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處外國員工受中國勞動法
⑴ 外企員工是否適用於中國的《勞動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均適用中國的《勞動法》,包括外資企業。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權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勞動法實施細則》
1、《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的「等組織」不僅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還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基金會等其他依法登記注冊成立的單位。
⑵ 中國勞動法適用於外籍人員嗎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應適用《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
第五條 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
第二十八條 對違反本規定未申領就業證擅自就業的外國人和未辦理許可證書擅自聘用外國人的用人單位,由公安機關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第四十四條處理。
⑶ 外國駐中國代表處用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1、日本公司駐中國代表處是否有營業執照?如有,就得執行《勞動合同法》;沒回有,就是非法經答營,可直接去工商管理局和公安局以非法經營和詐騙告他。
2、如果你是屬於勞務派遣,應該和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可以聯名舉報單位和勞務派遣公司。
3、個人還要罰款絕對是唬人的鬼話。
4、以上首先向當地勞動監察12333熱線舉報、投訴,可以要求單位按照勞動合同法賠償的(雙倍工資及未辦的社保醫保)。
5、理由是根據《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⑷ 外企代表處直接錄用中國員工,如何維權
肯定屬於勞動法的范疇。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從以上的規定可以看出,只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勞動爭議,不管是誰,只要它用人都適用本法。不要片面的認為是外國企業就可以為所欲為,就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如果你想勞動維權現在必須抓緊做的事情:
一 勞動合同還在不在你手上,很重要。
二 保留好相關的工作憑證{工作證,工號牌[有你的名字最好]}。
三 每月的工資單;工資條或銀行的工資存摺或工資卡。如果是電子打卡,你最好用相機把考勤機拍下來。注意一定要形成證據鏈,否則你就白忙了。
四 人證{你一起上班的人的書面證明並可出庭作證}。
五 有沒有押金條[任何押金條都可,須有單位的公章或經手人簽字],如果有先不要交,重要證據之一。
要求開開除通知書及理由,開始走法律程序。
在本地找新聞媒體曝光是最直接的途徑。打官司很難,有可能勞動仲裁不會受理,但你要堅持,仲裁是上法院的前置程序。如果仲裁不受理,讓他開個不予受理通知書,直接上法院告他。
多年的維權經歷及職業道德告訴我,必須這樣才能更直接,少走彎路。在當地找個專職律師詳詢。就這些吧。
⑸ 外商代表處違法經營,欺騙招用員工,被判為僱傭關系,沒簽合同,中國員工就不享有勞動法的賠償嗎
《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因此,外國企業代表處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目前仍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於管理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的暫行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聘請工作人員,應當委託當地外事服務單位或者中國政府指定的其它單位辦理。
因此你要起訴的對象不是外商企業代表處,而是起訴與你們簽訂實際勞務合同的派遣企業。
但如果你的情況就像上面這位老弟一樣,對方不簽合同,不買社保,屬於非法用工,用人單位沒有營業執照、用人單位的營業執照被吊銷或單位沒有年檢、用人單位超范圍經營等都是屬於非法經營,非法經營下的非法用工,勞資雙方至少有一方屬於非法。
根據今年1月1號實施的新的《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三條規定: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包括以下情形:
(1)應當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無照經營行為;
(2)無須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營業執照而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無照經營行為;
(3)已經依法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無照經營行為;
(4)已經辦理注銷登記或者被吊銷營業執照,以及營業執照有效期屆滿後未按照規定重新辦理登記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無照經營行為;
(5)超出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擅自從事應當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從事的經營活動的違法經營行為。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承擔的並非連帶責任。
因此非法用工現在也被納入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了。
另外在審判時也要注意,並不僅僅是對方有過錯,我們自己也有過錯的,比如像上面這位老弟,對方不簽合同,不交社保;明明知道對方在侵犯自己的合法權益,至少你要留個心眼多搜集些證據吧,不要最後
光讓法官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卻無法援助。
⑹ 中國關於外籍人員在華工作務工規定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持職業簽證入境(有互免簽證協議的,按協議辦理),入境後取得《外國人就業證》(以下簡稱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件,方可在中國境內就業。
