的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對債務的履行確有保證意思表示的,應認定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14.行為人以借款人的名義出具借據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認,行為人又不能證明的,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15.合夥經營期間,個人以合夥組織的名義借款,用於合夥經營的,由合夥人共同償還;借款人不能證明借款用於合夥經營的,由借款人償還。
16.有保證人的借貸債務到期後,債務人有清償能力的,由債務人承擔責任;債務人無能力清償、無法清償或者債務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
借期屆滿,債務人未償還欠款,借、貸雙方未徵求保證人同意而重新對償還期限或利率達成協議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無保證人的借貸糾紛,債務人申請追加新的保證人參加訴訟,法院不應准許。
對保證責任有爭議的,按照《意見》(試行)第108條、109條、110條的規定處理。
17.審理借貸案件時,對於因借貸關系產生的正當的抵押關系應予保護。如發生糾紛,分別按照民法通則第89條第2項以及《意見》(試行)第112條、113條、114條、115條、116條的規定處理。
18.對債務人有可能轉移、變賣、隱匿與案件有關的財產的,法院可根據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責令提供擔保等財產保全措施。被保全的財物為生產資料的,應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財產保全應根據被保全財產的性質採用妥善的方式,盡可能減少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避免造成財產損失。
19.對債務人一次償付有困難的借貸案件,法院可以判決或調解分期償付。根據當事人的給付能力,確定每次給付的數額。
20.執行程序中,雙方當事人協商以債務人勞務或其他方式清償債務,不違反法律規定,不損害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應予准許,並將執行和解協議記錄在案。
21.被執行人無錢還債,要求以其他財物抵償債務,申請執行人同意的,應予准許。雙方可以協議作價或請有關部門合理作價,按判決數額將相應部分財物交付申請執行人。
被執行人無錢還債,要求以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抵償債務,申請執行人同意的,應予准許;要求以其他債權抵償債務的,須經申請執行人同意並通知執行人的債務人,辦理相應的債權轉移手續。
22.被執行人有可能轉移、變賣、隱匿被執行財產的,應及時採取執行措施。被執行人抗拒執行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的,按照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第227條的規定處理。

㈡ 民事訴訟拘留第一百十四條是怎麼規定的

按最新2012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140條不是關於民事訴訟拘留的。第115和116條有相關規定回:
第一百一十五條對個人的罰答款金額,為人民幣十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拘留的期限,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承認並改正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解除拘留。
第一百一十六條拘傳、罰款、拘留必須經院長批准。拘傳應當發拘傳票。
罰款、拘留應當用決定書。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㈢ 有人欠錢布還,已經三年多了,我沒有欠條,但有簡訊可以證明他欠我錢,如果起訴的話能算證據么

1、如果起訴的話,手機簡訊能作為證據。
2、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3條第1款第5項的規定,電子數據屬於證據的一種。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16條第2款的規定,手機簡訊是電子數據的一種,所以,手機簡訊屬於證據的一種,因此,如果起訴的話,手機簡訊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3、如果手機簡訊能證明被告欠款,被告就無法否認欠款的事實。因為已經三年了,所以起訴的話請注意訴訟時效問題,如果未超過二年的訴訟時效期間,法院應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4、任何證據都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手機簡訊也不例外,也必須經過查證屬實。

㈣ 用微信發借條有法律依據嗎

微信發借條可作為訴訟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16條第2款、第3款: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4)民事訴訟法第116條擴展閱讀:

1、微信聊天記錄作為證據須滿足什麼條件?

能作為證據的,都要滿足證據的「三性」即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微信聊天記錄也是一樣的。在提交微信聊天記錄後,庭審對提交的證據要做「三性」認定。

首先,是真實性——要確認微信聊天記錄的使用人就是案件當事人。

其次,是合法性——獲取微信聊天記錄的途徑和手段要合法,不合法的會排除。

最後,是關聯性——要確保聊天記錄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不能被篡改,電子數據應保存在終端載體中。

2、微信聊天記錄,如何保證證據效力

(1)保存原始記錄。微信聊天記錄容易毀滅,平時應當注意收藏可能有用的語音記錄。截圖後,原來的聊天記錄也應保存,否則對方否認時,將無從查證。

(2)注意微信內容的連續性。如果聊天記錄涉及語音,語音應未經過處理,具有連續性、真實性。

(3)微信語音內容應盡量清晰、准確,雙方就所談論的問題及表態均有明示。

(4)盡量搜集除了微信內容之外的其他相關證據來佐證。

3、可以將聊天記錄進行公證嗎?

微信聊天記錄也可以通過公證來保存證據。通常的做法是截屏保存聊天記錄,但證明微信使用人是誰,也是公證中要解決的一大問題。公證中證明微信使用人的身份,可通過下列信息獲取證據:

(1)聊天中有能體現對方身份信息的內容;

(2)對方的微信是直接和手機號碼綁定;

(3)通過朋友圈內容來判定,如發布本人照片,可以截屏保存,用來證明身份。

但請注意,做這類公證有個前提條件是,必須是本人的手機,本人的微信賬號。如果申請人獨自一人拿著老公的手機過來,要求公證老公和「小三」的出軌聊天記錄、照片等,公證員肯定會拒絕。

不過法官則表示:公證過的微信聊天記錄和沒有公證過的記錄,證明效力上是差不多的。

參考資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㈤ 法律告知的具體內容

如實告知義務是指在訂立保險合同之時,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必須要將保險標的中的重要事項如實告知保險人,並確保保險人能夠全面、准確地掌握這些重要事項,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保險人正確的認識並評估危險狀況,繼而決定是否承保或者在何種條件下承保。對於《保險法》中的如實告知義務來說,其既可以被看成是一種制度,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種通知、說明義務。
【法律依據】
根據《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㈥ 民事訴訟法116條6款式什麼內容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116條沒有第6款。全文:
「第一百一十六條拘傳、罰款、拘留必須版經院長批准。權
拘傳應當發拘傳票。
罰款、拘留應當用決定書。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2007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也沒有。全文:
「第一百一十六條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1991年民事訴訟法也沒有。全文:
「第一百一十六條 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熱點內容
幼兒道德案例 發布:2025-08-15 14:51:54 瀏覽:13
刑法的案例評析 發布:2025-08-15 14:50:29 瀏覽:526
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 發布:2025-08-15 14:46:44 瀏覽:719
法院警車高速 發布:2025-08-15 14:44:58 瀏覽:544
平定法院 發布:2025-08-15 14:34:57 瀏覽:982
美國最高立法機關 發布:2025-08-15 14:27:48 瀏覽:734
機關職業道德 發布:2025-08-15 14:26:46 瀏覽:394
法院退牌 發布:2025-08-15 14:15:37 瀏覽:317
民法李建偉視頻 發布:2025-08-15 14:04:42 瀏覽:230
陝西勞動法五險一金 發布:2025-08-15 14:02:37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