未取得居留證件的外國人(即持F、L、C、G字簽證者)、在中國留學、實習的外國人及持職業簽證外國人的隨行家屬不得在中國就業。特殊情況,應由用人單位按本規定規定的審批程序申領許可證書,被聘用的外國人憑許可證書到公安機關改變身份,辦理就業證、居留證後方可就業。
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和聯合國系統、其他國際組織駐中國代表機構人員的配偶在中國就業,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和聯合國系統組織駐中國代表機構人員的配偶在中國任職的規定》執行,並按本條第二款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有關手續。
第十三條規定中央級用人單位、無行業主管部門的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可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提出申請和辦理就業許可手續。
外商投資企業聘僱外國人,無須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可憑合同、章程、批准證書、營業執照和本規定第十一條所規定的文件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申領許可證書。
第十四規定條獲准聘用外國人的用人單位,須由被授權單位向擬聘用的外國人發出通知簽證函及許可證書,不得直接向擬聘用的外國人發出許可證書。
第十五條規定獲准來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憑勞動部簽發的許可證書、被授權單位的通知函電及本國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證件,到中國駐外使、領館、處申請職業簽證。
(6)代表處外國員工受中國勞動法擴展閱讀: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外國人可免辦就業許可和就業證:
1、由我國政府直接出資聘請的外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或由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出資聘請,具有本國或國際權威技術管理部門或行業協會確認的高級技術職稱或特殊技能資格證書的外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並持有外國專家局簽發的《外國專家證》的外國人;
2、持有《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海上石油作業工作準證》從事海上石油作業、不需登陸、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勞務人員;
3、經文化部批准持《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進行營業性文藝演出的外國人。
⑺ 外國公司在中國的代表處的員工是不是必須通過中介招聘如果將其解聘有啥法律風險
沒有規定必須通過中介招聘的規定,不過為了避免今後麻煩,你最好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招聘,以後如果要解聘,將人退回勞務派遣公司即可,省去很多麻煩的,因為按新的勞動法解聘員工必須給於補償的
⑻ 新勞動法關於辭退外籍員工
1、用人單位要解除勞動合同,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原因),否則只能與勞動者協商一致,才能解除合同。
2、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3、第一步,找到一個理由(可找的理由服後供參考)或與本人協商一致;
第二步,A類理由或以協商一致,出具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直接通知本人辦理離職手續,B類理由,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30日後同A類。
第三步,辦理工作交接和離職手續(有關保險等關系的轉移),
第四步,支付經濟補償金,讓他走人。
A類理由:
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B類理由: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⑼ 涉外勞動合同糾紛的規定是怎樣的呢
我國法律自並未賦予涉外勞動合同,當事人有以「意思自治」原則選擇其他國家法律的權利,對於境內涉外勞動合同關系,我國法律享有專屬管轄權。《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⑽ 外籍員工適用勞動合同法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也就是說,只要用人單位在境內,不論它的國籍是外國還是中國,也不論勞動者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同樣不論該勞動合同的訂立地、履行地、變更地、解除或終止地在國內還是國外,一律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1996年1月22日勞動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經貿部發布),外國人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員。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指沒有取得定居權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依法從事社會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行為。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關於貫徹實施《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若其勞動合同是和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駐地法人)直接簽訂的,無論其在中國就業的時間長短,一律視為在中國就業;若其勞動合同是和境外法人簽訂,勞動報酬來源於境外,在中國境內工作三個月以上的(不包括執行技術轉讓協議的外籍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視為在中國就業,應按《規定》到勞動行政部門的發證機關辦理就業許可手續,並辦理職業簽證、就業證和居留證。所以,在中國境內依法辦理了就業許可的外國人也適用勞動合同法。
因此,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其權利義務是否屬勞動合同法調整,關鍵看該外國人是否取得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的就業許可證,未取得就業許可證的,實踐中一般視為非法就業。